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名著阅读方法初探

文/姬雅玲

【摘 要】经典的文学名著光芒闪耀,中学生通过阅读文学名著,可从中汲取营养,充实精神生活,塑造自身品行,提高综合素质。但在农村学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在本文中,就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及基本阅读方法做了相关论述,旨在为学生的阅读打开一扇心窗,让学生走进名著,感受名著阅读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中学生;文学名著;阅读方法

名著是人类思想、智慧、情感的结晶,它具有永恒的价值,以其深厚的思想,丰富的内容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新课标》对中学生名著阅读有了明确的要求,在考试中也加入对名著的考察,其重要地位与作用日益明显。然而作为农村学校的学生,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其阅读现状并不乐观。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进名著,打开阅读的一扇心窗,,结合自己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在名著阅读方面的努力,就如何有效阅读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激发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的工作都依赖以兴趣。名著一般篇幅较长,再加之受时代背景差异或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学生阅读时间和水平有限,很多学生阅读兴趣不浓。教师应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方面可从课内篇目入手,带动课外阅读。如学习《香菱学诗》时,由香菱这个人物引入到《红楼梦》中黛玉、宝钗等人物故事,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等形式谈自己对名著的认识,部分学生认识到自己对书中人物了解不够时,自然会主动走进作品,从中获得更多认识。另一方面可借助影视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很多经典名作被拍摄成了电视剧,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学生在观看影视的同时,也增进了对作品的了解。再如《百家讲坛》等栏目,一些学者对名著的解读讲述,都能使学生多角度了解名著信息。

二、推荐优秀书目。

古今中外,经典著作浩如烟海,如果不加以选择和指导,就会使阅读产生盲目与混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从每学期开始,老师和学生就一起计划安排本期的阅读计划,首先明确阅读那些作品,通常结合课本完成名著导读中要求完成的3部作品,然后进行相关作品的延伸阅读。如八年级上册要求阅读的作品有《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在完成这些阅读的基础上,再推荐《童年》、《名人传》等作品。接下来合理安排好阅读时间,大致每月完成一部作品的阅读,从而保证阅读的时效性。

三、加强方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后,导之以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1)浏览:就是知其大概,无须深入钻研。对于这类书籍,可以制作读书卡片,摘录作品名称、作者、国籍、主人公及其性格特征,作品主题等,对之有基本了解即可。

(2)略读: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书籍好比仪器,有些只须浅尝,有此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咀嚼,细细品味”。要博览群书,自然不可能句句推敲,只需要略读全文,了解大意就够了,这类作品,可结合前言、背景等用故事梗概的形式去阅读。

(3)精读:就是认真、精细地阅读。精读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名著名篇,这时的阅读就要慢下脚步,将读与思结合起来,体会谋篇布局,立意构思,欣赏妙词佳句,从中获得知识、启迪思维,陶怡性情。

(4)积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完一篇名著,要求学生不妨将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片段以及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抄在笔记本上,并形成习惯,长期坚持。这样不仅积累了词汇,巩固了阅读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

(5)写作:其一是对重要作品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悟和心得,谈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和体会,这也是对作品更加深入的理解;其二可结合有关作品的精彩之处,进行小片段、小范围的仿写和学习。

四、做好交流督促。

为了使阅读成为一种持久的自觉活动,教师应该组织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便于交流督促。(1)进行专题性读书活动:如“走近鲁迅”、“我心目中的‘水浒英雄’”、“向你推荐我喜欢的名著”等,专题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读书、查阅资料、积累,最后,全班交流读书成果。(2)组织专题的名著阅读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部分,涉及作家、作品、人物、情节及按情节猜人物等题目内容。(3)写读后感或文学评论:每学期每人任选一本名著的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全班交流后汇成作品集。(4)演讲、辩论赛:针对名著中的某一情节或某一人物形象,以演讲或辩论赛的形式展开争论,各抒己见。(5)以考促读,在完成一定量的阅读之后,用一些题目对其进行测试。总之,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读书视野,使学生在交流中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想。

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共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文/姬雅玲

【摘 要】经典的文学名著光芒闪耀,中学生通过阅读文学名著,可从中汲取营养,充实精神生活,塑造自身品行,提高综合素质。但在农村学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在本文中,就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及基本阅读方法做了相关论述,旨在为学生的阅读打开一扇心窗,让学生走进名著,感受名著阅读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中学生;文学名著;阅读方法

名著是人类思想、智慧、情感的结晶,它具有永恒的价值,以其深厚的思想,丰富的内容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新课标》对中学生名著阅读有了明确的要求,在考试中也加入对名著的考察,其重要地位与作用日益明显。然而作为农村学校的学生,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其阅读现状并不乐观。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进名著,打开阅读的一扇心窗,,结合自己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在名著阅读方面的努力,就如何有效阅读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激发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的工作都依赖以兴趣。名著一般篇幅较长,再加之受时代背景差异或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学生阅读时间和水平有限,很多学生阅读兴趣不浓。教师应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方面可从课内篇目入手,带动课外阅读。如学习《香菱学诗》时,由香菱这个人物引入到《红楼梦》中黛玉、宝钗等人物故事,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等形式谈自己对名著的认识,部分学生认识到自己对书中人物了解不够时,自然会主动走进作品,从中获得更多认识。另一方面可借助影视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很多经典名作被拍摄成了电视剧,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学生在观看影视的同时,也增进了对作品的了解。再如《百家讲坛》等栏目,一些学者对名著的解读讲述,都能使学生多角度了解名著信息。

二、推荐优秀书目。

古今中外,经典著作浩如烟海,如果不加以选择和指导,就会使阅读产生盲目与混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从每学期开始,老师和学生就一起计划安排本期的阅读计划,首先明确阅读那些作品,通常结合课本完成名著导读中要求完成的3部作品,然后进行相关作品的延伸阅读。如八年级上册要求阅读的作品有《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在完成这些阅读的基础上,再推荐《童年》、《名人传》等作品。接下来合理安排好阅读时间,大致每月完成一部作品的阅读,从而保证阅读的时效性。

三、加强方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后,导之以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1)浏览:就是知其大概,无须深入钻研。对于这类书籍,可以制作读书卡片,摘录作品名称、作者、国籍、主人公及其性格特征,作品主题等,对之有基本了解即可。

(2)略读: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书籍好比仪器,有些只须浅尝,有此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咀嚼,细细品味”。要博览群书,自然不可能句句推敲,只需要略读全文,了解大意就够了,这类作品,可结合前言、背景等用故事梗概的形式去阅读。

(3)精读:就是认真、精细地阅读。精读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名著名篇,这时的阅读就要慢下脚步,将读与思结合起来,体会谋篇布局,立意构思,欣赏妙词佳句,从中获得知识、启迪思维,陶怡性情。

(4)积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完一篇名著,要求学生不妨将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片段以及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抄在笔记本上,并形成习惯,长期坚持。这样不仅积累了词汇,巩固了阅读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

(5)写作:其一是对重要作品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悟和心得,谈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和体会,这也是对作品更加深入的理解;其二可结合有关作品的精彩之处,进行小片段、小范围的仿写和学习。

四、做好交流督促。

为了使阅读成为一种持久的自觉活动,教师应该组织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便于交流督促。(1)进行专题性读书活动:如“走近鲁迅”、“我心目中的‘水浒英雄’”、“向你推荐我喜欢的名著”等,专题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读书、查阅资料、积累,最后,全班交流读书成果。(2)组织专题的名著阅读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部分,涉及作家、作品、人物、情节及按情节猜人物等题目内容。(3)写读后感或文学评论:每学期每人任选一本名著的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全班交流后汇成作品集。(4)演讲、辩论赛:针对名著中的某一情节或某一人物形象,以演讲或辩论赛的形式展开争论,各抒己见。(5)以考促读,在完成一定量的阅读之后,用一些题目对其进行测试。总之,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读书视野,使学生在交流中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想。

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共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相关内容

  •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初探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初探 作者:黄鹏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5年第04期 摘 要:在新课改理念下,名著导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意味着教师要尽力发挥名著导读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品读文学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在分 ...

  •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初探
  • [摘要]针对中学生不重视课外阅读的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课外阅读指导.通过开展各项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阅读阵地:经典名著:知识讲座:读书活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 ...

  • 新课程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初探
  •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我们可以看出: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 ...

  • 初中名著阅读现状分析与策略指导
  • 初中名著阅读现状分析与策略指导 摘要:阅读名著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浮躁的社会中沉静下来,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充实课余生活.提高个人修养.净化个人心灵.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名著,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语文课的质量呢?本文将结合本校的初中生阅读现状探讨教师需要掌握的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 ...

  • 三年级起步作文初探
  • 三年级起步作文初探 守金店小学xxx 三年级是学生练习作文的起始年级,抓好起步作文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让学生对学写作文有浓厚的兴趣呢?为今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呢?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积累名句,厚积薄发 部分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傻眼,脑子一片空白,无话可说.其实是心中没有 ...

  • 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肖 艳 明水县第二中学,黑龙江 绥化 151700 摘要:阅读是一种生活习惯,可以实现知识的积累,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一项技能.对于初中语文而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课外活动中,使课外阅 ...

  • 初探[中外人物传记选读]教学模式
  • 亲其人·观其文·信其道 --初探<中外人物传记选读>教学模式 [关键词] 新课程.名人传记阅读.文学经典阅读.教学模式 [内容提要]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设置,添加了名著导读和人物传记的内容,注重了伟人和经典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人格塑造的积极作用.因此,贯彻好课改精神,真正做到将 ...

  • 对外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00个)
  • 对外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00个)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原则与方法 ★汉语语音声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韵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声调特点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 ★外国留学生语音偏误分析 ★专业待写论纹请加Q扣 一五六 ...

  •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初探
  • 摘 要: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守成性教育思想指导下,作业设计往往局限于再现式的范畴内,内容大多机械抄记.重复套用,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这种恶果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对初中语文作业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打破原有落后.陈旧的作业方式,通过自主性作业.人文性作业.拓展性作业.趣味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开放性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