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名家]曹则贤:喜欢用"玩"来形容自己的工作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曹则贤喜欢用“玩”来形容自己的工作。

他和课题组的同事“玩”出了一个大名堂——他们找到了一类固体材料,其能在室温至零下200多摄氏度的范围内,保持电阻率几乎恒定不变。

这在材料学领域算得上是一个爆炸性消息。稍微有些物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对已知的单一固体材料来说,不管它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其电阻率都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而且变化幅度还相当大。

三种“高速路” 性质各不同

“根据‘能带论’学说,固体内电子能拥有的能量呈带状分布,就像高速公路;分布其上的电子,则有点类似高速路上的车。”曹则贤解释说,一般材料的导电过程,大致可用两条分开一定距离的高速路来形容。

如果一条高速路塞满了,旁边的高速路是空的,但因为有隔离带挡着,汽车开不过去,所以塞满的高速路上车流几乎为零。这对应的是绝缘体的状况:一个能带被电子占满了,就无法产生电流。

如果隔离带很窄、也不牢固,有些车窜到空的高速路上飞驰,原来那条路因为有了“空位”,车流能缓缓移动,这是半导体导电原理。

如果一条高速路只有部分是满的,自然就可以有较快的车流,这种材料就是导体了。

另一方面,温度对电流的影响,可以用司机的“脾气”对车流的影响来比喻。对导体来说,司机“脾气”越大,就会乱开车,发生碰撞的机会越大,车流会变小,也即电阻率越大。

相反,在半导体被占满的高速路上,司机“脾气”越急,敢窜到另一条路上的就越多,同时原来高速路上的“空位”也越多,车流会变大,相当于电阻率越小。

这让曹则贤等人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两条“高速公路”是部分重叠的,就会既因为有更多车道可用而造成车流增加,也会因碰撞机会增多而造成车流减小。如果两种因素能互相补偿,那在一定范围内司机的“脾气”就不会带来车流的明显改变。

就是说,也许能设计一种半导体,它的能带结构能使电阻率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不变。

往“筐”里装什么“杏”很重要

“美国有家公司做出了一种叫manganin的产品,可以实现恒定电阻率。”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员纪爱玲说,“不过这种产品属于合金,是经锻造后得到的不均匀结构,其工艺非常复杂,当然也是商业秘密。”

多年来,曹则贤等人则希望找到一种单一的固体材料,并最终给它贴上“大温区内恒电阻率”的标签。

曹则贤所在的课题组长期从事Cu3N基薄膜材料的生长和物性研究。这是一种很有趣的半导体,它的单胞就像一个中空的立方体,原子都分布在立方体的棱和顶点上。它可用作光记录材料,近年来也广泛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碱性燃料电池的阴极催化材料及低阻磁隧穿结的阻拦层等。

“Cu3N晶格单胞中心有空位,这就可能通过掺杂的方法在Cu3N基材料中实现新奇的电学特性。”曹则贤说。

2006年,曹则贤、纪爱玲和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院长李超荣等在这个小“筐”里放了些金属钯,结果得到了在-268℃~-28℃范围内电阻率基本恒定的材料。

当时结果一出来,美国《应用物理快报》只用了19个小时就决定接收论文。审稿人评论说:“如果这一切是真的,那它在科学上的价值就不言而喻了。”

那么,往这个“筐”里装点别的“杏”,又会怎样?曹则贤等人盼望着更多的可能性。

“记仇”的科学家

其实2006年的那篇论文,科研人员先投给了《自然》杂志。编辑给出的意见是:“如果你们的恒电阻率温区能涵盖室温,我们就可以考虑发表了。”这句话让曹则贤记了7年。

“材料的恒电阻率温区超越室温到更高的温度,这也是我们的梦想。试想一种材料如果有这种特性,将会拥有多少新奇的应用?”

最近,曹则贤的博士生鲁年鹏和纪爱玲尝试在Cu3N中掺杂不同量的铜、银、金元素。经过大量艰苦实验,他们终于观察到了大温区内恒电阻率现象。其中,Cu3NAg0.76在-218.15℃~26.85℃范围内,电阻率几乎没有变化。

科研人员发现,当金属掺杂量少时,材料是典型的半导体,它的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都随温度发生指数变化。可当掺杂量逐渐变大,材料发生了半导体到半金属的转变。

“正是这种转变为恒定电阻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曹则贤告诉记者,金属原子随机占据Cu3N单胞的中心位置,造成能隙变窄直至出现能带重叠,这时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会发生相互补偿,从而实现了较大温区内恒定的电阻率。

人物百科

曹则贤,1966年3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1997年获德国Kaiserslautern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物理》杂志专栏撰稿人, 科技部“973”纳米材料项目首席科学家,英国物理学会亚太网科学顾问,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等校兼职教授。

(科普中国出品,10月25日编辑报道)

[责任编辑:单清伟]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曹则贤喜欢用“玩”来形容自己的工作。

他和课题组的同事“玩”出了一个大名堂——他们找到了一类固体材料,其能在室温至零下200多摄氏度的范围内,保持电阻率几乎恒定不变。

这在材料学领域算得上是一个爆炸性消息。稍微有些物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对已知的单一固体材料来说,不管它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其电阻率都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而且变化幅度还相当大。

三种“高速路” 性质各不同

“根据‘能带论’学说,固体内电子能拥有的能量呈带状分布,就像高速公路;分布其上的电子,则有点类似高速路上的车。”曹则贤解释说,一般材料的导电过程,大致可用两条分开一定距离的高速路来形容。

如果一条高速路塞满了,旁边的高速路是空的,但因为有隔离带挡着,汽车开不过去,所以塞满的高速路上车流几乎为零。这对应的是绝缘体的状况:一个能带被电子占满了,就无法产生电流。

如果隔离带很窄、也不牢固,有些车窜到空的高速路上飞驰,原来那条路因为有了“空位”,车流能缓缓移动,这是半导体导电原理。

如果一条高速路只有部分是满的,自然就可以有较快的车流,这种材料就是导体了。

另一方面,温度对电流的影响,可以用司机的“脾气”对车流的影响来比喻。对导体来说,司机“脾气”越大,就会乱开车,发生碰撞的机会越大,车流会变小,也即电阻率越大。

相反,在半导体被占满的高速路上,司机“脾气”越急,敢窜到另一条路上的就越多,同时原来高速路上的“空位”也越多,车流会变大,相当于电阻率越小。

这让曹则贤等人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两条“高速公路”是部分重叠的,就会既因为有更多车道可用而造成车流增加,也会因碰撞机会增多而造成车流减小。如果两种因素能互相补偿,那在一定范围内司机的“脾气”就不会带来车流的明显改变。

就是说,也许能设计一种半导体,它的能带结构能使电阻率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不变。

往“筐”里装什么“杏”很重要

“美国有家公司做出了一种叫manganin的产品,可以实现恒定电阻率。”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员纪爱玲说,“不过这种产品属于合金,是经锻造后得到的不均匀结构,其工艺非常复杂,当然也是商业秘密。”

多年来,曹则贤等人则希望找到一种单一的固体材料,并最终给它贴上“大温区内恒电阻率”的标签。

曹则贤所在的课题组长期从事Cu3N基薄膜材料的生长和物性研究。这是一种很有趣的半导体,它的单胞就像一个中空的立方体,原子都分布在立方体的棱和顶点上。它可用作光记录材料,近年来也广泛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碱性燃料电池的阴极催化材料及低阻磁隧穿结的阻拦层等。

“Cu3N晶格单胞中心有空位,这就可能通过掺杂的方法在Cu3N基材料中实现新奇的电学特性。”曹则贤说。

2006年,曹则贤、纪爱玲和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院长李超荣等在这个小“筐”里放了些金属钯,结果得到了在-268℃~-28℃范围内电阻率基本恒定的材料。

当时结果一出来,美国《应用物理快报》只用了19个小时就决定接收论文。审稿人评论说:“如果这一切是真的,那它在科学上的价值就不言而喻了。”

那么,往这个“筐”里装点别的“杏”,又会怎样?曹则贤等人盼望着更多的可能性。

“记仇”的科学家

其实2006年的那篇论文,科研人员先投给了《自然》杂志。编辑给出的意见是:“如果你们的恒电阻率温区能涵盖室温,我们就可以考虑发表了。”这句话让曹则贤记了7年。

“材料的恒电阻率温区超越室温到更高的温度,这也是我们的梦想。试想一种材料如果有这种特性,将会拥有多少新奇的应用?”

最近,曹则贤的博士生鲁年鹏和纪爱玲尝试在Cu3N中掺杂不同量的铜、银、金元素。经过大量艰苦实验,他们终于观察到了大温区内恒电阻率现象。其中,Cu3NAg0.76在-218.15℃~26.85℃范围内,电阻率几乎没有变化。

科研人员发现,当金属掺杂量少时,材料是典型的半导体,它的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都随温度发生指数变化。可当掺杂量逐渐变大,材料发生了半导体到半金属的转变。

“正是这种转变为恒定电阻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曹则贤告诉记者,金属原子随机占据Cu3N单胞的中心位置,造成能隙变窄直至出现能带重叠,这时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会发生相互补偿,从而实现了较大温区内恒定的电阻率。

人物百科

曹则贤,1966年3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1997年获德国Kaiserslautern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物理》杂志专栏撰稿人, 科技部“973”纳米材料项目首席科学家,英国物理学会亚太网科学顾问,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等校兼职教授。

(科普中国出品,10月25日编辑报道)

[责任编辑:单清伟]


相关内容

  • 小升初投档自我介绍
  • 自我介绍 我叫马宇轩,今年12岁.我是个阳光向上.充满追求.敢于挑战.善于研究的男孩.我兴趣广泛,喜欢阅读.踢足球.听音乐.玩电脑......因此,也结交了很多在这些方面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最喜爱科学研究,对不理解的问题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通过动手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解决这些问题.我常常为了探究一 ...

  • 论宗璞的散文
  • 作者:陈素琰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1995年02期 提要 宗璞是一位沐浴在西方艺术之中,又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化"过的知识性女作家:其散文创作起始于游记,受到了郦道元.徐霞客等散文名家传统的影响:重视客观对象的精徽体察,描摹真切.语言简约:而其追悼散文,纯净沉郁,以质朴无华的 ...

  • 微信是年龄心态的一面镜子
  • 微信是年龄心态的一面镜子 2014-01-18 01:12阅读(?)评论(9) 微信是年龄心态的一面镜子 丁启阵 世界变化快.眼前这二十年可谓飞速,音速,光速,超音速,超光速.岂止目不暇给,简直头晕目眩,眼花缭乱!BP机.大哥大.手机.电脑.互联网.Email.MSN.QQ.博客.播客.微博.短信. ...

  • 跟着名家学笔记
  • 历史典故:金迷纸醉 追根溯源: 宋・陶�Y<清异录・居室>:痈医孟斧,昭宗时常以方药入侍.唐末,窜居蜀中,以其熟于宫故,治居宅法度奇雅.有一小室,窗牖焕明,器皆金饰,纸光莹白,金采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 文本翻译: 医生孟斧,在唐昭宗的 ...

  • 我很喜欢看动画片,对动慢也算有一定深度的了解
  • 我很喜欢看动画片,对动慢也算有一定深度的了解. 中国的动慢产业,用垃圾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小时候看的动画片,<黑猫警长><舒克贝塔>还觉得不错,(跟年龄段有关).现在的国产动画片,只能说没得看. 制作动画片的费用很高,比制作电影的成本要高很多,想赢利不那么容易.众所周知,中国的 ...

  • 寒假带孩子去逛逛大城市的博物馆
  • 我小时候的愿望是可以当一个博物馆馆长,当然,这不太切实际,连牛哄哄的纳博科夫(俄国流亡作家,写过<洛丽塔>)都没想过当馆长.他毕生难以忘怀他无关文学的那个梦想只是:"在一个大博物馆里当一个不引人注意的蝶类部主任,那多棒." 撇开开拓视野,培养某某和某某以及某某某能力不 ...

  • 袁彦鹏--大气如斯 书风高睨
  • 袁彦鹏大气如斯 书风高睨袁彦鹏,1952年4月生于河北省宁晋县,研究生学历,结业于中国书法函授大学.现任中央纪委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纪检组长.部党组成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幼承家教,酷爱书法,初临颜柳,继而习二王.黄庭坚.米芾.怀素.进入中年后,广搜博采,转益多师,专 ...

  • 名家演讲稿
  • 我们不勤奋,也不聪明,为什么成了富翁? --马云在阿里巴巴内部讲话中关于创业的励志演讲稿 人要明白自己是谁 创业者如何将公司慢慢做起来,做好.做强.做大?最近,我觉得自己的名气大了起来,特别是上市以后,人们看我的眼光不对劲了,媒体也跟着起哄,大家觉得阿里巴巴怎么这么厉害,马云怎么这么厉害.在取得了一 ...

  • 简析科技文本中的文学因素
  • 简析科技文本中的文学因素 --以一篇科普小品文及其译文为例 摘 要:科技翻译与文学翻译作为不同的翻译类型有着各自的特点.一般说来,科技翻译重在科学性,文学翻译重在艺术性.但本文从科普作品入手,以"The Science of Love"及其译文为例,分析了科技文本(特别是科普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