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框架
摘要: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并
规定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企业,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
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
对其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注册
会计师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企业非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
重大缺陷的,应当提示投资者、债权方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关注。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框架
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位
1.审计业务,非审阅业务。收集的审计证据比较充分,高度保证。
2.基于认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审计业务。
3.对特定时点的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4.范围: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只是适当
关注。
5.内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
6.目的: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效率、经营
活动的合法性发表审计意见。
7.责任的划分: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的
有效性是企业董事会的责任,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
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思路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框架
摘要: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并
规定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企业,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
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
对其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注册
会计师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企业非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
重大缺陷的,应当提示投资者、债权方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关注。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框架
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位
1.审计业务,非审阅业务。收集的审计证据比较充分,高度保证。
2.基于认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审计业务。
3.对特定时点的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4.范围: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只是适当
关注。
5.内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
6.目的: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效率、经营
活动的合法性发表审计意见。
7.责任的划分: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的
有效性是企业董事会的责任,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
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