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年金终值与现值的计算

预付年金终值与现值的计算

预付年金也称先付年金、即付年金,它是在每期期初等额的系列收款、付款的年金。

(1)预付年金终值

先把预付年金转换成普通年金。转换的方法是,求终值时,假设最后一期(第n期)期末有一个等额的收付,这样就转换为n+1期的普通年金的终值问题,计算出期数为n+1期的普通年金的终值,再把最后一期多算的终值位置上的这个等额的收付A减掉,就得出预付年金终值。

预付年金的终值系数和普通年金终值系数相比,期数加1,而系数减1。

(2)预付年金现值

先把预付年金转换成普通年金,转换的方法是,求现值时,假设0时点(第1期期初)没有等额的收付,这样就转化为n-1期的普通年金的现值问题,计算期数为n-1期的普通年金的现值,再把原来未算的第1期期初位置上的这个等额的收付A加上,就得出预付年金现值。

预付年金的现值系数和普通年金现值系数相比,期数减1,而系数加1。

几个概念

息税前利润:是指未扣除利息和所得税的利润。

税前利润:是指未扣除所得税的利润。

息前税后利润:是指未扣除利息的税后利润。

利润总额:与税前利润相同。

净利润:扣除利息和所得税后的利润。

(2)关系

净利润=税前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税率)=息前税后利润-利息×(1-所得税税率)=息税前利润-利息-所得税费用;

息前税后利润=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税前利润+利息)×(1-所得税税率)。

)“D0”指的是“上年的股利”、“最近刚发放的股利”、“刚刚发放的股利”、“目前的股利”,“今年初发放的股利”,“本年发放的股利”;

(2)“D1”指的是“预计要发放的股利(如预计的本年股利)”、“第一年末的股利”、“一年后的股利”、“第一年的股利”

(3)“D0”和“D1”的本质区别是,与“d0”对应的股利“已经收到”,而与“d1”对应的

股利“还未收到;

(4)“D0”和“D1”的关系是:D1=D0×(1+g

一般来说,个别资金成本的从低到高排序:

长期借款<债券<优先股<留存收益<普通股

最原始的计算公式: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因为在项目投资中现金流入量=销售收入;现金流出量=付现成本+所得税

所以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销售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付现成本是指总成本中的付现部分,总成本包括付现成本和非付现成本两部分,一般来说非付现成本就是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和无形资产的摊销额,一般假设不存在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则有总成本=付现成本+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净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所得税 则: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销售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固定资产的折旧额

=销售收入-(付现成本+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所得税+固定资产的折旧额

=净利润+固定资产的折旧额

(1)“内插法”的原理是根据等比关系建立一个方程,然后解方程计算得出所要求的数据。例如:假设与A1对应的数据是B1,与A2对应的数据是B2,A介于A1和A2之间,已知与A对应的数据是B,则可以按照(A1-A)/(A1-A2)=(B1-B)/(B1-B2)计算得出A的数值。

(2)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方程会看出一个特点,即相对应的数据在等式两方的位置相同。例如:A1位于等式左方表达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左侧,与其对应的数字B1位于等式右方的表达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左侧。

(3)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对A1和A2的数值进行交换,则必须同时对B1和B2的数值也交换,否则,计算得出的结果一定不正确。

货币性项目,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或者偿付的负债。例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非货币性项目,是指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等。

对于外币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言,若为可供出售货币性项目(债券投资),产生的汇兑损益

应计入财务费用;若为可供出售权益工具(股权投资),产生的汇兑损益应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一般来说流动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是可以转回的,例如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和坏账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也是可以转回的;其他的一些非流动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计提的减值准备是不可以转回的。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取得时发生的手续费应该如何入账?

1) 企业合并:

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审计费用、评估费用、法律服务费用等,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2)非企业合并的:

非企业合并方式下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要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中。

但上述情况中提到的直接相关费用不包括发行债券或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

为取得投资(包括上述情况)发行的债券或承担其他债务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应当计入所发行债券及其他债务的初始计量金额。企业合并中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费用,应当抵减权益性证券溢价收入,溢价收入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是从当月还是次月开始?

关于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起止时间教材上没有明确的说明。一般的处理思路如下:

如果是在月末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就从下个月开始摊销。如果是在月初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就从当月开始摊销。

“其他资本公积”主要核算哪些内容,能否列举一下?

其他资本公积是指除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项目以外所形成的资本公积,其中主要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主要核算内容如下:

(1)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当被投资单位资本公积变动时,投资企业应确认资本公积的变动;

(2)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确认管理费用的同时,确认的资本公积;

(3)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如果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核算该投资性房地产,该建筑物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部分,确认的资本公积;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确认的资本公积;

(5)金融资产重分类时该资产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的资本公积。

企业宣告股票股利与支付股票股利的分录应该怎么做?

企业宣告股票股利不做分录。

支付股票股利时的分录为:

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实际发放的股票股利)

贷:股本(股数×每股面值)

资本公积(实际发放的股票股利与股本的差额)

这是所有者权益内部的增减变动,所有者权益总额是不变的。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当所得税税率变动时,如何确定递延所得税的金额?

企业应该于每期期末计算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余额,递延所得税期末余额由两个因素决定:暂时性差异和所得税税率。

企业必须按照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税率确认当期期末递延所得税应有余额。

在解题过程中,应关注题目所给的所得税税率的条件。如果企业能够预计暂时性差异未来转回期间适用的税率会发生变动,则应该按照新税率(而不是当期适用的税率)来确定当期期末递延所得税应有余额,但要注意当期的应交所得税还是按照原税率来计算。

这里还应关注暂时性差异将会在何时转回,如果企业当期期末存在的暂时性差异预计将在税率变动后转回,计算期末递延所得税余额时,应该采用新税率;如果企业当期期末存在的暂时性差异预计将在税率变动前转回,则计算期末递延所得税余额时,则仍应该采用原税率。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如何确定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为应交所得税的金额。具体确定是在税前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计算出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确定。用公式表示如下:

当期所得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递延所得税是指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综合

影响结果。即按照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期末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也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所确认的所得税的影响。用公式表示如下:

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

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也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确定了当期应交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以后,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为两者之和,即: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进项税额转出和视同销售如何区分?在视同销售的行为中哪些应该确认收入

(1)进项税额转出的情况:

①外购货物改变用途且不离开企业,例如用于非应税项目(即缴纳营业税的应税劳务和在建工程等)、免税项目、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应作进项税额转出。

②外购货物、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不能再形成销项,其损失应为不含税价和原进项税额,做进项税额转出。

(2)视同销售的情况:

税法中规定企业的八种视同销售行为需要计算缴纳增值税:

①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

②销售代销货物;

③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至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④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⑤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投资;

⑥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⑦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⑧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以上八种情况中,将自产、委托加工的物资用于在建工程、对外捐赠不确认收入,其他的情况下都是要确认收入的。

注意:按照税法的规定,自产、委托加工或外购的产品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不属于视同销售,而是销售行为,对于这两项业务会计上也是要确认收入的。

预付年金终值与现值的计算

预付年金也称先付年金、即付年金,它是在每期期初等额的系列收款、付款的年金。

(1)预付年金终值

先把预付年金转换成普通年金。转换的方法是,求终值时,假设最后一期(第n期)期末有一个等额的收付,这样就转换为n+1期的普通年金的终值问题,计算出期数为n+1期的普通年金的终值,再把最后一期多算的终值位置上的这个等额的收付A减掉,就得出预付年金终值。

预付年金的终值系数和普通年金终值系数相比,期数加1,而系数减1。

(2)预付年金现值

先把预付年金转换成普通年金,转换的方法是,求现值时,假设0时点(第1期期初)没有等额的收付,这样就转化为n-1期的普通年金的现值问题,计算期数为n-1期的普通年金的现值,再把原来未算的第1期期初位置上的这个等额的收付A加上,就得出预付年金现值。

预付年金的现值系数和普通年金现值系数相比,期数减1,而系数加1。

几个概念

息税前利润:是指未扣除利息和所得税的利润。

税前利润:是指未扣除所得税的利润。

息前税后利润:是指未扣除利息的税后利润。

利润总额:与税前利润相同。

净利润:扣除利息和所得税后的利润。

(2)关系

净利润=税前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税率)=息前税后利润-利息×(1-所得税税率)=息税前利润-利息-所得税费用;

息前税后利润=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税前利润+利息)×(1-所得税税率)。

)“D0”指的是“上年的股利”、“最近刚发放的股利”、“刚刚发放的股利”、“目前的股利”,“今年初发放的股利”,“本年发放的股利”;

(2)“D1”指的是“预计要发放的股利(如预计的本年股利)”、“第一年末的股利”、“一年后的股利”、“第一年的股利”

(3)“D0”和“D1”的本质区别是,与“d0”对应的股利“已经收到”,而与“d1”对应的

股利“还未收到;

(4)“D0”和“D1”的关系是:D1=D0×(1+g

一般来说,个别资金成本的从低到高排序:

长期借款<债券<优先股<留存收益<普通股

最原始的计算公式: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因为在项目投资中现金流入量=销售收入;现金流出量=付现成本+所得税

所以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销售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付现成本是指总成本中的付现部分,总成本包括付现成本和非付现成本两部分,一般来说非付现成本就是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和无形资产的摊销额,一般假设不存在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则有总成本=付现成本+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净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所得税 则: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销售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固定资产的折旧额

=销售收入-(付现成本+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所得税+固定资产的折旧额

=净利润+固定资产的折旧额

(1)“内插法”的原理是根据等比关系建立一个方程,然后解方程计算得出所要求的数据。例如:假设与A1对应的数据是B1,与A2对应的数据是B2,A介于A1和A2之间,已知与A对应的数据是B,则可以按照(A1-A)/(A1-A2)=(B1-B)/(B1-B2)计算得出A的数值。

(2)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方程会看出一个特点,即相对应的数据在等式两方的位置相同。例如:A1位于等式左方表达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左侧,与其对应的数字B1位于等式右方的表达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左侧。

(3)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对A1和A2的数值进行交换,则必须同时对B1和B2的数值也交换,否则,计算得出的结果一定不正确。

货币性项目,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或者偿付的负债。例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非货币性项目,是指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等。

对于外币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言,若为可供出售货币性项目(债券投资),产生的汇兑损益

应计入财务费用;若为可供出售权益工具(股权投资),产生的汇兑损益应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一般来说流动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是可以转回的,例如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和坏账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也是可以转回的;其他的一些非流动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计提的减值准备是不可以转回的。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取得时发生的手续费应该如何入账?

1) 企业合并:

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审计费用、评估费用、法律服务费用等,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2)非企业合并的:

非企业合并方式下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要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中。

但上述情况中提到的直接相关费用不包括发行债券或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

为取得投资(包括上述情况)发行的债券或承担其他债务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应当计入所发行债券及其他债务的初始计量金额。企业合并中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费用,应当抵减权益性证券溢价收入,溢价收入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是从当月还是次月开始?

关于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起止时间教材上没有明确的说明。一般的处理思路如下:

如果是在月末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就从下个月开始摊销。如果是在月初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就从当月开始摊销。

“其他资本公积”主要核算哪些内容,能否列举一下?

其他资本公积是指除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项目以外所形成的资本公积,其中主要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主要核算内容如下:

(1)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当被投资单位资本公积变动时,投资企业应确认资本公积的变动;

(2)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确认管理费用的同时,确认的资本公积;

(3)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如果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核算该投资性房地产,该建筑物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部分,确认的资本公积;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确认的资本公积;

(5)金融资产重分类时该资产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的资本公积。

企业宣告股票股利与支付股票股利的分录应该怎么做?

企业宣告股票股利不做分录。

支付股票股利时的分录为:

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实际发放的股票股利)

贷:股本(股数×每股面值)

资本公积(实际发放的股票股利与股本的差额)

这是所有者权益内部的增减变动,所有者权益总额是不变的。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当所得税税率变动时,如何确定递延所得税的金额?

企业应该于每期期末计算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余额,递延所得税期末余额由两个因素决定:暂时性差异和所得税税率。

企业必须按照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税率确认当期期末递延所得税应有余额。

在解题过程中,应关注题目所给的所得税税率的条件。如果企业能够预计暂时性差异未来转回期间适用的税率会发生变动,则应该按照新税率(而不是当期适用的税率)来确定当期期末递延所得税应有余额,但要注意当期的应交所得税还是按照原税率来计算。

这里还应关注暂时性差异将会在何时转回,如果企业当期期末存在的暂时性差异预计将在税率变动后转回,计算期末递延所得税余额时,应该采用新税率;如果企业当期期末存在的暂时性差异预计将在税率变动前转回,则计算期末递延所得税余额时,则仍应该采用原税率。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如何确定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为应交所得税的金额。具体确定是在税前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计算出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确定。用公式表示如下:

当期所得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递延所得税是指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综合

影响结果。即按照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期末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也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所确认的所得税的影响。用公式表示如下:

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

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也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确定了当期应交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以后,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为两者之和,即: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进项税额转出和视同销售如何区分?在视同销售的行为中哪些应该确认收入

(1)进项税额转出的情况:

①外购货物改变用途且不离开企业,例如用于非应税项目(即缴纳营业税的应税劳务和在建工程等)、免税项目、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应作进项税额转出。

②外购货物、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不能再形成销项,其损失应为不含税价和原进项税额,做进项税额转出。

(2)视同销售的情况:

税法中规定企业的八种视同销售行为需要计算缴纳增值税:

①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

②销售代销货物;

③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至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④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⑤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投资;

⑥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⑦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⑧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以上八种情况中,将自产、委托加工的物资用于在建工程、对外捐赠不确认收入,其他的情况下都是要确认收入的。

注意:按照税法的规定,自产、委托加工或外购的产品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不属于视同销售,而是销售行为,对于这两项业务会计上也是要确认收入的。


相关内容

  • 第6章财务的货币时间价值观
  • 第6章 财务的货币时间价值观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实质和作用,通过理解.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树立时间价值观念. 重点难点 复利终值与现值的计算方法,年金和非年金的终值和现值的计算方法,利率和计息期的推算方法. 一.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 1.货币时间价值 ...

  • 第四章 财务估价基础-预付年金终值与现值
  •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财务成本管理 第四章 财务估价基础 知识点:预付年金终值与现值 ● 详细描述: 预付年金,是指每期期初等额收付的年金,又称即付年金或期初年金.有关计算包括两个方面: 1.预付年金终值的计算 即付年金的终值,是指把预付年金每个等额A都换算成第n期期末的数值,再来求 ...

  • 资金时间价值计算公式
  • P=F • (P/F,I,n) F=A• (F/A, i,n) A=F• (A/F,i,n) A=P•(A/P,i,n ) P=A• (P/A,I,n) 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以上公式?上述公式之间相互关系? F=P • (F/P,i,n) 复利终值的计算公式为:F=P·(1+i)n(次方) 式中(1+i ...

  • 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公式汇总
  • (1)所谓复利也称利上加利,是指一笔存款或者投资获得回报之后,再连本带利进行新一轮投资的方法. (2)复利终值是指本金在约定的期限内获得利息后,将利息加入本金再计利息,逐期滚算到约定期末的本金之和. (3)复利现值是指在计算复利的情况下,要达到未来某一特定的资金金额,现在必须投入的本金. 例如:本金 ...

  • 第三章 证券价值评估
  • 第三章 证券价值评估 学习目标 ◐ 掌握现值计算的基本方法,了解债券.股票价值的决定因素 ◐ 熟悉债券到期收益率.持续期.利率变动与债券价格的关系 ◐ 熟悉不同增长率的股票估价模型,股票收益率和增长率的决定因素 ◐ 重点掌握股利稳定增长模型和二阶段股票估价模型,股利增长率的计算方法 第一节 现值估价 ...

  • 年金现值系数
  • 编辑词条 年金现值现值 首先说什么是年金,年金是每隔相等时间间隔收到或支付相同金额的款项,如每年年末收到养老金10000元,即为年金. 年金现值是指按照一定的利率把从现在形如以后的一定期数的收到的年金折成存在的价值之和. 现值系数就是按一定的利率每期收付一元钱折成现在的价值. 也就是说知道了现值系数 ...

  • 一张纸搞定财务管理计算公式--
  • (一)变现能力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资产负债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三)负债比率4.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长 ...

  • 2015财务管理公式汇总 大全
  • 2016<中级财务管理>公式汇总 第二章 财务管理基础 本金是一笔的,用复利计算: 本金是两笔以上的,用年金计算: 求什么,查什么系数表. 1.复利终值=现值×复利终值系数 n F=P×(F/P,i,n) 或:F=P× (1+i ) 2.复利现值=终值×复利现值系数 -n P=F×(P/ ...

  • 财务管理学复习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一)财务 1. 定义: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体现着企业与各个方面经济利益关系的资本运行系统. 2. 性质:财务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 3. 财务活动:以现金收支为主的资金收支活动. 4. 财务关系: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各有关方面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