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五 互感电路观测

实验十五 互感电路观测

执笔人:zht 实验成员: 班级:自动化二班

实验十五 互感电路观测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互感电路同名端、互感系数以及耦合系数的测定方法。 2、观察两个线圈相对位置的改变,以及用不同材料作线圈芯时对互感的影响。 二、原理说明

1、判断互感线圈同名端的方法 (1)直流法

如图15-1所示,当开关S 闭合瞬间,若毫安表的指针正偏,则可断定“1”,“3”为同名端;指针反偏,则 “1”,“4”为同名端。 (2)交流法

如图15-2所示,将两个线圈N 1和N 2的任意两端(如2,4端)联在一起,在其中的一个线圈(如N 1)两端加一个低压交流电压,另一线圈开路,(如N 2),用交流电压表分别测

图15-2

i 1

15-1

出端电压U 13、U 12和U 34。若U 13是两个绕组端压之差,则1,3是同名端;若U 13是两个绕组端压之和,则1,4是同名端。

2、两线圈互感系数M 的测定。

如图15-2,在N 1侧施加低压交流电压U 1,N 2侧开路,测出I 1及

U

2

。根据互感电势E 2M ≈U 2O =ωMI 1;可算得互感系数为

1

M =U 2

ωI 1

3、耦合系数k 的测定

两个互感线圈耦合松紧的程度可用耦合系数k 来表示 k =M /L 1L 2

如图15-2,先在N 1侧加低压交流电压U 1,测出N 2侧开路时的电流I 1;然后再在N 2侧加电压U 2,测出N 1侧开路时的电流I 2,求出各自的自感L 1和L 2,即可算得k 值。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分别用直流法和交流法测定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2

(1)直流法

实验线路如图15-3所示,将N 1、N 2同心式套在一起,并放入铁芯。N 1侧串入5A 量程直流数字电流表,U 1为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调至6V ,然后改变可变电阻器R (由大到小地调节),使流过N 1侧的电流不超过0.4A ,N 2侧直接接入2mA 量程的毫安表。将铁芯迅速地拔出和插入,观察毫安表正、负读数的变化,来判定N 1和N 2两个线圈的同名端。

图 15-3

图 15-3

实验记录:当铁芯插入时,毫安表读数为正;铁芯拔出时,毫安表读数为负,说明1、3是同名端。

(2)交流法

按图15-4接线,将N 1、N 2同心式套在一起。N1串接电流表(选0~2.5A的量程交流电流表)后接至自耦调压器的输出,N 2侧开路,并在两线圈中插入铁芯。

接通电路源前,应首先检查自耦调压器是否调至零位,确认后方

3

可接通交流电源,令自耦调压器输出一个很低的电压(约2V 左右),使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小于1.5A ,然后用0~30V量程的交流电压表测量U 13,U 12,U 34,判定同名端。

拆去2、4联线,并将2、3相接,重复上述步骤,判定同名端。

~

实验记录:

图 15-4

当连接2、4端时,U 13=3.7V,U 12=2V,U 34=5.5V,U 13=U 34-U 12,故1、3为同名端。当连接2、3端时,U 14=7.3V,U 12=2V,U 34=5.5V,

U =U +U

14

34

12

,故1、3为同名端。

2、互感系数M 的测定

拆除2、3连线,测出U 1,I 1,U 2,利用M =U 2

,计算出M 。

ωI 1

实验记录:

4

3、耦合系数k 的测定

将低压交流加在N 2侧,使流过N 2侧电流小于1A ,N 1侧开路,按步骤2测出U 2,用万用表的R ×1档分别测出N 1和N 2

U 1值。I 2,线圈的电阻值R 1和R 2。计算k 值。

实验记录:

通过U /I =|Z |,|Z |=

2计算出、2+

(ωL ) L 1L 2的值,再R

通过k =M /L 1L 2计算出k 的值。

L 2的值, 要计算L 1、还可以用功率表测出N 1侧的功率因数cos ϕ,

并得到负载阻抗角φ,然后通过|Z |*sin ϕ=X L ,X L =ωL 便可以算出L 1、L 2的值。

4、观察互感现象

将低压交流加在N 1侧,N 2侧接入LED 发光二极管与510Ω的电阻串联的支路。

(1)将铁芯从两线圈中抽出和插入,观察LED 亮度的变化及各电表读数的变化,记录现象。

(2)改变两线圈的相对位置,观察LED 亮度的变化及仪表读数。

(3)改用铝棒代替铁棒,重复(1)、(2)的步骤,观察LED 的亮

5

度变化,记录现象。

实验记录:

(1)当铁芯从线圈中抽出时,N 1侧的交流电压表读数下降、交流电流表读数上升,N 2侧的交流电流表读数下降,LED 发光二极管变暗。当铁芯插入线圈时,读数变化相反,LED 亮度增加。

(2)把小线圈从和大线圈套在一起的状态逐渐分离时,N 1侧的交流电压表读数下降、交流电流表读数上升,N 2侧的交流电流表读数下降,LED 发光二极管变暗直至不发光。两线圈在其它相对位置情况下LED 均不发光。

(3)把铁棒换成铝棒后,LED 不再发光,重复(1)、(2)步骤,LED 亮度不变(没有),各电表读数不变。

五、实验注意事项

1、为避免互感线圈因电流过大而烧毁,整个实验过程中,注意流过线圈N 1的电流不超过1.5A ,流过线圈N 2的电流不得超过1A 。 2、测定同名端及其他测量数据的实验中,都应将小线圈N 2套在大线圈N 1中,并插入铁芯。

*3、如实验室备有200Ω,2A 的滑线变阻器或大功率的负载,则可接在交流实验时的N 1侧,作为限流电阻用。

4、作交流实验前,首先要检查自耦调压器,要保证手柄置在零位,因实验时所加的电压只有2~3V左右,此值可先用V 档(交流电压表、万用电表或交流毫伏表)测出无误后,才接入电路中。因此调节时要特别仔细、小心,要随时观察电流表的读数,不得超过规定值。 六、预习思考题

6

~

本实验用直流法判断同名端是用插、拔铁芯时观察电流表的正、负读书变化来确定的,这与实验原理中叙述的方法是否一致?

答案:一致。实验原理中叙述的方法是通过闭合开关S 来引起通过N 1的电流的变化,从而使N 1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再通过互感使

N

2

侧产生电流,通过毫安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来判断同名端;而本实

验用的直流法是通过插、拔铁芯来引起N 1线圈磁场的变化,再通过互感使N 2侧产生电流,通过观察毫安表正、负读数的变化来判断同名端。两者都是通过引起N 1线圈磁场的变化来引发互感,从而使N 2侧产生电流,再通过判断电流的方向来判断两线圈的同名端,区别只是引起N 1线圈磁场变化的方法不同,所以我认为两种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

七、实验报告

1. 总结对互感线圈同名端、互感系数的实验测试方法。 答案:同名端:直流法:通过引起N 1线圈磁场的变化来引发互感,从而使N 2侧产生电流,再通过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来判断两线圈的同名端。交流法:用导线连接两线圈的某两端,再分别测线圈自身两端的电压,以及两线圈未连导线的两端的电压,通过判断未连导线的两端的电压是两线圈自身两端的电压的和或差,来判断两线圈的同名端。比如图15-3,连接2、4端时,2端和4端的电压相同,此时若U 13=|U 12-U 34|,说明1端和3端为同名端。

互感系数:测定互感系数M 的电路图如图15-2,因为N 2侧开路,所以互感电势E 2M ≈U 2。又因为U 2max cos (ωt +θU ) =M

7

d[I1max cos(ωt +θI )]

dt

即U 2max cos (ωt +θU ) =-M ωI 1max sin (ωt +θI ) ,将其中的U 和I 换算成交流电表测得的有效值,便得到U 2=M ωI 1,代入实验数据,便可计算得到M 的值,如此便能测得两线圈的互感系数。

2. 自拟测试数据表格,完成计算任务。 答案:见上几页的表格和数据。 3. 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互感现象。

答案:(1)因为铁芯导磁率比较大,所以当铁芯抽出时,两线圈的互感系数减少,造成N 2侧电压、电流减小,LED 发光二极管变暗。反之,当铁芯插入线圈时,两线圈的互感系数M 增大,造成N 2侧电压、电流增大,LED 发光二极管亮度增加。(2)当小线圈从和大线圈套在一起的状态逐渐分离时,两线圈的相对位置变化使得两线圈距离增加,从而互感系数M 减小,造成N 2侧电压、电流减小,LED 发光二极管变暗。当两线圈距离足够远的时候,互感系数足够小,使得N 2侧几乎没有电流,此时LED 发光二极管便不发光了。(3)用铝棒代替铁棒后,因为铝的导磁率更小,使得两线圈的互感系数M 很小,从而不管抽出还是插入铝棒或者是改变线圈的相对位置,LED 发光二极管都不发光,各电表的读数也没有变化。

8

实验十五 互感电路观测

执笔人:zht 实验成员: 班级:自动化二班

实验十五 互感电路观测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互感电路同名端、互感系数以及耦合系数的测定方法。 2、观察两个线圈相对位置的改变,以及用不同材料作线圈芯时对互感的影响。 二、原理说明

1、判断互感线圈同名端的方法 (1)直流法

如图15-1所示,当开关S 闭合瞬间,若毫安表的指针正偏,则可断定“1”,“3”为同名端;指针反偏,则 “1”,“4”为同名端。 (2)交流法

如图15-2所示,将两个线圈N 1和N 2的任意两端(如2,4端)联在一起,在其中的一个线圈(如N 1)两端加一个低压交流电压,另一线圈开路,(如N 2),用交流电压表分别测

图15-2

i 1

15-1

出端电压U 13、U 12和U 34。若U 13是两个绕组端压之差,则1,3是同名端;若U 13是两个绕组端压之和,则1,4是同名端。

2、两线圈互感系数M 的测定。

如图15-2,在N 1侧施加低压交流电压U 1,N 2侧开路,测出I 1及

U

2

。根据互感电势E 2M ≈U 2O =ωMI 1;可算得互感系数为

1

M =U 2

ωI 1

3、耦合系数k 的测定

两个互感线圈耦合松紧的程度可用耦合系数k 来表示 k =M /L 1L 2

如图15-2,先在N 1侧加低压交流电压U 1,测出N 2侧开路时的电流I 1;然后再在N 2侧加电压U 2,测出N 1侧开路时的电流I 2,求出各自的自感L 1和L 2,即可算得k 值。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分别用直流法和交流法测定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2

(1)直流法

实验线路如图15-3所示,将N 1、N 2同心式套在一起,并放入铁芯。N 1侧串入5A 量程直流数字电流表,U 1为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调至6V ,然后改变可变电阻器R (由大到小地调节),使流过N 1侧的电流不超过0.4A ,N 2侧直接接入2mA 量程的毫安表。将铁芯迅速地拔出和插入,观察毫安表正、负读数的变化,来判定N 1和N 2两个线圈的同名端。

图 15-3

图 15-3

实验记录:当铁芯插入时,毫安表读数为正;铁芯拔出时,毫安表读数为负,说明1、3是同名端。

(2)交流法

按图15-4接线,将N 1、N 2同心式套在一起。N1串接电流表(选0~2.5A的量程交流电流表)后接至自耦调压器的输出,N 2侧开路,并在两线圈中插入铁芯。

接通电路源前,应首先检查自耦调压器是否调至零位,确认后方

3

可接通交流电源,令自耦调压器输出一个很低的电压(约2V 左右),使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小于1.5A ,然后用0~30V量程的交流电压表测量U 13,U 12,U 34,判定同名端。

拆去2、4联线,并将2、3相接,重复上述步骤,判定同名端。

~

实验记录:

图 15-4

当连接2、4端时,U 13=3.7V,U 12=2V,U 34=5.5V,U 13=U 34-U 12,故1、3为同名端。当连接2、3端时,U 14=7.3V,U 12=2V,U 34=5.5V,

U =U +U

14

34

12

,故1、3为同名端。

2、互感系数M 的测定

拆除2、3连线,测出U 1,I 1,U 2,利用M =U 2

,计算出M 。

ωI 1

实验记录:

4

3、耦合系数k 的测定

将低压交流加在N 2侧,使流过N 2侧电流小于1A ,N 1侧开路,按步骤2测出U 2,用万用表的R ×1档分别测出N 1和N 2

U 1值。I 2,线圈的电阻值R 1和R 2。计算k 值。

实验记录:

通过U /I =|Z |,|Z |=

2计算出、2+

(ωL ) L 1L 2的值,再R

通过k =M /L 1L 2计算出k 的值。

L 2的值, 要计算L 1、还可以用功率表测出N 1侧的功率因数cos ϕ,

并得到负载阻抗角φ,然后通过|Z |*sin ϕ=X L ,X L =ωL 便可以算出L 1、L 2的值。

4、观察互感现象

将低压交流加在N 1侧,N 2侧接入LED 发光二极管与510Ω的电阻串联的支路。

(1)将铁芯从两线圈中抽出和插入,观察LED 亮度的变化及各电表读数的变化,记录现象。

(2)改变两线圈的相对位置,观察LED 亮度的变化及仪表读数。

(3)改用铝棒代替铁棒,重复(1)、(2)的步骤,观察LED 的亮

5

度变化,记录现象。

实验记录:

(1)当铁芯从线圈中抽出时,N 1侧的交流电压表读数下降、交流电流表读数上升,N 2侧的交流电流表读数下降,LED 发光二极管变暗。当铁芯插入线圈时,读数变化相反,LED 亮度增加。

(2)把小线圈从和大线圈套在一起的状态逐渐分离时,N 1侧的交流电压表读数下降、交流电流表读数上升,N 2侧的交流电流表读数下降,LED 发光二极管变暗直至不发光。两线圈在其它相对位置情况下LED 均不发光。

(3)把铁棒换成铝棒后,LED 不再发光,重复(1)、(2)步骤,LED 亮度不变(没有),各电表读数不变。

五、实验注意事项

1、为避免互感线圈因电流过大而烧毁,整个实验过程中,注意流过线圈N 1的电流不超过1.5A ,流过线圈N 2的电流不得超过1A 。 2、测定同名端及其他测量数据的实验中,都应将小线圈N 2套在大线圈N 1中,并插入铁芯。

*3、如实验室备有200Ω,2A 的滑线变阻器或大功率的负载,则可接在交流实验时的N 1侧,作为限流电阻用。

4、作交流实验前,首先要检查自耦调压器,要保证手柄置在零位,因实验时所加的电压只有2~3V左右,此值可先用V 档(交流电压表、万用电表或交流毫伏表)测出无误后,才接入电路中。因此调节时要特别仔细、小心,要随时观察电流表的读数,不得超过规定值。 六、预习思考题

6

~

本实验用直流法判断同名端是用插、拔铁芯时观察电流表的正、负读书变化来确定的,这与实验原理中叙述的方法是否一致?

答案:一致。实验原理中叙述的方法是通过闭合开关S 来引起通过N 1的电流的变化,从而使N 1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再通过互感使

N

2

侧产生电流,通过毫安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来判断同名端;而本实

验用的直流法是通过插、拔铁芯来引起N 1线圈磁场的变化,再通过互感使N 2侧产生电流,通过观察毫安表正、负读数的变化来判断同名端。两者都是通过引起N 1线圈磁场的变化来引发互感,从而使N 2侧产生电流,再通过判断电流的方向来判断两线圈的同名端,区别只是引起N 1线圈磁场变化的方法不同,所以我认为两种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

七、实验报告

1. 总结对互感线圈同名端、互感系数的实验测试方法。 答案:同名端:直流法:通过引起N 1线圈磁场的变化来引发互感,从而使N 2侧产生电流,再通过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来判断两线圈的同名端。交流法:用导线连接两线圈的某两端,再分别测线圈自身两端的电压,以及两线圈未连导线的两端的电压,通过判断未连导线的两端的电压是两线圈自身两端的电压的和或差,来判断两线圈的同名端。比如图15-3,连接2、4端时,2端和4端的电压相同,此时若U 13=|U 12-U 34|,说明1端和3端为同名端。

互感系数:测定互感系数M 的电路图如图15-2,因为N 2侧开路,所以互感电势E 2M ≈U 2。又因为U 2max cos (ωt +θU ) =M

7

d[I1max cos(ωt +θI )]

dt

即U 2max cos (ωt +θU ) =-M ωI 1max sin (ωt +θI ) ,将其中的U 和I 换算成交流电表测得的有效值,便得到U 2=M ωI 1,代入实验数据,便可计算得到M 的值,如此便能测得两线圈的互感系数。

2. 自拟测试数据表格,完成计算任务。 答案:见上几页的表格和数据。 3. 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互感现象。

答案:(1)因为铁芯导磁率比较大,所以当铁芯抽出时,两线圈的互感系数减少,造成N 2侧电压、电流减小,LED 发光二极管变暗。反之,当铁芯插入线圈时,两线圈的互感系数M 增大,造成N 2侧电压、电流增大,LED 发光二极管亮度增加。(2)当小线圈从和大线圈套在一起的状态逐渐分离时,两线圈的相对位置变化使得两线圈距离增加,从而互感系数M 减小,造成N 2侧电压、电流减小,LED 发光二极管变暗。当两线圈距离足够远的时候,互感系数足够小,使得N 2侧几乎没有电流,此时LED 发光二极管便不发光了。(3)用铝棒代替铁棒后,因为铝的导磁率更小,使得两线圈的互感系数M 很小,从而不管抽出还是插入铝棒或者是改变线圈的相对位置,LED 发光二极管都不发光,各电表的读数也没有变化。

8


相关内容

  • 知识点目录
  • 标准大气 不可压缩流体 黏性流体 施特鲁哈尔数 流谱 等熵流动 超声速流 压缩波 分离[流] 气体状态方程 压强 声速 黏性系数 弗劳德数 迹线 定常流 马赫波 激波 尾流 马赫数 雷诺数 流场 旋涡 非定常流 马赫角 层流 边界层 高超声速激波层 气动噪声 完全气体 临界马赫数 普朗特数 流线 有 ...

  • 智能脱扣器
  • 一种智能脱扣器数据采集系统硬件设计 时间:2011-01-20 14:09:02 来源: 作者:不详 摘要: 随着现代电气智能化的发展,智能电器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分配控制方面,在监测电网的运行状态时,高速.高精地采集信号是十分重要的.文章对微控制器的智能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电路进行了设计,实现了 ...

  • 农网配电营业中级题库
  • 农网配电营业工中级题库 (本题库内容及鉴定考试内容均以<农网配电营业工国家职业标准>以及 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农网配电营业工>为标准) 一.选择题 1.星形连接时在三相电源的公共点叫三相电源的(A) A.中性点 B.参考点 C.零电位点 D.接地点 2.一电感线圈接到f=5 ...

  •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 (一)教材特点 1.本课程采用"面向 21 世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电子电工类系列教材"<电工基础> 主编 白乃平. 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 3.由白乃平教师主编的<电工基础>教材已被"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确定 为全国职业教育教材 , ...

  • 第二类永动机
  • 第二类永动机 编辑词条 B 添加义项 ? 在热力学第一定律问世后,人们认识到能量是不能被凭空制造出来的,于是有人提出,设计一类装置,从海洋.大气乃至宇宙中吸取热能,并将这些热能作为驱动永动机转动和功输出的源头,这就是第二类永动机. 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的热机称为第二类永动 ...

  • 变压器"的教学设计
  • "变压器"的教学设计 精河县高级中学 樊丽华 ( [1**********]) [教材分析] 变压器是交变电路中的常见电器设备,是本章的重点.互感器是变压器的基础,而变压器是远距离输电的基础,是电磁感应的灵活应用与升华.本节课是定性研究和推理相结合,从能量角度分析变压器是把电能通 ...

  • [互感与自感]教学设计
  • <互感与自感>教学设计 天津市第一百中学 李春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互感现象,了解互感的应用与防止: 2.知道什么叫自感现象,理解它产生的机理和起到的作用: 3.能够判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并会用它解释一些现象: 4.知道自感电动势大小的决定因素,知道自感系数的决 ...

  • 电路原理 第十章
  • 第十章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 一. 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互感的概念及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计算方法. 2.掌握空心变压器和理想变压器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互感和互感电压的概念及同名端的含义: (2). 含有互感电路的计算 (3). 空心变压器和理想变压器的电路模型 2 ...

  • 互感电路的计算_全面
  • 第六章 互感电路 第一节 互感及互感电压 学习目标 1 .了解电磁场的基本知识和电感的概念 2 .理解自感和互感现象 重点 互感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难点 自感和互感电动势的判断 一. 互感 图 6-1 1. 互感现象 : 如图6-1所示表示两个有磁耦合的线圈(简称耦合电感) ,电流i 1在线圈1和2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