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 13239/j . bjssh kxy . cs wt . 2004. 05. 008 总第121期
〔文章编号〕 1002-2031(2004) 05-0035-05
城市问题
2004年第5期
北京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叶立梅 崔 文
〔摘 要〕 从三次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两个角度对北京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了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 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预测了2015年北京的三次产业结构, 及三次产业和第三产业主要部门未来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北京; 产业结构; 变化趋势; 预测〔中图分类号〕 F293. 1 〔文献标识码〕 A
时保持强大的工业, 保持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
北京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分 一
析与预测
1. 历史回顾和现状
从建国至70年代末期, 北京的经济建设始终是以发展大工业为指导思想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北京迅速成为我国重要的新兴工业基地, 实现了从“消费城市”向“生产城市”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效应是双向的, 一方面, 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同时也带来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过度、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影响了首都功能的发挥。1980年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首都建设方针的四项指示, 从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 是北京经济发展思路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酝酿准备期。这期间, 一方面由于认识上的惯性以及国家改革开放背景下地方利益的明晰和强化, “大工业”战略意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首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另一方面, “大工业”战略所带来的弊端进一步显现, 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北京成为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之一。面对这一严峻形势, 在充分论证基础上, 产生了“首都经济”的概念。“首都经济”的实质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思路是, 发展和完善`三、二、一' 的产业格局, 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在GDP 中的比重, 同
城市建设与发展
柱产业地位, 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1]。
表1 1978年以来北京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
年份[***********]9419982002
第一产业5. 26. 76. 78. 86. 94. 33. 1
第二产业71. 164. 458. 252. 446. 139. 134. 8
单位:%
23. 728. 935. 138. 847. 056. 662. 2
第三产业
资料来源:历年《北京统计年鉴》
1990年代是北京产业结构大调整的10年, 期间制造业在GDP 中的比重大幅下降,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快速攀升, 1995年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之和。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制造业的大规模退让加速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的快速增加。由于1990年代后期GDP 的年平均增长率低于1990年代前期, 特别是本世纪初期, 全球性的IT 业不景气对依靠以IT 业为主要拉动力量的北京高技术产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所以, 北京市政府做出了“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的决定[2], 北京“现代汽车”快速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并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了5%的市场份额, 即是“振兴现代制造业”的直接结果。
·35·
同时, 在IT 业不景气的影响下, 工业在GDP 中的比重进一步下降, 第三产业在GDP 中的比重, 则从2001开始, 进入了一个新的较快增长期。继200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60%(60. 5%) 之后, 2002年达到了62. 2%。
2. 趋势分析
纵观北京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 以下三个方面对其有重要影响:市场力、政府调控和资源环境制约。市场力的支配使北京的产业结构变化基本上遵循了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即随经济水平的提高, 主要产业部门经历了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共同趋势, 市场力今后仍将继续对北京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变化程度发挥重要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经济规律对北京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将逐渐增大, 成为最重要的主导力量。由于中国的经济体制是一种脱胎于计划经济的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的强大惯性依然是调控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力量, 城市政府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干预仍然是直接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由于北京的首都地位, 决定了北京城市性质和城市功能的独特性, 北京的产业结构应该体现这种城市性质和城市功能。实现首都功能, 要求北京有一流的生态环境条件和完善、高水准的办公、生活服务条件, 而北京的资源、尤其是水资源一直是城市发展的瓶颈。资源环境制约是北京高消耗、高污染型产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根据上述分析, 参照近年来北京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情况, 对未来北京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可做出如下判断:
(1) 第三产业仍将保持持续高速增长
近10年来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保持了2位数的高速增长, 预计今后仍将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 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第一, 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决定了北京第三产业将持续扩张。
根据前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 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城市的主要经济部门将遵循从二产向三产转移的规律。随着北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可以预计, 社会对服务的需求将迅速扩张, 对服务种类、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将迅速增加, 这将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
第二, 与我国其他经济发达大城市比较, 城市性质赋予北京“三产超前发展”的产业结构特征。
1992年修订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北京的城·36·
市性质表述为“北京是伟大社会主义中国的首都, 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在经济上体现北京的城市性质, 要求北京经济具有“服务型”经济特征和“生态型”经济发展模式。这意味着北京在遵循一般城市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大前提下, 还将由于本身的城市性质特点, 在产业结构方面表现出某些特点。由于北京城市性质的规定性, 也由于至今我国地方政府对城市经济的干预仍然有相当的力度, 决定了北京产业结构具有“三产超前发展”的特征。即, 北京可能在重化工业阶段后期就在产业结构方面表现出某些后工业化阶段的特征, 第三产业将超前发展。特别是, 在北京把建设国际城市确定为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和中国加入WTO 之后, 作为中国的首都, 北京近期将发挥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梁和节点作用, 远期作为远东地区重要的国际城市, 北京对全国和远东地区的辐射力将主要依靠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和科学研究等产业部门来实现。事实上, 北京“三产超前发展”的产业结构特征, 在与我国其他经济发达大城市的产业结构比较中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见表2) , 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 北京还将保持“三产超前发展”的产业结构特征。
表2 2001年我国人均GDP 2万元以上、
人口200万以上部分大城市产业结构比较
序号1234567
城市广州上海北京杭州大连南京天津
人均GDP (元)
38007. 4437382. 0425542. 1425073. 7822342. 6920954. 2320154. 66
一产3. 621. 733. 277. 119. 015. 134. 27
产业结构(%)
二产41. 8947. 5836. 2250. 6146. 4747. 5449. 16
三产54. 4950. 6960. 5142. 2844. 5147. 3346. 57
资料来源:2002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第三, 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严重不足以及建设高
标准生态城市的限定性, 迫使北京选择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型经济发展模式。
多年来, 北京水资源供应量严重不足, 即使一直采取压缩工农业用水, 保证城市和生活用水的节水方针, 北京目前的用水缺口仍然在5亿立方米左右。未来即使考虑南水北调因素(根据有关规划, 2010南水北调工程可向北京供水5亿立方米) , 随北京城市的发展、经济总量的扩充和人口规模的扩大, 据有关预测, 北京的水资源缺口仍将在1亿立方米以上[3]。北京是首都, 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这确
城市建设与发展
定了生态城市是未来北京基本的城市建设模式, 在水资源严重不足和建设生态城市的共同限定下, 北京工业的发展会受到一定限制, 重化学工业和高耗水型工业不适宜在北京发展。
综合以上三点, 未来北京第三产业将进一步呈现强势发展的势头, 如果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将会更有力地促进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
(2) 第二产业仍有一定发展空间, 高技术、高附加值型工业将成为拉动北京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城市建设现代化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与世界上经济发达大城市相比, 北京经济总量及其在本国GDP 总量中所占比重明显偏小, 快速扩充经济总量是今后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虽然第三产业将是北京经济总量扩充的主要贡献产业, 但第二产业目前在北京GDP 总量中占有约1/3份额, 仍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基础性产业, 第二产业的发展在扩充北京经济总量中仍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至本世纪初, 北京基本完成了工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调整, 初步形成了与北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特点相适应的, 高技术、高附加值工业和都市工业相结合的新型工业结构体系; 基本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从内部运作机制上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准备了条件。与此同时, 1990年代北京的工业布局进行了大规模调整, 目前已基本渡过了城近郊区工业企业大规模搬迁的阵痛期, 并在远郊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近年来, 以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龙头, 以振兴现代制造业为契机, 已在多个领域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 并成为新的工业增长点。综合考虑以上诸因素, 预计北京工业将较1990年代有一定复苏, 在北京经济中的基础性产业地位仍将保留。
自从1990年代末期北京提出将把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以来, 各项城市建设项目纷纷上马, 特别是申奥成功之后, 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 北京的城市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期。近年来, 北京郊区化进程加快, 城市建设, 包括住宅建设的重点从市区转向郊区, 卫星城和中心镇的建设将步入新的阶段。由此, 预计北京的建筑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其在GDP 中的比重将基本保持稳定。所以, 尽管北京第三产业强势增长的基本格局不变, 但第二产业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虽然在GDP 中的比重仍会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但并不会快速下滑。
城市建设与发展
3. 预测(1) 预测方法
下面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对北京三次产业的结构变化进行预测。
首先分别计算出自1978年以来不同时期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平均年增长率(见表3) , 以此为预测至2015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的主要依据。再根据对GDP 总量和增长速度的预测以及对三次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 确定至2015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的浮动区间, 分别用浮动区间的上、下限值计算出两组对应的GDP 总量值和三次产业结构, 作为三次产业增长率的预测参考方案(低方案和高方案, 见表4) , 最后, 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 最终得出三次产业结构的预测结果。
表3 北京三次产业各时期的年平均增长率
时期1979-20021993-20021998-2002
第一产业4. 761. 213. 49
第二产业8. 6510. 1310. 17
单位:%
13. 3412. 6811. 15
第三产业
注: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
(2) 预测结果
表4 2015年北京产业结构预测参考方案
低方案
(%)
一产二产三产GDP
4. 08. 511. 0
(亿元) 164. 383234. 307090. 52. 19
(%) 1. 5730. 8367. 60
(%) 4. 09. 512. 0
高方案(亿元) 164. 383643. 997967. 34. 71
(%) 1. 430. 9467. 66
增加值增加值 表4是以2000年不变价预测的三次产业增加值及结构, 实际上自1978年以来三次产业增加值价格指数一直在剧烈变动, 这极大地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 1995年以后三次产业增加值的价格指数波动变小, 但第三产业价格指数明显高于第一、第二产业。因此, 在表4基础上, 首先考虑价格变动的影响, 以及一些不可预知因素(国际环境, 国内市场, 政策变化等) 的影响, 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和调整, 可以得出以下最终预测结果:
按预测当年价计, 2015年北京国内生产总值在11000-14000亿元之间, 三次产业结构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在1%左右, 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在27%上下2个百分点之间,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在70%以上。
·37·
为服务业中举足轻重的行业。
北京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化趋 二
势分析
根据有关研究[4], 第三产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与工业和农业相比, 第三产业的规模还比较小, 并以传统服务行业为主。第二
阶段———生活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长幅度较大; 一些相对新兴的服务行业开始出现。第三阶段———规模扩张速度加快; 结构转换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 大中型服务企业已成为左右服务业经营趋势和服务产业结构的主要力量。第四阶段———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工农业的总和; 新兴服务业成
表5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
地质勘探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
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其他
第三产业合计占GDP 比重 资料来源:历年《北京统计年鉴》
1. 历史回顾和现状
由于目前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分类口径始于
1992年, 故其结构分析也只能从1992年开始。
对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的考察有两种角度, 一种是各产业部门在GDP 总量中所占比重的变化, 这一指标代表了其在全市经济中地位的变动情况; 另一种是各产业部门本身的增减变动情况, 这一指标更直接地反映了该产业部门本身的发展变化情况。
各产业部门在GDP 总量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见表5。
1992年—2002年北京第三产业各部门增加值占G DP 总量比重的变化
19925129. 20. 10. 84. 10. 11. 54. 33. 63. 10. 544. 3
19945. 7
13. 510. 10. 10. 93. 7———1. 743. 73. 20. 447
19967
11. 611. 30. 32. 47. 10. 11. 73. 93. 82. 80. 552. 5
19987. 7
10. 313. 80. 23. 46. 80. 11. 55. 542. 60. 756. 6
20007. 7
8. 815. 30. 23. 17. 70. 11. 764. 22. 80. 758. 3
20027. 4
814. 60. 25. 1100. 11. 76. 65. 32. 60. 662. 2
单位:%
比重变化2. 4
-45. 40. 14. 35. 900. 22. 31. 7-0. 50. 117. 9
从目前第三产业各部门的情况看, 占GDP 总量
5%以上的部门共有7个, 从大到小依次是金融保险业, 社会服务业,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 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
表6
年份
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探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
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其他行业
注:按可比价计算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以及房地产业。主要的
扩张产业是社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 明显的相对萎缩行业是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第三产业各部门增加值的变化情况见表6。
单位:%
2000-4. 411. 910. 9516. 49. 511. 118. 917. 2-2. 217. 15. 3
20017. 6-3. 47. 39. 913. 140. 85. 219. 41331. 10. 1-5. 1
增长率
-11. 21315. 15. 27. 15. 836. 830. 65. 68. 612. 98. 15. 2
17. 514. 48. 114. 129. 213. 511. 412. 611. 58. 911. 3
2002
年均
1993年—2002年北京第三产业各部门增加值年增长率注
19935. 6810. 115. 712. 210. 175. 6121717. 41. 7
199452. 136. 6249. 67. 9179. 22811. 818. 822. 523. 5
199565. 3188. 839. 917. 418. 1135. 363. 410. 3-0. 5-17. 01. 414. 0
19969. 95. 118. 95. 417. 916. 311. 211. 610. 419. 83. 918. 2
19975. 6-33. 712. 85. 228. 56. 45. 13. 816. 36. 25. 616. 4
19983. 231. 31049. 461. 312. 429. 812. 22. 125. 6
199916. 53. 48. 92. 713. 71. 7310. 99. 724. 913. 111. 9
·38·
城市建设与发展
对于表6可以有两个分析角度, 一个角度是各部门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情况, 它反映了该产业部门十年来的总体发展速度情况; 第二个角度是各产业部门不同年度年增长率的情况, 它反映了各产业部门增长率不同年度的变化特点, 从中可以观察到各不同产业部门高速增长期出现的不同时段, 对判断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有重要意义。
从年平均增长率看, 房地产业的情况非常突出, 其年平均增长率远高于其它产业部门, 达到29. 2%,其余部门则比较接近, 在8%至18%之间。说明房地产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产业部门。上表显示出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最低, 说明近年来相对其它产业部门,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的扩张速度较慢。
从各产业部门的逐年年增长率可以观察到各部门出现增长率高峰值的时间及其中所反映出来的规律。观察在GDP 中所占份额较大产业部门年增长率的变化, 可以看到1995年前后是多个部门增加值增长率的峰值年, 主要部门有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以及社会服务业; 1997年是金融保险业增长率的峰值年; 1998年是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增长率的峰值年; 2001年是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增长率的峰值年; 社会服务业在2002年出现了第二个峰值年; 而房地产业则表现出起伏较大的特征。纵观各部门增加值增长率出现高峰年的排列顺序, 发现这一排列顺序符合国际上第三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即传统的、以生活服务为基本特征的第三产业部门首先发展并很快进入增长高峰期, 随后, 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才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
2. 趋势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认为, 目前北京第三产业各部门正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传统三产所属部门已处于稳定增长期, 增加值在GDP 中所占的比重还会随着其它第三产业部门的发展而进一步有所下降, 其中以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最具代表性。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目前正处于继续扩张阶段, 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还有一定的扩张余地。其中, 金融保险业的进一步大发展有赖于中国国家地位和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高、国家对北京金融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和保险业的长足发展; 房地产业未来的发展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奥运经济的拉动和北京城市建设重点从市区向郊区的转移。社会服务业(主要是其中的现代服务业) , 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
城市建设与发展
和科学研究三大部门, 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前期准备阶段。
【A bstract 】 T he paper reviews the change of Beijing in -dustry structure and analyses its present situation . It uses the methods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 sis to forecast Bei -jing industry structure in 2015. A nd it puts forw ard the change trend of the industry structure in Beijing .
【Key words 】 Beijing ; industry structure ; change trend ; forecast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首都经济研究报告. 刘淇主编. 首都经
济. 中国方正出版社, 1999
2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 关于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的意
见, 2003
3 北京市计委基础产业发展处, 北京市21世纪议程工作办公室, 北
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所,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 北京城市规模研究———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人口协调性研究, 2002
4 黄维兵. 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 西南财经大学出
版社, 2003:70-77
〔作者简介〕 叶立梅(1956—), 女, 汉族, 北京市人,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城市可持续发展; 崔 文(1949—), 女, 汉族, 北京市人,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城市化和城乡发展。
〔收稿日期〕 2004-04-16〔修回日期〕 2004-06-14
(责任编辑:李小敏)
·39·
DOI :10. 13239/j . bjssh kxy . cs wt . 2004. 05. 008 总第121期
〔文章编号〕 1002-2031(2004) 05-0035-05
城市问题
2004年第5期
北京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叶立梅 崔 文
〔摘 要〕 从三次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两个角度对北京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了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 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预测了2015年北京的三次产业结构, 及三次产业和第三产业主要部门未来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北京; 产业结构; 变化趋势; 预测〔中图分类号〕 F293. 1 〔文献标识码〕 A
时保持强大的工业, 保持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
北京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分 一
析与预测
1. 历史回顾和现状
从建国至70年代末期, 北京的经济建设始终是以发展大工业为指导思想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北京迅速成为我国重要的新兴工业基地, 实现了从“消费城市”向“生产城市”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效应是双向的, 一方面, 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同时也带来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过度、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影响了首都功能的发挥。1980年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首都建设方针的四项指示, 从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 是北京经济发展思路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酝酿准备期。这期间, 一方面由于认识上的惯性以及国家改革开放背景下地方利益的明晰和强化, “大工业”战略意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首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另一方面, “大工业”战略所带来的弊端进一步显现, 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北京成为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之一。面对这一严峻形势, 在充分论证基础上, 产生了“首都经济”的概念。“首都经济”的实质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思路是, 发展和完善`三、二、一' 的产业格局, 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在GDP 中的比重, 同
城市建设与发展
柱产业地位, 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1]。
表1 1978年以来北京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
年份[***********]9419982002
第一产业5. 26. 76. 78. 86. 94. 33. 1
第二产业71. 164. 458. 252. 446. 139. 134. 8
单位:%
23. 728. 935. 138. 847. 056. 662. 2
第三产业
资料来源:历年《北京统计年鉴》
1990年代是北京产业结构大调整的10年, 期间制造业在GDP 中的比重大幅下降,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快速攀升, 1995年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之和。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制造业的大规模退让加速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的快速增加。由于1990年代后期GDP 的年平均增长率低于1990年代前期, 特别是本世纪初期, 全球性的IT 业不景气对依靠以IT 业为主要拉动力量的北京高技术产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所以, 北京市政府做出了“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的决定[2], 北京“现代汽车”快速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并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了5%的市场份额, 即是“振兴现代制造业”的直接结果。
·35·
同时, 在IT 业不景气的影响下, 工业在GDP 中的比重进一步下降, 第三产业在GDP 中的比重, 则从2001开始, 进入了一个新的较快增长期。继200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60%(60. 5%) 之后, 2002年达到了62. 2%。
2. 趋势分析
纵观北京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 以下三个方面对其有重要影响:市场力、政府调控和资源环境制约。市场力的支配使北京的产业结构变化基本上遵循了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即随经济水平的提高, 主要产业部门经历了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共同趋势, 市场力今后仍将继续对北京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变化程度发挥重要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经济规律对北京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将逐渐增大, 成为最重要的主导力量。由于中国的经济体制是一种脱胎于计划经济的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的强大惯性依然是调控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力量, 城市政府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干预仍然是直接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由于北京的首都地位, 决定了北京城市性质和城市功能的独特性, 北京的产业结构应该体现这种城市性质和城市功能。实现首都功能, 要求北京有一流的生态环境条件和完善、高水准的办公、生活服务条件, 而北京的资源、尤其是水资源一直是城市发展的瓶颈。资源环境制约是北京高消耗、高污染型产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根据上述分析, 参照近年来北京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情况, 对未来北京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可做出如下判断:
(1) 第三产业仍将保持持续高速增长
近10年来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保持了2位数的高速增长, 预计今后仍将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 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第一, 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决定了北京第三产业将持续扩张。
根据前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 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城市的主要经济部门将遵循从二产向三产转移的规律。随着北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可以预计, 社会对服务的需求将迅速扩张, 对服务种类、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将迅速增加, 这将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
第二, 与我国其他经济发达大城市比较, 城市性质赋予北京“三产超前发展”的产业结构特征。
1992年修订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北京的城·36·
市性质表述为“北京是伟大社会主义中国的首都, 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在经济上体现北京的城市性质, 要求北京经济具有“服务型”经济特征和“生态型”经济发展模式。这意味着北京在遵循一般城市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大前提下, 还将由于本身的城市性质特点, 在产业结构方面表现出某些特点。由于北京城市性质的规定性, 也由于至今我国地方政府对城市经济的干预仍然有相当的力度, 决定了北京产业结构具有“三产超前发展”的特征。即, 北京可能在重化工业阶段后期就在产业结构方面表现出某些后工业化阶段的特征, 第三产业将超前发展。特别是, 在北京把建设国际城市确定为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和中国加入WTO 之后, 作为中国的首都, 北京近期将发挥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梁和节点作用, 远期作为远东地区重要的国际城市, 北京对全国和远东地区的辐射力将主要依靠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和科学研究等产业部门来实现。事实上, 北京“三产超前发展”的产业结构特征, 在与我国其他经济发达大城市的产业结构比较中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见表2) , 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 北京还将保持“三产超前发展”的产业结构特征。
表2 2001年我国人均GDP 2万元以上、
人口200万以上部分大城市产业结构比较
序号1234567
城市广州上海北京杭州大连南京天津
人均GDP (元)
38007. 4437382. 0425542. 1425073. 7822342. 6920954. 2320154. 66
一产3. 621. 733. 277. 119. 015. 134. 27
产业结构(%)
二产41. 8947. 5836. 2250. 6146. 4747. 5449. 16
三产54. 4950. 6960. 5142. 2844. 5147. 3346. 57
资料来源:2002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第三, 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严重不足以及建设高
标准生态城市的限定性, 迫使北京选择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型经济发展模式。
多年来, 北京水资源供应量严重不足, 即使一直采取压缩工农业用水, 保证城市和生活用水的节水方针, 北京目前的用水缺口仍然在5亿立方米左右。未来即使考虑南水北调因素(根据有关规划, 2010南水北调工程可向北京供水5亿立方米) , 随北京城市的发展、经济总量的扩充和人口规模的扩大, 据有关预测, 北京的水资源缺口仍将在1亿立方米以上[3]。北京是首都, 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这确
城市建设与发展
定了生态城市是未来北京基本的城市建设模式, 在水资源严重不足和建设生态城市的共同限定下, 北京工业的发展会受到一定限制, 重化学工业和高耗水型工业不适宜在北京发展。
综合以上三点, 未来北京第三产业将进一步呈现强势发展的势头, 如果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将会更有力地促进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
(2) 第二产业仍有一定发展空间, 高技术、高附加值型工业将成为拉动北京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城市建设现代化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与世界上经济发达大城市相比, 北京经济总量及其在本国GDP 总量中所占比重明显偏小, 快速扩充经济总量是今后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虽然第三产业将是北京经济总量扩充的主要贡献产业, 但第二产业目前在北京GDP 总量中占有约1/3份额, 仍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基础性产业, 第二产业的发展在扩充北京经济总量中仍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至本世纪初, 北京基本完成了工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调整, 初步形成了与北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特点相适应的, 高技术、高附加值工业和都市工业相结合的新型工业结构体系; 基本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从内部运作机制上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准备了条件。与此同时, 1990年代北京的工业布局进行了大规模调整, 目前已基本渡过了城近郊区工业企业大规模搬迁的阵痛期, 并在远郊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近年来, 以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龙头, 以振兴现代制造业为契机, 已在多个领域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 并成为新的工业增长点。综合考虑以上诸因素, 预计北京工业将较1990年代有一定复苏, 在北京经济中的基础性产业地位仍将保留。
自从1990年代末期北京提出将把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以来, 各项城市建设项目纷纷上马, 特别是申奥成功之后, 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 北京的城市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期。近年来, 北京郊区化进程加快, 城市建设, 包括住宅建设的重点从市区转向郊区, 卫星城和中心镇的建设将步入新的阶段。由此, 预计北京的建筑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其在GDP 中的比重将基本保持稳定。所以, 尽管北京第三产业强势增长的基本格局不变, 但第二产业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虽然在GDP 中的比重仍会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但并不会快速下滑。
城市建设与发展
3. 预测(1) 预测方法
下面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对北京三次产业的结构变化进行预测。
首先分别计算出自1978年以来不同时期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平均年增长率(见表3) , 以此为预测至2015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的主要依据。再根据对GDP 总量和增长速度的预测以及对三次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 确定至2015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的浮动区间, 分别用浮动区间的上、下限值计算出两组对应的GDP 总量值和三次产业结构, 作为三次产业增长率的预测参考方案(低方案和高方案, 见表4) , 最后, 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 最终得出三次产业结构的预测结果。
表3 北京三次产业各时期的年平均增长率
时期1979-20021993-20021998-2002
第一产业4. 761. 213. 49
第二产业8. 6510. 1310. 17
单位:%
13. 3412. 6811. 15
第三产业
注: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
(2) 预测结果
表4 2015年北京产业结构预测参考方案
低方案
(%)
一产二产三产GDP
4. 08. 511. 0
(亿元) 164. 383234. 307090. 52. 19
(%) 1. 5730. 8367. 60
(%) 4. 09. 512. 0
高方案(亿元) 164. 383643. 997967. 34. 71
(%) 1. 430. 9467. 66
增加值增加值 表4是以2000年不变价预测的三次产业增加值及结构, 实际上自1978年以来三次产业增加值价格指数一直在剧烈变动, 这极大地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 1995年以后三次产业增加值的价格指数波动变小, 但第三产业价格指数明显高于第一、第二产业。因此, 在表4基础上, 首先考虑价格变动的影响, 以及一些不可预知因素(国际环境, 国内市场, 政策变化等) 的影响, 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和调整, 可以得出以下最终预测结果:
按预测当年价计, 2015年北京国内生产总值在11000-14000亿元之间, 三次产业结构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在1%左右, 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在27%上下2个百分点之间,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在70%以上。
·37·
为服务业中举足轻重的行业。
北京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化趋 二
势分析
根据有关研究[4], 第三产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与工业和农业相比, 第三产业的规模还比较小, 并以传统服务行业为主。第二
阶段———生活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长幅度较大; 一些相对新兴的服务行业开始出现。第三阶段———规模扩张速度加快; 结构转换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 大中型服务企业已成为左右服务业经营趋势和服务产业结构的主要力量。第四阶段———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工农业的总和; 新兴服务业成
表5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
地质勘探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
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其他
第三产业合计占GDP 比重 资料来源:历年《北京统计年鉴》
1. 历史回顾和现状
由于目前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分类口径始于
1992年, 故其结构分析也只能从1992年开始。
对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的考察有两种角度, 一种是各产业部门在GDP 总量中所占比重的变化, 这一指标代表了其在全市经济中地位的变动情况; 另一种是各产业部门本身的增减变动情况, 这一指标更直接地反映了该产业部门本身的发展变化情况。
各产业部门在GDP 总量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见表5。
1992年—2002年北京第三产业各部门增加值占G DP 总量比重的变化
19925129. 20. 10. 84. 10. 11. 54. 33. 63. 10. 544. 3
19945. 7
13. 510. 10. 10. 93. 7———1. 743. 73. 20. 447
19967
11. 611. 30. 32. 47. 10. 11. 73. 93. 82. 80. 552. 5
19987. 7
10. 313. 80. 23. 46. 80. 11. 55. 542. 60. 756. 6
20007. 7
8. 815. 30. 23. 17. 70. 11. 764. 22. 80. 758. 3
20027. 4
814. 60. 25. 1100. 11. 76. 65. 32. 60. 662. 2
单位:%
比重变化2. 4
-45. 40. 14. 35. 900. 22. 31. 7-0. 50. 117. 9
从目前第三产业各部门的情况看, 占GDP 总量
5%以上的部门共有7个, 从大到小依次是金融保险业, 社会服务业,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 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
表6
年份
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探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
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其他行业
注:按可比价计算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以及房地产业。主要的
扩张产业是社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 明显的相对萎缩行业是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第三产业各部门增加值的变化情况见表6。
单位:%
2000-4. 411. 910. 9516. 49. 511. 118. 917. 2-2. 217. 15. 3
20017. 6-3. 47. 39. 913. 140. 85. 219. 41331. 10. 1-5. 1
增长率
-11. 21315. 15. 27. 15. 836. 830. 65. 68. 612. 98. 15. 2
17. 514. 48. 114. 129. 213. 511. 412. 611. 58. 911. 3
2002
年均
1993年—2002年北京第三产业各部门增加值年增长率注
19935. 6810. 115. 712. 210. 175. 6121717. 41. 7
199452. 136. 6249. 67. 9179. 22811. 818. 822. 523. 5
199565. 3188. 839. 917. 418. 1135. 363. 410. 3-0. 5-17. 01. 414. 0
19969. 95. 118. 95. 417. 916. 311. 211. 610. 419. 83. 918. 2
19975. 6-33. 712. 85. 228. 56. 45. 13. 816. 36. 25. 616. 4
19983. 231. 31049. 461. 312. 429. 812. 22. 125. 6
199916. 53. 48. 92. 713. 71. 7310. 99. 724. 913. 111. 9
·38·
城市建设与发展
对于表6可以有两个分析角度, 一个角度是各部门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情况, 它反映了该产业部门十年来的总体发展速度情况; 第二个角度是各产业部门不同年度年增长率的情况, 它反映了各产业部门增长率不同年度的变化特点, 从中可以观察到各不同产业部门高速增长期出现的不同时段, 对判断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有重要意义。
从年平均增长率看, 房地产业的情况非常突出, 其年平均增长率远高于其它产业部门, 达到29. 2%,其余部门则比较接近, 在8%至18%之间。说明房地产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产业部门。上表显示出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最低, 说明近年来相对其它产业部门,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的扩张速度较慢。
从各产业部门的逐年年增长率可以观察到各部门出现增长率高峰值的时间及其中所反映出来的规律。观察在GDP 中所占份额较大产业部门年增长率的变化, 可以看到1995年前后是多个部门增加值增长率的峰值年, 主要部门有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以及社会服务业; 1997年是金融保险业增长率的峰值年; 1998年是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增长率的峰值年; 2001年是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增长率的峰值年; 社会服务业在2002年出现了第二个峰值年; 而房地产业则表现出起伏较大的特征。纵观各部门增加值增长率出现高峰年的排列顺序, 发现这一排列顺序符合国际上第三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即传统的、以生活服务为基本特征的第三产业部门首先发展并很快进入增长高峰期, 随后, 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才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
2. 趋势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认为, 目前北京第三产业各部门正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传统三产所属部门已处于稳定增长期, 增加值在GDP 中所占的比重还会随着其它第三产业部门的发展而进一步有所下降, 其中以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最具代表性。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目前正处于继续扩张阶段, 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还有一定的扩张余地。其中, 金融保险业的进一步大发展有赖于中国国家地位和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高、国家对北京金融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和保险业的长足发展; 房地产业未来的发展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奥运经济的拉动和北京城市建设重点从市区向郊区的转移。社会服务业(主要是其中的现代服务业) , 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
城市建设与发展
和科学研究三大部门, 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前期准备阶段。
【A bstract 】 T he paper reviews the change of Beijing in -dustry structure and analyses its present situation . It uses the methods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 sis to forecast Bei -jing industry structure in 2015. A nd it puts forw ard the change trend of the industry structure in Beijing .
【Key words 】 Beijing ; industry structure ; change trend ; forecast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首都经济研究报告. 刘淇主编. 首都经
济. 中国方正出版社, 1999
2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 关于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的意
见, 2003
3 北京市计委基础产业发展处, 北京市21世纪议程工作办公室, 北
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所,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 北京城市规模研究———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人口协调性研究, 2002
4 黄维兵. 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 西南财经大学出
版社, 2003:70-77
〔作者简介〕 叶立梅(1956—), 女, 汉族, 北京市人,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城市可持续发展; 崔 文(1949—), 女, 汉族, 北京市人,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城市化和城乡发展。
〔收稿日期〕 2004-04-16〔修回日期〕 2004-06-14
(责任编辑:李小敏)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