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滑则病狐疝风;涩则病少腹积气。

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不足,病肺痹;滑则病肺风疝;涩则病积溲血。

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则病脾风疝;涩则病积心腹时满。

阳明有余,病脉痹,身时热;不足,病心痹;滑则病心风疝;涩则病积时善惊。

太阳有余,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肾痹;滑则病肾风疝;涩则病积时巅疾。

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不足,病肝痹;滑则病肝风疝;涩则病积时筋急目痛。

是故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

厥阴之气过于亢盛,会引发阴痹;不足,会引发热痹;气血运行过于滑利,会引发狐疝风;气血运行涩滞,会引发少腹积气。

少阴之气过于亢盛,会引发皮痹和隐疹;不足,会引发肺痹;气血运行过于滑利,会引发肺风疝;气血运行涩滞,会引发积聚和尿血。

太阴之气过于亢盛,会引发肉痹和寒中;不足,会引发脾痹;气血运行过于滑利,会引发脾风疝;气血运行涩滞,会引发积聚,且使人心腹常常胀满。

阳明之气过于亢盛,会引发脉痹,身体常常发热;不足,会引发心痹;气血运行过于滑利,会引发心风疝;气血运行涩滞,会引发积聚,且使人常常感到恐惧。

太阳之气过于亢盛,会引发骨痹和身重;不足,会引发肾痹;气血运行过于滑利,会引发肾风疝;气血运行涩滞,会引发积聚,且使人常常发生头部疾病。

少阳之气过于亢盛,会引发筋痹和胁肋满闷;不足,会引发肝痹;气血运行过于滑利,会引发肝风疝;气血运行涩滞,会引发积聚,且使人常常发生筋脉拘急失柔、眼睛疼痛等症状。

所以,春季,人的气血盛于经脉;夏季,人的气血盛于孙络;长夏时节,人的气血盛于肌肉;秋季,人的气血盛于皮肤;冬季,人的气血盛于骨髓。

帝曰:余愿闻其故。

岐伯曰: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著骨髓,通于五脏。

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

黄帝说:我愿听您讲述一下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春季,天之阳气开始生发,地之阴气开始消减,冬季的冰冻渐渐消融,水流行而河道通,所以与之相应的人体之气也随之汇聚于经脉。夏季,经脉气满充盛,散溢于孙络中,孙络得到了气血的滋养,皮肤也就充实了。长夏时节,经脉和络脉都很满盛,能充分地润泽肌肉。秋季,阳气开始收敛,人体的腠理也随之关闭,皮肤也随之紧缩。冬季,万物闭藏,人体的气血也相应收藏于内,附着于骨髓,贯通于五脏。

所以,邪气常常会随着四时气血的变化而侵入人体。至于它们的具体变化,那是不可揣度的。但是在治疗方面,所有的疾病都必须顺应四时经气的变化情况进行治疗。及时消除了内侵的邪气,气血就不会发生逆乱。

帝曰:逆四时而生乱气奈何?

岐伯曰:春刺络脉,血气外溢,令人少气;春刺肌肉,血气环逆,令人上气;春刺筋骨,血气内著,令人腹胀。

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倦;夏刺肌肉,血气内却,令人善恐;夏刺筋骨,血气上逆,令人善怒。

秋刺经脉,血气上逆,令人善忘;秋刺络脉,气不外行,令人卧不欲动;秋刺筋骨,血气内散,令人寒栗。

冬刺经脉,气血皆脱,令人目不明;冬刺络脉,内气外泄,留为大痹;冬刺肌肉,阳气竭绝,令人善忘。

黄帝问道:如果针刺违背四时,致使气血逆乱,会怎么样呢?

岐伯回答说:春季刺络脉,会使血气向外散溢,使人少气无力;春季刺肌肉,会使血气循环逆乱,使人上气咳喘;春季刺筋骨,会使血气留滞于内,使人腹部胀满。

夏季刺经脉,会使血气衰败,使人疲倦懈怠;夏季刺肌肉,会使血气衰弱于内,使人易惊恐;夏季刺筋骨,会使血气上逆,使人易怒。

秋季刺经脉,会使血气上逆,使人容易忘事;秋季刺络脉,人体气血正在内敛,不能外行,因此会使人阳气不足,好卧慵懒;秋季刺筋骨,会使人体的血气耗散于内,使人战栗。

冬季刺经脉,会使人血气衰竭,视物不清;冬季刺络脉,会使内敛的真气向外散泄,人体内血行涩滞而形成大痹;冬季刺肌肉,会使在外的阳气衰竭,使人健忘。

凡此四时刺者,大逆之病,不可不从,反之则生乱气相淫病焉。故刺不知四时之经,病之所生,以从为逆,正气内乱,与精相薄。必审九候,正气不乱,精气不转。

帝曰:善。

刺五脏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欠;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伤人五脏必死,其动则依其藏之所变候知其死也。

上述这几种刺法,都是因为严重违背了四时的变化规律,而导致疾病发生。所以进行针刺时,一定要顺应四时的变化,否则就会使血气逆乱,造成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产生疾病。因此,针刺不懂得四时经气的虚实盛衰和发病原理,不顺应四时而是违背四时变化,就会导致正气在体内逆乱,邪气与精气集结聚合。因此在诊断时,必须认真审察三部九候之脉,这样进行针刺,正气就不会逆乱,真气也不会受邪气的搏击。

黄帝说:说得好!

针刺误刺五脏的情况是:误刺心脏,病人就会在一天后死亡,症状是多叹气;误刺肝脏,病人就会在五天后死亡,症状是话多;误刺肺脏,病人就会在三天后死亡,症状是咳嗽;误刺肾脏,病人就会在六天后死亡,症状是打喷嚏和哈欠;误刺脾脏,病人就会在十天后死亡,症状是频繁吞咽。总之,刺伤了人体的五脏,一定会导致人死亡,其症状因其所刺伤的脏器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据此可以预测死亡的时间。

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滑则病狐疝风;涩则病少腹积气。

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不足,病肺痹;滑则病肺风疝;涩则病积溲血。

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则病脾风疝;涩则病积心腹时满。

阳明有余,病脉痹,身时热;不足,病心痹;滑则病心风疝;涩则病积时善惊。

太阳有余,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肾痹;滑则病肾风疝;涩则病积时巅疾。

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不足,病肝痹;滑则病肝风疝;涩则病积时筋急目痛。

是故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

厥阴之气过于亢盛,会引发阴痹;不足,会引发热痹;气血运行过于滑利,会引发狐疝风;气血运行涩滞,会引发少腹积气。

少阴之气过于亢盛,会引发皮痹和隐疹;不足,会引发肺痹;气血运行过于滑利,会引发肺风疝;气血运行涩滞,会引发积聚和尿血。

太阴之气过于亢盛,会引发肉痹和寒中;不足,会引发脾痹;气血运行过于滑利,会引发脾风疝;气血运行涩滞,会引发积聚,且使人心腹常常胀满。

阳明之气过于亢盛,会引发脉痹,身体常常发热;不足,会引发心痹;气血运行过于滑利,会引发心风疝;气血运行涩滞,会引发积聚,且使人常常感到恐惧。

太阳之气过于亢盛,会引发骨痹和身重;不足,会引发肾痹;气血运行过于滑利,会引发肾风疝;气血运行涩滞,会引发积聚,且使人常常发生头部疾病。

少阳之气过于亢盛,会引发筋痹和胁肋满闷;不足,会引发肝痹;气血运行过于滑利,会引发肝风疝;气血运行涩滞,会引发积聚,且使人常常发生筋脉拘急失柔、眼睛疼痛等症状。

所以,春季,人的气血盛于经脉;夏季,人的气血盛于孙络;长夏时节,人的气血盛于肌肉;秋季,人的气血盛于皮肤;冬季,人的气血盛于骨髓。

帝曰:余愿闻其故。

岐伯曰: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著骨髓,通于五脏。

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

黄帝说:我愿听您讲述一下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春季,天之阳气开始生发,地之阴气开始消减,冬季的冰冻渐渐消融,水流行而河道通,所以与之相应的人体之气也随之汇聚于经脉。夏季,经脉气满充盛,散溢于孙络中,孙络得到了气血的滋养,皮肤也就充实了。长夏时节,经脉和络脉都很满盛,能充分地润泽肌肉。秋季,阳气开始收敛,人体的腠理也随之关闭,皮肤也随之紧缩。冬季,万物闭藏,人体的气血也相应收藏于内,附着于骨髓,贯通于五脏。

所以,邪气常常会随着四时气血的变化而侵入人体。至于它们的具体变化,那是不可揣度的。但是在治疗方面,所有的疾病都必须顺应四时经气的变化情况进行治疗。及时消除了内侵的邪气,气血就不会发生逆乱。

帝曰:逆四时而生乱气奈何?

岐伯曰:春刺络脉,血气外溢,令人少气;春刺肌肉,血气环逆,令人上气;春刺筋骨,血气内著,令人腹胀。

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倦;夏刺肌肉,血气内却,令人善恐;夏刺筋骨,血气上逆,令人善怒。

秋刺经脉,血气上逆,令人善忘;秋刺络脉,气不外行,令人卧不欲动;秋刺筋骨,血气内散,令人寒栗。

冬刺经脉,气血皆脱,令人目不明;冬刺络脉,内气外泄,留为大痹;冬刺肌肉,阳气竭绝,令人善忘。

黄帝问道:如果针刺违背四时,致使气血逆乱,会怎么样呢?

岐伯回答说:春季刺络脉,会使血气向外散溢,使人少气无力;春季刺肌肉,会使血气循环逆乱,使人上气咳喘;春季刺筋骨,会使血气留滞于内,使人腹部胀满。

夏季刺经脉,会使血气衰败,使人疲倦懈怠;夏季刺肌肉,会使血气衰弱于内,使人易惊恐;夏季刺筋骨,会使血气上逆,使人易怒。

秋季刺经脉,会使血气上逆,使人容易忘事;秋季刺络脉,人体气血正在内敛,不能外行,因此会使人阳气不足,好卧慵懒;秋季刺筋骨,会使人体的血气耗散于内,使人战栗。

冬季刺经脉,会使人血气衰竭,视物不清;冬季刺络脉,会使内敛的真气向外散泄,人体内血行涩滞而形成大痹;冬季刺肌肉,会使在外的阳气衰竭,使人健忘。

凡此四时刺者,大逆之病,不可不从,反之则生乱气相淫病焉。故刺不知四时之经,病之所生,以从为逆,正气内乱,与精相薄。必审九候,正气不乱,精气不转。

帝曰:善。

刺五脏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欠;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伤人五脏必死,其动则依其藏之所变候知其死也。

上述这几种刺法,都是因为严重违背了四时的变化规律,而导致疾病发生。所以进行针刺时,一定要顺应四时的变化,否则就会使血气逆乱,造成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产生疾病。因此,针刺不懂得四时经气的虚实盛衰和发病原理,不顺应四时而是违背四时变化,就会导致正气在体内逆乱,邪气与精气集结聚合。因此在诊断时,必须认真审察三部九候之脉,这样进行针刺,正气就不会逆乱,真气也不会受邪气的搏击。

黄帝说:说得好!

针刺误刺五脏的情况是:误刺心脏,病人就会在一天后死亡,症状是多叹气;误刺肝脏,病人就会在五天后死亡,症状是话多;误刺肺脏,病人就会在三天后死亡,症状是咳嗽;误刺肾脏,病人就会在六天后死亡,症状是打喷嚏和哈欠;误刺脾脏,病人就会在十天后死亡,症状是频繁吞咽。总之,刺伤了人体的五脏,一定会导致人死亡,其症状因其所刺伤的脏器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据此可以预测死亡的时间。


相关内容

  • _论[黄帝内经]四时养生
  • DOI:10.13517/j.cnki.ccm.2007.07.018 中国疗养医学2007年7月第16卷第7期 ・399・ 文章编号:1005-619X(2007)07-0399-02 论<黄帝内经>四时养生 450008 河南中医学院体育部 郭科伟 郭科跃 [摘要]<黄帝内经& ...

  • 2015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全国总决赛试题  你敢一试吗?
  • A 组 1.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肝为人体生命之( ) A生之本 B罢极之本 C气之本 D封藏之本 E仓廪之本 答案:B 2 .根据<素问·五脏别论>,以下哪项不属于传化之府( ) A胃 B大肠 C小肠 D 胆 E膀胱 答案:D 3 .<素问·灵兰秘典论>&q ...

  • [黄帝内经]直接点击在线阅读
  • 黄帝内经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上古天真论--<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 四气调神大论--<黄帝内经·素问>第二篇 生气通天论--<黄帝内经·素问>第三篇 金匮真言论--<黄帝内经·素问>第四篇 阴阳应象大论--<黄帝内经· ...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现实指导意义
  • 摘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关于四时养生的指导原则,本文参考历代医家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养生上的见解,从情志.饮食.起居阐述笔者的观点,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应以顺应阳气的生长收藏为本,注重修养心 ...

  • 附:[黄帝内经]的学术体系
  • <黄帝内经> 第一节<内经>学术体系的结构 体系,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它整理先人们积累的丰富的医疗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形成系统的医学理论,并且进一步驾驭医疗实践,建立了中医学临床规范,使中医学基本上跳出 ...

  • 试论四时饮食养生的原理
  • 四时饮食养生 摘 要: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说明保养生命,关键就在于能否把握好四时养生法则. 关键词:四季:<黄帝内经>:养生: ...

  • 论[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法
  • 论<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法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四时养生法就是依据<黄帝内经>的时间养生观所创立的具体的养生措施.所谓四时养生法就是指人体在四季中的不同养生方法,以下将 ...

  •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诠释
  •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诠释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是中医长寿之道的理论基础,是研究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理论.总结了两千年以来古代人类养生长寿的经验,对养生之道做了高度的概括.如在<索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食饮有 ...

  • _黄帝内经_的健康养生观
  • 科技信息○职校论坛○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1年第3期 <黄帝内经>的健康养生观 杨静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陕西 渭南 714000) [摘要]从顺应四时.防寒避暑.动静有衡.劳逸适度.活动肢体.平和情志六个方面对<黄帝内经&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