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白居易为之

让白居易为之“倾倒”的一位爱哭男人

2011年06月07日 14:46

来源:传奇故事(下半月) 作者:知白守黑

字号:T|T

15人参与4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哭,并不是男人的特长,但唐衢能哭得伤心,哭得动容,哭得周围的人六神无主,这的确是个硬功夫。不过,从“满坐不乐,主人为之罢宴”看,很多人是非常讨厌这个爱哭男的。别人讨厌的人,白居易如此欣赏,这里面一定有文章。

本文摘自:传奇故事(下半月)2010年第04期,作者:知白守黑,原题:《白居易为之倾倒的爱哭男人》

性格耿直的白居易并不是一个轻信于人的人,然而,历史上却有一个人是白居易最相信最推崇的。这个人自唐代至今在中国文坛走红千年,被历代的文人墨客重笔讴歌,有时甚至还要流下几滴感动的泪水。这个人究竟是何方神圣?他到底靠什么硬功夫让白居易为之倾倒?

这个人叫唐衢,河南荥阳人。贞元十七年(801年),白居易游玩时于滑州李翱家和他不期而遇。从白居易的诗作中可以发现,其实他们仅一面之交,其后则是书信来往。在这次仅有的见面中,白居易感觉相见恨晚,两个人同宿谈论了一夜,第二天喝过酒,唐衢又骑马送白居易远去,等到告别时,天色已黑。从此,他们天各一方,再也没有机会相聚。不过,在李翱家的这次会面给白居易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自此他对唐衢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敬重和崇拜的心情溢于言表。

唐代的诗坛有赠与之风,关系不错的,写首诗寄去,表达友谊之情,这在唐代是常见的事。白居易担任左拾遗时,曾写过一首《寄唐生》,赠与唐衢。这首诗中有“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之句。这里“君之徒”的“君”指的就是唐生(唐衢)。此处白居易竟直白地在唐衢面前屈身称徒弟,可以想象,这首诗在当时带来了多么大的震动,给后人会留下了多么猛烈的冲击。

屈身称徒只是一个开端,白居易第二次高调提到唐衢是在《与元九书》中,这是白居易被贬浔阳后写给好友元稹的一封书信。信中写道:“其不我非者,举世不过三两人。有邓鲂者,见仆诗而喜,无何鲂死。有唐衢者,见仆诗而泣,未几而衢死。”这段话告诉我们,真

正能理解和读懂白居易的,整个世上也不过两三个人,有高兴死的邓鲂,哭死的唐衢,另外还有元稹。可见,白居易的知心朋友并不多,而唐衢就是其中之一,这样的评价其分量是何其重。

推崇的高潮源于唐衢之死,白居易为这个只有一面之交的朋友,一口气写了两首诗表达追思,其情之切、意之浓蕴含诗的行间。在《伤唐衢之一》中,白居易写道:“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常排伤心事,不为长叹息。忽闻唐衢死,不觉动颜色。”可见,白居易算是一个城府较深的人,平时的喜怒哀乐很少显露出来,可听到唐衢去世的消息后,他再也无法掩饰自己的悲痛之情,这情已不仅是友谊,更很有些崇拜的味道了。在《伤唐衢之二》中白居易写道,他担任谏官时作的诗文“贵人皆怪怒,闲人亦非訾”,只有唐衢一个人才能读懂其中的深刻内涵,唐衢成了他最知心的朋友。

白居易的“三部曲”证明,唐衢这个人在白居易的心目中的确占有特殊的位置。那么,唐衢究竟有什么真功夫值得白居易刮目相看呢?依常规眼光看,这位高人其实并不算高。他一生没有官禄,没有地位,50多岁时,依然衣食无着。他的诗作水平在诗歌横流的大唐,三流也算不上,据说他作诗千首,可没有一首流传后世。按照白居易的说法,唐衢写的诗都因散落民间而遗失。这样的说法似乎不能服人,因为唐代草根型诗人的作品中能万古流芳的并不鲜见。唯一可能的原因,就是这位高人的水平有问题。

不过,说他高,是因为唐衢有一手超凡脱俗的绝活儿,就是中国男人最鄙视的哭鼻子。《国史补》这样描述唐衢:“进士唐衢有文学,老而无成。善哭,每发一声,音调哀切。遇人事有可伤者,衢辄哭之,闻者涕泣。尝游太原,遇享军,酒酣乃哭。满坐不乐,主人为之罢宴。”哭,并不是男人的特长,但唐衢能哭得伤心,哭得动容,哭得周围的人六神无主,这的确是个硬功夫。不过,从“满坐不乐,主人为之罢宴”看,很多人是非常讨厌这个爱哭男的。别人讨厌的人,白居易如此欣赏,这里面一定有文章。

其实,白居易欣赏唐衢是有历史背景的。当时,白居易发起新乐府运动,以讽喻诗为武器,针砭时弊,为人民的疾苦而呼吁,揭了一些人的伤疤,刺痛了一些人的心灵。这一点白居易是心知肚明的,正如他在《与元九书》所说的:“闻仆《哭孔戡诗》,众面脉脉,尽不悦矣;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由此看来,当时白居易的创作环境是十分尴尬的,他不但忍受着外人的白眼,有时甚至会遭到讥讽和谩骂。

试想,白居易遇到的这种社会现实,与唐衢哭泣时的“满坐不乐,主人为之罢宴”又有什么不同呢?同是不被别人理解,同是被人侮辱,同是遭到别人的耻笑和憎恶,白居易每每伤心时,自然会想起这个爱哭的同命人,他要借用热捧唐衢之哭来宣告自己的正义。

值得关注的是,白居易欣赏的不是王公贵族,也不是诗坛大腕,而是一个无地位、无依靠、不被人重视的草根文人。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在白居易的心目中,唐衢作为一个草根,不顾世俗的冷嘲热讽,爱我所爱,哭我所哭,这种孤标傲世、远离流俗的傲岸精神正击中了白居易的最软处。不管别人怎么看,白居易认为,唐衢“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这种哭不是无聊的哭,而是忠与义的抒发,这种哭,比诗句更美丽,比唱歌更动人。唐衢死后,白居易的情感闸门再也关不住了,他要以哭还哭,以泪还泪,终于发出了最后的吼声:“何当向坟前,还君一掬泪。”

白居易这么带头一吹捧,韩愈便坐不住了,他在《赠唐衢》中写道:“虎有爪兮牛有角,虎可搏兮牛可触。奈何君独抱奇材,手把锄犁饿空谷。当今天子急贤良,匦函朝出开明光。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虞唐。”白居易、韩愈共同吹捧,贾岛也坐不住了,元和五年(810年)他在游嵩岳途经唐衢墓时,也赶紧写了一首悼念诗:“京索先生三尺坟,秋风漠漠吐寒云。从来有恨君多哭,今日何人更哭君。”通过这几个诗人的扎堆炒作,一个“哭神”应运而生。

唐衢作为一介草民,身后没留一首诗,本该名不见经传,但后来的诗人、史官们顺着白居易指引的方向往他的“善哭”上一聚焦,一个光彩夺目的为正义而哭的高大形象跃然而出。《唐书》、《唐才子传》、《太平广记》以及历代的诗作,都把唐衢之哭刻画得楚楚动人,引发后人的无限推崇。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初,唐衢在官场上一事无成,在诗坛上毫无建树,没想到在白居易的亲自热捧下竟然一哭成名,他在九泉之下,应该感谢乐天先生了。

让白居易为之“倾倒”的一位爱哭男人

2011年06月07日 14:46

来源:传奇故事(下半月) 作者:知白守黑

字号:T|T

15人参与4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哭,并不是男人的特长,但唐衢能哭得伤心,哭得动容,哭得周围的人六神无主,这的确是个硬功夫。不过,从“满坐不乐,主人为之罢宴”看,很多人是非常讨厌这个爱哭男的。别人讨厌的人,白居易如此欣赏,这里面一定有文章。

本文摘自:传奇故事(下半月)2010年第04期,作者:知白守黑,原题:《白居易为之倾倒的爱哭男人》

性格耿直的白居易并不是一个轻信于人的人,然而,历史上却有一个人是白居易最相信最推崇的。这个人自唐代至今在中国文坛走红千年,被历代的文人墨客重笔讴歌,有时甚至还要流下几滴感动的泪水。这个人究竟是何方神圣?他到底靠什么硬功夫让白居易为之倾倒?

这个人叫唐衢,河南荥阳人。贞元十七年(801年),白居易游玩时于滑州李翱家和他不期而遇。从白居易的诗作中可以发现,其实他们仅一面之交,其后则是书信来往。在这次仅有的见面中,白居易感觉相见恨晚,两个人同宿谈论了一夜,第二天喝过酒,唐衢又骑马送白居易远去,等到告别时,天色已黑。从此,他们天各一方,再也没有机会相聚。不过,在李翱家的这次会面给白居易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自此他对唐衢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敬重和崇拜的心情溢于言表。

唐代的诗坛有赠与之风,关系不错的,写首诗寄去,表达友谊之情,这在唐代是常见的事。白居易担任左拾遗时,曾写过一首《寄唐生》,赠与唐衢。这首诗中有“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之句。这里“君之徒”的“君”指的就是唐生(唐衢)。此处白居易竟直白地在唐衢面前屈身称徒弟,可以想象,这首诗在当时带来了多么大的震动,给后人会留下了多么猛烈的冲击。

屈身称徒只是一个开端,白居易第二次高调提到唐衢是在《与元九书》中,这是白居易被贬浔阳后写给好友元稹的一封书信。信中写道:“其不我非者,举世不过三两人。有邓鲂者,见仆诗而喜,无何鲂死。有唐衢者,见仆诗而泣,未几而衢死。”这段话告诉我们,真

正能理解和读懂白居易的,整个世上也不过两三个人,有高兴死的邓鲂,哭死的唐衢,另外还有元稹。可见,白居易的知心朋友并不多,而唐衢就是其中之一,这样的评价其分量是何其重。

推崇的高潮源于唐衢之死,白居易为这个只有一面之交的朋友,一口气写了两首诗表达追思,其情之切、意之浓蕴含诗的行间。在《伤唐衢之一》中,白居易写道:“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常排伤心事,不为长叹息。忽闻唐衢死,不觉动颜色。”可见,白居易算是一个城府较深的人,平时的喜怒哀乐很少显露出来,可听到唐衢去世的消息后,他再也无法掩饰自己的悲痛之情,这情已不仅是友谊,更很有些崇拜的味道了。在《伤唐衢之二》中白居易写道,他担任谏官时作的诗文“贵人皆怪怒,闲人亦非訾”,只有唐衢一个人才能读懂其中的深刻内涵,唐衢成了他最知心的朋友。

白居易的“三部曲”证明,唐衢这个人在白居易的心目中的确占有特殊的位置。那么,唐衢究竟有什么真功夫值得白居易刮目相看呢?依常规眼光看,这位高人其实并不算高。他一生没有官禄,没有地位,50多岁时,依然衣食无着。他的诗作水平在诗歌横流的大唐,三流也算不上,据说他作诗千首,可没有一首流传后世。按照白居易的说法,唐衢写的诗都因散落民间而遗失。这样的说法似乎不能服人,因为唐代草根型诗人的作品中能万古流芳的并不鲜见。唯一可能的原因,就是这位高人的水平有问题。

不过,说他高,是因为唐衢有一手超凡脱俗的绝活儿,就是中国男人最鄙视的哭鼻子。《国史补》这样描述唐衢:“进士唐衢有文学,老而无成。善哭,每发一声,音调哀切。遇人事有可伤者,衢辄哭之,闻者涕泣。尝游太原,遇享军,酒酣乃哭。满坐不乐,主人为之罢宴。”哭,并不是男人的特长,但唐衢能哭得伤心,哭得动容,哭得周围的人六神无主,这的确是个硬功夫。不过,从“满坐不乐,主人为之罢宴”看,很多人是非常讨厌这个爱哭男的。别人讨厌的人,白居易如此欣赏,这里面一定有文章。

其实,白居易欣赏唐衢是有历史背景的。当时,白居易发起新乐府运动,以讽喻诗为武器,针砭时弊,为人民的疾苦而呼吁,揭了一些人的伤疤,刺痛了一些人的心灵。这一点白居易是心知肚明的,正如他在《与元九书》所说的:“闻仆《哭孔戡诗》,众面脉脉,尽不悦矣;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由此看来,当时白居易的创作环境是十分尴尬的,他不但忍受着外人的白眼,有时甚至会遭到讥讽和谩骂。

试想,白居易遇到的这种社会现实,与唐衢哭泣时的“满坐不乐,主人为之罢宴”又有什么不同呢?同是不被别人理解,同是被人侮辱,同是遭到别人的耻笑和憎恶,白居易每每伤心时,自然会想起这个爱哭的同命人,他要借用热捧唐衢之哭来宣告自己的正义。

值得关注的是,白居易欣赏的不是王公贵族,也不是诗坛大腕,而是一个无地位、无依靠、不被人重视的草根文人。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在白居易的心目中,唐衢作为一个草根,不顾世俗的冷嘲热讽,爱我所爱,哭我所哭,这种孤标傲世、远离流俗的傲岸精神正击中了白居易的最软处。不管别人怎么看,白居易认为,唐衢“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这种哭不是无聊的哭,而是忠与义的抒发,这种哭,比诗句更美丽,比唱歌更动人。唐衢死后,白居易的情感闸门再也关不住了,他要以哭还哭,以泪还泪,终于发出了最后的吼声:“何当向坟前,还君一掬泪。”

白居易这么带头一吹捧,韩愈便坐不住了,他在《赠唐衢》中写道:“虎有爪兮牛有角,虎可搏兮牛可触。奈何君独抱奇材,手把锄犁饿空谷。当今天子急贤良,匦函朝出开明光。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虞唐。”白居易、韩愈共同吹捧,贾岛也坐不住了,元和五年(810年)他在游嵩岳途经唐衢墓时,也赶紧写了一首悼念诗:“京索先生三尺坟,秋风漠漠吐寒云。从来有恨君多哭,今日何人更哭君。”通过这几个诗人的扎堆炒作,一个“哭神”应运而生。

唐衢作为一介草民,身后没留一首诗,本该名不见经传,但后来的诗人、史官们顺着白居易指引的方向往他的“善哭”上一聚焦,一个光彩夺目的为正义而哭的高大形象跃然而出。《唐书》、《唐才子传》、《太平广记》以及历代的诗作,都把唐衢之哭刻画得楚楚动人,引发后人的无限推崇。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初,唐衢在官场上一事无成,在诗坛上毫无建树,没想到在白居易的亲自热捧下竟然一哭成名,他在九泉之下,应该感谢乐天先生了。


相关内容

  • 白居易唐诗代表作品赏析
  • 唐诗赏析栏目为广大白居易唐诗爱好者提供白居易的诗歌精选集,包括主要的白居易代表作品,白居易经典诗歌赏析,白居易最优秀的诗歌鉴赏,白居易诗歌名句精选. ------分隔线---------------------------- 白居易唐诗代表作品赏析1 白居易<观刈麦>白居易唐诗鉴赏 白居 ...

  • 文献综述完整版
  •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 ...

  • 白居易气死关盼盼了吗
  • 白居易气死关盼盼了吗? 作者:白坤堂.白灵坤 关盼盼何许人也?她是唐代贞元年间徐州节度使张愔的妾. 白居易与关盼盼相识于贞元二十年(804年),当年春天身为校书郎的白居易东游徐州,在张愔为他举行的宴会正酣之时,张愔命盼盼歌舞佐欢.盼盼的精彩表演,使白居易非常高兴,于是当即赠诗给盼盼:"醉娇 ...

  • 白居易中隐思想研究
  • 白居易中隐思想研究 摘 要 白居易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在复杂的政治斗争环境中进退自如.善于自处的典型代表,在他的身上,既有敢于直谏.不畏权贵为民请命的一面,又有在遇到挫折时淡泊隐逸.乐天知命的一面.他在为官和隐逸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也为中唐时期的士人探索出了在官场重压和集权政治包围之中突围的道路,从禅 ...

  • 白居易简介
  •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画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 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 ...

  • 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
  • 唐代佛教很盛,文学家如王维.柳宗元.颜眞卿.李翱等都与佛门结了文字因缘:庞藴与白居易尤为佛门中人所乐道,庞藴与白居易是同时代的人物,庞藴专宗禅悦,隐逸山林:白居易学未精纯,出禅入净:然在佛敎史上都成为居士中学佛的特出人物.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白居 ...

  • 白居易九江花木咏
  • 文人爱花木,常以花木之天性比喻君子之美德.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期间,徜徉于九江的丛花绿树之野,情闲志逸,随性吟咏,留下了大量以九江植物为题材的诗文.直接入主题的九江花木有松.柏.杉.桂.竹.槿.柳.莲.桃花.樱桃.蔷薇.紫薇.石榴.石楠.枇杷.紫藤等共16种,诗文共20余篇,九江亦成为白居易吟咏花木品类 ...

  • 白居易,是诗魔,也是色魔
  • 谁也不能否认白居易在艺术上的成就,但我们在看待一位古人时,必须突破"文章好人品就一定好"的局限,一个人的才华与品德本没有必然联系. 白居易自幼聪慧,少年得志,十八岁之前就以诗名为人所知,那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使他闻名长安.二十七岁时,白居易以第四名的 ...

  • 历史评价白居易
  • 史书评价 旧唐书 臣观元之制策,白之奏议,极文章之壶奥,尽治乱之根荄.非徒谣颂之片言,盘盂之小说.就文观行,居易为优.放心于自得之场,置器于必安之地.优游卒岁,不亦贤乎! 赞曰:文章新体,建安.永明.沈.谢既往,元.白挺生.但留金石,长有茎英.不习孙吴,焉知用兵? 新唐书 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