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重难点分析

《 学科教学重难点分析(数学)

自学思考题

姓名:卢朝军

学号:

单位:蔡沟小学

《 学科教学重难点分析(数学)自学思考题

1、 在整个小学阶段,您认为学生对那一部分的知识感觉难度最大,最容易出错?你是如何处理的?

答:(1)、小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因而对结构错综复杂的知识很容易混淆,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在我实习的班级,学生普遍对应用题的解题十分头痛,尤其是较复杂的一般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情节干变万化,数量关系千姿百态,解题思路变化多端,相似的应用题,解法迥然不同,同一道应用题却又有多种不同解法,各种变式变题变换莫测,却又可得到同种思路或同种结果。这种现象从问卷的情况中也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出来,如:高达90%的学生在“考试中最怕碰到的题型”这一选项上选择了应用题.

(2)、教学难点“用方程三步计算应用题”。

如果未引导学生充分复习“用方程解二步计算应用题”的知识,未引导学生完整分析三步计算应用题中的四则运算关系和基本公式,就引导学生深入进攻难点中的难点“三步计算等量关系”,这样学生肯定难以理解、掌握,最后只得回过头来从理解题意和有关的旧知识起步。造成这种局面,必然打乱学生的逻辑思维活动,使教学难点无法当堂突破。最后,再精巧地设计和运用直观性、形象性的手段来最终解决教学难点。当然,在教学中我们还是要看具体情况操作的。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使感性知识理性化,实现知识的长久记忆和灵活运用,我在突破难点时,常常会注意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并会补充相关的感性素材。举个例子: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这里我就充分运用了直观法来让学生突破难点。总之,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应当因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学生认知能力、学校所在环境和学校的办学条件等而各有选择。选择难点教学方法总的原则是直观、形象、灵活和富有启发意义。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状态下,自主地跨越教学难点这一学习上的障碍。

(3)、“双基”不牢固、不全面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首先反映在结构的严谨和前后的连惯上。数学的每一部分知识,往往既是已学知识的拓宽,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学生在学习某些知识时不求甚解或不能理解,未能形成较牢固的认识结构,头脑中只有糊涂的概念,那么必然对新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造成障碍和困难。在收集到的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情况选择了B,即绝大部分都掌握了,即还有20%左右的学生选择了C,即很大一部分还没掌握。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对于选择B特别是C的学生来说,由于以前的知识没有巩固,那么

对于一些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奥苏伯尔指出:“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成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原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是决定新的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内在因素。可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娴熟、巩固,是克服难点的前提。

2、在教学中您是如何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可举例说明。

答; 在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确立的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意义、性质、法则、规律等,它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所谓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内容是重点又是难点,有的内容是重点但不一定形成难点,还有的内容是难点但不一定是重点。这样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尤其是脱离教学参考书的时候,有的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不够准确,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基本方法是:

A整体把握,吃透教材。

每一个教学内容,都是以单元的形式出现的。教师备课时首先要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因为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其次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

依据教材内容而定: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内容,从教材上看有两个知识点:一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二是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同的分数,即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很显然在两个知识点中,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该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它是解决第二个知识点的前提,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所以确定为教学重点:依据教材提示而定每一套教材都有自己的体系,无论是知识体系还是编写形式。就人教版教材而言,有一个特殊的人物“小精灵”。它会根据教材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或者说出一些规律,如:一年级下数学教材第35页,小精灵说: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再如上面提到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的两个知识点也是小精灵提出的。所以老师们在没有教学参考书的情况下,要吃透教材,可根据教材中的提示确定教学重点。

依据课题而定:数学教材的课题,一目了然,直接揭示教学重点。有经验的教师,能对教材做到深刻解读的教师,一看课题就可以确定教学重难点。例如:倒数、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等。

B、 从重点中确定难点

教学中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有的内容是重点但不一定形成难点,还有的内容是难点但不一定是重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就是教学的难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有具体到抽象就可以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是教学的重点,但是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因为学生已经学过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过了“商不变的性质”,有了这些基础,学习新课并不难。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不是教学的难点。

而“0”除外的道理究竟是什么,这是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困惑的,它就是可以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在教材中也能看到,它是特别引起注意的。

另外教材中,有时会出现“注意”的提示,一般都可确定为难点和重点。

C、 根据学情而定。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难点有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作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从而确定好自己的课堂教学的难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例如:前面提到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的难点如果不突破,就会影响后续“比的基本性质”的学习。

3、您认为你所在年级的数学课程的难点是什么?您在教学中是如何解决的?

答: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臵、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我在教学这些难点时主要通过①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③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④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4、在教学中,您是如何把知识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试举例说明。

答: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小学数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是目前数学学习的主流。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广泛应用的过程。”“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

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我们不仅要学好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更应该学以致用,用数学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比如:上街买东西要用到加减乘除,建造房子要画出图纸等等,这些都是要用到数学知识的。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谈几点体会.

A、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有时会感受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因此,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加深学生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用数学》时,根据学校刚刚举行过运动会,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多媒体展示有关的图片,让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看到的是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兴趣盎然的纷纷提出问题,有的说:“左边有6个同学,右边有3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有的说:“穿校服的有4个同学,不穿校服的有5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有的说:“女同学有5个,男同学有4个,一共有几个同学?”

B 数学例题生活化,感悟知识内涵

在教学“百分率”中,书本习题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较大脱节,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抽象的百分率的含义。可编一些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替代。例如根据班级情况求某天的出勤率;求一次测试的及格率与优秀率;体育课上投篮的命中率等。

又如:教学数学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时,我设计购物活动:―顾客有365元人民币,买物品应付198元,他付给营业员200元,营业员又找回2元,顾客还有167元人民币。提炼出数学算式:365-198=365-200+2=167元;营业员已有665元,应再收198元,当收到200元人民币时,她应找2元,现实有人民币863元,提炼出数学算式:665+198=665+200-2=863元。购物对学生而言是非常熟悉的事情,从活动中提炼出了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理,既抓住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多加了要减,多减了要加”的道理,还增强了学生对数学与生活具有非常紧密联系的认识。

C将“生活经验”引入“数学课堂”,注重情商培养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注意适时适度的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教育、美育教育,并与艺术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打破以往的“纯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下师生融融的氛围,会极大地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智力,使智商和情商产生和谐共振。

新课程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教师要重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教学设计注意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如在教学 “图形的拼组”时,教师让学生分小组把学过的图形(纸片)拼组成一幅图画,并让学

生说出这些图画由什么图形组成,甚至将玩具“七巧板”、积木拿到课堂上,进行拼组,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更让学生充分展示着自己“创新”的魅力。

同时也应该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乘坐公交车时的情景,学生会说到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还有可能是一群人蜂拥而上等,这时老师提问“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很自然地会提出“下了多少人,又上了多少人,车上现在有多少人?”这很自然地引入新课,而且会让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因为一群人蜂拥而上,就不会清楚上了多少人,下了多少人,因此要遵守秩序“先下后上,前门上,后门下”。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既让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了他们的数感,更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D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实践,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尝试着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实践活动、生活问题相结合。 例如:在教学《周长的测量》时,带领学生参加户外的测量,量一量我们的足球场的周长,量一量我们乒乓球桌的周长等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人民币》一课时,在课堂上创设“红领巾市场”的情境,让学生充当售货员和顾客,实际进行交易,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学会使用人民币,并进行计算,做到算对钱,不出差错,学生在游戏中练习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让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教育”。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当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把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让数学回归生活。

5、您认为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重要,还是数学运算能力重要?

答: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对于孩子数学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认知能力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运算能力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数学认知能力提高。两者都不偏废。如果非要说那个更重要,我认为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更重要些。

6、有人说,语文不好的学生数学也有可能学不好,您怎么看这个说法? 答:这里的语文应该指的是语言理解能力,如果语言辨析和理解能力差,一般就会影响到数学学习。因为语文学得好可以帮助理解数学题目的汉字表述。有的人连数学题目都看不懂的,一般语文都不好。所以说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 学科教学重难点分析(数学)

自学思考题

姓名:卢朝军

学号:

单位:蔡沟小学

《 学科教学重难点分析(数学)自学思考题

1、 在整个小学阶段,您认为学生对那一部分的知识感觉难度最大,最容易出错?你是如何处理的?

答:(1)、小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因而对结构错综复杂的知识很容易混淆,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在我实习的班级,学生普遍对应用题的解题十分头痛,尤其是较复杂的一般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情节干变万化,数量关系千姿百态,解题思路变化多端,相似的应用题,解法迥然不同,同一道应用题却又有多种不同解法,各种变式变题变换莫测,却又可得到同种思路或同种结果。这种现象从问卷的情况中也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出来,如:高达90%的学生在“考试中最怕碰到的题型”这一选项上选择了应用题.

(2)、教学难点“用方程三步计算应用题”。

如果未引导学生充分复习“用方程解二步计算应用题”的知识,未引导学生完整分析三步计算应用题中的四则运算关系和基本公式,就引导学生深入进攻难点中的难点“三步计算等量关系”,这样学生肯定难以理解、掌握,最后只得回过头来从理解题意和有关的旧知识起步。造成这种局面,必然打乱学生的逻辑思维活动,使教学难点无法当堂突破。最后,再精巧地设计和运用直观性、形象性的手段来最终解决教学难点。当然,在教学中我们还是要看具体情况操作的。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使感性知识理性化,实现知识的长久记忆和灵活运用,我在突破难点时,常常会注意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并会补充相关的感性素材。举个例子: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这里我就充分运用了直观法来让学生突破难点。总之,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应当因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学生认知能力、学校所在环境和学校的办学条件等而各有选择。选择难点教学方法总的原则是直观、形象、灵活和富有启发意义。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状态下,自主地跨越教学难点这一学习上的障碍。

(3)、“双基”不牢固、不全面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首先反映在结构的严谨和前后的连惯上。数学的每一部分知识,往往既是已学知识的拓宽,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学生在学习某些知识时不求甚解或不能理解,未能形成较牢固的认识结构,头脑中只有糊涂的概念,那么必然对新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造成障碍和困难。在收集到的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情况选择了B,即绝大部分都掌握了,即还有20%左右的学生选择了C,即很大一部分还没掌握。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对于选择B特别是C的学生来说,由于以前的知识没有巩固,那么

对于一些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奥苏伯尔指出:“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成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原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是决定新的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内在因素。可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娴熟、巩固,是克服难点的前提。

2、在教学中您是如何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可举例说明。

答; 在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确立的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意义、性质、法则、规律等,它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所谓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内容是重点又是难点,有的内容是重点但不一定形成难点,还有的内容是难点但不一定是重点。这样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尤其是脱离教学参考书的时候,有的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不够准确,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基本方法是:

A整体把握,吃透教材。

每一个教学内容,都是以单元的形式出现的。教师备课时首先要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因为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其次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

依据教材内容而定: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内容,从教材上看有两个知识点:一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二是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同的分数,即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很显然在两个知识点中,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该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它是解决第二个知识点的前提,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所以确定为教学重点:依据教材提示而定每一套教材都有自己的体系,无论是知识体系还是编写形式。就人教版教材而言,有一个特殊的人物“小精灵”。它会根据教材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或者说出一些规律,如:一年级下数学教材第35页,小精灵说: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再如上面提到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的两个知识点也是小精灵提出的。所以老师们在没有教学参考书的情况下,要吃透教材,可根据教材中的提示确定教学重点。

依据课题而定:数学教材的课题,一目了然,直接揭示教学重点。有经验的教师,能对教材做到深刻解读的教师,一看课题就可以确定教学重难点。例如:倒数、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等。

B、 从重点中确定难点

教学中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有的内容是重点但不一定形成难点,还有的内容是难点但不一定是重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就是教学的难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有具体到抽象就可以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是教学的重点,但是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因为学生已经学过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过了“商不变的性质”,有了这些基础,学习新课并不难。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不是教学的难点。

而“0”除外的道理究竟是什么,这是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困惑的,它就是可以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在教材中也能看到,它是特别引起注意的。

另外教材中,有时会出现“注意”的提示,一般都可确定为难点和重点。

C、 根据学情而定。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难点有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作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从而确定好自己的课堂教学的难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例如:前面提到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的难点如果不突破,就会影响后续“比的基本性质”的学习。

3、您认为你所在年级的数学课程的难点是什么?您在教学中是如何解决的?

答: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臵、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我在教学这些难点时主要通过①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③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④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4、在教学中,您是如何把知识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试举例说明。

答: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小学数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是目前数学学习的主流。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广泛应用的过程。”“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

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我们不仅要学好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更应该学以致用,用数学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比如:上街买东西要用到加减乘除,建造房子要画出图纸等等,这些都是要用到数学知识的。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谈几点体会.

A、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有时会感受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因此,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加深学生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用数学》时,根据学校刚刚举行过运动会,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多媒体展示有关的图片,让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看到的是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兴趣盎然的纷纷提出问题,有的说:“左边有6个同学,右边有3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有的说:“穿校服的有4个同学,不穿校服的有5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有的说:“女同学有5个,男同学有4个,一共有几个同学?”

B 数学例题生活化,感悟知识内涵

在教学“百分率”中,书本习题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较大脱节,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抽象的百分率的含义。可编一些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替代。例如根据班级情况求某天的出勤率;求一次测试的及格率与优秀率;体育课上投篮的命中率等。

又如:教学数学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时,我设计购物活动:―顾客有365元人民币,买物品应付198元,他付给营业员200元,营业员又找回2元,顾客还有167元人民币。提炼出数学算式:365-198=365-200+2=167元;营业员已有665元,应再收198元,当收到200元人民币时,她应找2元,现实有人民币863元,提炼出数学算式:665+198=665+200-2=863元。购物对学生而言是非常熟悉的事情,从活动中提炼出了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理,既抓住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多加了要减,多减了要加”的道理,还增强了学生对数学与生活具有非常紧密联系的认识。

C将“生活经验”引入“数学课堂”,注重情商培养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注意适时适度的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教育、美育教育,并与艺术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打破以往的“纯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下师生融融的氛围,会极大地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智力,使智商和情商产生和谐共振。

新课程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教师要重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教学设计注意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如在教学 “图形的拼组”时,教师让学生分小组把学过的图形(纸片)拼组成一幅图画,并让学

生说出这些图画由什么图形组成,甚至将玩具“七巧板”、积木拿到课堂上,进行拼组,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更让学生充分展示着自己“创新”的魅力。

同时也应该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乘坐公交车时的情景,学生会说到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还有可能是一群人蜂拥而上等,这时老师提问“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很自然地会提出“下了多少人,又上了多少人,车上现在有多少人?”这很自然地引入新课,而且会让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因为一群人蜂拥而上,就不会清楚上了多少人,下了多少人,因此要遵守秩序“先下后上,前门上,后门下”。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既让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了他们的数感,更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D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实践,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尝试着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实践活动、生活问题相结合。 例如:在教学《周长的测量》时,带领学生参加户外的测量,量一量我们的足球场的周长,量一量我们乒乓球桌的周长等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人民币》一课时,在课堂上创设“红领巾市场”的情境,让学生充当售货员和顾客,实际进行交易,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学会使用人民币,并进行计算,做到算对钱,不出差错,学生在游戏中练习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让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教育”。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当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把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让数学回归生活。

5、您认为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重要,还是数学运算能力重要?

答: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对于孩子数学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认知能力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运算能力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数学认知能力提高。两者都不偏废。如果非要说那个更重要,我认为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更重要些。

6、有人说,语文不好的学生数学也有可能学不好,您怎么看这个说法? 答:这里的语文应该指的是语言理解能力,如果语言辨析和理解能力差,一般就会影响到数学学习。因为语文学得好可以帮助理解数学题目的汉字表述。有的人连数学题目都看不懂的,一般语文都不好。所以说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相关内容

  • 五年级汉语下册
  • 教 案科目:汉语任课教师:明干布拉格 班 级:蒙五年级课程表周一 1 2 3 4 午休 5 6 汉语 汉语 周二 周三 周四 汉语 汉语 周五作息时间表早读7:10-7:50预备14:00-14:30第一节课8:30-9:10第五节课14:30-15:10第二节课9:20-10:00第六节课15:2 ...

  •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开课单位: 课程类型: 总学时数: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 参考教材: 微观经济学 经济与政治学院 专业基础课 共72学时,其中讲授72学时,实验0学时 经济学本科 课程编码: 开设学期: 课程性质: 周学时数: 编写时间: A050 ...

  • 高中体育课教案编制技能的案例分析与建议
  • 一.案例呈现 (本例在原案例的基础上略为改动,原案例出处:刘健主编.走进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8-60): 1.教材内容 (1)篮球,复习原地运球,学习直线运球:(2)接力跑游戏 2.教学对象:高一男生 3.学情分析 球类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它具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 ...

  • 一年级上册写字教案123
  • 1.横 的 书 写 教学要求: 1. 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 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横".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在老师的讲解引 ...

  •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各章节教学目标
  • 课 题:§1.2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二) 教学要求:更进一步理解集合.元素等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教学重点: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 课题: §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 ...

  • 小学五年级下册写字教案11
  • 五年级上册写字课教案(郑攀峰) 第一课 教学内容:学习"形 右 友" 教学目标: 1.学会认真读贴,分析字型特点,学习临贴方法. 2.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难点 :形的三撇儿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要求. 1.师生问好,检查上课的准备情况.. 2.引入课题, ...

  • 初中年级美术重难点
  •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欣赏, 评述) 单元总目标: 1, 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 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 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 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 它们所体现的思 ...

  • 小学数学说课稿
  • <2.5的倍数特征>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下面我开始说课: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们好!我是3号, 很高兴能参加今天的说课.我说课的课题是:2.5的倍数特征(同时在黑 板上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这四个部分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

  • 四年数学下册教材分析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 四年数学 一 教材分析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方程: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 ...

  • 七年级数学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 苏科版七年级(下)学期 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7.1 课题: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 教学目的 1.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会正确识别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