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能源行业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能源行业承担着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其推进程度如何,一定意义上讲事关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能否顺利完成。

能源行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逻辑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保障,经济腾飞的动力。之所以说能源行业在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承担更多责任,从理论上有其逻辑必然性。

基于资源禀赋与赋存状况的基本前提。我国资源禀赋具有贫油少气、相对富煤的特点,在全国化石能源储量中,煤炭占比96.14%,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只占到1.78%、2.08%。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过去30多年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0%以上,我国煤炭生产和主要用煤行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15%左右。近年来尽管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迅速,但由于产业基数小、大规模产业化存在的技术经济等问题,取代化石能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预计到2030年化石能源消费量仍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50%以上。在当前我国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化石能源的开发、生产、利用等各个环节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仍然很难避免。

由我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的经济规律所决定。一般来讲,重化工是不可逾越的经济发展阶段,其间往往会伴随传统能源行业的大发展,并成为重要的生态环境污染源。特别是当前中国崛起的速度和规模在历史上无与伦比,正处在库兹涅茨曲线陡峭的上升区间,环境压力比任何国家都大,环境资源问题比任何国家都突出,解决起来比任何国家都困难。审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没有一个国家成为工业大国而不曾遗留环境破坏问题、付出艰难治理的代价。比如,泰晤士河曾经看不到一条鱼,甚至跌落河中的人也被要求常规防疫接种,英国政府经过20多年的艰苦整治,才将它变成洁净的城市水道;美国洛杉矶打赢“蓝天保卫战”用了60多年;日本治理最大的淡水湖琵琶湖历时近30年方见成效。

人口发展资源需求量剧增导致能源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脆弱。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在这里,人的因素被排在首位,人口与资源环境是否协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在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人口剧增、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继而威胁到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中国以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基数,在30多年内保持全球最快平均发展增速,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快速增长。人口容量超载引发对能源资源需求的增加,需求的增加又刺激人们大肆开发能源资源,从而导致了生态失衡,引发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发生改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能源行业特别是传统能源行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生态环境污染破坏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全方位入手加以解决,把能源行业的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我国现代化进程中。

能源行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我们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借势而为,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立足我国国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站在战略性高度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必须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加快推进。从当前能源行业发展趋势看,主要有三个方向的基本路径。

传统能源清洁化是根本出路。从技术性、经济性等角度说,传统能源完全有可能实现清洁化生产利用。因此完全可以把传统能源清洁化作为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的重点领域和主要内容,将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思维贯穿其中,从传统能源开采、加工、利用、转化、综合循环、物流等全产业链、全环节、全过程入手,通过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循环发展、系统治理等一系列根本性措施,实现高碳产业的低碳发展。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清洁能源是必然选择。广泛运用世界一流技术,大力创新能源耦合技术,大幅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品供应的比重,重点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生物质能发电、天然气与非常规天然气、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为此,国家可从行业政策、规则、技术、标准、模式等体制机制层面加以引导和规定,促进清洁能源产业化、规模化、有序化发展,逐步使之成为未来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或者主体之一。

向发展中国家或经济不发达地区转移低端制造业是必由之路。在产业分工国际化、区域化加快的深刻背景下,通过产业转移等方式,相对降低经济发展单位能耗,相对提高区域环境承载力。一是发挥我国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逐步将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二是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制造成本相对低等优势,将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等产业转移出去。三是按照产品细化分工的做法,将部分产品零部件生产制造转移到更合适的国家或区域。这些产业转移的举措,是发达国家近几十年来的通行做法,既符合经济发展专业化、全球化的客观规律,又有利于相对降低某一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承载力,有利于全球生态环境综合平衡。

煤基能源行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

神华集团公司是以煤炭为基础,煤炭、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煤制油与煤化工一体化发展的综合性能源企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供应商和煤制油化工产品生产商,国内第5大火力发电企业和第4大风力发电企业。按煤炭和石油产量全部折合为油当量计算,神华集团一次能源产量占2013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一次能源供应商(含各类能源)。近年来,神华集团在绿色发展上秉承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煤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成了一批绿色矿山、环保电厂、绿色物流链及现代煤化工厂,推动了煤炭生产利用方式的变革。

建设高效绿色矿山,在清洁生产领域建成示范项目。神华集团以神东千万吨矿井群为核心的安全高效亿吨级矿区的协调发展,原煤生产效率全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矿区“采煤不见煤”,煤炭回采率达到84%,外运原煤实现100%入洗,煤炭采区实现全面复垦,矿区植被覆盖率由开矿初期的3%—11%提高到60%以上。

建成“近零排放”燃煤电厂群,在清洁利用领域树牢行业标杆。燃煤发电是煤炭利用的主要方式,具有发电量大、供应稳定、技术成熟、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等诸多优势,目前提供了我国80%的电力,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国最主要的发电方式。神华集团通过对现役机组进行升级改造和新建超低排放燃煤发电机组等途径,已有23台燃煤发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达到或优于燃气机组排放标准。实践证明,只要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运用先进环保技术,每度电成本增加不到1分钱,就完全能够实现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

构建现代煤化工产业,在清洁转化领域达到国际领先。现代煤化工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新兴产业,从长远看,其前景仍然被各方面看好,是我国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神华集团对煤炭资源推进由燃料向原料利用转变,发展符合煤炭清洁利用方向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建成了百万吨级煤炭直接液化、百万吨级煤制烯烃等一批稳定运行的规模化、产业化的清洁转化示范工程,并在污水处理、节水工艺、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等领域建成示范项目。

(作者系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能源行业承担着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其推进程度如何,一定意义上讲事关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能否顺利完成。

能源行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逻辑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保障,经济腾飞的动力。之所以说能源行业在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承担更多责任,从理论上有其逻辑必然性。

基于资源禀赋与赋存状况的基本前提。我国资源禀赋具有贫油少气、相对富煤的特点,在全国化石能源储量中,煤炭占比96.14%,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只占到1.78%、2.08%。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过去30多年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0%以上,我国煤炭生产和主要用煤行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15%左右。近年来尽管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迅速,但由于产业基数小、大规模产业化存在的技术经济等问题,取代化石能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预计到2030年化石能源消费量仍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50%以上。在当前我国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化石能源的开发、生产、利用等各个环节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仍然很难避免。

由我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的经济规律所决定。一般来讲,重化工是不可逾越的经济发展阶段,其间往往会伴随传统能源行业的大发展,并成为重要的生态环境污染源。特别是当前中国崛起的速度和规模在历史上无与伦比,正处在库兹涅茨曲线陡峭的上升区间,环境压力比任何国家都大,环境资源问题比任何国家都突出,解决起来比任何国家都困难。审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没有一个国家成为工业大国而不曾遗留环境破坏问题、付出艰难治理的代价。比如,泰晤士河曾经看不到一条鱼,甚至跌落河中的人也被要求常规防疫接种,英国政府经过20多年的艰苦整治,才将它变成洁净的城市水道;美国洛杉矶打赢“蓝天保卫战”用了60多年;日本治理最大的淡水湖琵琶湖历时近30年方见成效。

人口发展资源需求量剧增导致能源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脆弱。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在这里,人的因素被排在首位,人口与资源环境是否协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在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人口剧增、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继而威胁到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中国以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基数,在30多年内保持全球最快平均发展增速,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快速增长。人口容量超载引发对能源资源需求的增加,需求的增加又刺激人们大肆开发能源资源,从而导致了生态失衡,引发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发生改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能源行业特别是传统能源行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生态环境污染破坏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全方位入手加以解决,把能源行业的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我国现代化进程中。

能源行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我们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借势而为,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立足我国国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站在战略性高度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必须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加快推进。从当前能源行业发展趋势看,主要有三个方向的基本路径。

传统能源清洁化是根本出路。从技术性、经济性等角度说,传统能源完全有可能实现清洁化生产利用。因此完全可以把传统能源清洁化作为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的重点领域和主要内容,将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思维贯穿其中,从传统能源开采、加工、利用、转化、综合循环、物流等全产业链、全环节、全过程入手,通过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循环发展、系统治理等一系列根本性措施,实现高碳产业的低碳发展。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清洁能源是必然选择。广泛运用世界一流技术,大力创新能源耦合技术,大幅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品供应的比重,重点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生物质能发电、天然气与非常规天然气、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为此,国家可从行业政策、规则、技术、标准、模式等体制机制层面加以引导和规定,促进清洁能源产业化、规模化、有序化发展,逐步使之成为未来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或者主体之一。

向发展中国家或经济不发达地区转移低端制造业是必由之路。在产业分工国际化、区域化加快的深刻背景下,通过产业转移等方式,相对降低经济发展单位能耗,相对提高区域环境承载力。一是发挥我国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逐步将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二是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制造成本相对低等优势,将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等产业转移出去。三是按照产品细化分工的做法,将部分产品零部件生产制造转移到更合适的国家或区域。这些产业转移的举措,是发达国家近几十年来的通行做法,既符合经济发展专业化、全球化的客观规律,又有利于相对降低某一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承载力,有利于全球生态环境综合平衡。

煤基能源行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

神华集团公司是以煤炭为基础,煤炭、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煤制油与煤化工一体化发展的综合性能源企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供应商和煤制油化工产品生产商,国内第5大火力发电企业和第4大风力发电企业。按煤炭和石油产量全部折合为油当量计算,神华集团一次能源产量占2013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一次能源供应商(含各类能源)。近年来,神华集团在绿色发展上秉承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煤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成了一批绿色矿山、环保电厂、绿色物流链及现代煤化工厂,推动了煤炭生产利用方式的变革。

建设高效绿色矿山,在清洁生产领域建成示范项目。神华集团以神东千万吨矿井群为核心的安全高效亿吨级矿区的协调发展,原煤生产效率全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矿区“采煤不见煤”,煤炭回采率达到84%,外运原煤实现100%入洗,煤炭采区实现全面复垦,矿区植被覆盖率由开矿初期的3%—11%提高到60%以上。

建成“近零排放”燃煤电厂群,在清洁利用领域树牢行业标杆。燃煤发电是煤炭利用的主要方式,具有发电量大、供应稳定、技术成熟、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等诸多优势,目前提供了我国80%的电力,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国最主要的发电方式。神华集团通过对现役机组进行升级改造和新建超低排放燃煤发电机组等途径,已有23台燃煤发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达到或优于燃气机组排放标准。实践证明,只要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运用先进环保技术,每度电成本增加不到1分钱,就完全能够实现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

构建现代煤化工产业,在清洁转化领域达到国际领先。现代煤化工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新兴产业,从长远看,其前景仍然被各方面看好,是我国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神华集团对煤炭资源推进由燃料向原料利用转变,发展符合煤炭清洁利用方向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建成了百万吨级煤炭直接液化、百万吨级煤制烯烃等一批稳定运行的规模化、产业化的清洁转化示范工程,并在污水处理、节水工艺、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等领域建成示范项目。

(作者系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相关内容

  • 关于发挥 ==区工商联职能作用的调研和思考
  • 关于发挥石龙区工商联职能作用的调研和思考 文章来源: 加入时间:2009-1-6 16:25:51 发布:平顶山市 阅读:717 工商联既是具有参政议政功能的人民团体,又是具有多种服务职能的民间商会.怎样进一步履行好党赋予工商联的职责,当好桥梁和助手,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扩大就业.活跃市场.稳定 ...

  • 新型城镇化探索与管理
  • 新型城镇化探索与管理 摘 要:城镇化从传统到新型的转型,绝不单是时间的递延,而是内涵与本质的嬗变.它不仅引领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而且引领要素空间重组.产业布局优化.发展空间拓展和发展方式转变.因此,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是顺应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必然要求,是 ...

  • 怎样建设美丽中国
  • 河南工业大学 论文题目: 院系班级: 姓 名: 学 号:辅导老师: 完成日期: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怎样建设美丽中国 信息学院计科卓1101 李 鑫 [1**********]6 晋振华 2013年12月1日 怎样建设美丽中国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已保持了30多年高速发展,然而伴随而来的是严重的 ...

  • 电气信息大类专业论文
  • 中文摘要: 我们已经进入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学习将近一年了,我们学院共有三个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对于我们学院的专业,之前有自己的理解,上过专业概论课后,我们都有新的收获和理解,以下是我对三个专业的一点总结和自己的专业去向.介绍包括这三个专业的内容.就业方向及其环境.专业发展 ...

  • 加快生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
  • 象珍惜生命一样珍视云南的山山水水 象保护眼睛一样呵护云南的一草一木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思想,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的一次重大飞跃,是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论的升华.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更加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列为今年政府工作 ...

  • 资源环境约束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 作者:冷淑莲冷崇总 价格月刊 2008年02期 资源.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基础性要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充裕的资源作后盾和良好的环境作保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由从2000年的99215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209407亿元.然而,我国经济社会 ...

  • 全国林业科学技术大会
  • 一. 回良玉在全国林业科学技术大会上强调: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加快现代林业建设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9月24日,全国林业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绿化委员会主任回良玉在会上强调,近些年我国林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新的历史阶段推进林业发展,必须更加重视发挥 ...

  • 感知城市的智慧:什么是智慧发展?
  • 感知城市的智慧:什么是智慧发展? 作者:北京恒聚天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陈洁 智慧,在英文中对应的单词是"smart ".如今,我们可以在众多领域发现智慧(Smart)这个单词对人类生活的重新定义.如在国际政治领域有"聪明力量(Smart Power)",指大 ...

  • 学习时报:党政同责是问责制的发展和完善
  • 2015年10月01日 第A3版:党的建设 党政同责是问责制的发展和完善 作者:杨小军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2524 2013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8次常委会上提出要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第一次明确党政同责原则.同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看望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