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陶渊明3(转)[散文欣赏]

我向来是敬慕隐士的,说是敬慕,其实不如说是一种羡慕。什么是隐士?曾经的印象中:那是一袭纤尘不染的白衣,竹屋素琴,隐于山林飘渺之处,青林翠竹之间,与鱼、鸟、花、石为伴,幽雅闲静,似也不亚于传说中的仙境了。总之我印象中的隐士是超脱世俗、这万丈红尘中的,他们不必学繁琐的礼节,不必做身不由己的事,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然陶渊明是与这些完全不符的,我不得不承认他是隐士,只不过是隐于田园。我知道自己当初的想法太过片面。与其说我喜欢放荡不羁的性格,不如说是喜欢那种自由,那种不受任何束缚的完全的自由,仿佛是鸟儿翔与广阔无垠的天空。这样说来,隐于田园似乎是比隐于深山更高的境界吧。田园之苦,又有多少诗人才子愿去尝试呢?何况这一去就是安置了自己的余生,要知生命的余年是人最敏感脆弱的时段,只因为有着更重要意义上的终结。要怎样的心灰意冷才会永远地淡漠了繁华?又是怎样的悲苦神伤才能让一个有壮志热血的人彻底地冷静、清醒?

纵观陶渊明的一生,也是出身官宦世家,年少有志报国,却因种种矛盾,宏愿无法实现,眼睁睁看着奸臣当道而无能为力。也许文人都是不适合这个尔虞我诈的官场的,“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他们太耿直,耿直的甚至可以算是倔强;一身傲骨可以说是高风亮节,但它并不适于他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它是——官场,这个注定成为不见硝烟的战场的地方,太诡秘,太可怕,这里没有人去注意这种“高风亮节”的。也许从他入这个官场,他的性情、这个朝局、这个时代就注定了他的结果,能够隐居田园对他来说或许是一种很好的解脱,一种客观意义上的新生。

隐于田园,他不在乎粗茶淡饭甚至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艰苦,在乎的是精神上的感受。就连酒这一嗜好,也是“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他不能总做自己想做的事,却自娱自乐,自我满足;他不隐居于青林翠竹之间,却可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在田园也是身在红尘,然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他的心已超脱了红尘。他喜欢真,是真性情,为此,他总做出一些常人不能理解的事。人们常言“痴傻”,我不喜欢“傻”字,却喜欢“痴”字,个人认为二者是绝然不同的,“痴”是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现在我却要用“痴”字来评价陶渊明,这个与周围世界格格不入却又不得不称“奇迹”的人。

我向来是敬慕隐士的,说是敬慕,其实不如说是一种羡慕。什么是隐士?曾经的印象中:那是一袭纤尘不染的白衣,竹屋素琴,隐于山林飘渺之处,青林翠竹之间,与鱼、鸟、花、石为伴,幽雅闲静,似也不亚于传说中的仙境了。总之我印象中的隐士是超脱世俗、这万丈红尘中的,他们不必学繁琐的礼节,不必做身不由己的事,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然陶渊明是与这些完全不符的,我不得不承认他是隐士,只不过是隐于田园。我知道自己当初的想法太过片面。与其说我喜欢放荡不羁的性格,不如说是喜欢那种自由,那种不受任何束缚的完全的自由,仿佛是鸟儿翔与广阔无垠的天空。这样说来,隐于田园似乎是比隐于深山更高的境界吧。田园之苦,又有多少诗人才子愿去尝试呢?何况这一去就是安置了自己的余生,要知生命的余年是人最敏感脆弱的时段,只因为有着更重要意义上的终结。要怎样的心灰意冷才会永远地淡漠了繁华?又是怎样的悲苦神伤才能让一个有壮志热血的人彻底地冷静、清醒?

纵观陶渊明的一生,也是出身官宦世家,年少有志报国,却因种种矛盾,宏愿无法实现,眼睁睁看着奸臣当道而无能为力。也许文人都是不适合这个尔虞我诈的官场的,“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他们太耿直,耿直的甚至可以算是倔强;一身傲骨可以说是高风亮节,但它并不适于他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它是——官场,这个注定成为不见硝烟的战场的地方,太诡秘,太可怕,这里没有人去注意这种“高风亮节”的。也许从他入这个官场,他的性情、这个朝局、这个时代就注定了他的结果,能够隐居田园对他来说或许是一种很好的解脱,一种客观意义上的新生。

隐于田园,他不在乎粗茶淡饭甚至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艰苦,在乎的是精神上的感受。就连酒这一嗜好,也是“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他不能总做自己想做的事,却自娱自乐,自我满足;他不隐居于青林翠竹之间,却可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在田园也是身在红尘,然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他的心已超脱了红尘。他喜欢真,是真性情,为此,他总做出一些常人不能理解的事。人们常言“痴傻”,我不喜欢“傻”字,却喜欢“痴”字,个人认为二者是绝然不同的,“痴”是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现在我却要用“痴”字来评价陶渊明,这个与周围世界格格不入却又不得不称“奇迹”的人。


相关内容

  • 我最欣赏的一种品质[散文欣赏]
  • 早晨,空气里溢着花香,眼睛不携一缕惺忪,望向窗外,一大片云儿被阳光染得通红,有的时候,多云,天空便是像被画家用红墨挥洒而成的杰作,打开窗户,那是晨起的第一缕空气,那样凉,那样静. 然而,当第一声汽鸣声响穷我的耳际时,我的心随之一紧,我的每一根神经也被无情地拉进现实的生活中去.我不用残酷形容生活,亦不 ...

  • 宁静而致远[散文欣赏]
  • 当兰香炉燃着最后一缕青烟弥漫屋顶,当紫砂壶中的清茶泛起最后一位凝香,当白梅孤傲的与雪融为一体,当流失的时光夹带着记忆的美好与苍凉.....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意向,向往宁静而致远的意境.希望有个田园可归,但是又觉得自己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只是在心中神往那份隔绝尘寰的宁静... 东晋陶渊明曰 ...

  • 太白山小游记[散文欣赏]
  • 有幸参加了太白山旅游区开园试运营誓师启动大会,会后一行人便开始登山.重建后的太白山景观更加迷人,风景更加秀丽,让人心旷神怡. 随着导游一路的讲解,让我对太白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沿途美丽的风景不由的让人想驻足.留恋.300米高的铜墙铁壁,矗立在面前,让人从心里生出一种压迫感,感觉已经走到了路的径头,无 ...

  • 优美散文诗
  • 范文大全 | 简历 | 教案下载 | 课件中心 | 优秀作文 | 试题库 | 考试辅导 | 诗词鉴赏 | 国学 | 散文 | 实用工具 | 高校 | 手机/风景图片 | 手抄/黑板报 | 美食菜谱 唐前诗词鉴赏 | 宋代诗词鉴赏 | 毛泽东诗词鉴赏 | 李白诗词鉴赏 | 李清照诗词鉴赏 | 现代诗 ...

  • [我的童年]导学案
  • <我的童年>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 过程与方法:1.通读法:引导学生通过速度课文和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研讨点拨法: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内涵, 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及学习作者以苦 ...

  • 质疑陶渊明[散文欣赏]
  • 近读陶渊明,不知为什么,有如喉咙里卡了一根鱼刺,心里总是疙疙瘩瘩的不舒服,不吐不快. 大凡读书人,恐怕没有不知道陶渊明的,文学也罢,文化也罢,只要是涉及到中国的,都无法绕开他.历代以来,无论朝野,文化人都把他奉若神明."挂冠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种豆南山" ...

  • 苏教版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目录
  • 1. 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2. 繁星(巴金)3. 冰心诗四首(母亲.纸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4."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5.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韩非子>)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次北固山下(王湾) 赤壁(杜牧) ...

  • 七(下)期末文学常识复习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文学常识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一.<童年的朋友>节选自<童年>,作者高尔基,苏联作家,他有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本文主要通过外貌.语言描写,刻画了乐观坚毅和对世界充满爱的外祖母形象,抒 ...

  • 荷塘月色朱自清读后感
  • 荷塘月色朱自清读后感 篇一:荷塘月色朱自清>读后感 朱自清 -- 现代着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从这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对黑暗的现实想 " 超然 " 又想 " 挣扎 " 的心迹. 文章一开头就点出全文的 " 文眼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