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机械类专业适用)

(报批稿)

一、 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

在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为学生从事机械方面的设计、制造、研究和开发奠定重要的基础,具有增强学生适应机械技术工作能力的作用。

二、 教学内容与要求

1. 理论教学

(1)绪论

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地位、任务和作用。

(2)机构结构分析

了解机构的组成要素;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自由度计算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3)机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

了解平面机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的目的和不同方法;掌握Ⅱ级机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的方法;了解机械中的摩擦、自锁和效率的概念。

(4)常用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基本类型及其演化;对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和传力性能有明确的概念;掌握按连杆位置、连架杆对应位置、急回特性等要求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方法。

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熟悉凸轮机构从动件运动规律的基本形式,了解其选择和组合原则;掌握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方法和确定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主要原则。

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了解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掌握渐开线齿轮的啮合特性;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了解变位齿轮及其传动的基本概念;了解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直齿锥齿轮、蜗杆蜗轮等传动的特点和几何尺寸计算。

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和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了解轮系的功能、应用和设计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了解间歇运动机构等其它常用机构的原理、特点、功能和应用。

(5)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了解机构的选型、组合方式、运动循环图拟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基本过程,了解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评价准则。

(6)机械系统动力学

理解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的概念;了解建立机械系统运动方程式的方法;熟悉机械速度波动的分类及其调节原理;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近似计算方法。

掌握刚性转子静平衡、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平面机构平衡的基本概念。

2.实验教学

实验项目可从以下各组中选取,总数不少于三个,但不能全部集中在同一组别中。

第1组 机构测绘

例如: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渐开线齿轮基本参数的测定,盘形凸轮廓线的测绘等。

第2组 机构运动参数测定

例如:机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参数的测量与分析。

第3组 机械动力参数测定

例如:机械效率测定,机械速度波动测定及飞轮调速,刚性转子平衡等。 第4组 机构运动综合

例如:平面低副机构的实验法综合,机构创意组装等。

3.课程设计

通过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查阅技术资料、绘制工程图和应用计算机等能力, 特别是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照一个简单机械系统的功能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拟定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并对其中某些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

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任务。要求绘制适量图纸、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

课程设计时间不应少于1.5周,成绩单独评定,另设学分。

三、 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参考学时

总学时:64-72。

其中,实验不少于6学时。

2.本基本要求是机械类专业学生通过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最低要求。各校可根据不同专业需求,适当增加相关内容。

3.进行机构分析和设计时,提倡使用解析法。

4.积极提倡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探索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5.提倡开设由学生自行构思实验方案的设计型、综合性实验项目。鼓励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机械类专业适用)

(报批稿)

一、 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

在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为学生从事机械方面的设计、制造、研究和开发奠定重要的基础,具有增强学生适应机械技术工作能力的作用。

二、 教学内容与要求

1. 理论教学

(1)绪论

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地位、任务和作用。

(2)机构结构分析

了解机构的组成要素;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自由度计算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3)机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

了解平面机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的目的和不同方法;掌握Ⅱ级机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的方法;了解机械中的摩擦、自锁和效率的概念。

(4)常用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基本类型及其演化;对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和传力性能有明确的概念;掌握按连杆位置、连架杆对应位置、急回特性等要求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方法。

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熟悉凸轮机构从动件运动规律的基本形式,了解其选择和组合原则;掌握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方法和确定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主要原则。

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了解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掌握渐开线齿轮的啮合特性;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了解变位齿轮及其传动的基本概念;了解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直齿锥齿轮、蜗杆蜗轮等传动的特点和几何尺寸计算。

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和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了解轮系的功能、应用和设计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了解间歇运动机构等其它常用机构的原理、特点、功能和应用。

(5)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了解机构的选型、组合方式、运动循环图拟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基本过程,了解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评价准则。

(6)机械系统动力学

理解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的概念;了解建立机械系统运动方程式的方法;熟悉机械速度波动的分类及其调节原理;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近似计算方法。

掌握刚性转子静平衡、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平面机构平衡的基本概念。

2.实验教学

实验项目可从以下各组中选取,总数不少于三个,但不能全部集中在同一组别中。

第1组 机构测绘

例如: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渐开线齿轮基本参数的测定,盘形凸轮廓线的测绘等。

第2组 机构运动参数测定

例如:机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参数的测量与分析。

第3组 机械动力参数测定

例如:机械效率测定,机械速度波动测定及飞轮调速,刚性转子平衡等。 第4组 机构运动综合

例如:平面低副机构的实验法综合,机构创意组装等。

3.课程设计

通过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查阅技术资料、绘制工程图和应用计算机等能力, 特别是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照一个简单机械系统的功能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拟定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并对其中某些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

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任务。要求绘制适量图纸、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

课程设计时间不应少于1.5周,成绩单独评定,另设学分。

三、 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参考学时

总学时:64-72。

其中,实验不少于6学时。

2.本基本要求是机械类专业学生通过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最低要求。各校可根据不同专业需求,适当增加相关内容。

3.进行机构分析和设计时,提倡使用解析法。

4.积极提倡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探索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5.提倡开设由学生自行构思实验方案的设计型、综合性实验项目。鼓励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相关内容

  •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大纲总汇
  •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目 录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 .............................................. 2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 ..................................... ...

  • 机械原理缝纫机课程设计
  •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学分3.5,学时56) 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 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确定机械运动的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 ...

  • 机械工程学教学大纲.
  • 机械工程学教学大纲 一. 课程任务和目标 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内容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和液压传动等方面知识. 1. 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为学生专业技术知识和今后进行技术革新打好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初步知识.机械传动.常用机构 ...

  • 机械设计课程标准2017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机制 授课单位: 学时:128+2周实训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2017-5 学分:8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2017.5 1. 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机械设计基础> ...

  •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内容
  •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内容 根据我院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学院在制造专业的优势和辐射作用,坚持以制造类专业为主,协调发展,最大程度地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的办学定位,坚 ...

  • 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 附件3 2.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实践一 适用于机类专业 课程代码:JT001 一.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 二.学分数:9学分(27天) 三.实践教学目标及要求 "机械制造基础"实践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基础技术课,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在实践中使学生对典型的工 ...

  •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335039 总学时:32学时(讲课32学时) 总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模块选修课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预修要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金属工艺等技术基础课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创新意 ...

  • 安徽理工大学专业介绍
  • 安徽理工大学专业介绍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是全国最早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专门培养民用爆破器材和工程爆破技术的本科专业.本专业创建于1977年, 是安徽省首批本科教改示范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火炸药.起爆器材.火工烟火技术.爆炸理论.工程爆破及安全技术等方面基础理论 ...

  • 电工技术课程标准
  • <电工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英文名称: Electrical Engineering 学 时 数:56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高职非电类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目前电工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展十分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它学科领域,在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