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说春秋25:"举火求贤",匹夫的自荐

“举火求贤”的典故记载于《初谭集》,其中描写了宁戚通过自荐而受到齐桓公重要的故事,后来被不少寒门子弟视为榜样。

上回说到,管仲在做了三个月太宰之后,与齐桓公谈论齐国的文武百官,二人在交谈时都对同一个人十分赞赏。

这个人名叫宁戚,出身于卫国的一个普通百姓人家,家境十分贫寒,宁戚为了维持生计,平日里靠着给牛商驾车赚取收入。

然而宁戚却并不甘心碌碌无为,他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有经世济民之才,但苦于出身卑微,又无人引荐,因此他的才能始终得不到施展。

并且在宁戚看来,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要选择一位杰出的君主,否则即便做了官,也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正好这一日,宁戚忙完了手头的工作,便坐在街巷里与邻居们闲聊起来。

在交谈过程中,宁戚从一位老人那里得知,与卫国临近的齐国近日刚刚换了一位新君主,这位君主不仅雄才大略,有称霸之志,并且为人大度能容、尊重人才,就连与他有一箭之仇的管仲都被封为了太宰。

宁戚了解了这些情况后,立刻动了心,当即想要前往齐国去拜会一下那为受人敬仰的君主,可一想到路上的开销,他的心中又犯了难。

说来也巧,就在宁戚不知所措的时候,他的雇主却刚好谈了一笔生意,需要尽快赶到齐国去完成交易,因此宁戚便利用给老板驾车的机会顺利的来到了临淄。

然而宁戚人虽然到了齐国,但凭他一个布衣百姓,要想见到高高在上的齐桓公几乎没有任何可能,因此宁戚在临淄城外一连徘徊了几天,也没能想出合适的办法。

可没想到就在宁戚身上的盘缠快要花光的时候,事情却出现了转机。

这一天晚上,宁戚靠着城外的大树正准备睡觉,突然已经关闭的城门又重新打开了,紧接着几十名举着幡旗的仪仗人员和手握刀柄的护卫队有条不紊的走了出来,而紧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一辆装饰极为豪华的马车。

宁戚通过向旁人打听后得知,那位坐在马车上的人,正是他做梦都想见到的齐桓公,而齐桓公之所以半夜出城,是专程来迎接外出聘问返国的鲍叔牙。

宁戚见到齐桓公之后,很想上前与他搭话,然而道路两旁的护卫却将他牢牢的挡在了外面。

宁戚知道这很有可能是自己唯一的机会,如果错过了他将不得不跟随自己的雇主返回卫国。于是宁戚情急之下便心生一计,一边用木头敲打牛角,一边唱起了歌,歌曲中将自己怀才不遇、渴望明君的境况演绎得淋漓尽致,在场的不少人都为之感动。

齐桓公听到歌声后大为惊讶,情不自禁的自己的车夫说:“想不到在这市井之中竟然隐藏着如此奇异之人,你去把他叫来。”

车夫领命而去,不一会儿宁戚就被带了过来,齐桓公一见到宁戚便开口质问说:“寡人在此迎接贵客,围观民众都应该保持安静,可你为何却在此高声喧哗。”

宁戚回答说:“小人并无冒犯明公之意,只是听闻明公有图霸之志,所以特来助明公一臂之力。”

齐桓公听完,隐隐觉得宁戚绝非等闲之辈,于是对他说:“你能如此自信,相信你必定有过人之处,只可惜寡人今日公务在身,你且随我回去,等有了时间我再和你详谈。”

于是宁戚便坐上了齐桓公的专车,等到鲍叔牙回来之后,就随同众人一起走进了临淄城。

第二天齐桓公就迫不及待的召见了宁戚,询问他有何本事能帮助自己称霸。而宁戚则根据齐国的实际情况,从内政、外交和军事等几方面入手,对齐桓公的治国理政提出了很多建议,齐桓公听完之后深受启发。

通过几日的交谈,齐桓公对宁戚的才能越来越钦佩,因此便打算将宁戚任命为大夫。

可是齐桓公身边却有很多人对于宁戚的卑贱出身十分鄙视,于是纷纷跑到齐桓公面前饶舌道:“宁戚一介草民,对于他的来历我们一概不知,没准他是受卫侯所派前来窥视我国,因此为了谨慎起见,主公应该派人先去卫国打听清楚,以免受了奸人的蒙骗。”

齐桓公反驳说道:“我与宁戚交谈多日,对他的情况已经很了解,用不着别人来给我建议,再说无论是谁,身上都会有缺点,如果我通过调查得知了宁戚的缺点,可能就会导致我忽视他的能力,这岂不是对人才极大的埋没。”

众人听了齐桓公的话,知道他主意已定,只好自觉的闭上了嘴。

于是齐桓公命就令手下加紧准备册封大夫的各项事宜,可是等到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时间已到傍晚,有人便建议齐桓公第二天再完成对宁戚的册封。

可齐桓公却回答说:“宁戚是当世奇才,如果我们做事拖沓、态度轻慢,就会让他以为寡人不懂得尊重人才,万一传扬出去,那些原本想要投奔齐国的才子将因此心寒,所以此事务必要在今晚做好。”

于是众人便按照齐桓公的命令,手执火把站在齐宫正殿之外,将齐桓公和宁戚二人围在中间,然后齐桓公就在火光的照耀之下,完成了对宁戚的册封。

这就是著名的齐桓公“举火求贤”的典故,关于它的故事有很多种版本,本文则选择其中流传最广的一个稍加渲染而成。

而宁戚自荐时唱的那首歌,后来就取名为《宁戚贩牛歌》,同时由他本人所撰写的《相牛经》,也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畜牧业著作,对后世的农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正是由于宁戚过人的能力,并且敢于表现自己,因而受到了齐桓公和管仲的一致认可。

但管仲在与齐桓公讨论宁戚的同时也提出:“主公力排众议任用宁戚,虽然值得称赞,但如果人才不能得到合理的安排,那也很难体现出他的价值。”

齐桓公对此十分赞同,于是说道:“仲父所说不错,除宁戚之外,齐国还有很多人才寡人都不知道该如何任命,还望仲父指点一二。”

管仲回答说:“齐国现在算上宁戚,有五位杰出人士,主公是否知道?”齐桓疑惑的说:“寡人不知。”

管仲接着说:“举止规范、进退合礼、言辞刚柔相济,我不如隰朋,请立为大司行(外交);开荒建城、垦地蓄粮、增加人口,我不如宁戚,请立为大司田(农业);号令三军、指挥得当、能让将士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成父,请立为大司马(将军);断案如神、铁面无私,我不如宾须无,请立为大司里(刑法);直言进谏、不畏强权,我不如东郭牙,请立为谏官(监察)。”

这五个人后来被并称为“桓管五杰”。

管仲顿了一顿,接着说道:“这五人都有各自的优势,主公若要富国强兵,有他们就足够了;但如果主公想要成就王霸之业,除我管仲以外,就没有第二个人能帮你实现。”

齐桓公听完管仲的分析,万分激动的说:“寡人有幸能得到仲父相助,天下早晚是我齐国的囊中之物。”

在随后的几天,齐桓公便按照管仲的建议,向宁戚等五人分别授予了官职,而齐国也在这五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有了明显的提升和壮大。

再说鲁庄公得知管仲被任命为太宰之后,齐国在管仲的帮助下果然得到了大治,他的心里既悔且怕,因此鲁庄公一来为了遏制齐国上升的势头,二来为报乾时之战的耻辱,便暗中下令加紧训练军队,准备随时向齐国发起进攻。

没想到鲁庄公还没来得及动手,齐桓公便已经事先得到了消息,因此齐桓公决定先发制人,然而管仲却反对齐桓公说:“如今新的政令刚刚颁布,各项机制没有完善,在此期间不宜大动干戈。”

可齐桓公却并没有听从管仲的建议,仍然按照原计划,于公元前684年正月,任命鲍叔牙为大将,率领军队向着鲁国的长勺进发。

那么鲁庄公得知齐国进攻之后,将会如何应对,战争的最终结果又是如何?

下一期的春秋典故:“一鼓作气”将会为您揭晓答案,敬请关注。

(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典故大杂烩)。

“举火求贤”的典故记载于《初谭集》,其中描写了宁戚通过自荐而受到齐桓公重要的故事,后来被不少寒门子弟视为榜样。

上回说到,管仲在做了三个月太宰之后,与齐桓公谈论齐国的文武百官,二人在交谈时都对同一个人十分赞赏。

这个人名叫宁戚,出身于卫国的一个普通百姓人家,家境十分贫寒,宁戚为了维持生计,平日里靠着给牛商驾车赚取收入。

然而宁戚却并不甘心碌碌无为,他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有经世济民之才,但苦于出身卑微,又无人引荐,因此他的才能始终得不到施展。

并且在宁戚看来,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要选择一位杰出的君主,否则即便做了官,也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正好这一日,宁戚忙完了手头的工作,便坐在街巷里与邻居们闲聊起来。

在交谈过程中,宁戚从一位老人那里得知,与卫国临近的齐国近日刚刚换了一位新君主,这位君主不仅雄才大略,有称霸之志,并且为人大度能容、尊重人才,就连与他有一箭之仇的管仲都被封为了太宰。

宁戚了解了这些情况后,立刻动了心,当即想要前往齐国去拜会一下那为受人敬仰的君主,可一想到路上的开销,他的心中又犯了难。

说来也巧,就在宁戚不知所措的时候,他的雇主却刚好谈了一笔生意,需要尽快赶到齐国去完成交易,因此宁戚便利用给老板驾车的机会顺利的来到了临淄。

然而宁戚人虽然到了齐国,但凭他一个布衣百姓,要想见到高高在上的齐桓公几乎没有任何可能,因此宁戚在临淄城外一连徘徊了几天,也没能想出合适的办法。

可没想到就在宁戚身上的盘缠快要花光的时候,事情却出现了转机。

这一天晚上,宁戚靠着城外的大树正准备睡觉,突然已经关闭的城门又重新打开了,紧接着几十名举着幡旗的仪仗人员和手握刀柄的护卫队有条不紊的走了出来,而紧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一辆装饰极为豪华的马车。

宁戚通过向旁人打听后得知,那位坐在马车上的人,正是他做梦都想见到的齐桓公,而齐桓公之所以半夜出城,是专程来迎接外出聘问返国的鲍叔牙。

宁戚见到齐桓公之后,很想上前与他搭话,然而道路两旁的护卫却将他牢牢的挡在了外面。

宁戚知道这很有可能是自己唯一的机会,如果错过了他将不得不跟随自己的雇主返回卫国。于是宁戚情急之下便心生一计,一边用木头敲打牛角,一边唱起了歌,歌曲中将自己怀才不遇、渴望明君的境况演绎得淋漓尽致,在场的不少人都为之感动。

齐桓公听到歌声后大为惊讶,情不自禁的自己的车夫说:“想不到在这市井之中竟然隐藏着如此奇异之人,你去把他叫来。”

车夫领命而去,不一会儿宁戚就被带了过来,齐桓公一见到宁戚便开口质问说:“寡人在此迎接贵客,围观民众都应该保持安静,可你为何却在此高声喧哗。”

宁戚回答说:“小人并无冒犯明公之意,只是听闻明公有图霸之志,所以特来助明公一臂之力。”

齐桓公听完,隐隐觉得宁戚绝非等闲之辈,于是对他说:“你能如此自信,相信你必定有过人之处,只可惜寡人今日公务在身,你且随我回去,等有了时间我再和你详谈。”

于是宁戚便坐上了齐桓公的专车,等到鲍叔牙回来之后,就随同众人一起走进了临淄城。

第二天齐桓公就迫不及待的召见了宁戚,询问他有何本事能帮助自己称霸。而宁戚则根据齐国的实际情况,从内政、外交和军事等几方面入手,对齐桓公的治国理政提出了很多建议,齐桓公听完之后深受启发。

通过几日的交谈,齐桓公对宁戚的才能越来越钦佩,因此便打算将宁戚任命为大夫。

可是齐桓公身边却有很多人对于宁戚的卑贱出身十分鄙视,于是纷纷跑到齐桓公面前饶舌道:“宁戚一介草民,对于他的来历我们一概不知,没准他是受卫侯所派前来窥视我国,因此为了谨慎起见,主公应该派人先去卫国打听清楚,以免受了奸人的蒙骗。”

齐桓公反驳说道:“我与宁戚交谈多日,对他的情况已经很了解,用不着别人来给我建议,再说无论是谁,身上都会有缺点,如果我通过调查得知了宁戚的缺点,可能就会导致我忽视他的能力,这岂不是对人才极大的埋没。”

众人听了齐桓公的话,知道他主意已定,只好自觉的闭上了嘴。

于是齐桓公命就令手下加紧准备册封大夫的各项事宜,可是等到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时间已到傍晚,有人便建议齐桓公第二天再完成对宁戚的册封。

可齐桓公却回答说:“宁戚是当世奇才,如果我们做事拖沓、态度轻慢,就会让他以为寡人不懂得尊重人才,万一传扬出去,那些原本想要投奔齐国的才子将因此心寒,所以此事务必要在今晚做好。”

于是众人便按照齐桓公的命令,手执火把站在齐宫正殿之外,将齐桓公和宁戚二人围在中间,然后齐桓公就在火光的照耀之下,完成了对宁戚的册封。

这就是著名的齐桓公“举火求贤”的典故,关于它的故事有很多种版本,本文则选择其中流传最广的一个稍加渲染而成。

而宁戚自荐时唱的那首歌,后来就取名为《宁戚贩牛歌》,同时由他本人所撰写的《相牛经》,也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畜牧业著作,对后世的农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正是由于宁戚过人的能力,并且敢于表现自己,因而受到了齐桓公和管仲的一致认可。

但管仲在与齐桓公讨论宁戚的同时也提出:“主公力排众议任用宁戚,虽然值得称赞,但如果人才不能得到合理的安排,那也很难体现出他的价值。”

齐桓公对此十分赞同,于是说道:“仲父所说不错,除宁戚之外,齐国还有很多人才寡人都不知道该如何任命,还望仲父指点一二。”

管仲回答说:“齐国现在算上宁戚,有五位杰出人士,主公是否知道?”齐桓疑惑的说:“寡人不知。”

管仲接着说:“举止规范、进退合礼、言辞刚柔相济,我不如隰朋,请立为大司行(外交);开荒建城、垦地蓄粮、增加人口,我不如宁戚,请立为大司田(农业);号令三军、指挥得当、能让将士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成父,请立为大司马(将军);断案如神、铁面无私,我不如宾须无,请立为大司里(刑法);直言进谏、不畏强权,我不如东郭牙,请立为谏官(监察)。”

这五个人后来被并称为“桓管五杰”。

管仲顿了一顿,接着说道:“这五人都有各自的优势,主公若要富国强兵,有他们就足够了;但如果主公想要成就王霸之业,除我管仲以外,就没有第二个人能帮你实现。”

齐桓公听完管仲的分析,万分激动的说:“寡人有幸能得到仲父相助,天下早晚是我齐国的囊中之物。”

在随后的几天,齐桓公便按照管仲的建议,向宁戚等五人分别授予了官职,而齐国也在这五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有了明显的提升和壮大。

再说鲁庄公得知管仲被任命为太宰之后,齐国在管仲的帮助下果然得到了大治,他的心里既悔且怕,因此鲁庄公一来为了遏制齐国上升的势头,二来为报乾时之战的耻辱,便暗中下令加紧训练军队,准备随时向齐国发起进攻。

没想到鲁庄公还没来得及动手,齐桓公便已经事先得到了消息,因此齐桓公决定先发制人,然而管仲却反对齐桓公说:“如今新的政令刚刚颁布,各项机制没有完善,在此期间不宜大动干戈。”

可齐桓公却并没有听从管仲的建议,仍然按照原计划,于公元前684年正月,任命鲍叔牙为大将,率领军队向着鲁国的长勺进发。

那么鲁庄公得知齐国进攻之后,将会如何应对,战争的最终结果又是如何?

下一期的春秋典故:“一鼓作气”将会为您揭晓答案,敬请关注。

(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典故大杂烩)。


相关内容

  • 毛遂自荐的典故
  • 毛遂自荐的典故 <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 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颂,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 ...

  • 国学常识题库(完成版) (1)
  • 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题库初级篇一.文学["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我国悠悠历史之路上绽放了无数枝文学的奇葩.纵使朝代更替,乾坤挪移,它们仍穿越历史的尘埃用那最新鲜的香气沁人心脾.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诗歌,还是散文.戏曲.小说都有着明 ...

  • 2017超星尔雅[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管理]期末考试(20)
  • <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管理>期末考试(20)成绩: 98.0 分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以下属于汉赋艺术特点的是().(1.0 分)1.0 分A.关注现实,抒发真情实感B."兮"的大量运用C.文辞华丽,气派恢宏D.语言朴素,不讲求韵法正确 ...

  •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
  •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 [案兵束甲] 成语典故: 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阿斗太子] 成语典故: 丈夫是个阿斗太子,哪怕你是诸葛亮,也只好叹口气. 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 [半筹莫展] 成语典故: 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 ...

  • [烛之武退秦师]写作素材与运用
  • <烛之武退秦师>写作素材与运用 适用话题 选择.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艺高人胆大.有志不在年高. 发现人才.隐忍.宽容.知错能改.义与利.变通.小我与大我.个人与集体.道德与利益.关键时刻彰显个人品质.站在他人的角度才能说服他人.迂回比正面进攻的效果好.双赢.目的与策略.机遇与准备 ...

  • 2016尔雅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管理期末答案
  •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秦穆公得到的第一个奇才是(). A.蹇叔 B.孟明视 C.九方皋 D.百里奚 正确答案: D 2()曾是上海青帮中的著名的人物. A.王金荣 B.戴笠 C.蒋介石 D.杜月笙 正确答案: D 3春秋五霸不包括(). A.吕不韦 B.齐桓公 C.晋文公 D ...

  • 河北邯郸旅游导游词
  • 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邯郸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邯郸市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城邑.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初期,就有邯郸的建制,当时邯郸已是一个人口聚居的城市.战国时作为赵国都城历经158年,秦统一后分别设邯郸县.邯郸郡.当时的邯郸经济昌盛.繁荣发达,与长安.洛阳.开 ...

  •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 第七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每人收集一条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成语典故. 课型 新授 授课人:刘金凤 时间:2011-10 [板书设计] [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第 7 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并掌握 ...

  •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成语故事
  •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成语故事 问鼎中原 数典忘祖 始作俑者 舍我其谁 负荆请罪 六国大封相 债台高筑 呆若木鸡 胡服骑射 道听途说 爱屋及乌 抱薪救火 庆父不死 鲁难未已 窃符救赵 一暴十寒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乘龙快婿 哀而不伤 安然如故 包藏祸心 杯水车薪 利令智昏 与狐谋皮 一窍不通 问一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