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技术》—锯削说课稿
虹桥职业技术学校 陈志磊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钳工技术》———锯削的知识。本节我共安排3个课时, 现在讲的是第1课时。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说明对本堂课说课的安排。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组编的《钳工技术》项目一中任务二的知识,本节主要阐述了在钳工操作过程中用锯弓对工件进行切断或切槽的加工方法。锯削是钳工技术中最基础的知识点之一,也是钳工技能考核的关键一环。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a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起锯方法; b 、领悟锯削的操作要领。
②能力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能独立完成在工件上的锯削操 作,学会对锯削过程中出现锯缝的偏移时纠正的方法。
③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吃苦耐 劳的工作作风。
3、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起锯方法及锯削操作要领;
②难点:锯削过程中出现锯缝偏移如何纠正。
确立依据:在以往学生学习锯削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锯削时锯缝出现偏移而
不懂如何去修正的现象。并且在各自的锯削练习上,因不熟悉动 作要领而使得自己在汗流浃背的同时又不能获得理想的锯缝。
二、说教法
因我所教授的学生是本学期刚刚接触钳工操作课的高二的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传统讲授和演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师演示和学生亲身操作的过程中落实技能知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说学法
曾经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它启迪我: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过程。本节课通过项目任务引出讲授知识,是得学生在教师演示和自己训练过程中理解掌握技能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能将学校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四、课前准备
毛坯若干(包含表面有划线和无划线的两类);
锯弓一副;
以往学生锯削练习工件若干(锯缝优良的和存在缺陷的)
五、说教学过程
(一)、提出任务,明确要求:
①展示图片:项目任务
②明确要求:教师讲述
在毛坯表面划出间距2mm 水平线一根和间距5mm 的垂 直线若干。
③展示工具,介绍锯弓和锯条
设计意图:明确提出本次课的任务要求,让学生明白今天所学的知
识点,在训练的过程中有方向性。
(二)、分析任务,演示操作
① 教师提问:在正式进行锯削之前,我们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需准备方面。
毛坯、锯弓、锯条、台虎钳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向学生讲述锯削的概念:用锯弓(工具)
在工件(毛坯)上进行切断或切槽的加工方法。使得学 生对锯削概念有更直观的认识,方便他们记忆和理解。
②教师活动:在幻灯片中给出三张图片分别为锯削前、过程中、结束
时的状态。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得出在锯削前毛坯表面需要划线,锯缝有何
要求。
③教师活动:板书:锯削加工前,加工过程中,加工结束后
设计意图:通过对于锯削过程的分析让学生明白锯削的整个流程, 交代本次课重难点知识。
④教师活动:演示操作
在钳工室讲解起锯的方法,以及在锯削过程中的动作
要领。落实本堂课的知识点。
学生活动:观看演示,聆听教师口述。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操作让学生对于锯削加工中的起锯方法和锯削
时候的动作要领有一直观认识,在接下来学生自己训练 的过程中能更好的领悟锯削技巧。落实本节的知识重点。
⑥教师活动:展示已锯削完成的工件(锯缝优良的和存在缺陷的) 学生活动:观看+比较,指出两者的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锯缝的比较,让学生认识锯削的要求,并指出当锯
削过程中出现锯缝偏移时应当如何去纠正,教师直接在 存在缺陷的锯缝上修正。落实本节的知识难点。
(三)、学生操作,掌握技能
①教师安排:让每个学生领取各自的毛坯件,让他们在台虎钳上进行
锯削训练,并做好现场记录。
学生活动:锯削操作。
设计意图:“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多练”在钳工操作课中,只 有多提供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他们才能更好的掌握技 能。
(四)、体验成果,评价反馈
①教师活动:收集学生锯削完成后的工件,做好记录、评价 学生活动:上交工件,聊各自在刚刚锯削过程中的感受体验。 ②教师活动:从完成件中选取优秀的和存在缺陷的,和自己在现场记
录进行讲述同学们在刚才锯削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
设计意图:在学生训练的过程中进行记录有利于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后期的评价时更具说服力。
以上就是今天我对本课节的说课过程的安排,谢谢各位老师!
《钳工技术》—锯削说课稿
虹桥职业技术学校 陈志磊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钳工技术》———锯削的知识。本节我共安排3个课时, 现在讲的是第1课时。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说明对本堂课说课的安排。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组编的《钳工技术》项目一中任务二的知识,本节主要阐述了在钳工操作过程中用锯弓对工件进行切断或切槽的加工方法。锯削是钳工技术中最基础的知识点之一,也是钳工技能考核的关键一环。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a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起锯方法; b 、领悟锯削的操作要领。
②能力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能独立完成在工件上的锯削操 作,学会对锯削过程中出现锯缝的偏移时纠正的方法。
③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吃苦耐 劳的工作作风。
3、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起锯方法及锯削操作要领;
②难点:锯削过程中出现锯缝偏移如何纠正。
确立依据:在以往学生学习锯削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锯削时锯缝出现偏移而
不懂如何去修正的现象。并且在各自的锯削练习上,因不熟悉动 作要领而使得自己在汗流浃背的同时又不能获得理想的锯缝。
二、说教法
因我所教授的学生是本学期刚刚接触钳工操作课的高二的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传统讲授和演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师演示和学生亲身操作的过程中落实技能知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说学法
曾经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它启迪我: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过程。本节课通过项目任务引出讲授知识,是得学生在教师演示和自己训练过程中理解掌握技能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能将学校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四、课前准备
毛坯若干(包含表面有划线和无划线的两类);
锯弓一副;
以往学生锯削练习工件若干(锯缝优良的和存在缺陷的)
五、说教学过程
(一)、提出任务,明确要求:
①展示图片:项目任务
②明确要求:教师讲述
在毛坯表面划出间距2mm 水平线一根和间距5mm 的垂 直线若干。
③展示工具,介绍锯弓和锯条
设计意图:明确提出本次课的任务要求,让学生明白今天所学的知
识点,在训练的过程中有方向性。
(二)、分析任务,演示操作
① 教师提问:在正式进行锯削之前,我们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需准备方面。
毛坯、锯弓、锯条、台虎钳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向学生讲述锯削的概念:用锯弓(工具)
在工件(毛坯)上进行切断或切槽的加工方法。使得学 生对锯削概念有更直观的认识,方便他们记忆和理解。
②教师活动:在幻灯片中给出三张图片分别为锯削前、过程中、结束
时的状态。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得出在锯削前毛坯表面需要划线,锯缝有何
要求。
③教师活动:板书:锯削加工前,加工过程中,加工结束后
设计意图:通过对于锯削过程的分析让学生明白锯削的整个流程, 交代本次课重难点知识。
④教师活动:演示操作
在钳工室讲解起锯的方法,以及在锯削过程中的动作
要领。落实本堂课的知识点。
学生活动:观看演示,聆听教师口述。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操作让学生对于锯削加工中的起锯方法和锯削
时候的动作要领有一直观认识,在接下来学生自己训练 的过程中能更好的领悟锯削技巧。落实本节的知识重点。
⑥教师活动:展示已锯削完成的工件(锯缝优良的和存在缺陷的) 学生活动:观看+比较,指出两者的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锯缝的比较,让学生认识锯削的要求,并指出当锯
削过程中出现锯缝偏移时应当如何去纠正,教师直接在 存在缺陷的锯缝上修正。落实本节的知识难点。
(三)、学生操作,掌握技能
①教师安排:让每个学生领取各自的毛坯件,让他们在台虎钳上进行
锯削训练,并做好现场记录。
学生活动:锯削操作。
设计意图:“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多练”在钳工操作课中,只 有多提供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他们才能更好的掌握技 能。
(四)、体验成果,评价反馈
①教师活动:收集学生锯削完成后的工件,做好记录、评价 学生活动:上交工件,聊各自在刚刚锯削过程中的感受体验。 ②教师活动:从完成件中选取优秀的和存在缺陷的,和自己在现场记
录进行讲述同学们在刚才锯削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
设计意图:在学生训练的过程中进行记录有利于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后期的评价时更具说服力。
以上就是今天我对本课节的说课过程的安排,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