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阿米巴经营”理念建构校本研训体系 作者:方颖
来源:《学园》2014年第26期
【摘 要】“阿米巴经营”随着稻盛和夫的极大成功和稻盛哲学的推广,成为管理界最为流行的词语之一。“阿米巴经营”就是根据产品、工序、客户或地区的不同,将大组织划分成许多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小集团,全员参与经营,发挥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完成经营目标,实现飞速发展。①学校的教学研训管理也需要充分调动教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本文尝试探讨以“阿米巴经营”的理念建构校本研训体系的有效做法,让每个集备组成为自主成长、充满活力的“阿米巴”,每一位教师成为校本研训体系中的主角,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结合集备组的工作实际状况,有效参与校本研训,实现教学实践、培训提高、教学研究三方面的有效结合,促进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阿米巴经营” 校本研训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6-0107-03 校本研训,即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与培训。它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② 学校推行校本研训,形成学校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研训格局,对于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现特色化办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目前校本研训存在的问题
校本研训的本意就是要基于学校的实际需求开展研究、组织教师培训,目标是解决本校一线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它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但长期以来,在认识层面和实施层面都还存在如下问题。
1.教师对校本研训的意义与作用认识不到位
部分教师对校本研训的意义与作用认识不到位,认为校本研训只是走过场,基于常规的一些集备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其他都是额外的负担。对于自己参加校本研训工作要达到的目标与过程心中无数,实施过程中很被动,存在畏难情绪,常常应付了事,甚至有抵触情绪。
2.学校对校本研训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学校制订的校本研训方案和计划在学校层面统一行动多,个性化安排少。由各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完成的部分在效
果上差异很大。
学校的校本研训队伍还不够成熟,承担校本研训任务的管理团队和教师也在摸索中前行,校本研训的制度和成果考评机制还不完善,亟待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校本研训体系。
3.校本研训的成效不尽如人意
校本研训对于教师而言,就像吃自助餐,吃多吃少差异很大,一部分自觉追求成长的教师在研训中收益颇丰,但也出现部分教师为完成任务而进行校本研训,完成规定动作,走走过场而已。对于学校而言,很难发挥大部分老师积极参与、主动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作用。 不尽如人意的现状促使我们需要着力考虑的是如何让校本研训成为有效的活动? 如何让老师们从校本研训
中获得成长感和幸福感?
如何让每个老师都愿意且
自觉地参加校本研训?这
三者实际是一种循环关系
(如图1),归根结底,我们该如何创新我们的校本研训机制?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勇于创新,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的工作思路可以“跨界”,跨越教育工作的边界,向企业的经营管理学习并寻求多元素交叉。
“阿米巴经营模式”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独创的经营模式。该模式使得稻盛和夫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第二电电(KDDI),长盛不衰,接管濒临破产的JAL(日本航空公司)使其奇迹般起死回生,半个世纪以来的实践证明其强大的生命力。目前许多从事经营管理的人士都在探讨“阿米巴经营”模式在各自领域的落地推行之法。
二 “阿米巴经营”模式的特色
所谓阿米巴(Amoeba),即变形虫,其最大的特性是能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来适应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所谓阿米巴经营,就是将企业划分为“小集体”,像自由自在的重复进行细胞分裂的“阿米巴”,以各个“阿米巴”的领导为核心,自行制订计划,并依靠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努力来完成目标。③
这种做法的立意在于通过与市场直接联系的独立核算制进行运营,让每个阿米巴的领导人都成为企业经营者的“分身”,培养具有管理意识的领导,实现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经营管理。“阿米巴经营”的三大目的如图2所示。
图2
教育是对个体独立性要求很高的职业,每个老师均要独当一面去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对于学校管理而言,通过校本研训,提高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主动性就很重要。“阿米巴经营”的很多优点可以借鉴并用于我们的教学管理中,如(1)提高员工参与经营的积极性,大家成为“命运共同体”,自觉发挥作用、承担责任;(2)快速培养管理人才,阿米巴领导迅速成长,成为有经营管理意识和能承担经营责任的共同经营者;(3)把大块的工作化为小经营,能在完成共同的目标任务的同时,具备小单元管理的灵活性,应对环境变化而迅速调整。
三 以“阿米巴经营”理念建构校本研训体系的尝试
1.顶层设计:从校训与办学理念出发,构建校本研训文化体系
“学校文化是联系和协调一所学校所有成员行为的纽带,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是学校未来之所在。”④ 校本研训体系的顶层设计,就是首先通过学校的文化体系建设,引领教师们建立共同的价值追求,让个性化的行为和思考有共同的价值衡量标准。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文化育人是促进我国知识社会发展、完成文化传承创新的必要手段,其核心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应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国情、时代需求相结合,坚持立德树人,勇于创新,形成和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福州第二中学于1911年创校,百年前校祖留下的校训是“忠、勇、诚、朴”。(1)忠者,敬也、直也、竭诚也,忠于人性、忠于职守、忠于事业;(2)勇者,有胆量,勇于尝试、勇于创新,孔子曰“仁者必有勇”;(3)诚者,信也,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4)朴者,木素也,天真自然,心无杂念。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最基本的品德素养,是福州第二中学校本文化的基石。
新时期福州第二中学的办学理念是:“立足课堂,关注质量,学生成才,教师成名”。 学校加强研训文化建设,使教师们形成一致的工作价值追求,学校管理层和全体教师能为共同的目标而相互理解合作,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构筑家庭成员般的人际关系,大家把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和自己专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时,会感受到参加校本研训是自己的责任,专业提升是为工作负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为学校负责,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积极参与校本研训就会成为自觉和可能。
在此基础上,我们校本研训的口号是“做最好的自己!”校本研训的平台是:“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校本研训的目标是:“系统、个性、长效”。(1)“系统”,是指学校有计划、有体系
地实施和推动整体研训工作的进度;(2)“个性”,是指以集备组为单位,就如上文提及的“阿米巴”,独立计划和实施部分研训内容,灵活应变,具有个性;(3)“长效”,着眼于校本研训的长远价值,这也是我们所有工作的追求。
2.具体实施:三个维度的建设
根据“阿米巴经营”的三个目标,结合学校工作的特点和校本研训的实际需求,我们在以下三个维度着力:
第一,打造以集备组为单位的学习型组织。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代代不同的学生个体、时时更新的前沿知识,使得教师这份职业需要不断学习、积累、更新、发展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校本研训工作,把教师的教学与学习进修、教学研究三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教师有发展提高的方向,任务目标具体,学习进修有动力,能找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达到扬长补短,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所以校本研训事关每个教师,不论年龄大小、资历深浅、级别高低。
非洲有句谚语:“如果你想走得快,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一群人走。”教研组是学校学科教育教学的专业性基层组织,所以我们长期以来致力于锻造一个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学习型教师团队。毕竟大的教研组还是有二十多人,平时的工作中以同一个年级的集备组为单位的教研活动更具有共同语言、共同目标和共同行动,因此在校本研训工作中,一个集备组可以看作是一个“阿米巴”,以集备组为单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这个小团队中,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能有力地进行集体学习,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获得成功的一种组织。大家在这样的组织中一起学习,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相互砥砺,不断改革自身,反思并勇于修正自己的行为,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全力实现共同的目标。⑤
第二,培养具有学校发展经营意识的集备组长。集备组就是一个“阿米巴”,是校本培训、教研、科研最基础的组织。集备组长是学校最小教学组织单位的领导,我们可以把组织校本研训的部分权力下移给集备组长,集备组长既是集备组常规工作的负责人,又是校本研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在学校宏观的校本研训工作框架下,集备组长根据本集备组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研训计划,如完成集备组常规教研工作、设定本年度的校本研究小课题、安排微格教学研讨、组织进行课堂观察、组织开展业务学习、训练教学技能、建设资源库、参加竞赛、组织学术沙龙等,集备组长被赋予这些使命,他的思考高度就自然而然和学校管理层对接,站在学科和学校发展的高度上思考和管理,思想的高度和行动的宽度都会大大增加,成为有高度站位、主动意识、积极行动的基层管理者。集备组有这样的领导人,其工作效率必然极大地提高,完成学校的基础性工作和集备组的个性研训工作皆有保证。
第三,建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校本研训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学者富勒、费斯勒、斯德菲等就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提出教师生涯循环论、教师生涯发展模式的五个阶段等理论研究成果。我国学者的研究把中学教师的职
业生涯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学徒期或熟悉教学阶段、成长期或个体经验积累阶段、反思期或理论认识阶段(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可能出现职业倦怠)、学者期(具有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和反思能力,主要任务是开展科研)。从第三个阶段开始,教师之间会出现发展上的差异,并导致最终成就上的差异。一些教师在经历了前两个阶段之后,可能不会再有专业发展,直至退出教师生涯,另外一些教师则处于持续发展状态,完整地经历四个阶段。⑥
这些研究说明学校在制订校本研训方案时,面对不同职业生涯阶段教师的校本培训研训的要求和目标设定要有差异。学校要建立有利于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校本研训机制。
根据心理学上的互惠关系定律:“给予就会被给予,信任就会被信任,爱就会被爱”,在学校基础性研训的大前提下,给予教师自主发展的平台和空间,要求集备组制订研训具体计划时,把教师的自我成长规划和学校的研训计划相结合,把个人的专业训练和集备组团队的研训活动相结合,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道路。我们针对不同职业生涯阶段教师的校本研训目标设定如下:
工作年限 研训目标
1~3年 打基础,成合格教师
4~10年 育优势,成特长教师
11~20年 显个性,成特色教师
20年以上 树品牌,成一方名师
当然,目标不同,研训的要求和责任分工也随之不同。这样基于共同的学校文化,基于共同的价值追求,又可以有自己个性的发展定位,教师在参加研训中真正能明确自己的成长路线图、看到自我目标的实现和自我成长的进度,成长感、幸福感增强,其参与的积极性必然大大提高,校本研训的有效性也将随之大大提高。
校本研训旨在追求长效,那就需要有考核,我们可以把校本研训的考核指标定在以集备组为单位,要求每个集备组在完成学校基础性的校本研训工作目标的基础上,设定和自己学科、任教年级、集备组人员特点相应的个性化的校本研训计划,考核的结果是个人和集备组的团队成绩捆绑,个人成绩在集备组成绩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表现加权给分。这种考核模式是把过程性表现和终结性实绩的考核有机结合,把个人和团队的成果有机结合,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学校教育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学校管理做法相对封闭和保守,已不再适应学校工作创新的需求,从成熟的现代企业管理经验中获得对学校管理思想的启发成为必然。“阿米巴经营”是成功的企业管理模式,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学校是办
教育的机构,不是以获取利润为目标的企业,所以要批判性地学习,要从企业管理的理论、观念、思路、原则、方法中获得有益的启发,合理改造,创造性地应用,改善我们的校本化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办学效益。
注 释
①③〔日〕稻盛和夫.阿米巴经营(陈忠译)[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②http://baike.baidu.com/view/1630643.htm
④庄坚.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EB/OL].http://life.cersp.
com/explore/lists/200706/1871.html
⑤〔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张成林译)[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⑥王建虹.对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参考文献
[1]夏书芳.教育管理+企业管理,学校管理的突围之举——现代学校管理向企业管理学什么
[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7)
〔责任编辑:庞远燕〕
以“阿米巴经营”理念建构校本研训体系 作者:方颖
来源:《学园》2014年第26期
【摘 要】“阿米巴经营”随着稻盛和夫的极大成功和稻盛哲学的推广,成为管理界最为流行的词语之一。“阿米巴经营”就是根据产品、工序、客户或地区的不同,将大组织划分成许多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小集团,全员参与经营,发挥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完成经营目标,实现飞速发展。①学校的教学研训管理也需要充分调动教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本文尝试探讨以“阿米巴经营”的理念建构校本研训体系的有效做法,让每个集备组成为自主成长、充满活力的“阿米巴”,每一位教师成为校本研训体系中的主角,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结合集备组的工作实际状况,有效参与校本研训,实现教学实践、培训提高、教学研究三方面的有效结合,促进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阿米巴经营” 校本研训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6-0107-03 校本研训,即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与培训。它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② 学校推行校本研训,形成学校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研训格局,对于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现特色化办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目前校本研训存在的问题
校本研训的本意就是要基于学校的实际需求开展研究、组织教师培训,目标是解决本校一线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它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但长期以来,在认识层面和实施层面都还存在如下问题。
1.教师对校本研训的意义与作用认识不到位
部分教师对校本研训的意义与作用认识不到位,认为校本研训只是走过场,基于常规的一些集备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其他都是额外的负担。对于自己参加校本研训工作要达到的目标与过程心中无数,实施过程中很被动,存在畏难情绪,常常应付了事,甚至有抵触情绪。
2.学校对校本研训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学校制订的校本研训方案和计划在学校层面统一行动多,个性化安排少。由各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完成的部分在效
果上差异很大。
学校的校本研训队伍还不够成熟,承担校本研训任务的管理团队和教师也在摸索中前行,校本研训的制度和成果考评机制还不完善,亟待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校本研训体系。
3.校本研训的成效不尽如人意
校本研训对于教师而言,就像吃自助餐,吃多吃少差异很大,一部分自觉追求成长的教师在研训中收益颇丰,但也出现部分教师为完成任务而进行校本研训,完成规定动作,走走过场而已。对于学校而言,很难发挥大部分老师积极参与、主动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作用。 不尽如人意的现状促使我们需要着力考虑的是如何让校本研训成为有效的活动? 如何让老师们从校本研训
中获得成长感和幸福感?
如何让每个老师都愿意且
自觉地参加校本研训?这
三者实际是一种循环关系
(如图1),归根结底,我们该如何创新我们的校本研训机制?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勇于创新,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的工作思路可以“跨界”,跨越教育工作的边界,向企业的经营管理学习并寻求多元素交叉。
“阿米巴经营模式”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独创的经营模式。该模式使得稻盛和夫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第二电电(KDDI),长盛不衰,接管濒临破产的JAL(日本航空公司)使其奇迹般起死回生,半个世纪以来的实践证明其强大的生命力。目前许多从事经营管理的人士都在探讨“阿米巴经营”模式在各自领域的落地推行之法。
二 “阿米巴经营”模式的特色
所谓阿米巴(Amoeba),即变形虫,其最大的特性是能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来适应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所谓阿米巴经营,就是将企业划分为“小集体”,像自由自在的重复进行细胞分裂的“阿米巴”,以各个“阿米巴”的领导为核心,自行制订计划,并依靠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努力来完成目标。③
这种做法的立意在于通过与市场直接联系的独立核算制进行运营,让每个阿米巴的领导人都成为企业经营者的“分身”,培养具有管理意识的领导,实现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经营管理。“阿米巴经营”的三大目的如图2所示。
图2
教育是对个体独立性要求很高的职业,每个老师均要独当一面去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对于学校管理而言,通过校本研训,提高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主动性就很重要。“阿米巴经营”的很多优点可以借鉴并用于我们的教学管理中,如(1)提高员工参与经营的积极性,大家成为“命运共同体”,自觉发挥作用、承担责任;(2)快速培养管理人才,阿米巴领导迅速成长,成为有经营管理意识和能承担经营责任的共同经营者;(3)把大块的工作化为小经营,能在完成共同的目标任务的同时,具备小单元管理的灵活性,应对环境变化而迅速调整。
三 以“阿米巴经营”理念建构校本研训体系的尝试
1.顶层设计:从校训与办学理念出发,构建校本研训文化体系
“学校文化是联系和协调一所学校所有成员行为的纽带,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是学校未来之所在。”④ 校本研训体系的顶层设计,就是首先通过学校的文化体系建设,引领教师们建立共同的价值追求,让个性化的行为和思考有共同的价值衡量标准。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文化育人是促进我国知识社会发展、完成文化传承创新的必要手段,其核心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应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国情、时代需求相结合,坚持立德树人,勇于创新,形成和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福州第二中学于1911年创校,百年前校祖留下的校训是“忠、勇、诚、朴”。(1)忠者,敬也、直也、竭诚也,忠于人性、忠于职守、忠于事业;(2)勇者,有胆量,勇于尝试、勇于创新,孔子曰“仁者必有勇”;(3)诚者,信也,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4)朴者,木素也,天真自然,心无杂念。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最基本的品德素养,是福州第二中学校本文化的基石。
新时期福州第二中学的办学理念是:“立足课堂,关注质量,学生成才,教师成名”。 学校加强研训文化建设,使教师们形成一致的工作价值追求,学校管理层和全体教师能为共同的目标而相互理解合作,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构筑家庭成员般的人际关系,大家把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和自己专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时,会感受到参加校本研训是自己的责任,专业提升是为工作负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为学校负责,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积极参与校本研训就会成为自觉和可能。
在此基础上,我们校本研训的口号是“做最好的自己!”校本研训的平台是:“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校本研训的目标是:“系统、个性、长效”。(1)“系统”,是指学校有计划、有体系
地实施和推动整体研训工作的进度;(2)“个性”,是指以集备组为单位,就如上文提及的“阿米巴”,独立计划和实施部分研训内容,灵活应变,具有个性;(3)“长效”,着眼于校本研训的长远价值,这也是我们所有工作的追求。
2.具体实施:三个维度的建设
根据“阿米巴经营”的三个目标,结合学校工作的特点和校本研训的实际需求,我们在以下三个维度着力:
第一,打造以集备组为单位的学习型组织。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代代不同的学生个体、时时更新的前沿知识,使得教师这份职业需要不断学习、积累、更新、发展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校本研训工作,把教师的教学与学习进修、教学研究三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教师有发展提高的方向,任务目标具体,学习进修有动力,能找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达到扬长补短,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所以校本研训事关每个教师,不论年龄大小、资历深浅、级别高低。
非洲有句谚语:“如果你想走得快,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一群人走。”教研组是学校学科教育教学的专业性基层组织,所以我们长期以来致力于锻造一个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学习型教师团队。毕竟大的教研组还是有二十多人,平时的工作中以同一个年级的集备组为单位的教研活动更具有共同语言、共同目标和共同行动,因此在校本研训工作中,一个集备组可以看作是一个“阿米巴”,以集备组为单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这个小团队中,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能有力地进行集体学习,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获得成功的一种组织。大家在这样的组织中一起学习,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相互砥砺,不断改革自身,反思并勇于修正自己的行为,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全力实现共同的目标。⑤
第二,培养具有学校发展经营意识的集备组长。集备组就是一个“阿米巴”,是校本培训、教研、科研最基础的组织。集备组长是学校最小教学组织单位的领导,我们可以把组织校本研训的部分权力下移给集备组长,集备组长既是集备组常规工作的负责人,又是校本研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在学校宏观的校本研训工作框架下,集备组长根据本集备组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研训计划,如完成集备组常规教研工作、设定本年度的校本研究小课题、安排微格教学研讨、组织进行课堂观察、组织开展业务学习、训练教学技能、建设资源库、参加竞赛、组织学术沙龙等,集备组长被赋予这些使命,他的思考高度就自然而然和学校管理层对接,站在学科和学校发展的高度上思考和管理,思想的高度和行动的宽度都会大大增加,成为有高度站位、主动意识、积极行动的基层管理者。集备组有这样的领导人,其工作效率必然极大地提高,完成学校的基础性工作和集备组的个性研训工作皆有保证。
第三,建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校本研训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学者富勒、费斯勒、斯德菲等就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提出教师生涯循环论、教师生涯发展模式的五个阶段等理论研究成果。我国学者的研究把中学教师的职
业生涯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学徒期或熟悉教学阶段、成长期或个体经验积累阶段、反思期或理论认识阶段(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可能出现职业倦怠)、学者期(具有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和反思能力,主要任务是开展科研)。从第三个阶段开始,教师之间会出现发展上的差异,并导致最终成就上的差异。一些教师在经历了前两个阶段之后,可能不会再有专业发展,直至退出教师生涯,另外一些教师则处于持续发展状态,完整地经历四个阶段。⑥
这些研究说明学校在制订校本研训方案时,面对不同职业生涯阶段教师的校本培训研训的要求和目标设定要有差异。学校要建立有利于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校本研训机制。
根据心理学上的互惠关系定律:“给予就会被给予,信任就会被信任,爱就会被爱”,在学校基础性研训的大前提下,给予教师自主发展的平台和空间,要求集备组制订研训具体计划时,把教师的自我成长规划和学校的研训计划相结合,把个人的专业训练和集备组团队的研训活动相结合,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道路。我们针对不同职业生涯阶段教师的校本研训目标设定如下:
工作年限 研训目标
1~3年 打基础,成合格教师
4~10年 育优势,成特长教师
11~20年 显个性,成特色教师
20年以上 树品牌,成一方名师
当然,目标不同,研训的要求和责任分工也随之不同。这样基于共同的学校文化,基于共同的价值追求,又可以有自己个性的发展定位,教师在参加研训中真正能明确自己的成长路线图、看到自我目标的实现和自我成长的进度,成长感、幸福感增强,其参与的积极性必然大大提高,校本研训的有效性也将随之大大提高。
校本研训旨在追求长效,那就需要有考核,我们可以把校本研训的考核指标定在以集备组为单位,要求每个集备组在完成学校基础性的校本研训工作目标的基础上,设定和自己学科、任教年级、集备组人员特点相应的个性化的校本研训计划,考核的结果是个人和集备组的团队成绩捆绑,个人成绩在集备组成绩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表现加权给分。这种考核模式是把过程性表现和终结性实绩的考核有机结合,把个人和团队的成果有机结合,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学校教育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学校管理做法相对封闭和保守,已不再适应学校工作创新的需求,从成熟的现代企业管理经验中获得对学校管理思想的启发成为必然。“阿米巴经营”是成功的企业管理模式,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学校是办
教育的机构,不是以获取利润为目标的企业,所以要批判性地学习,要从企业管理的理论、观念、思路、原则、方法中获得有益的启发,合理改造,创造性地应用,改善我们的校本化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办学效益。
注 释
①③〔日〕稻盛和夫.阿米巴经营(陈忠译)[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②http://baike.baidu.com/view/1630643.htm
④庄坚.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EB/OL].http://life.cersp.
com/explore/lists/200706/1871.html
⑤〔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张成林译)[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⑥王建虹.对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参考文献
[1]夏书芳.教育管理+企业管理,学校管理的突围之举——现代学校管理向企业管理学什么
[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7)
〔责任编辑:庞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