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太爷的威风

张鸣

【我要评论】【该文章阅读量:253】【字号:大 中 小】

县太爷是什么?在古代,老百姓眼里,县太爷就是天,清天大老爷。自秦汉以来,中国是一个官僚帝国,皇帝与官僚共天下,官威与官派,是必须讲究的。官僚之中,县太爷属于亲民之官,直接治理百姓的,因此格外要紧,钱粮劳役兵役,都得指望着,一个不留神,国家就空了。

古代的官,又称“牧”所谓牧民之官,言外之意,治下的百姓,都是牲口。虽然牧者要让牛马羊们吃草,但不听话则有鞭子,被牧者,供应奶和毛是应该的,需要的时候,连自家的皮肉该贡献也得贡献。当然,有的时候,官员也自称百姓的父母官,在这个情景下,百姓似乎升了一级,算个人啦,但在父权制下,为人子女,也只有服从、顺从的份,一样该贡献得贡献,该杀头得杀头,被杀,还不许抱怨,因为杀你的是你的老子。

无论牧民之官,还是父母官,县太爷自嘲是七品芝麻官,见了上司,还得束带折腰,但在百姓那里,县太爷了不得。雅一点称呼是百里侯,方圆县境之内,一手遮天。俗一点的就叫灭门县令或者破家县令。辖境之内,县太爷真要想灭谁,还真就有这个可能,哪怕你什么事也没有犯。在古代的多数情况下,在县这一级,官员的行政权和司法权是合一的,都掌握在县太爷的手里。当然,一般来讲,县太爷倒也没有多大的可能,非要灭谁的门不可,因为,一来官都是外来的,在政权不乡的情况下,跟百姓结怨的可能性不大,二来,地方的乡绅,对县太爷的行为,多少有些制约,太过分了,反映到上面,御史老爷要找麻烦。

官员要有官威官派,作为亲民之官,县太爷尤其要讲究这个。出门八抬大轿,鸣锣开道,小贩要是挡了道,摊子被一脚踢翻不说,人还可能被治罪。因此,凡是给县太爷抬轿的轿夫,都有特权,可以在小贩的摊子上白吃白喝,如果有谁不让他吃白食,他就会在抬轿的过程中故意挤过去,一脚把你的摊子踢翻。同时,县太爷审案子衙役要两边排开,水火棍鲜亮,升堂一起喊“威——武!”在这个问题上,县太爷是绝对不能被触犯的,如果哪个治下之民在言语或者行为上犯了这个禁,那么无论你有多大来头,都是要倒霉的。老百姓也认这个,旧戏里演清官,包老爷一出来,蟒袍玉带,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左呼右拥,没这个派头,人家就信不着你。

清朝改民国,很多地方官最难受的事情,就是要换下顶戴花翎和蟒袍补服,也不能再用衙役排班,嘴上说是这样一来,老百姓难治,心里感觉是官威官派逊了色。因此,很多偏僻地方,民国都十几年了,县太爷还是袍笏登场,衙役们照样站班,审案子也照旧打屁股。在这些县太爷眼里,民国归民国,好官我自做,原因是主权在民,从来也没落实过,不管是北洋时代,还是国民党时代,几次选举,老百姓都没弄明白手里的票是干嘛的,县太爷的权把子来自于上面,只消把上面的任务完成好,上面的官儿打点好,一切OK。城头变幻大王旗,但汤换了,药没有换,地方官的治理模式依旧。

可惜的是,直到今天,这样模式依然存在,我们的县委书记和县长们,只要他们想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说一不二,就可以说一不二,威严是绝对不能被触犯的,谁要是触犯了现代县太爷的威风,哪怕在私下里干的事,也会被我们效率特高的警察迅速侦破,送进局子里,被法院判罪,也是县太爷一句话的事,判的轻点,还得是青天大老爷法外开恩。接二连三出的几个诽谤领导的“文字狱”,都是县太爷的杰作,这种杰作,这两天,居然发展到一个县职业中学的校长头上,校长只因为着急给学生发助学金找县长签字,可这几秒钟就可以搞定的字,县长就是不签,急得校长追到了县长的车里,结果不仅校长的乌纱帽丢了,而且身子还进了局子,被行政拘留。看来,只要领导被惹到了,或者感觉被惹到了,领导就会很生气,后果就很严重。

说到底,我们很多县里的领导,还是把自己当成县太爷,当成父母官(这种称谓,在我们的官场,依然很流行),甚至,在潜意识里还是把自己当成牧民之官,治下的小民,都是自己的子女,自己管的牛马羊,对了,还有猪。

来源:新浪  来源日期:2008-1-22   本站发布时间:2008-1-22

【关闭窗口】【 打印稿】 【E-mail推荐】

·田纪云:经济改革是怎样搞起来的

·中共党报再发“皇甫平”文章...

·温铁军:我早就不认可所谓现...

·刘洪波:为什么思想需要一再...

·鲁宁:政治越清明 台湾越近

·党的十七大与新起点上新的思...

·给我八年,给你百年盛世

·网民越来越有才

·进一步改革的威胁何在?

·紫虚山人:改革开放行不行,...

·关中人:911改变美国青年...

·底层政治与社会稳定

·三问人大代表尖锐发言屡遭打断

·郑也夫评说2007年社会热点

·俄国革命与民粹主义

·“土地财政”:地方政府增收...

·许霆案:法官何以说理

·关键是我们拿他们没办法

·为什么大一统是乱世之源?

·质疑两炮论

·“中国政治学研究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评选结果公布

·行动援助中国办公室青年实践者发展项目实习生招募通知

·2007年度十大改革新闻评选揭晓

·民政部关于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十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

·2007十大改革新闻、十大改革探索网络评选

·“十七大农村政策与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征文

·“解读十七大农村政策与农业现代化道路”研讨会征文启事

·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入围项目揭晓

·“第二届中国青年政治学论坛”邀请函

更多>>

县太爷的威风 霸气县官何以多在偏远地区 “卫星专家”领导贫困县追求“世界最大” 保护说真话的记者就是保护人类的良心 从西丰案看退步的舆论监督

更多>>>

张鸣

【我要评论】【该文章阅读量:253】【字号:大 中 小】

县太爷是什么?在古代,老百姓眼里,县太爷就是天,清天大老爷。自秦汉以来,中国是一个官僚帝国,皇帝与官僚共天下,官威与官派,是必须讲究的。官僚之中,县太爷属于亲民之官,直接治理百姓的,因此格外要紧,钱粮劳役兵役,都得指望着,一个不留神,国家就空了。

古代的官,又称“牧”所谓牧民之官,言外之意,治下的百姓,都是牲口。虽然牧者要让牛马羊们吃草,但不听话则有鞭子,被牧者,供应奶和毛是应该的,需要的时候,连自家的皮肉该贡献也得贡献。当然,有的时候,官员也自称百姓的父母官,在这个情景下,百姓似乎升了一级,算个人啦,但在父权制下,为人子女,也只有服从、顺从的份,一样该贡献得贡献,该杀头得杀头,被杀,还不许抱怨,因为杀你的是你的老子。

无论牧民之官,还是父母官,县太爷自嘲是七品芝麻官,见了上司,还得束带折腰,但在百姓那里,县太爷了不得。雅一点称呼是百里侯,方圆县境之内,一手遮天。俗一点的就叫灭门县令或者破家县令。辖境之内,县太爷真要想灭谁,还真就有这个可能,哪怕你什么事也没有犯。在古代的多数情况下,在县这一级,官员的行政权和司法权是合一的,都掌握在县太爷的手里。当然,一般来讲,县太爷倒也没有多大的可能,非要灭谁的门不可,因为,一来官都是外来的,在政权不乡的情况下,跟百姓结怨的可能性不大,二来,地方的乡绅,对县太爷的行为,多少有些制约,太过分了,反映到上面,御史老爷要找麻烦。

官员要有官威官派,作为亲民之官,县太爷尤其要讲究这个。出门八抬大轿,鸣锣开道,小贩要是挡了道,摊子被一脚踢翻不说,人还可能被治罪。因此,凡是给县太爷抬轿的轿夫,都有特权,可以在小贩的摊子上白吃白喝,如果有谁不让他吃白食,他就会在抬轿的过程中故意挤过去,一脚把你的摊子踢翻。同时,县太爷审案子衙役要两边排开,水火棍鲜亮,升堂一起喊“威——武!”在这个问题上,县太爷是绝对不能被触犯的,如果哪个治下之民在言语或者行为上犯了这个禁,那么无论你有多大来头,都是要倒霉的。老百姓也认这个,旧戏里演清官,包老爷一出来,蟒袍玉带,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左呼右拥,没这个派头,人家就信不着你。

清朝改民国,很多地方官最难受的事情,就是要换下顶戴花翎和蟒袍补服,也不能再用衙役排班,嘴上说是这样一来,老百姓难治,心里感觉是官威官派逊了色。因此,很多偏僻地方,民国都十几年了,县太爷还是袍笏登场,衙役们照样站班,审案子也照旧打屁股。在这些县太爷眼里,民国归民国,好官我自做,原因是主权在民,从来也没落实过,不管是北洋时代,还是国民党时代,几次选举,老百姓都没弄明白手里的票是干嘛的,县太爷的权把子来自于上面,只消把上面的任务完成好,上面的官儿打点好,一切OK。城头变幻大王旗,但汤换了,药没有换,地方官的治理模式依旧。

可惜的是,直到今天,这样模式依然存在,我们的县委书记和县长们,只要他们想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说一不二,就可以说一不二,威严是绝对不能被触犯的,谁要是触犯了现代县太爷的威风,哪怕在私下里干的事,也会被我们效率特高的警察迅速侦破,送进局子里,被法院判罪,也是县太爷一句话的事,判的轻点,还得是青天大老爷法外开恩。接二连三出的几个诽谤领导的“文字狱”,都是县太爷的杰作,这种杰作,这两天,居然发展到一个县职业中学的校长头上,校长只因为着急给学生发助学金找县长签字,可这几秒钟就可以搞定的字,县长就是不签,急得校长追到了县长的车里,结果不仅校长的乌纱帽丢了,而且身子还进了局子,被行政拘留。看来,只要领导被惹到了,或者感觉被惹到了,领导就会很生气,后果就很严重。

说到底,我们很多县里的领导,还是把自己当成县太爷,当成父母官(这种称谓,在我们的官场,依然很流行),甚至,在潜意识里还是把自己当成牧民之官,治下的小民,都是自己的子女,自己管的牛马羊,对了,还有猪。

来源:新浪  来源日期:2008-1-22   本站发布时间:2008-1-22

【关闭窗口】【 打印稿】 【E-mail推荐】

·田纪云:经济改革是怎样搞起来的

·中共党报再发“皇甫平”文章...

·温铁军:我早就不认可所谓现...

·刘洪波:为什么思想需要一再...

·鲁宁:政治越清明 台湾越近

·党的十七大与新起点上新的思...

·给我八年,给你百年盛世

·网民越来越有才

·进一步改革的威胁何在?

·紫虚山人:改革开放行不行,...

·关中人:911改变美国青年...

·底层政治与社会稳定

·三问人大代表尖锐发言屡遭打断

·郑也夫评说2007年社会热点

·俄国革命与民粹主义

·“土地财政”:地方政府增收...

·许霆案:法官何以说理

·关键是我们拿他们没办法

·为什么大一统是乱世之源?

·质疑两炮论

·“中国政治学研究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评选结果公布

·行动援助中国办公室青年实践者发展项目实习生招募通知

·2007年度十大改革新闻评选揭晓

·民政部关于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十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

·2007十大改革新闻、十大改革探索网络评选

·“十七大农村政策与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征文

·“解读十七大农村政策与农业现代化道路”研讨会征文启事

·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入围项目揭晓

·“第二届中国青年政治学论坛”邀请函

更多>>

县太爷的威风 霸气县官何以多在偏远地区 “卫星专家”领导贫困县追求“世界最大” 保护说真话的记者就是保护人类的良心 从西丰案看退步的舆论监督

更多>>>


相关内容

  • 鲁迅笔下阿Q的性格分析
  • 贵 州 师 范 大 学(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鲁迅笔下阿Q的性格分析 学 院:继续教育学院 专 业:汉语言文学 考 号:[1**********]3 年 级:2010级 姓 名:黄柳琴 完成时间:2012年9月 联系电话:[1**********] 鲁迅笔下阿Q的性格分析 黄柳琴 (贵州 ...

  • 阿Q的精神胜利法
  • 阿Q 的精神胜利法 [摘要]鲁迅在<阿Q 正传>小说中塑造的阿Q 的形象,把这个人物的精神胜利法称之为阿Q 精神.具体表现为他妄自尊大,自轻自贱,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等等.鲁迅先生正是通过对阿Q 精神胜利法的淋漓尽致的描绘,表明这种普遍存在于" 国人魂灵" 中的精神病症 ...

  • 三年级词语
  • 1. 坪:草坪 坪坝 坝:水坝 大坝 堤坝 戴:戴领巾 穿戴 张冠李戴 招:招财进宝 绝招 招式 招生 招牌 招术 招呼 招手 招商 妙招 蝴:蝴蝶 蝶:蝶泳 雀:山雀 云雀 麻雀 鸦雀无声 孔:孔子 孔雀 毛孔 鼻孔 孔明灯 舞:舞蹈 舞姿 舞台 跳舞 伴舞 鼓舞 翩翩起舞 张牙舞爪 龙飞凤舞 手 ...

  • 叫花子吃肉
  • 讨肉吃 张黑赤天生是个吃肉胚子,一顿能吃几斤肉.可惜他生在穷苦人家,吃肉吃得沦落成了叫花子. 这天,张黑赤到西城口要饭,正好算命的刘半仙在卦摊上吃红烧肉.张黑赤顿时就迈不动腿了,流着口水喊着要吃肉.刘半仙刚想骂却心眼一转,打算耍他一回,便说:"要吃肉是吧?告诉你个好去处,晚上三更去城门口等 ...

  • 13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 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第一.二课时 第一阶段:导入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曲折.可是一个芥荳之微的小人物刘姥姥却起了关键作用,今天就学习<刘姥姥一进大观园>. 第二阶段:学生介绍曹雪芹及<红>,教师补充.(略) 第三阶段:学生介绍关于刘姥姥的故事情节. ...

  • 庭梅拒官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庭梅拒官 知县的青纱小轿在村道上的皑皑白雪中起起伏伏,在苏庭梅的眼中起起伏伏,像一面炫目的旗帜.转过弯,看不见了.苏庭梅才慢慢地走回暮色渐起的院子.白日的气氛沉淀下去了,墙边的青竹静静站立.窗前的那株老梅正热闹,虬曲横斜的枝干上繁密无数的梅朵浴着雪光盛开. 县 ...

  • 老太爷的怪诞事
  • 一 杏子村有位75岁的大爷叫胡林贵,3个儿女都有出息,大儿子爱国在深圳开了一家公司,腰缠数百万元:女儿爱民在省城办了个湘绣厂,也是大款:二儿子爱党在市里房产局当局长,法人代表.逢年过节,3辆轿车一溜儿驶到胡家大院前,看得村里人连声啧啧喳嘴巴,也因此村里人都尊称胡林贵为"老太爷", ...

  • [民间传说(二)]包老牛和县太爷
  • 包老牛和县太爷 清朝末年,金华县东门有家牛记包子铺.这牛记包子铺的掌柜牛有福已经快七十岁了,大伙儿都管他叫包老牛. 包老牛做包子的手艺那是没得说.他做出来的包子皮薄馅足,外观和口味都是一流. 牛记包子铺的生意虽然很红火,可包老牛挣得却不多.这主要是因为知县胡一德实在贪得很,一上任就巧立名目,变着法子 ...

  • 风趣幽默"三句半台词"
  • 在华夏浩如烟海的中华诗歌中,瘸腿诗是妙趣横生的一种.它也叫十七字诗,句式为"五五五二"形式,就是人们通常所说"三句半". 明人冯梦龙<古今谭概>.清人褚人获<坚瓠集>中皆有记载.明正德年间有位民间无名诗人的作品曾广泛流传.一年大旱,有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