德育------不容忽视的领域

德育——不容忽视的领域

蔡元培先生曾讲“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助其为恶,无益也。”指出了德育的重要性。虽然当前我国正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力推素质教育而且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作为一线的老师仍然有注重抓教学成绩,忽视德育的现象;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家庭教育不当;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不正的社会风气,低弱的社会教育功能等等,必将导致青少年无法形成健全的人格。 且看我国青少年的道德素养现状。

当代青少年知识丰富,思想灵活,眼界开阔,善于观察思考,勇于竞争创新,——应该说有许多前人不具备的优点。“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依然是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但是,我们也忧心忡忡地感觉到,中华民族沿承的许多优良传统、优秀品质——如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诚实守信、无私奉献、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正在当代青少年身上流失,而一些不良的思想品行——如自私狭隘、好逸恶劳、追求享乐、攀比消费、个人主义、金钱主义等,正在当代青少年身上滋生蔓延。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应该受到尊重,在许多青少年的心目中并不是十分的明确,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自私自利表现突出,他们更多地注重自身发展的利益,淡化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缺乏振兴民族、报效祖国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由于长期遭受歧视和过多的负面批评,自信心受到伤害,缺乏正确的人生态度,社会竞争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理论与现实的脱节,使青少年普遍对思想政治教育、理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具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劳动观念、集体主义观念日趋淡薄;见义勇为、大公无私、雷锋精神受到质疑;社会主义信念受到金钱万能、权利至上、物质刺激和崇洋媚外的严重动摇。这一现状继续任其发展,势必会危及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影响未来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所以,我们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德育工作中处于异常重要的地位。虽然当前我国正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力推素质教育而且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作为一线的老师仍然有注重抓教学成绩,忽视德育的现象。所以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要重视并强化德育,教师要真正转变教育观念,从学生的个体发展的角度,从国家的利益,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认识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名进行德育教育的教师,我认为育人先要育己,为什么?托马斯. 马尔斯贝丁所说:“没有任何人能给我们提供人类社会远景的终极图画,但有一点可以相信,人类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产生影响未来的无穷无尽的后果。”是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正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对于学生来讲,眼睛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通道。不管看到什么,他们都会无意识的模仿,不知不觉中,学生与他们身边教师的行为模式就会非常接近。所以说榜样的力量又在于行动,古人“近朱者赤”“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正是行为影响的伟大力量。所以我们老师要时刻注意用正确的言行规范自己,以自己高尚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的行为。一位作家在晚年时也曾无限感慨的说起他的一位老师对自己深深的影响:“每当他来到教室里时,那种祥和的道德氛围立即会感染在座的每一个人,每一句话、乃至每一句话的语调都给人一种心灵空洁、浑身舒爽之感。在这种庄严却宽松的气氛中,心灵就象在洗澡一样清爽,人似乎站得更直了。”“每当他在身边时,我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

可见,良好的师德对一个人品格的养成是多么重要啊!也许,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改善和提高自己。

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要抓好并重视家庭教育。父母的人生态度、道德观念对孩子的影响是可以渗透到血液里的。当前,家教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为:(1)部分家长教育素质低,对孩子进行错误教育。孩子在幼儿园被小朋友抓破了脸,作为父母的不是教育孩子宽容、守纪,而是愤愤不平的对孩子说:你怎么那么熊,他再抓你,你就使劲抓他;孩子检了钱要交老师,父母反对:现在哪有交公的,自己留着吧;孩子要当劳动委员,父母不支持:劳动好顶屁用,你想一辈子劳动呵,没出息;在教育孩子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方面,父母也把来自生活的焦虑和对现实的不满传递给了孩子:学习不好,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你看看张三,每天出大力,吃的啥?穿的啥?你再看看人家李四,

当个官多自在,要啥有啥。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出人头地,才能当官赚大钱。这种出于爱心的错误教育,使孩子失去了许多优秀的品质和善良的本性,造就了孩子的平庸自私,唯利是图。(2)一些家长对孩子太过溺爱,照顾的太多,满足的太多,把孩子培养教育成了一个“小皇帝”,以自我为中心、骄傲自大,盛气凌人、无法无天,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奉献,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许多缺陷;(3)一些家长,自身缺乏成就感,把愿望寄托到孩子身上,对孩子批评指责多,赏识鼓励少。特别是孩子学习困难,行为不良被老师找家长后,经常不问青红皂白,对孩子打骂相加。孩子因为老师“看不起”,家长“看不上”,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或唯唯喏喏,自甘堕落,或对父母、老师怀有抵触、仇视心理;(4)一些家长,为了挣钱东奔西走,只知道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使孩子由于孤独无聊、缺乏监护而误入歧途。(5)还有一些家长,要求孩子刻苦学习,自己却吃喝玩乐,不注意给孩子创造文明的家庭环境,不注意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家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当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学校有必要担负起指导和培训家长正确施教的责任,要联系社会、家庭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好家庭学校,采取专题讲座、材料宣传、给家长致信、家访、校访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主动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和监护,提高家长“重视孩子思想道德教育、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家庭环境”的意识。

80年代至今,我国一直改革开放的变革之中,市场经济在冲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同时,也冲击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信仰;在激活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激活了人们灵魂深处的贪念和邪念;贫富差距的拉大和金钱物质的诱惑使人们的心态更加浮燥和势利。人们看到了这样的现实:许多品行端正、勤劳敬业的人下岗了,生活陷于贫困焦虑之中;许多不务正业的“能人”和腐败的贪官一夜致富,不仅衣食无忧,而且还“令人羡慕”的购车买房,嫖娼纳妾包二奶。某某有权,就能以权谋私,某某有钱,就能干预司法。为了钱,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出卖肉体和灵魂者有之;贪污受贿、贩毒走私、挺而走险者有之;杀人越货、打家劫舍、以身试法者亦有之。于是,人们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信仰受到质疑,社会风气受到以权谋私、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等不良道德的严重污染。

现实是最有力的教育,不正的社会风气和功能弱化的社会教育,是青少年德育工作中的一大难题。青少年的思想观念是社会现实影响的产物。丑恶的社会现象,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严峻的社会现实,割裂着青少年正在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的教育功能明显弱化,各行各业都在不同程度上丢弃了对社会道德文明的辐射传播功能。人们热衷于关注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自然科学,而冷落了指导社会文明进步的哲学和社会科学,青少年只看到社会现实是怎样的,而不知道社会应该是怎样的;一些社会传媒,特别是一些泛滥的商业性书刊、录像、网络,不但没有担负起净化心灵的社会责任,没有旗帜鲜明地去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推崇社会道德,反而是受利益驱动去传播了一些“垃圾文化”,其中,物质美色诱惑的成分太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成分太弱;在场所建设方面,能吸引青少年光顾的博物馆、图书馆、少年宫、健康娱乐中心等少之又少,而一些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吧、歌舞厅却比比皆是。这一热一冷,一强一弱,一多一少,正是邓小平同志说的“改革开放的最大失误”。

为此,多开展一些有收益的教育活动,所谓“有收益的”教育活动,是指那些以学生为主体参与,能培养学生优良品质,能引发学生道德思考,能增进学生情感体验的校园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许多“认知与行为”,都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培养,加以强化。比如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它的确是当代青少年急需补充的营养,但是,仅靠空洞的说教是灌不进去的,即便是灌进去了,也不能很好的吸收。“热爱劳动”,只有在劳动快乐的过程中、劳动光荣的感受中加以培养;“明礼诚信”、“团结友爱”也只有在接人待物的实践中体验到荣誉、尊敬和爱,才能形成一种品质。因此,学校要多组织一些“没有形式主义色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或艰苦、或快乐、或感动的活动中培养品质,养成道德,体验真理。

有一句打油诗说的好“有德无才是庸才, 无德无才是蠢材; 有才无德是祸害, 有德有才是人才。”,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政治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输送真正的栋梁之才。

德育——不容忽视的领域

蔡元培先生曾讲“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助其为恶,无益也。”指出了德育的重要性。虽然当前我国正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力推素质教育而且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作为一线的老师仍然有注重抓教学成绩,忽视德育的现象;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家庭教育不当;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不正的社会风气,低弱的社会教育功能等等,必将导致青少年无法形成健全的人格。 且看我国青少年的道德素养现状。

当代青少年知识丰富,思想灵活,眼界开阔,善于观察思考,勇于竞争创新,——应该说有许多前人不具备的优点。“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依然是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但是,我们也忧心忡忡地感觉到,中华民族沿承的许多优良传统、优秀品质——如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诚实守信、无私奉献、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正在当代青少年身上流失,而一些不良的思想品行——如自私狭隘、好逸恶劳、追求享乐、攀比消费、个人主义、金钱主义等,正在当代青少年身上滋生蔓延。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应该受到尊重,在许多青少年的心目中并不是十分的明确,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自私自利表现突出,他们更多地注重自身发展的利益,淡化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缺乏振兴民族、报效祖国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由于长期遭受歧视和过多的负面批评,自信心受到伤害,缺乏正确的人生态度,社会竞争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理论与现实的脱节,使青少年普遍对思想政治教育、理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具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劳动观念、集体主义观念日趋淡薄;见义勇为、大公无私、雷锋精神受到质疑;社会主义信念受到金钱万能、权利至上、物质刺激和崇洋媚外的严重动摇。这一现状继续任其发展,势必会危及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影响未来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所以,我们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德育工作中处于异常重要的地位。虽然当前我国正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力推素质教育而且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作为一线的老师仍然有注重抓教学成绩,忽视德育的现象。所以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要重视并强化德育,教师要真正转变教育观念,从学生的个体发展的角度,从国家的利益,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认识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名进行德育教育的教师,我认为育人先要育己,为什么?托马斯. 马尔斯贝丁所说:“没有任何人能给我们提供人类社会远景的终极图画,但有一点可以相信,人类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产生影响未来的无穷无尽的后果。”是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正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对于学生来讲,眼睛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通道。不管看到什么,他们都会无意识的模仿,不知不觉中,学生与他们身边教师的行为模式就会非常接近。所以说榜样的力量又在于行动,古人“近朱者赤”“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正是行为影响的伟大力量。所以我们老师要时刻注意用正确的言行规范自己,以自己高尚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的行为。一位作家在晚年时也曾无限感慨的说起他的一位老师对自己深深的影响:“每当他来到教室里时,那种祥和的道德氛围立即会感染在座的每一个人,每一句话、乃至每一句话的语调都给人一种心灵空洁、浑身舒爽之感。在这种庄严却宽松的气氛中,心灵就象在洗澡一样清爽,人似乎站得更直了。”“每当他在身边时,我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

可见,良好的师德对一个人品格的养成是多么重要啊!也许,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改善和提高自己。

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要抓好并重视家庭教育。父母的人生态度、道德观念对孩子的影响是可以渗透到血液里的。当前,家教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为:(1)部分家长教育素质低,对孩子进行错误教育。孩子在幼儿园被小朋友抓破了脸,作为父母的不是教育孩子宽容、守纪,而是愤愤不平的对孩子说:你怎么那么熊,他再抓你,你就使劲抓他;孩子检了钱要交老师,父母反对:现在哪有交公的,自己留着吧;孩子要当劳动委员,父母不支持:劳动好顶屁用,你想一辈子劳动呵,没出息;在教育孩子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方面,父母也把来自生活的焦虑和对现实的不满传递给了孩子:学习不好,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你看看张三,每天出大力,吃的啥?穿的啥?你再看看人家李四,

当个官多自在,要啥有啥。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出人头地,才能当官赚大钱。这种出于爱心的错误教育,使孩子失去了许多优秀的品质和善良的本性,造就了孩子的平庸自私,唯利是图。(2)一些家长对孩子太过溺爱,照顾的太多,满足的太多,把孩子培养教育成了一个“小皇帝”,以自我为中心、骄傲自大,盛气凌人、无法无天,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奉献,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许多缺陷;(3)一些家长,自身缺乏成就感,把愿望寄托到孩子身上,对孩子批评指责多,赏识鼓励少。特别是孩子学习困难,行为不良被老师找家长后,经常不问青红皂白,对孩子打骂相加。孩子因为老师“看不起”,家长“看不上”,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或唯唯喏喏,自甘堕落,或对父母、老师怀有抵触、仇视心理;(4)一些家长,为了挣钱东奔西走,只知道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使孩子由于孤独无聊、缺乏监护而误入歧途。(5)还有一些家长,要求孩子刻苦学习,自己却吃喝玩乐,不注意给孩子创造文明的家庭环境,不注意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家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当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学校有必要担负起指导和培训家长正确施教的责任,要联系社会、家庭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好家庭学校,采取专题讲座、材料宣传、给家长致信、家访、校访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主动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和监护,提高家长“重视孩子思想道德教育、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家庭环境”的意识。

80年代至今,我国一直改革开放的变革之中,市场经济在冲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同时,也冲击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信仰;在激活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激活了人们灵魂深处的贪念和邪念;贫富差距的拉大和金钱物质的诱惑使人们的心态更加浮燥和势利。人们看到了这样的现实:许多品行端正、勤劳敬业的人下岗了,生活陷于贫困焦虑之中;许多不务正业的“能人”和腐败的贪官一夜致富,不仅衣食无忧,而且还“令人羡慕”的购车买房,嫖娼纳妾包二奶。某某有权,就能以权谋私,某某有钱,就能干预司法。为了钱,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出卖肉体和灵魂者有之;贪污受贿、贩毒走私、挺而走险者有之;杀人越货、打家劫舍、以身试法者亦有之。于是,人们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信仰受到质疑,社会风气受到以权谋私、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等不良道德的严重污染。

现实是最有力的教育,不正的社会风气和功能弱化的社会教育,是青少年德育工作中的一大难题。青少年的思想观念是社会现实影响的产物。丑恶的社会现象,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严峻的社会现实,割裂着青少年正在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的教育功能明显弱化,各行各业都在不同程度上丢弃了对社会道德文明的辐射传播功能。人们热衷于关注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自然科学,而冷落了指导社会文明进步的哲学和社会科学,青少年只看到社会现实是怎样的,而不知道社会应该是怎样的;一些社会传媒,特别是一些泛滥的商业性书刊、录像、网络,不但没有担负起净化心灵的社会责任,没有旗帜鲜明地去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推崇社会道德,反而是受利益驱动去传播了一些“垃圾文化”,其中,物质美色诱惑的成分太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成分太弱;在场所建设方面,能吸引青少年光顾的博物馆、图书馆、少年宫、健康娱乐中心等少之又少,而一些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吧、歌舞厅却比比皆是。这一热一冷,一强一弱,一多一少,正是邓小平同志说的“改革开放的最大失误”。

为此,多开展一些有收益的教育活动,所谓“有收益的”教育活动,是指那些以学生为主体参与,能培养学生优良品质,能引发学生道德思考,能增进学生情感体验的校园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许多“认知与行为”,都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培养,加以强化。比如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它的确是当代青少年急需补充的营养,但是,仅靠空洞的说教是灌不进去的,即便是灌进去了,也不能很好的吸收。“热爱劳动”,只有在劳动快乐的过程中、劳动光荣的感受中加以培养;“明礼诚信”、“团结友爱”也只有在接人待物的实践中体验到荣誉、尊敬和爱,才能形成一种品质。因此,学校要多组织一些“没有形式主义色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或艰苦、或快乐、或感动的活动中培养品质,养成道德,体验真理。

有一句打油诗说的好“有德无才是庸才, 无德无才是蠢材; 有才无德是祸害, 有德有才是人才。”,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政治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输送真正的栋梁之才。


相关内容

  •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同构
  • 作者:刘红英 湖南社会科学 2007年08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675(2007)01-168-04 大学德育具有实现大学生个体价值的个人性功能和实现社会价值的社会性功能.实现个体价值的个人性功能,表现为大学德育以个人需要为价值取向,注重个人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 ...

  • 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研究方案
  • 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研究方案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的论证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纪,在新世纪延伸我们共同的憧憬与追求.21世纪,中国教育必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与重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 ...

  • 学校近五年来德育工作的主要情况
  • 以德为先,办体现宗旨的教育 以人为本,育服务社会的新人 江苏省张家港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非常感谢各位在百忙中光临我校检查和指导德育工作。各位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着系统的思考和总结,也必将极大地鞭策和鼓舞我们在新形势下,更加坚定、更加努力、更有方向地做好 ...

  • 社会化心理机制对改进中学德育的要求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会化心理机制对改进中学德育的要求 作者:曾苹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15期 摘 要:社会化心理机制,即是社会角色引导机制.社会比较机制.社会学习机制.亚社会认同机制.而中学德育,一直是教师.家长等所有人所关心的重 ...

  • 国内外德育个案研究现状
  • 宁波光华学校德育个案研究之 国内外德育个案研究现状 曹秋生 国外对德育的研究开始较早,相对比较成熟.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且得到了较好的运用.而我国德育研究相对国外来说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德育研究异常活跃,形形色色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对德育个案的研究日趋重视,但研究 ...

  • 钟灵毓秀之德
  • 德育本身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多要素与结构的结合体现.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层次性: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认识过程具有探究性.当下,人们把德育看成是人与教育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德育整个生态系统的组成部 ...

  • 关于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教学的研究
  •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关于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教学的研究 姓名:张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教育管理 指导教师:杜时忠 20071101 ⑨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THESIS 内容摘要 德育主题活动教学是针对传统德育教学的改革,它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塑造,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方法和 ...

  • 德育实践活动课心得体会
  • 认真学习了学校领导的讲座之后,我对什么是德育实践活动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实践活动并不神秘,德育实践活动课也没那么难上.关键是认识问题,定位问题,认识对了,定位准了,很多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德育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

  • 论德育中的_知行不一_矛盾_王雷宇
  • 2001年3月第5卷第1期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JournalofYangzhouUniversity(HigherEducationStudyEdition) Mar12001Vol15No11 论德育中的/知行不一0矛盾 王 雷 宇 (常州技术师范学院社科部,江苏常州213015) 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