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鲁人版)
第11课:
1.青春期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①性机能发育成熟。②身体外形急剧变化。③体内机能迅速健全。
2.怎样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①青春期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是必然的、正常。
②应正确认识并坦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变化。
③应接受现实,学会欣赏自己,以积极的心态接纳自己的形象。
④青少年应追求美。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体现自己的外在美;更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培育美的心灵,使自己更具魅力。
3.怎样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烦恼?
青春期心理矛盾是我们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有时会使我们产生孤独、郁闷、焦虑等情绪,这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成为我们发展的阻力。我们应通过各种方式调控好心理矛盾。
4.解决青春期矛盾、消除青春期烦恼的方法?
①敞开自己的心灵,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沟通,寻求他们的指导和帮助。
②当出现心理冲动时,应想一想道德规范、法律的要求,并提高自己的控制力,通过自我暗示、目标转移、换位思考、幽默化解等方法,进行有效控制。
③不断完善丰富自我。
5.怎样认识心理冲动的危害?怎样消除心理冲动?
①青春期的心理冲动若解决不好,会使自己的身心受到不利影响,也会给他人带来不应有的伤害。
②当我们出现心理冲动时,应想一想道德规范、法律的要求,并提高自己的控制力,通过自我暗示、目标转移、换位思考、幽默化解等方法,进行有效控制。 6.青少年如何追求美?
青少年都应该努力追求美。人的美包括外在美和内在美。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体现自己的外在美;更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培育美的心灵,使自己更具魅力。
第12课:
7.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益处。
1男女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男女同学正常交往,既有利于集体建设,又有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增进对异性同学的了解,发展同学间的友情。 2男女同学一起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3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各方面完善自己,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男女同学不正常交往的危害:会产生一些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妨碍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
8.男女同学交往需要掌握的原则(男女生怎样交往?)。
①自然、适度,自然和适度是男女同学交往的两个重要原则。
②尊重、真诚,真诚、尊重是交往的前提。
③广泛交往,应该和更多的同学建立真挚的友情。
第六单元:第13课:
10.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①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②不同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11.积极情绪对人的影响。
1.积极的情绪能使人思维敏捷,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有利于个人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甚至还可能超常发挥。
2.长期保持积极的情绪能增强免疫力,有益于身心健康
12消极情绪对人的影响。
1.情绪消极时,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下降,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2.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13.如何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理智控制法、注意力转移法、幽默化解法、积极的心理暗示、合理宣泄情绪,例如:哭泣宣泄、倾诉宣泄、运动宣泄、书写宣泄。
宣泄情绪要注意: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能妨碍他人,不能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第14课:
14.情趣有雅俗之分。
高雅情趣:是健康、科学、文明、向上的情趣,它符合现代科学和文明的要求,也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体现了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
庸俗情趣:是平庸鄙俗、不高尚的情趣,它会使人经受不住不良诱惑,贪图安逸享乐,不思进取,精神颓废,不利于身心健康。
15.高雅情趣的影响。(为什么要培养高雅情趣?高雅情趣的作用。)
①高雅情趣有益于身心健康。
②高雅情趣有助于开发智力和激发创造力。
③高雅情趣能使人催人上进,改变人的精神面貌,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使人道德高尚,使生
活更加充实而富有意义。
16.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高雅情趣?
①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②增强好奇心,培养广泛兴趣。
③避免盲目从众,杜绝不良嗜好。
④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审美能力。
17.如何正确认识好奇心?
好奇心是我们行为的动力,他可以驱使我们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各种奥秘,获得新的感受,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增添情趣。如果把握不好,也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学习
和生活。
18.盲目从众的危害?
盲目从众不利于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很难形成稳定的兴趣爱好,不利于高雅情趣的培养,也会影响我们的个性发展,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19怎样杜绝不良嗜好?
要杜绝不良嗜好,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避免盲目从众:还要学会拒绝,对干扰我们学习,影响我们正常生活的不健康的东西,
我们要对它果断的说不。.
第15课:
1.不良诱惑的危害性。
①不良诱惑会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②会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
③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2.青少年怎样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①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防止上当受骗。
②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
③运用法律手段同不良诱惑进行坚决的斗争,以保护自己,净化我们的成长环境。
3.法律的基本特征:
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靠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异同。
区别:
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尚未触犯刑法,应承担民事责任或受到行政制裁。
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性大,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
联系:
①一般违法和犯罪都不同程度的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
②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5.青少年怎样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
1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2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使自己健康成长。
第16课:
1.青少年为什么受法律特保护?
①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在辨别是非、区分良莠方面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②我们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2.我国专门制定的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这两部法律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
3.青少年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①当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民事侵害,侵害程度较轻时,可以通过宣传法律知识、协商和调解等方法来解决。也可以申明自己的某一或某些权益是合法的,是不允许非法侵害的,以便借助法律的威力,制止侵害,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要采取机制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勇敢的同其搏斗。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拨打110报警等方法,必要时,还可以实施正当防卫。
③日常生活中,我们还需要防止溺水、触电、烧伤、交通事故、拐骗、绑架等,逐步提高自我保护的本领。
4.青少年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①要学会求得法律帮助。(如: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等。)
②可以通过非诉讼途径解决,(这是维护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向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反映问题,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
③通过诉讼途径即打官司讨回公道,(这是维护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我们维权的最后屏障。
④有经济困难,还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第17课:
1.真善美的积极影响。
真善美能起到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促使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从而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2.假恶丑的消极影响。
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
会使一些人价值观发生扭曲,甚至铤而走险,违法犯罪。
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致使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明辨是非善恶的重要性。(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
①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把握自己的生活方向,实现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②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在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行为,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③只有明辨是非善恶,并积极同丑恶现象作斗争,才能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4.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怎样做出选择?
①首先要明确正确的判断标准,即道德和法律标准。看其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标准,从而做出正确地判断和选择。
②要不断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要勤于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
③还要不断增强自控能力。正确的行为,必须坚持;错误的行为,坚决摒弃。
第18课:
1.为什么不同的行为有不同的结果?
由于行为者的动机不同,目的不同,采取的手段不同,行为的程度不同,因而所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2.怎样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⑴要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要加强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增强法制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在做一件事前,预先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尽量避免因做错事而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损害。
⑵增强责任意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3)如果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他人和社会带来损害,就要控制自己,坚决不做。
(4)如果自己的错误行为给他人或社会造成了损失,就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鲁人版)
第11课:
1.青春期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①性机能发育成熟。②身体外形急剧变化。③体内机能迅速健全。
2.怎样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①青春期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是必然的、正常。
②应正确认识并坦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变化。
③应接受现实,学会欣赏自己,以积极的心态接纳自己的形象。
④青少年应追求美。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体现自己的外在美;更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培育美的心灵,使自己更具魅力。
3.怎样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烦恼?
青春期心理矛盾是我们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有时会使我们产生孤独、郁闷、焦虑等情绪,这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成为我们发展的阻力。我们应通过各种方式调控好心理矛盾。
4.解决青春期矛盾、消除青春期烦恼的方法?
①敞开自己的心灵,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沟通,寻求他们的指导和帮助。
②当出现心理冲动时,应想一想道德规范、法律的要求,并提高自己的控制力,通过自我暗示、目标转移、换位思考、幽默化解等方法,进行有效控制。
③不断完善丰富自我。
5.怎样认识心理冲动的危害?怎样消除心理冲动?
①青春期的心理冲动若解决不好,会使自己的身心受到不利影响,也会给他人带来不应有的伤害。
②当我们出现心理冲动时,应想一想道德规范、法律的要求,并提高自己的控制力,通过自我暗示、目标转移、换位思考、幽默化解等方法,进行有效控制。 6.青少年如何追求美?
青少年都应该努力追求美。人的美包括外在美和内在美。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体现自己的外在美;更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培育美的心灵,使自己更具魅力。
第12课:
7.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益处。
1男女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男女同学正常交往,既有利于集体建设,又有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增进对异性同学的了解,发展同学间的友情。 2男女同学一起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3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各方面完善自己,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男女同学不正常交往的危害:会产生一些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妨碍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
8.男女同学交往需要掌握的原则(男女生怎样交往?)。
①自然、适度,自然和适度是男女同学交往的两个重要原则。
②尊重、真诚,真诚、尊重是交往的前提。
③广泛交往,应该和更多的同学建立真挚的友情。
第六单元:第13课:
10.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①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②不同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11.积极情绪对人的影响。
1.积极的情绪能使人思维敏捷,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有利于个人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甚至还可能超常发挥。
2.长期保持积极的情绪能增强免疫力,有益于身心健康
12消极情绪对人的影响。
1.情绪消极时,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下降,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2.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13.如何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理智控制法、注意力转移法、幽默化解法、积极的心理暗示、合理宣泄情绪,例如:哭泣宣泄、倾诉宣泄、运动宣泄、书写宣泄。
宣泄情绪要注意: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能妨碍他人,不能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第14课:
14.情趣有雅俗之分。
高雅情趣:是健康、科学、文明、向上的情趣,它符合现代科学和文明的要求,也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体现了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
庸俗情趣:是平庸鄙俗、不高尚的情趣,它会使人经受不住不良诱惑,贪图安逸享乐,不思进取,精神颓废,不利于身心健康。
15.高雅情趣的影响。(为什么要培养高雅情趣?高雅情趣的作用。)
①高雅情趣有益于身心健康。
②高雅情趣有助于开发智力和激发创造力。
③高雅情趣能使人催人上进,改变人的精神面貌,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使人道德高尚,使生
活更加充实而富有意义。
16.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高雅情趣?
①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②增强好奇心,培养广泛兴趣。
③避免盲目从众,杜绝不良嗜好。
④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审美能力。
17.如何正确认识好奇心?
好奇心是我们行为的动力,他可以驱使我们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各种奥秘,获得新的感受,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增添情趣。如果把握不好,也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学习
和生活。
18.盲目从众的危害?
盲目从众不利于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很难形成稳定的兴趣爱好,不利于高雅情趣的培养,也会影响我们的个性发展,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19怎样杜绝不良嗜好?
要杜绝不良嗜好,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避免盲目从众:还要学会拒绝,对干扰我们学习,影响我们正常生活的不健康的东西,
我们要对它果断的说不。.
第15课:
1.不良诱惑的危害性。
①不良诱惑会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②会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
③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2.青少年怎样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①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防止上当受骗。
②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
③运用法律手段同不良诱惑进行坚决的斗争,以保护自己,净化我们的成长环境。
3.法律的基本特征:
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靠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异同。
区别:
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尚未触犯刑法,应承担民事责任或受到行政制裁。
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性大,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
联系:
①一般违法和犯罪都不同程度的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
②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5.青少年怎样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
1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2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使自己健康成长。
第16课:
1.青少年为什么受法律特保护?
①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在辨别是非、区分良莠方面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②我们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2.我国专门制定的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这两部法律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
3.青少年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①当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民事侵害,侵害程度较轻时,可以通过宣传法律知识、协商和调解等方法来解决。也可以申明自己的某一或某些权益是合法的,是不允许非法侵害的,以便借助法律的威力,制止侵害,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要采取机制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勇敢的同其搏斗。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拨打110报警等方法,必要时,还可以实施正当防卫。
③日常生活中,我们还需要防止溺水、触电、烧伤、交通事故、拐骗、绑架等,逐步提高自我保护的本领。
4.青少年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①要学会求得法律帮助。(如: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等。)
②可以通过非诉讼途径解决,(这是维护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向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反映问题,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
③通过诉讼途径即打官司讨回公道,(这是维护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我们维权的最后屏障。
④有经济困难,还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第17课:
1.真善美的积极影响。
真善美能起到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促使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从而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2.假恶丑的消极影响。
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
会使一些人价值观发生扭曲,甚至铤而走险,违法犯罪。
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致使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明辨是非善恶的重要性。(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
①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把握自己的生活方向,实现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②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在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行为,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③只有明辨是非善恶,并积极同丑恶现象作斗争,才能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4.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怎样做出选择?
①首先要明确正确的判断标准,即道德和法律标准。看其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标准,从而做出正确地判断和选择。
②要不断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要勤于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
③还要不断增强自控能力。正确的行为,必须坚持;错误的行为,坚决摒弃。
第18课:
1.为什么不同的行为有不同的结果?
由于行为者的动机不同,目的不同,采取的手段不同,行为的程度不同,因而所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2.怎样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⑴要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要加强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增强法制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在做一件事前,预先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尽量避免因做错事而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损害。
⑵增强责任意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3)如果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他人和社会带来损害,就要控制自己,坚决不做。
(4)如果自己的错误行为给他人或社会造成了损失,就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