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

实验二 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乳状液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制备乳状液及鉴别其性质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乳状液是两种互不溶的液体组成的分散体系. 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 前一种液体称为分散相,最后一种液体称为分散介质。一般情况下,一种液体是水,另一种液体是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苯、四氯化碳、原油、油等,总称为“油”。假如油分散在水中,既油为分散相,水为分散介质,这种乳状液称为“水包油”型,以符号O/W表示之;反之,若水为分散相,油为分散介质,则称为油包水型,以W/O表示之。分散相的液滴,一般在1~50微米之间,借助普通显微镜,就可以观察到。

将两种互不溶的液体放在一起,用力振荡,即可得乳状液。但是这种乳状液极不稳定,很快就会分层。 要得到稳定的乳状液,必须加入第三种物质—乳化剂。表面活性剂是最常用的乳化剂,它具有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当它吸附在油水界面时,就能降低界面张力,而且形成一定强度的保护膜,从而使乳状液稳定。

据研究分析乳状液的形成分为两步。首先是在激烈振荡或搅拌下,油相和水相互相混合,各相逐渐成为细小的液滴,分散到另一相中,然后其中的一相,再合并为分散介质,而形成了乳状液。因此在制备乳状液时,要注意掌握振荡和搅拌的时间。长时间的连续振荡和搅拌,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好采用间 歇振荡的方法,比较有效。

判断乳状液的类型,一般采用下列方法:

1. 稀释法:将水加入乳状液中,若水与分散介质互溶,则乳状液是O/W型;若水域分散介质不互溶,出现分层现象,则乳状液是W/O型。

2. 染色法

以油溶性染料苏丹III 加到乳状液中去,如分散相呈现红色,则是O/W型,如果分散介质呈红色,则为W/O型。如果用水溶性染料如次甲基蓝试验亦可,不过结果与上相反。

3. 电导法

水与水溶液的电导,应大大地大于油溶性溶剂的电导,因此O/W型乳状液的电导,应大于W/O型乳状液的电导。所以根据电导的大小,可以确定乳状液的类型。

4. 破乳与转相

当加入某种物质后,乳状液可以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这种现象称为乳状液的“转相”。例如在以钠皂为乳化剂的O/W乳状液中,加入钙盐,则会转化为W/O型乳状液。

在某些情况下,要设法使乳状液破坏。例如原油是W/O型的乳状液,这种含水的原油,不仅质量不好,还会严重腐蚀设备,所以必须破乳以提高原有质量。

常用破乳方法,有下列几种: (1)替换法:在乳状液中加入一种表面活性更大,但不能形成巩固的膜的物质(如戊醇),由于它的表面活性大,吸附力强,可将原来的乳化剂替换下来,可是它又不能形成坚固的保护膜,所以乳状液的稳定性降低,以达到破乳的目的。

(2)化学破坏法: 用皂类作乳化剂时,加入酸,皂类变为脂肪酸。因为脂肪酸不溶于水而析出,油、水界面没有保护膜了,容易聚结,这样可以破乳。

(3)高压电法

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使原油中的水分子定向互相吸引,水滴加大,从而达到破乳的目的。

(4)加热法

温度提高, 界面分子的热运动加剧,界面黏度下降,界面膜分子排列松散,将有利于液珠的聚集。另外,温度的升高会降低外相的黏度,从而降低了乳状液的稳定性,故易发生破乳。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1. 实验仪器:25ml 具塞比色管 ,试管 ,50ml 烧杯,滴定管。 2. 药品:白油,乳化剂司班80,3mol·L -1HCl 溶液,饱和NaCl 水溶液,苏丹Ⅲ苯溶液,亚甲基蓝水溶液。

四、实验步骤

1. 制备

(1)在具塞比色管中加入2mL 白油,加1滴乳化剂溶液轻轻摇匀,一次加入8ml 水,制得乳状液1。

(2)另取一具塞比色管向管中加入8ml 白油,滴加3滴乳化剂轻轻摇匀,一次加入2ml 水,制得乳状液2。

(3)将(1)(2)中的比色管上下摇动20次,放在试管架上,记录比色管底部析水量填入表中,记录30分钟的吸水量,画出吸水率与时间的曲线。

(4)将两只具塞比色管放入恒温水浴槽中,温度为50℃,观察乳状液1、2的吸水量,记录比色管底部析水量填入表中,记录30分钟的吸水量,画出吸水率与时间的曲线。

2. 鉴别类型

(1)稀释法:取100ml 烧杯,装水约60ml ,倒入乳状液1、2少许于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并记录之。

(2)染色法:取两支干净的试管,分别加入1~2mL 乳状液1和乳状液2,向每支试管中加入1滴苏丹Ⅲ溶液,振荡,观察显红色的是分散相还是分散介质。同样操作,加入1滴亚甲基蓝溶液,振荡,观察显蓝色的是分散相还是分散介质?并记录之

3. 乳状液的破乳

(1) 取乳状液1和2各1~2mL ,分别加入两只试管中,逐滴加入3mol/L的HCl 溶液,注意观察乳状液的有无破乳;

(2) 取乳状液1和2各1~2mL ,分别加入两只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NaCl 的溶液,注意观察乳状液的有无破乳。

五、 实验记录与结果处理

表1. 乳状液1析水时间与相体积变化关系

表3. 50℃乳状液1、2析水时间与相体积变化关系

(3)将对各种乳状液的鉴别及观察到的现象,按下表记录,并确定其类型。

(4)将转相 和破乳实验现象按下表记录,并解释产生各种现象的原因。 1. 何谓乳状液?乳状液的稳定条件是什么?

2. 乳状液有什么作用?如何使乳状液类型发生转化? 3. 乳状液制备中为什么要激烈振荡?

实验二 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乳状液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制备乳状液及鉴别其性质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乳状液是两种互不溶的液体组成的分散体系. 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 前一种液体称为分散相,最后一种液体称为分散介质。一般情况下,一种液体是水,另一种液体是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苯、四氯化碳、原油、油等,总称为“油”。假如油分散在水中,既油为分散相,水为分散介质,这种乳状液称为“水包油”型,以符号O/W表示之;反之,若水为分散相,油为分散介质,则称为油包水型,以W/O表示之。分散相的液滴,一般在1~50微米之间,借助普通显微镜,就可以观察到。

将两种互不溶的液体放在一起,用力振荡,即可得乳状液。但是这种乳状液极不稳定,很快就会分层。 要得到稳定的乳状液,必须加入第三种物质—乳化剂。表面活性剂是最常用的乳化剂,它具有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当它吸附在油水界面时,就能降低界面张力,而且形成一定强度的保护膜,从而使乳状液稳定。

据研究分析乳状液的形成分为两步。首先是在激烈振荡或搅拌下,油相和水相互相混合,各相逐渐成为细小的液滴,分散到另一相中,然后其中的一相,再合并为分散介质,而形成了乳状液。因此在制备乳状液时,要注意掌握振荡和搅拌的时间。长时间的连续振荡和搅拌,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好采用间 歇振荡的方法,比较有效。

判断乳状液的类型,一般采用下列方法:

1. 稀释法:将水加入乳状液中,若水与分散介质互溶,则乳状液是O/W型;若水域分散介质不互溶,出现分层现象,则乳状液是W/O型。

2. 染色法

以油溶性染料苏丹III 加到乳状液中去,如分散相呈现红色,则是O/W型,如果分散介质呈红色,则为W/O型。如果用水溶性染料如次甲基蓝试验亦可,不过结果与上相反。

3. 电导法

水与水溶液的电导,应大大地大于油溶性溶剂的电导,因此O/W型乳状液的电导,应大于W/O型乳状液的电导。所以根据电导的大小,可以确定乳状液的类型。

4. 破乳与转相

当加入某种物质后,乳状液可以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这种现象称为乳状液的“转相”。例如在以钠皂为乳化剂的O/W乳状液中,加入钙盐,则会转化为W/O型乳状液。

在某些情况下,要设法使乳状液破坏。例如原油是W/O型的乳状液,这种含水的原油,不仅质量不好,还会严重腐蚀设备,所以必须破乳以提高原有质量。

常用破乳方法,有下列几种: (1)替换法:在乳状液中加入一种表面活性更大,但不能形成巩固的膜的物质(如戊醇),由于它的表面活性大,吸附力强,可将原来的乳化剂替换下来,可是它又不能形成坚固的保护膜,所以乳状液的稳定性降低,以达到破乳的目的。

(2)化学破坏法: 用皂类作乳化剂时,加入酸,皂类变为脂肪酸。因为脂肪酸不溶于水而析出,油、水界面没有保护膜了,容易聚结,这样可以破乳。

(3)高压电法

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使原油中的水分子定向互相吸引,水滴加大,从而达到破乳的目的。

(4)加热法

温度提高, 界面分子的热运动加剧,界面黏度下降,界面膜分子排列松散,将有利于液珠的聚集。另外,温度的升高会降低外相的黏度,从而降低了乳状液的稳定性,故易发生破乳。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1. 实验仪器:25ml 具塞比色管 ,试管 ,50ml 烧杯,滴定管。 2. 药品:白油,乳化剂司班80,3mol·L -1HCl 溶液,饱和NaCl 水溶液,苏丹Ⅲ苯溶液,亚甲基蓝水溶液。

四、实验步骤

1. 制备

(1)在具塞比色管中加入2mL 白油,加1滴乳化剂溶液轻轻摇匀,一次加入8ml 水,制得乳状液1。

(2)另取一具塞比色管向管中加入8ml 白油,滴加3滴乳化剂轻轻摇匀,一次加入2ml 水,制得乳状液2。

(3)将(1)(2)中的比色管上下摇动20次,放在试管架上,记录比色管底部析水量填入表中,记录30分钟的吸水量,画出吸水率与时间的曲线。

(4)将两只具塞比色管放入恒温水浴槽中,温度为50℃,观察乳状液1、2的吸水量,记录比色管底部析水量填入表中,记录30分钟的吸水量,画出吸水率与时间的曲线。

2. 鉴别类型

(1)稀释法:取100ml 烧杯,装水约60ml ,倒入乳状液1、2少许于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并记录之。

(2)染色法:取两支干净的试管,分别加入1~2mL 乳状液1和乳状液2,向每支试管中加入1滴苏丹Ⅲ溶液,振荡,观察显红色的是分散相还是分散介质。同样操作,加入1滴亚甲基蓝溶液,振荡,观察显蓝色的是分散相还是分散介质?并记录之

3. 乳状液的破乳

(1) 取乳状液1和2各1~2mL ,分别加入两只试管中,逐滴加入3mol/L的HCl 溶液,注意观察乳状液的有无破乳;

(2) 取乳状液1和2各1~2mL ,分别加入两只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NaCl 的溶液,注意观察乳状液的有无破乳。

五、 实验记录与结果处理

表1. 乳状液1析水时间与相体积变化关系

表3. 50℃乳状液1、2析水时间与相体积变化关系

(3)将对各种乳状液的鉴别及观察到的现象,按下表记录,并确定其类型。

(4)将转相 和破乳实验现象按下表记录,并解释产生各种现象的原因。 1. 何谓乳状液?乳状液的稳定条件是什么?

2. 乳状液有什么作用?如何使乳状液类型发生转化? 3. 乳状液制备中为什么要激烈振荡?


相关内容

  •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及破坏
  • 中国石油大学 乳状液制备.鉴别与破坏 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2.10.29 成绩: 班级: 石工11-7 学号: 11021324 姓名: 王新科 教师: 王增宝 同组者: 张明山 何波波 乳状液制备.鉴别与破坏 一. 实验目的 1. 制备不同类型的乳状液: 2. 了解乳状液的一些制备方法: ...

  • 微乳液及纳米微粒的微乳液制备法
  • 微乳液及纳米微粒的微乳液制备法. 摘要 本文综述了微乳液的相图研究.微乳液法制备纳 米粒子和微乳液中纳米粒子的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微乳液纳米微粒相图. 众所周知,大多数胶体分散体系包括乳状液由于 其相界面很大,根据热力学的观点是不稳定的,而微乳状液是热力学的稳定体系.Shchukin和R ...

  • 微胶囊的制备与释放--高化实验报告
  • 微胶囊的制备 2011011743 分1 黄浩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悬浮聚合的特点和反应机理 2. 掌握悬浮聚合的工艺特点及配方中每个组分的作用 3. 了解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和制备原理 4. 掌握利用双重乳液法制备微胶囊 二. 实验原理 1. PS聚合机理: 自由基机理.使用苯乙烯为单体,AIB ...

  • SBS改性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研究
  •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CTAPETROLEISINICA(PETROLEUM PROCESSINGSECTION) 第2013年12月 A9卷第6期 2 ()文章编号:00171920130600961810--- SBS改性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研究 王 红,王子军,王翠红,佘玉成 ()中国石化石油化 ...

  • 软膏剂的制备
  • 软膏剂的制备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2. 掌握软膏中药物释放的测定方法,比较不同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3. 熟悉皮肤给药制剂的体外透皮实验 4. 了解应用插入式稠度计测定软膏稠度的方法. 二. 实验指导 皮肤用半固体制剂包括软膏剂.乳膏剂和糊剂. 软膏剂(oin ...

  • 化工专业毕业论文
  • 目 录 摘 要 . ........................................................................................................................... 1 ABSTRACT . ... ...

  • 白油W_O_W型多重乳状液的稳定性研究_刘华杰
  • DOI :10. 13218/j . cn ki . csdc . 2007. 02. 005 第37卷第2期 2007年4月China 日用化学工业 Surfactant Deter gent &Cosmetics April 2007 Vol . 37No . 2 白油W /O /W 型 ...

  • 举例说明物理化学的理论指导作用
  • No.16 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应用化学系物理化学结业论文 2016.4 举例说明物理化学的理论指导作用 摘要: 本文介绍了物理化学在科研与实际中的应用的若干个实例.通过分析这些实例,阐述了物理化学在科研与实际生活中的理论指导作用,并得出几点启示,为今后物理化学的的学习与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关 ...

  • [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题
  • <生物制药工艺学>复习思考题 生物药物概论 生物药物有哪几类?DNA重组药物与基因药物有什么区别? 生物药物有哪些作用特点? DNA重组药物主要有哪几类?举例说明之. 术语:药物与药品,生物药物,DNA重组药物,基因药物,反义药物,核酸疫苗,RNAi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生物活性物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