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曾仕强为老子五千言正名:非[道德经]

2013年05月19日23: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推荐           字号

中新社三门峡5月19日电(董飞)19日下午,台湾知名文化学者曾仕强在《道德经》诞生地河南三门峡函谷关开坛讲道,与千名游客共同感受先哲老子的睿智与哲思。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当日,正值第19届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期间,台湾知名文化学者曾仕强应邀在道文化发祥地函谷关开讲,吸引了千余名游人与听众。

现年龄已近80岁的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依然精神抖擞,在函谷关下谈笑风生。其对《道德经》深入浅出又风趣、幽默的解读,引得听众掌声不止。

相传,2500多年前,老子避世隐居时路过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挽留,相谈甚恰。尹喜深感老子所言充满智慧,恳请老子写下来以传后世。于是,老子写下了五千言。尹喜为了不让老子五千言失传,亲自操刀刻简,使老子之说得以传世,称为《老子》。

至于称老子五千言为《道德经》,是道教发展之后才出现的。曾仕强认为,老子五千言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之根。但是,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后人都把老子五千言称之为《道德经》,这实在是一种错误。因此,必须为老子五千言正名,定名为《老子》。尊重历史,还老子五千言之名的本来面目。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曾仕强说,老子所言之美是有界定的,“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圣人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曾仕强如是解读人生之道。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曾仕强认为,天地所以能长久的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

老子曾经告诉我们,“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当日,曾仕强教授在函谷关,深刻解读老子哲思的“大义”、“大道”,让听众进一步了解了老子文化、触摸道文化的千年脉动。

千百年来,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所创作的《道德经》中蕴含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知足知止”、“去奢从俭”、“反战尚和”等哲学思维、和谐理念、人文精神、道德光明,横贯古今、源远流长。(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0

2013年05月19日23: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推荐           字号

中新社三门峡5月19日电(董飞)19日下午,台湾知名文化学者曾仕强在《道德经》诞生地河南三门峡函谷关开坛讲道,与千名游客共同感受先哲老子的睿智与哲思。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当日,正值第19届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期间,台湾知名文化学者曾仕强应邀在道文化发祥地函谷关开讲,吸引了千余名游人与听众。

现年龄已近80岁的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依然精神抖擞,在函谷关下谈笑风生。其对《道德经》深入浅出又风趣、幽默的解读,引得听众掌声不止。

相传,2500多年前,老子避世隐居时路过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挽留,相谈甚恰。尹喜深感老子所言充满智慧,恳请老子写下来以传后世。于是,老子写下了五千言。尹喜为了不让老子五千言失传,亲自操刀刻简,使老子之说得以传世,称为《老子》。

至于称老子五千言为《道德经》,是道教发展之后才出现的。曾仕强认为,老子五千言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之根。但是,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后人都把老子五千言称之为《道德经》,这实在是一种错误。因此,必须为老子五千言正名,定名为《老子》。尊重历史,还老子五千言之名的本来面目。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曾仕强说,老子所言之美是有界定的,“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圣人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曾仕强如是解读人生之道。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曾仕强认为,天地所以能长久的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

老子曾经告诉我们,“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当日,曾仕强教授在函谷关,深刻解读老子哲思的“大义”、“大道”,让听众进一步了解了老子文化、触摸道文化的千年脉动。

千百年来,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所创作的《道德经》中蕴含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知足知止”、“去奢从俭”、“反战尚和”等哲学思维、和谐理念、人文精神、道德光明,横贯古今、源远流长。(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0


相关内容

  • 荀子的性恶.心善说
  • 荀子人性论辨正 --论荀子的性恶.心善说 [摘要]<荀子·性恶>的主旨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其中"伪"据郭店竹简应 做"",指心之思虑活动.心之作为.既点出性恶,又指出善来自心之思虑活动,揭示了人生中以"性&qu ...

  • 智慧出,有大伪
  • "智慧出,有大伪"中的"伪"表示的是一种心态,而非"虚伪". <财富>(中文版)-- 老子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被王蒙称之为"老子的诅咒":"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 ...

  • 也谈无为而无不为和初探道德经 冷眼热风五十一
  • 也谈无为而无不为和初探道德经  冷眼热风五十一  冯叙九  2017/2/24 我很早就对老子的道德经感兴趣,几次拿起它来看,由于我的古文水平实在太差,每每看不多少读不懂就放下了.我读古文一是有许多生别字,二是无标点又不断句,三是古文用词跟现在不尽完全相同,同样一个名词可能在那里作动词用.所以如果没 ...

  • 中国传统文化杰出代表人物简介
  • 1.孔子(公元前551年一公元前479年):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3岁丧父,17岁丧母.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贫贱生活的磨炼,使孔子最终自学成材,他在30岁时,学问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他打破过去学在官府.官学不 ...

  • 老子思想的精神魅力
  • 第23卷第3期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5月Vol_Z3NO.3 JournalofZhoukouNon'nalUniversity May2006 老于思想的精神魅力 王岳川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 摘要:文章分析了"_睫古派"对老子其人其书加以否定的倾向.坚 ...

  • 道德经解读
  • 观看央视<百家讲坛>:台湾著名学者曾仕强先生 解读<道德经>心得体会 基础部德育组:齐东梅 国庆假期观看了台湾著名教授解读<道德经>讲座的视频,该讲座对世人认识老子文化.继承老子文化.提升老子文化.光大老子思想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在此谈谈收看后的心得体会. 老子 ...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概要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概要 导 论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问题的语境 即:究竟在什么条件下或环境里,会出现或存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问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问题的宏观语境 概括说来,中国传统文化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世界史问题,它之成立.窘迫.焦急.缓解.与龃龉,与世界史的近现 ...

  • 庄子眼中人性的真与美
  • 庄子眼中人性的真与美 陈鼓应 一.前言 在先秦人性论史上,众所周知孟子倡性善.荀子言性恶,本文则以性真为主题①,论述庄子学派的人性之真与美. 孟.庄同时代,身处战国中期,是为儒.道思想发展的高峰期.徐复观的<先秦人性论史>便以孔孟与老庄并重而进行论述,他说:"古代整个文化的开创 ...

  • 台学者:坚守祖国史观回归祖国是台湾最大尊严
  • 牵就绿营势力及其论述,甚至与之妥协,致实质不利两岸 就余提出之"台胞认同应祖国化"的"祖国论" 终极和平统一. 而言,台湾回到祖国,在祖国的呵护下,才是台湾人民的 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宣传部长戚嘉林博士在<中国评 "祖国论"的政治至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