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革命与图书出版编辑

作者:李树政

《学术研究》 2001年12期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1)08-0125-03

  当今,信息技术革命具有五大基本特征:开放性、交流性、时效性、大众化、多元化。

  通过互联网技术,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在互联网中,由于对等联网的技术,能使每一个节点直接并迅速与其他节点交流,即在同一平面,双向互动的平等的横向沟通。这种现代的信息传播方式是开放型的、交流型的网络传播。相比之下,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是单向的,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结构的线性传播。

  应当看到,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不仅大幅度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打破了传输范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重要的是改变了过往少数人手中控制丰富信息与广大群众手中少得可怜的信息这一现象。

  信息技术革命,给当今社会带来了“信息爆炸”:数量密集,内容庞杂,结构繁复,来源分散,形式不一。在此同时,有一点明晰地凸现出来: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共享的。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充分运用现代的信息和通信手段,迅速传输有效的信息,合理使用信息内容,有效配置信息资源,在有效地使用中增加价值。因此,其基本特征是时效性、大众化、多元化的。

  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信息技术革命已经波及传统的图书出版业。尤其值得关注,由此而发生图书阅读方式、发行销售方式、图书制作方式的变化,无不与信息技术革命的基本特征的影响密切相关。这一系列新的变化,也就必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图书编辑工作新的特点。

  一、图书阅读方式的变化:

  深度式阅读——平面式阅读

  被动式阅读——主动选择式阅读

  名家式阅读——平民式阅读

  信息技术革命对于图书出版业的冲击,人们往往只注意到电子图书及其解读器的出现,却忽视了图书(包括纸介版图书和非纸介版图书)的阅读方式发生的变化。这是一种非物质形态的变化。

  在信息社会,人们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追求迅速、方便地接收有效的信息,使人的生活与人的社会消费等同起来。在这种消费心理的影响下,人们的图书阅读目的,是以获得个人需要的信息作为第一目的,而作为休闲、兴趣或消磨时间的阅读退居次位。于是,相当一部分人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

  ——由深度式阅读转为平面式阅读。在浩瀚的出版读物之中,读者个人阅读的指向性明确,要求图书内容尽量简单明了,注重图书形式的标识作用。一般不作深度的鉴赏阅读,而喜爱在浏览过程中获取个人需要的信息。

  ——由被动式阅读转为主动选择式阅读。在图书阅读活动中,读者个人的选择明显增强,如同在电视机前使用遥控器,快速、方便地改换频道;或者与上网时使用鼠标一样,轻松地移动点击。甚至,在选择阅读时,不需要整体感动,只要有点式感动,突现出读者个人选择阅读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由名家式阅读转为平民式阅读。在当下的阅读活动中,崇尚名著,追寻名家,仍不乏读者。但是,也出现不问作者(或编者),哪怕是名不见经传的作者(或编者),而只在乎文本的内容、形式的阅读。后者正处于上升的趋势,并以青年人居多。

  以上阅读方式的变化,与阅读的传统习惯相去渐远。可以说,形成了阅读多元化,或者称为阅读分类化,而且必然出现新的社群关系。

  二、发生销售方式的变化:

  单一的综合式——分类式销售、集约式销售、网络式销售

  很明显,当图书以信息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后,既受到商品经济规律的影响,又受到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图书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图书市场壁垒越来越小,传统的单一的综合的销售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图书出版业的发行,图书的发行销售方式必然发生变化。

  ——分类式销售。面对阅读分类化的社群,与之相适应地建立分类发行的运行机制和销售方式。目前,除了传统的综合性书店(或门市)之外,又开设不同类型的图书销售书店(或门市),先后有古籍书店、科技书店、儿童书店、考试书店、电子读物门市部……问世。同时,采取流动上门的销售方式,有方向性地为不同类别的读者提供有效服务。

  ——集约式销售。目前,先后出现大大小小的读者俱乐部、读书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不同的图书发行销售部门组建的。例如,贝塔斯曼、席殊一类的图书销售商,无不是通过读书俱乐部、读书会的形式,把分散的读者相对集中起来,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图书信息,任由不同类别的读者选购,从而形成相对稳定持续的阅读依赖,获取图书市场的销售份额。

  ——网络式销售。这是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一种崭新的销售方式。通过互联网技术,即时、迅速、有效、方便地传输图书信息,并且以电子商务的模式,即“网上售书”来完成图书的发行销售。这种销售方式凭借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展现了开放性、交流性、时效性、大众化、多元化的特征,能够极大地适应阅读多元化的变化,也就成为图书发行销售发展的一种趋势。以“网上售书”起家的美国亚马逊电子商务公司,虽几经挫折,却执着不悔,内中大抵也是看好这一发展趋势。

  三、图书制作方式的变化:

  模拟化信息储存——数字化信息储存

  内容与表现方式的紧密结合——内容与表现方式的分离

  单一不变的视觉效果处理——多重复合的视觉效果处理

  对于图书制作方式来说,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根本性变化:从传统的模拟化(包括文字图像等)信息储存转为数字化信息储存。

  自人类发明文字以来,使用文字和图像等作为信息储存的方式也就传承至今,其间,尽管储存的载体经历甲骨、竹简、布帛、木版、纸张的不同,也经历手写、版刻、活字印刷、照相等的不同方法,但是,最根本的模拟化(文字、图像等)信息储存方式没有改变。

  当现代的数字化技术出现以后,信息储存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文本信息从纸张印刷的方式变成数字化的电子制作方式。这种制作方式不仅可以制作生产电子图书,就是在纸介版图书的先进印刷设备和技术中也包含着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显然,图书制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内容与表现方式的分离。在纸介版图书的制作过程中,传统的文字、图像等储存是文本信息内容与表现方式紧密结合的,内容受到表现形式的束缚,二者也就不可分离。但是,现代的数字化电子制作方式,通过先进的电子设备和处理软件,采用内容与显示方式分离的方式进行数据存储,使文本内容彻底摆脱了形式的束缚。在二者分离的情况下,内容本身各部分之间可以相互关联,以及信息可以多向性传达:而显示方式可以不必掺杂内容出现,其表现形式(包括视觉效果、显示方式等方面)为内容提供一个美观的“界面”,实现和读者的信息交流。

  ——多重复合的制作方法。现代的数字化电子制作方式,一改传统的图书制作没有任何视觉效果,或只有单一不变的视觉效果处理方法,依靠电脑多媒体功能,对不同的文本信息内容进行相应的视觉效果处理和体验,包括文字、声音、图像、色彩、实物等等。按照最优方法,实现信息内容和人类信息接收方法。因此,现代的图书制作方法是多重复合的。

  当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图片的视觉作用,称之为“读图时代”;越来越重视色彩的标识作用,甚至以颜色来分群别类:越来越重视包装的表现形式,包括书籍的形状、开本、字数、多本等形式,这些都是与图书制作方式的发展变化分不开的。

  四、图书编辑工作的变化及其工作方式的新特点:

  新理念——新方向——新模式——新形态——新特点

  在信息社会,图书编辑工作发生了变化。

  其一,信息技术革命对图书出版业的冲击,使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矛盾凸现出来,因此,力求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统一协调,均衡发展,成为编辑工作的新理念。其二,编辑工作为了突出信息的逻辑性、连贯性,摒弃了过往信息匮乏时代的“单一化”倾向,逐渐形成“阅读多元化”的编辑工作方向,即从传统的“编辑为中心”转为“读者为中心”。其三,由于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迅猛,范围越来越广泛,内容越来越丰富,影响越来越深入,人类信息识别形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传统的单向被动的编辑工作模式无法适应这一根本性变化,必然为双向的互动的工作模式所取代。其四,开放性、交流性、时效性、大众化、多元化的信息特征,彻底打破了传统的静态的孤立的编辑工作形态,逐渐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流动的融合的工作形态。

  图书编辑工作的变化,具有以下一些新的特点:

  ——竞争性与合作性相结合。编辑工作进入双向互动的模式之后,其开放性必然引发竞争,在竞争中发展;而交流性又促成合作,不仅可以广泛与社会其他行业合作,还可以与竞争对手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双赢。只有竞争性与合作性相结合,才能使编辑工作发挥知识组合的优势,群体合作的优势。

  ——个人性与公共性相结合。编辑工作进入“阅读多元化”的方向之后,一方面,面对大众的个性化的自我展示,更加具有“个人性”。另一方面,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在实现个人的主观意愿的同时,却又具有公共性、平面化的特点,这是“个人性”与“公共性”相结合的体现。

  ——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编辑工作形态进入流动的融合形态之后,在信息资源共享的状况下,编辑工作以流动的形式沟通资源,并完成对信息的收集、分析、研究、处理、使用。可见,动态性是永久的形态。同时,在编辑工作过程中,对信息的分析判断,综合处理时,往往会出现工作静态。当然,与动态性相比,静态性是瞬间的形态。在这种意义上来说,静态性与动态性二者是不可分的。

  ——即时性与持久性相结合。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编辑工作可以直接、迅速、有效、方便地追求最大程度的信息覆盖,由此而问世“即时性”的图书。这些图书以网络版居多,具有多元化的优势。同时,由于又具有可变性、短暂性,往往使这些图书失去持久的魅力。从而暴露科技进步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以人文精神为主题的审美追求,其产品也就失去丰富的文化涵量,失去持久性。所以,只有以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协调发展作为编辑工作的理念,才能使“即时性”与持久性相结合。

  ——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结合。通过虚拟现实(VR),编辑工作可以不受工作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在工作的时候,可以实现现场感觉、有形感觉、人文感觉的体验。这是传统的编辑工作方式根本无法比拟的。但是,获取和使用信息方式虽然改变了,识别和使用信息的价值判断却不能失去。这种价值判断根植于社会现实。因此,当今的编辑工作的特点还是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作者介绍:李树政 羊城晚报副总编辑,广东 广州 510085

作者:李树政

《学术研究》 2001年12期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1)08-0125-03

  当今,信息技术革命具有五大基本特征:开放性、交流性、时效性、大众化、多元化。

  通过互联网技术,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在互联网中,由于对等联网的技术,能使每一个节点直接并迅速与其他节点交流,即在同一平面,双向互动的平等的横向沟通。这种现代的信息传播方式是开放型的、交流型的网络传播。相比之下,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是单向的,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结构的线性传播。

  应当看到,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不仅大幅度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打破了传输范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重要的是改变了过往少数人手中控制丰富信息与广大群众手中少得可怜的信息这一现象。

  信息技术革命,给当今社会带来了“信息爆炸”:数量密集,内容庞杂,结构繁复,来源分散,形式不一。在此同时,有一点明晰地凸现出来: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共享的。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充分运用现代的信息和通信手段,迅速传输有效的信息,合理使用信息内容,有效配置信息资源,在有效地使用中增加价值。因此,其基本特征是时效性、大众化、多元化的。

  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信息技术革命已经波及传统的图书出版业。尤其值得关注,由此而发生图书阅读方式、发行销售方式、图书制作方式的变化,无不与信息技术革命的基本特征的影响密切相关。这一系列新的变化,也就必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图书编辑工作新的特点。

  一、图书阅读方式的变化:

  深度式阅读——平面式阅读

  被动式阅读——主动选择式阅读

  名家式阅读——平民式阅读

  信息技术革命对于图书出版业的冲击,人们往往只注意到电子图书及其解读器的出现,却忽视了图书(包括纸介版图书和非纸介版图书)的阅读方式发生的变化。这是一种非物质形态的变化。

  在信息社会,人们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追求迅速、方便地接收有效的信息,使人的生活与人的社会消费等同起来。在这种消费心理的影响下,人们的图书阅读目的,是以获得个人需要的信息作为第一目的,而作为休闲、兴趣或消磨时间的阅读退居次位。于是,相当一部分人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

  ——由深度式阅读转为平面式阅读。在浩瀚的出版读物之中,读者个人阅读的指向性明确,要求图书内容尽量简单明了,注重图书形式的标识作用。一般不作深度的鉴赏阅读,而喜爱在浏览过程中获取个人需要的信息。

  ——由被动式阅读转为主动选择式阅读。在图书阅读活动中,读者个人的选择明显增强,如同在电视机前使用遥控器,快速、方便地改换频道;或者与上网时使用鼠标一样,轻松地移动点击。甚至,在选择阅读时,不需要整体感动,只要有点式感动,突现出读者个人选择阅读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由名家式阅读转为平民式阅读。在当下的阅读活动中,崇尚名著,追寻名家,仍不乏读者。但是,也出现不问作者(或编者),哪怕是名不见经传的作者(或编者),而只在乎文本的内容、形式的阅读。后者正处于上升的趋势,并以青年人居多。

  以上阅读方式的变化,与阅读的传统习惯相去渐远。可以说,形成了阅读多元化,或者称为阅读分类化,而且必然出现新的社群关系。

  二、发生销售方式的变化:

  单一的综合式——分类式销售、集约式销售、网络式销售

  很明显,当图书以信息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后,既受到商品经济规律的影响,又受到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图书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图书市场壁垒越来越小,传统的单一的综合的销售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图书出版业的发行,图书的发行销售方式必然发生变化。

  ——分类式销售。面对阅读分类化的社群,与之相适应地建立分类发行的运行机制和销售方式。目前,除了传统的综合性书店(或门市)之外,又开设不同类型的图书销售书店(或门市),先后有古籍书店、科技书店、儿童书店、考试书店、电子读物门市部……问世。同时,采取流动上门的销售方式,有方向性地为不同类别的读者提供有效服务。

  ——集约式销售。目前,先后出现大大小小的读者俱乐部、读书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不同的图书发行销售部门组建的。例如,贝塔斯曼、席殊一类的图书销售商,无不是通过读书俱乐部、读书会的形式,把分散的读者相对集中起来,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图书信息,任由不同类别的读者选购,从而形成相对稳定持续的阅读依赖,获取图书市场的销售份额。

  ——网络式销售。这是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一种崭新的销售方式。通过互联网技术,即时、迅速、有效、方便地传输图书信息,并且以电子商务的模式,即“网上售书”来完成图书的发行销售。这种销售方式凭借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展现了开放性、交流性、时效性、大众化、多元化的特征,能够极大地适应阅读多元化的变化,也就成为图书发行销售发展的一种趋势。以“网上售书”起家的美国亚马逊电子商务公司,虽几经挫折,却执着不悔,内中大抵也是看好这一发展趋势。

  三、图书制作方式的变化:

  模拟化信息储存——数字化信息储存

  内容与表现方式的紧密结合——内容与表现方式的分离

  单一不变的视觉效果处理——多重复合的视觉效果处理

  对于图书制作方式来说,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根本性变化:从传统的模拟化(包括文字图像等)信息储存转为数字化信息储存。

  自人类发明文字以来,使用文字和图像等作为信息储存的方式也就传承至今,其间,尽管储存的载体经历甲骨、竹简、布帛、木版、纸张的不同,也经历手写、版刻、活字印刷、照相等的不同方法,但是,最根本的模拟化(文字、图像等)信息储存方式没有改变。

  当现代的数字化技术出现以后,信息储存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文本信息从纸张印刷的方式变成数字化的电子制作方式。这种制作方式不仅可以制作生产电子图书,就是在纸介版图书的先进印刷设备和技术中也包含着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显然,图书制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内容与表现方式的分离。在纸介版图书的制作过程中,传统的文字、图像等储存是文本信息内容与表现方式紧密结合的,内容受到表现形式的束缚,二者也就不可分离。但是,现代的数字化电子制作方式,通过先进的电子设备和处理软件,采用内容与显示方式分离的方式进行数据存储,使文本内容彻底摆脱了形式的束缚。在二者分离的情况下,内容本身各部分之间可以相互关联,以及信息可以多向性传达:而显示方式可以不必掺杂内容出现,其表现形式(包括视觉效果、显示方式等方面)为内容提供一个美观的“界面”,实现和读者的信息交流。

  ——多重复合的制作方法。现代的数字化电子制作方式,一改传统的图书制作没有任何视觉效果,或只有单一不变的视觉效果处理方法,依靠电脑多媒体功能,对不同的文本信息内容进行相应的视觉效果处理和体验,包括文字、声音、图像、色彩、实物等等。按照最优方法,实现信息内容和人类信息接收方法。因此,现代的图书制作方法是多重复合的。

  当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图片的视觉作用,称之为“读图时代”;越来越重视色彩的标识作用,甚至以颜色来分群别类:越来越重视包装的表现形式,包括书籍的形状、开本、字数、多本等形式,这些都是与图书制作方式的发展变化分不开的。

  四、图书编辑工作的变化及其工作方式的新特点:

  新理念——新方向——新模式——新形态——新特点

  在信息社会,图书编辑工作发生了变化。

  其一,信息技术革命对图书出版业的冲击,使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矛盾凸现出来,因此,力求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统一协调,均衡发展,成为编辑工作的新理念。其二,编辑工作为了突出信息的逻辑性、连贯性,摒弃了过往信息匮乏时代的“单一化”倾向,逐渐形成“阅读多元化”的编辑工作方向,即从传统的“编辑为中心”转为“读者为中心”。其三,由于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迅猛,范围越来越广泛,内容越来越丰富,影响越来越深入,人类信息识别形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传统的单向被动的编辑工作模式无法适应这一根本性变化,必然为双向的互动的工作模式所取代。其四,开放性、交流性、时效性、大众化、多元化的信息特征,彻底打破了传统的静态的孤立的编辑工作形态,逐渐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流动的融合的工作形态。

  图书编辑工作的变化,具有以下一些新的特点:

  ——竞争性与合作性相结合。编辑工作进入双向互动的模式之后,其开放性必然引发竞争,在竞争中发展;而交流性又促成合作,不仅可以广泛与社会其他行业合作,还可以与竞争对手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双赢。只有竞争性与合作性相结合,才能使编辑工作发挥知识组合的优势,群体合作的优势。

  ——个人性与公共性相结合。编辑工作进入“阅读多元化”的方向之后,一方面,面对大众的个性化的自我展示,更加具有“个人性”。另一方面,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在实现个人的主观意愿的同时,却又具有公共性、平面化的特点,这是“个人性”与“公共性”相结合的体现。

  ——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编辑工作形态进入流动的融合形态之后,在信息资源共享的状况下,编辑工作以流动的形式沟通资源,并完成对信息的收集、分析、研究、处理、使用。可见,动态性是永久的形态。同时,在编辑工作过程中,对信息的分析判断,综合处理时,往往会出现工作静态。当然,与动态性相比,静态性是瞬间的形态。在这种意义上来说,静态性与动态性二者是不可分的。

  ——即时性与持久性相结合。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编辑工作可以直接、迅速、有效、方便地追求最大程度的信息覆盖,由此而问世“即时性”的图书。这些图书以网络版居多,具有多元化的优势。同时,由于又具有可变性、短暂性,往往使这些图书失去持久的魅力。从而暴露科技进步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以人文精神为主题的审美追求,其产品也就失去丰富的文化涵量,失去持久性。所以,只有以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协调发展作为编辑工作的理念,才能使“即时性”与持久性相结合。

  ——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结合。通过虚拟现实(VR),编辑工作可以不受工作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在工作的时候,可以实现现场感觉、有形感觉、人文感觉的体验。这是传统的编辑工作方式根本无法比拟的。但是,获取和使用信息方式虽然改变了,识别和使用信息的价值判断却不能失去。这种价值判断根植于社会现实。因此,当今的编辑工作的特点还是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作者介绍:李树政 羊城晚报副总编辑,广东 广州 510085


相关内容

  • 社会信息化及编辑出版业的发展对策
  • 作者:张爱绒 编译学刊 1996年07期 迎接新世纪的出版思考 美国学者J·奈斯比特提出,根据产业结构,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可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明显标志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交互式的多媒体通信网络, ...

  • 中国近现代出版理念与知识分子现代性转型的内在关系
  • 作者:博玫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1年01期 中图分类号:G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505(2010)05-0068-07 中国近现代出版理念的形成,与知识分子现代性转型.知识分子价值体系的分化直接相关.现代出版产业的出现,使得出版成为一种职业,吸引了众多的知识分子加入其中.一方 ...

  • 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百年
  • 市场预测2 0 1 1北 京 图 书 订 货 会■2 0 1 1 . 1 . 7 ■星期五 ■责编: 涂桂林 ■版式: 李瑞海 ■责校: 齐林凤3 5建党 9 0 周年辛亥革命百年 图书选题成出版热点□本报记者 王坤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重要理论研 究成果,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研究成果 ...

  • 论电子出版物的选题策划特点
  • 作者:陈铭 编辑学刊 2002年08期 众所周知,选题策划是编辑工作中最重要关键的一环,是编辑工作的灵魂.选题策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出版物的质量.电子出版物作为一种新型载体已成为信息界和出版界密切关注的热点,它的选题策划工作也同图书一样尤为重要.如今人们已经普遍对图书的选题组稿比较熟悉了,对这方面探讨 ...

  • 中国编辑出版专业状况
  • 第一讲 关于编辑出版学的发展现状 一.编辑出版学的学科源流 众所周知,中国的编辑出版历史源远流 长.在长期的编辑出版实践中,一些有识之 士就开始提出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建制问题.1931年11月,中国著名文献学家杨家骆先 生在其所编的<图书年鉴>中,就提出了"出 版学"这 ...

  • 井冈山干部学院
  •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一.学院简介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负责对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军队干部进行中共党史.党建理论.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的国家级培训基地.学院为国家财政全额拨款的中央直属事业单位,由中央组织部管理,日常事务由江西省委负责. 学院实行理事 ...

  • 生机盎然气象万千
  • 作者:庄建 光明日报 1997年09期 十四大以来的五年,我国出版界收获了"八五"累累硕果,写出了"九五"精彩开篇,出版工作由规模数量向优质高效的阶段转移,取得了重要成果. 这五年,全国出版战线努力贯彻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一个根本指针,四项主要任务&q ...

  • 古田会议后的中央苏区红军图书宣传
  • [摘要]古田会议奠定了红军宣传工作基础.中央苏区红军按古田会议决议要求,编印了一批革命书籍,居当时全国各革命根据地红军之首.红军图书在宣传贯彻古田会议决议以及在建设红军中,充分发挥着"宣传队"作用. [关键词]古田会议中央苏区红军图书宣传 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通过了毛泽 ...

  • 回顾新中国书籍装帧艺术六十年
  • 书籍装帧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的装帧艺术家开辟了施展艺术才华的新天地,如今我国书籍的装帧越来越漂亮了.书籍的精美装帧不但美化了书籍本身,满足了读者的审美需求,甚至还让人们在得到审美享受的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