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年第17卷第6期 J Med Imaging Vol. 17No. 62007
论文摘要 腮腺肿瘤的CT 诊断
Computed tomography diagnosis of parotid tumors 胡建妙
(浙江省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 淳安 311700)
关键词 腮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739. 87; R814. 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9011(2007) 06-0639-02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4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CT 表现, 并与病理对照进行研究, 旨在探讨C T 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4例腮腺肿瘤中, 男9例, 女5例, 年龄35~78岁。主要临床症状为腮腺区无痛性肿块, 咽部异物感, 体检质软或稍硬, 有结节感。病程最长者30年, 所有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1. 2 检查方法
使用TCT -300或Esprit Phus 螺旋C T 扫描机, 层距层厚各5mm, 以病变为中心扫描, 取常规卧位, 采用Reid 线, 即眶下缘至外耳道连线, 平行向下扫至下颌角, 层厚及层间隔为5mm, 全部均采用C T 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加冠状位扫描。增强方法采用高压注射器由肘前静脉注入非离子型的碘海醇100ml, 注射流率3 0ml/s 。2 结果
病灶位于右侧腮腺8例, 左侧6例, 9例(64 19%) 位于腮腺浅叶, 4例(35 81%) 同时累及深、浅叶, 仅1例(7 14%) 位于深叶。1例术后8个月复发。14例腮腺肿瘤中良性11例, 恶性3例见表1。
表1 腮腺中良、恶性肿瘤病理分类
良性多形性腺瘤Warthin 瘤肌上皮瘤
乳头状囊腺瘤总数
例数721111
恶性
粘液表皮样癌未分化癌鳞癌
例数1113
准区分腮腺浅叶与深叶肿瘤。其中1例腮腺深叶混合瘤, 边界欠清, C T 增强后, C T 值为80~85HU, 强化约30HU (图1) 。其中咽侧壁向中线移位1例, 下颌骨茎突间距增宽1例。对周围组织无侵犯, 无颈淋巴结肿大。
恶性肿瘤3例, 其组织类型较多, 肿块形态不规则, 边缘模糊伴同侧深筋膜增厚, 病灶周围脂肪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2例。密度不均2例, 内有不规则斑状钙化点。中心有出血坏死, 密度均匀1例。增强后实性部分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2例侵犯口咽, 2例出现同侧淋巴结肿大1例下颌骨局部有溶骨型破坏(图2, 3) 。肿块最小为2cm 3cm, 最大者达9cm 12cm 。3 讨论
3. 1 腮腺的解剖及正常C T 表现
腮腺在涎腺中体积最大, 呈倒立的锥体形, 位于面侧部, 腺体上缘为颧弓, 下缘为下颌肌下缘, 前缘覆盖于嚼肌表面, 后缘是外耳道的前下部。腮腺可分为浅深两叶和峡部。由于腮腺内含有不同数量的脂肪和唾液, 正常腮腺CT 密度低于肌肉而稍高, 高于脂肪组织, 加之腮腺体外面包有一层由颈深筋膜浅层所构成的腮腺鞘膜。因此, CT 图像上腮腺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 而且两侧易于对比[1]。本组14例患者的腮腺内的异常C T 表现均以清楚显示, 呈高密度肿块影, 与周围或对侧的低密度的正常腮腺组织有明显的区别。3. 2 腮腺良、恶性肿瘤的C T 征象及诊断
腮腺组织结构复杂, 含多种不同的组织学成分, 因此有很多不同来源的肿瘤。腮腺良、恶性肿瘤均可在腺体内形成肿块, 肿块的生长方式是鉴别良、恶性的主要依据。良性肿瘤中以多形性腺瘤最为多见[1], 本组占腮腺瘤的50%, 占良性肿瘤的63 64%。CT 上表现为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密度均匀, 大的肿块可因坏死或局灶性粘液基质其中心密度不均匀。增强后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其次是
本组良性肿瘤11例均为单侧, 肿块大小1 6~16cm 不等, 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形态规整8例, 密度均匀7例, 囊变1例, 钙化3例。形态不规整呈分叶状2例, 部分边缘模糊1例。7例平扫密度与肌肉密度相似。4例肿块实质部分呈不同程度强化, C T 值68~85HU, 以强化后的下颌后静脉为标
Warthin 瘤, 约占10%。由于其它唾液腺内不含淋巴结, 故此瘤仅见于腮腺。典型者见于50~60岁男性, 生长缓慢, 两侧或多发瘤灶多见, 肿块一般较小, 表面光滑。恶性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多见, 临床表现为腮腺区质地较硬的肿块。恶性程度低的不易与多形性腺瘤鉴别, 恶性程度高的表现为边缘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年第17卷第6期 J M ed Imaging Vol. 17No. 62007
值, 主要表现为病灶与邻近的胸乳突肌、二腹肌后腹、咬肌、翼内肌和血管分界不清。颜志平等[4]研究认为C TS 对比度高, 可良好显示末梢导管形态, 特别对与腮腺组织密度差别不大、体积较小的病变, 较CT 平扫及增强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和边界情况。利用3D CT 成像技术, 将系列连续横断面图像通过三维重建
图1 腮腺多形性细胞瘤左腮腺巨大肿块, 密度不均匀, 内见片状低密度区, 轻度强化 图2 鳞癌左侧腮腺肿物4cm 5cm, 边缘不规则, 侵犯浅叶及深叶, 侵及周围结 图3 未分化癌腮腺肿物侵及浅、深叶, 边缘不规则, 侵及嚼肌, 肿瘤密度略高于颈部椎旁肌肉
转化为立体图像, 虽然其对肿瘤无明确定性作用, 但可多方位、更直观地显示肿瘤形态, 明确与邻近组织结构的界面关系, 观察深部结构, 详细了
不清的浸润性肿块。腺样囊性癌占恶性肿瘤第二位, 很少呈良性肿瘤的表现, 与粘液表皮样癌在CT 上不易鉴别, 两者都可沿面神经蔓延生长, 其它还有腺泡细胞癌、未分化癌、鳞癌、恶性淋巴瘤、转移性肿瘤等[2]。3. 3 CT 表现腮腺肿瘤诊断价值与限度
本组资料显示C T 诊断腮腺[3]病变尤其是腮腺肿瘤的敏感性高, 对于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良性肿瘤的C T 表现为形态规则, 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的高密度影, 边缘光整, 与周围分界清楚。本组11例边缘清楚者中良性肿瘤中, 8例形态规则, 7例密度较均匀, 边界较清楚, 与文献报道一致[4]。腮腺深叶肿瘤需与咽旁间隙肿瘤鉴别, 腮腺深叶肿瘤常咽旁间隙内的脂肪外移, 下颌骨茎突间距变窄。恶性肿瘤C T 表现多呈分叶或不规则形, 瘤体坏死、液化, 密度不均匀, 边缘不清, 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显著强化, 甚至有骨质破坏。其中边缘模糊不清对于恶性肿瘤诊断较大的价
解解剖标志的空间关系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和模拟手术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 CT 对腮腺病变定位准确, 对大多数病变能作出定性诊断, 但CT 不能直接显示面神经, 对许多良、恶性肿瘤还不能确定组织学类型。参考文献:
[1] 周兆菊. 口腔颌面X 线诊断学[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 237-244.
[2] 胡建妙. 咽旁间隙肿块的CT 诊断[J ].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
科杂志, 2006, 13:123.
[3] 罗德红, 石木兰. 腮腺多形性腮腺瘤的CT 表现[J]. 临床放射学
杂志, 2002, 21:106-108.
[4] 颜志平, 李惠民, 施增儒. 腮腺肿瘤的CT 诊断[J]. 实用放射学
杂志, 2000, 16:37-39.
(收稿日期:2006-12-25 修回日期:2007-03-05)
MSCT -MPR 检查技术诊断喉癌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mult-i planar reformation of mult-i slice c omputed tomography in diagnosis of laryngeal cancer 梅沛琴, 曾宪春, 陈月婵
(贵州省人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2)
关键词 喉癌;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739. 65; R814. 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9011(2007) 06-0640-03 喉癌是喉部常见恶性肿瘤, 目前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 而对于术前明确诊断, 详细了解病变范围对于临床医师来说十分重要, 应用多层螺旋C T 重建技术对于术前明确诊断, 协助临床医师拟定治疗方案, 以及对患者术后喉功能的恢复, 肿瘤的复发等方面作出评估提供依据, 具有其他检查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1 材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经临床体检、喉镜, MRC T -MPR 技术检查, 病理诊断为喉癌的患者22例, 其中男性20例, 女性2例, 平均年龄46 5岁。22例患者中声门型喉癌8例, 声门上型喉癌2例, 声门下型1例、跨声门型11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声音嘶哑、咳嗽、呼吸不畅等。1. 2 方法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年第17卷第6期 J Med Imaging Vol. 17No. 62007
论文摘要 腮腺肿瘤的CT 诊断
Computed tomography diagnosis of parotid tumors 胡建妙
(浙江省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 淳安 311700)
关键词 腮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739. 87; R814. 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9011(2007) 06-0639-02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4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CT 表现, 并与病理对照进行研究, 旨在探讨C T 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4例腮腺肿瘤中, 男9例, 女5例, 年龄35~78岁。主要临床症状为腮腺区无痛性肿块, 咽部异物感, 体检质软或稍硬, 有结节感。病程最长者30年, 所有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1. 2 检查方法
使用TCT -300或Esprit Phus 螺旋C T 扫描机, 层距层厚各5mm, 以病变为中心扫描, 取常规卧位, 采用Reid 线, 即眶下缘至外耳道连线, 平行向下扫至下颌角, 层厚及层间隔为5mm, 全部均采用C T 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加冠状位扫描。增强方法采用高压注射器由肘前静脉注入非离子型的碘海醇100ml, 注射流率3 0ml/s 。2 结果
病灶位于右侧腮腺8例, 左侧6例, 9例(64 19%) 位于腮腺浅叶, 4例(35 81%) 同时累及深、浅叶, 仅1例(7 14%) 位于深叶。1例术后8个月复发。14例腮腺肿瘤中良性11例, 恶性3例见表1。
表1 腮腺中良、恶性肿瘤病理分类
良性多形性腺瘤Warthin 瘤肌上皮瘤
乳头状囊腺瘤总数
例数721111
恶性
粘液表皮样癌未分化癌鳞癌
例数1113
准区分腮腺浅叶与深叶肿瘤。其中1例腮腺深叶混合瘤, 边界欠清, C T 增强后, C T 值为80~85HU, 强化约30HU (图1) 。其中咽侧壁向中线移位1例, 下颌骨茎突间距增宽1例。对周围组织无侵犯, 无颈淋巴结肿大。
恶性肿瘤3例, 其组织类型较多, 肿块形态不规则, 边缘模糊伴同侧深筋膜增厚, 病灶周围脂肪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2例。密度不均2例, 内有不规则斑状钙化点。中心有出血坏死, 密度均匀1例。增强后实性部分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2例侵犯口咽, 2例出现同侧淋巴结肿大1例下颌骨局部有溶骨型破坏(图2, 3) 。肿块最小为2cm 3cm, 最大者达9cm 12cm 。3 讨论
3. 1 腮腺的解剖及正常C T 表现
腮腺在涎腺中体积最大, 呈倒立的锥体形, 位于面侧部, 腺体上缘为颧弓, 下缘为下颌肌下缘, 前缘覆盖于嚼肌表面, 后缘是外耳道的前下部。腮腺可分为浅深两叶和峡部。由于腮腺内含有不同数量的脂肪和唾液, 正常腮腺CT 密度低于肌肉而稍高, 高于脂肪组织, 加之腮腺体外面包有一层由颈深筋膜浅层所构成的腮腺鞘膜。因此, CT 图像上腮腺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 而且两侧易于对比[1]。本组14例患者的腮腺内的异常C T 表现均以清楚显示, 呈高密度肿块影, 与周围或对侧的低密度的正常腮腺组织有明显的区别。3. 2 腮腺良、恶性肿瘤的C T 征象及诊断
腮腺组织结构复杂, 含多种不同的组织学成分, 因此有很多不同来源的肿瘤。腮腺良、恶性肿瘤均可在腺体内形成肿块, 肿块的生长方式是鉴别良、恶性的主要依据。良性肿瘤中以多形性腺瘤最为多见[1], 本组占腮腺瘤的50%, 占良性肿瘤的63 64%。CT 上表现为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密度均匀, 大的肿块可因坏死或局灶性粘液基质其中心密度不均匀。增强后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其次是
本组良性肿瘤11例均为单侧, 肿块大小1 6~16cm 不等, 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形态规整8例, 密度均匀7例, 囊变1例, 钙化3例。形态不规整呈分叶状2例, 部分边缘模糊1例。7例平扫密度与肌肉密度相似。4例肿块实质部分呈不同程度强化, C T 值68~85HU, 以强化后的下颌后静脉为标
Warthin 瘤, 约占10%。由于其它唾液腺内不含淋巴结, 故此瘤仅见于腮腺。典型者见于50~60岁男性, 生长缓慢, 两侧或多发瘤灶多见, 肿块一般较小, 表面光滑。恶性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多见, 临床表现为腮腺区质地较硬的肿块。恶性程度低的不易与多形性腺瘤鉴别, 恶性程度高的表现为边缘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年第17卷第6期 J M ed Imaging Vol. 17No. 62007
值, 主要表现为病灶与邻近的胸乳突肌、二腹肌后腹、咬肌、翼内肌和血管分界不清。颜志平等[4]研究认为C TS 对比度高, 可良好显示末梢导管形态, 特别对与腮腺组织密度差别不大、体积较小的病变, 较CT 平扫及增强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和边界情况。利用3D CT 成像技术, 将系列连续横断面图像通过三维重建
图1 腮腺多形性细胞瘤左腮腺巨大肿块, 密度不均匀, 内见片状低密度区, 轻度强化 图2 鳞癌左侧腮腺肿物4cm 5cm, 边缘不规则, 侵犯浅叶及深叶, 侵及周围结 图3 未分化癌腮腺肿物侵及浅、深叶, 边缘不规则, 侵及嚼肌, 肿瘤密度略高于颈部椎旁肌肉
转化为立体图像, 虽然其对肿瘤无明确定性作用, 但可多方位、更直观地显示肿瘤形态, 明确与邻近组织结构的界面关系, 观察深部结构, 详细了
不清的浸润性肿块。腺样囊性癌占恶性肿瘤第二位, 很少呈良性肿瘤的表现, 与粘液表皮样癌在CT 上不易鉴别, 两者都可沿面神经蔓延生长, 其它还有腺泡细胞癌、未分化癌、鳞癌、恶性淋巴瘤、转移性肿瘤等[2]。3. 3 CT 表现腮腺肿瘤诊断价值与限度
本组资料显示C T 诊断腮腺[3]病变尤其是腮腺肿瘤的敏感性高, 对于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良性肿瘤的C T 表现为形态规则, 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的高密度影, 边缘光整, 与周围分界清楚。本组11例边缘清楚者中良性肿瘤中, 8例形态规则, 7例密度较均匀, 边界较清楚, 与文献报道一致[4]。腮腺深叶肿瘤需与咽旁间隙肿瘤鉴别, 腮腺深叶肿瘤常咽旁间隙内的脂肪外移, 下颌骨茎突间距变窄。恶性肿瘤C T 表现多呈分叶或不规则形, 瘤体坏死、液化, 密度不均匀, 边缘不清, 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显著强化, 甚至有骨质破坏。其中边缘模糊不清对于恶性肿瘤诊断较大的价
解解剖标志的空间关系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和模拟手术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 CT 对腮腺病变定位准确, 对大多数病变能作出定性诊断, 但CT 不能直接显示面神经, 对许多良、恶性肿瘤还不能确定组织学类型。参考文献:
[1] 周兆菊. 口腔颌面X 线诊断学[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 237-244.
[2] 胡建妙. 咽旁间隙肿块的CT 诊断[J ].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
科杂志, 2006, 13:123.
[3] 罗德红, 石木兰. 腮腺多形性腮腺瘤的CT 表现[J]. 临床放射学
杂志, 2002, 21:106-108.
[4] 颜志平, 李惠民, 施增儒. 腮腺肿瘤的CT 诊断[J]. 实用放射学
杂志, 2000, 16:37-39.
(收稿日期:2006-12-25 修回日期:2007-03-05)
MSCT -MPR 检查技术诊断喉癌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mult-i planar reformation of mult-i slice c omputed tomography in diagnosis of laryngeal cancer 梅沛琴, 曾宪春, 陈月婵
(贵州省人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2)
关键词 喉癌;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739. 65; R814. 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9011(2007) 06-0640-03 喉癌是喉部常见恶性肿瘤, 目前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 而对于术前明确诊断, 详细了解病变范围对于临床医师来说十分重要, 应用多层螺旋C T 重建技术对于术前明确诊断, 协助临床医师拟定治疗方案, 以及对患者术后喉功能的恢复, 肿瘤的复发等方面作出评估提供依据, 具有其他检查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1 材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经临床体检、喉镜, MRC T -MPR 技术检查, 病理诊断为喉癌的患者22例, 其中男性20例, 女性2例, 平均年龄46 5岁。22例患者中声门型喉癌8例, 声门上型喉癌2例, 声门下型1例、跨声门型11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声音嘶哑、咳嗽、呼吸不畅等。1. 2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