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地震该怎么办

发生地震该怎么办?

一、地震发生时该怎么办?

1、楼房内家庭成员震时可暂躲在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或躲楼房卫生间等小开间房内。随手用件护头和捂住口鼻,以砸伤或被泥沙烟尘呛。

2、家庭成员正在用火电时,要立即灭火和断,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情。

3、住在高层楼房里的员不可使用电梯,不要阳台跑,尤其不可跳。

4、正在上课的学生和儿园的小朋友,应躲在桌和小床下,不要乱跑擅自离开学校。

5、在街道上的行人,要躲避在电线变压器,囱及高大建筑物附近。正在行驶的辆震前应紧急停车设法停在开阔。车上乘客要抓住坐椅或车上牢固件,不要急于外出。

6、人应远离石化、化学、煤气等易有毒的工厂或设施,遇火情不可处于风,宜躲避在上风有水处。要密切注滑坡和泥石流,若遇到这些现象,应即沿斜坡横向水平方向撒离。

7、“卧倒、遮住眼睛,坚持住”!找到最近的安全处。留在室内直到地震停止,并且确信出口安全之后才能逃离建筑。如果住高层建筑的话,地震肯定会引发火警和消防装置;如果地震时正好在床上,不要动,赶紧用枕头保护自己的头部;如果在户外,找一处远离建筑物、大树和电线的开阔地,卧倒在地。

二、地震发生后该怎么办?

1、未伤人员尽快抢救家中和邻居人员。被压在室内的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向有空气和水的方向移动,节约食物和水,保持镇静,保存体力。待外面有动静时再大声呼救或敲击。

2、封闭在室内的人,不可使用电气、火柴、蜡烛等,最好用手电筒照明,如闻到煤气或有毒气时,最好用湿衣物等捂住口鼻。

3、在野外的人员,应向开阔地或高地坡顶转移,不可往下跑,不可躲在危崖、狭缝处,并时刻提防山崩、滑坡及雪崩、冰塌。

4、河岸边的人员,要迅速撤离,谨防上游海啸和巨浪的袭击。

三、地震酿成的灾害包括楼宇倒塌、火灾及地震过后的瘟疫,可致大批人员伤亡。 当大地震蓦然而至,若开始时震级不高,人们应当迅速离开建筑群,分散到空旷的场地上去。来不及离开建筑物的往往会被坍塌的房屋埋没或砸伤。从我国唐山大地震的资料看,有些人之所以能在被埋没的瓦砾中生存下来是因为:

1.没有受到致命的内脏伤;

2.试着寻找出路道德找到通气口,然后找到出口,并迅速脱离侄塌的房屋废墟;

3.在没有听到挖掘声及寻呼声时,不大呼大叫或无谓地翻滚折腾,惊慌失措、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耗氧量,还会吸入大量烟尘而致窒息。

四、由此可见,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总结有以下几点:

1.保持镇静在地震中,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 而是由于精神崩溃, 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

2.止血、固定 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开放性创伤, 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3.妥善处理伤口 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 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

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 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防止火灾 地震常引起许多

5.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并且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五、注意有关问题

1.地震时应急的原则是什么?

地震发生时要就近躲避,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的较好方法。

2.学校人员应如何避震?

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正在上课,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 危险物,不要回教室去。

3.住平房时遇震时如何避震?

住平房避震时,行动要果断,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如果处于房门附近,室外无保障,无危房或狭巷、可立即跑出室内,已冲出室外的人在短的时间内,不要急于返回室内。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及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要避开桥梁、危岩滚石地带,到桥下避震更是错上加错。来不及跑出房,要迅速贴屋角趴下,脸朝下,头近墙壁,两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在手反握右臂,鼻梁上方、两眼之间的凹部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嘴,用鼻子呼吸。这样即使房子倒塌,由于有残墙和家具可支撑,亦免伤亡或窒息。

4、地震时在楼房如何应急避震?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藏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也可转移到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的地方,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的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因熟睡来不及躲避者,应当“伏而待定”,切勿仰卧,侧过身来也能争得生存的机会。

5、如果被埋压怎么办?

搬动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 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存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发生地震该怎么办?

一、地震发生时该怎么办?

1、楼房内家庭成员震时可暂躲在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或躲楼房卫生间等小开间房内。随手用件护头和捂住口鼻,以砸伤或被泥沙烟尘呛。

2、家庭成员正在用火电时,要立即灭火和断,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情。

3、住在高层楼房里的员不可使用电梯,不要阳台跑,尤其不可跳。

4、正在上课的学生和儿园的小朋友,应躲在桌和小床下,不要乱跑擅自离开学校。

5、在街道上的行人,要躲避在电线变压器,囱及高大建筑物附近。正在行驶的辆震前应紧急停车设法停在开阔。车上乘客要抓住坐椅或车上牢固件,不要急于外出。

6、人应远离石化、化学、煤气等易有毒的工厂或设施,遇火情不可处于风,宜躲避在上风有水处。要密切注滑坡和泥石流,若遇到这些现象,应即沿斜坡横向水平方向撒离。

7、“卧倒、遮住眼睛,坚持住”!找到最近的安全处。留在室内直到地震停止,并且确信出口安全之后才能逃离建筑。如果住高层建筑的话,地震肯定会引发火警和消防装置;如果地震时正好在床上,不要动,赶紧用枕头保护自己的头部;如果在户外,找一处远离建筑物、大树和电线的开阔地,卧倒在地。

二、地震发生后该怎么办?

1、未伤人员尽快抢救家中和邻居人员。被压在室内的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向有空气和水的方向移动,节约食物和水,保持镇静,保存体力。待外面有动静时再大声呼救或敲击。

2、封闭在室内的人,不可使用电气、火柴、蜡烛等,最好用手电筒照明,如闻到煤气或有毒气时,最好用湿衣物等捂住口鼻。

3、在野外的人员,应向开阔地或高地坡顶转移,不可往下跑,不可躲在危崖、狭缝处,并时刻提防山崩、滑坡及雪崩、冰塌。

4、河岸边的人员,要迅速撤离,谨防上游海啸和巨浪的袭击。

三、地震酿成的灾害包括楼宇倒塌、火灾及地震过后的瘟疫,可致大批人员伤亡。 当大地震蓦然而至,若开始时震级不高,人们应当迅速离开建筑群,分散到空旷的场地上去。来不及离开建筑物的往往会被坍塌的房屋埋没或砸伤。从我国唐山大地震的资料看,有些人之所以能在被埋没的瓦砾中生存下来是因为:

1.没有受到致命的内脏伤;

2.试着寻找出路道德找到通气口,然后找到出口,并迅速脱离侄塌的房屋废墟;

3.在没有听到挖掘声及寻呼声时,不大呼大叫或无谓地翻滚折腾,惊慌失措、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耗氧量,还会吸入大量烟尘而致窒息。

四、由此可见,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总结有以下几点:

1.保持镇静在地震中,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 而是由于精神崩溃, 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

2.止血、固定 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开放性创伤, 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3.妥善处理伤口 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 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

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 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防止火灾 地震常引起许多

5.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并且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五、注意有关问题

1.地震时应急的原则是什么?

地震发生时要就近躲避,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的较好方法。

2.学校人员应如何避震?

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正在上课,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 危险物,不要回教室去。

3.住平房时遇震时如何避震?

住平房避震时,行动要果断,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如果处于房门附近,室外无保障,无危房或狭巷、可立即跑出室内,已冲出室外的人在短的时间内,不要急于返回室内。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及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要避开桥梁、危岩滚石地带,到桥下避震更是错上加错。来不及跑出房,要迅速贴屋角趴下,脸朝下,头近墙壁,两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在手反握右臂,鼻梁上方、两眼之间的凹部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嘴,用鼻子呼吸。这样即使房子倒塌,由于有残墙和家具可支撑,亦免伤亡或窒息。

4、地震时在楼房如何应急避震?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藏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也可转移到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的地方,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的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因熟睡来不及躲避者,应当“伏而待定”,切勿仰卧,侧过身来也能争得生存的机会。

5、如果被埋压怎么办?

搬动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 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存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相关内容

  • 幼儿园地震安全知识教案
  • 篇一:地震安全教育教案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动画和图的启发下,想像地球内部的运动.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地震的成因 三.教学难点: 地震的求生. ...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地震来了
  • 平顶山市西苑幼儿园教师教案 主 备 人 年 龄 组 活 设 思 活 目 活 活 准 动 计 路 动 的 动 动 备 一.地震的危害 1.孩子们,老师搜集到一段录像,让我们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播放视频) 提问:录像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发言) 小结:是啊!刚才录像中大楼在摇晃,地面发 ...

  • 地震来临时怎么办--防震减灾课教学设计(正稿)
  • 地震来临时,怎么办? --"防震减灾"活动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针对学生对发生地震后如何自我防护的意识较淡薄,因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首先采用播放地震纪实视频营造气氛设定情境,提出如何守护自己生命的话题.然后让学生把收集的地震知识资料进行交流,懂得用地震前的防震知识来守护生命. ...

  • 地震时的应急防护原则
  • 地震时的应急防护原则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学校人员如何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 ...

  • 地震怎么躲避 科学躲避地震的方法
  • 导语:近日,地震活动频发.继缅甸.日本后,汤加于今早发生了6.1级地震.面对如此活跃的地震,人们却束手无策,但这并不等于我们没有办法将伤害减至最小.当地震来临时,最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躲避.诸多的躲避方法,哪个才是科学的呢?下面,天气网就地震怎么躲避问题,教给大家一些科学躲避地震的方法. 生命三角 地 ...

  • 发生地震时应该怎么办
  • 发生地震时应该怎么办?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地震到来时在各种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1. 震前应做好哪些应急准备工作? 经常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特别是政府正式发布了地震预报的地区,每个家庭都要认真做好应付地震的准备工作.( ...

  • 宿舍地震时怎么办
  • 在宿舍地震怎么办 2010-04-10 00:29 | (分类:默认分类) 夜间发生地震,不要因为寻找衣服和穿衣,而耽误时间,要争分夺秒地向安全地点转移.不 可以转移到安全地段因未穿外衣,又返回取衣服.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以来势凶猛,破坏严重,防范困难而成为对人类危害 较大的自然灾害 ...

  • 我们应该怎样应对灾害
  • 我们应该怎样应对灾害? (一) 地震灾害的应对 地震灾害是自然发生在地面或者地面以下的地壳突然移动或颤动,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由建筑物倒塌造成. 问题1:地震灾害发生时我们能不能跑,怎样跑? 答:地震灾害发生时你应该反应迅速,及时采取保护自己的措施,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不要拥挤乱跑. 问题2:如果我 ...

  • 地震来时,我们该怎么做?
  • 地震来了,我们该怎么做? 执 教 人:朱金花 执教班级:六年级 执教时间:2014年5月12日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了解地震的成因和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破坏,增强自我预防意识,掌握防震应急自救方法. 2.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教学重点 1.地震的成因与危害 2.地震前如何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