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课种子的发芽试验
生物与环境
课次 授课方式 (请打√) 绿豆的发芽试验
2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 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基本内容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 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 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 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 :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 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 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 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 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 (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 二次备课
第 1 课种子的发芽试验
生物与环境
教学基本内容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 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预设:水组,光、 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① 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② 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③ 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④ 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⑤ 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⑥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 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 4 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 ① 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 2-3 颗绿豆? ② 试验至少两个组同时进行,为什么? ③ 为什么要垫纸巾?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
行记录。 四、实施试验 1.领取材料(每组) :绿豆种子 16 颗、带孔种植盒每组 2 个、 滴管 1 只、放大镜 1 只、纸巾若干张、研究“土”条件的小组少许 潮湿土壤。 2.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大小,并画下来。 3. “水”组:在两个种植盒内垫上纸巾,朝一张纸巾上滴水,另
二次备课
第 1 课种子的发芽试验
生物与环境
一个保持干燥,之后各放入 5 颗绿豆。用标签标明对照组与实 验组。同理,总结出“土”组、“光”组、“温度”组。 4.应该如何照料种子、记录数据等。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 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进行表扬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 告。 教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课的第一单元主要是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在这一课中,学生 们开始关注种子发芽的条件。 学生已有种植凤仙花的经验,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 件也有所了解, 但对于种子的发芽条件进行过研究的学生并不多。哪些是必要的 条件,哪些是可要可不要的条件,他们多数没有做过科学的研究。所以这节课就 从熟悉的绿豆发芽所需条件实验开始研究。 学生第一次接触设计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的本质——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 验过程中,控制相同条件下,只改变其中单一的某条件,进而观察实验现象,最 后两组对比得出科学结论的一种实验方式。因此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教学过程 中,教师需要对第一个对比实验的设计进行精耕细讲。给学生一个好的例子,从 而对他们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事实上,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书本上的对研究 “水”这一条件已做了详细的说明,学生很容易触类旁通,并设计出了自己的研 究计划。接下来的关键就是按照计划进行对比实验了,在这过程中,需要学生严 格控制好各个条件,坚持每天观察,记录实验数据。
第 1 课种子的发芽试验
生物与环境
课次 授课方式 (请打√) 绿豆的发芽试验
2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 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基本内容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 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 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 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 :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 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 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 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 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 (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 二次备课
第 1 课种子的发芽试验
生物与环境
教学基本内容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 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预设:水组,光、 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① 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② 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③ 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④ 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⑤ 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⑥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 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 4 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 ① 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 2-3 颗绿豆? ② 试验至少两个组同时进行,为什么? ③ 为什么要垫纸巾?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
行记录。 四、实施试验 1.领取材料(每组) :绿豆种子 16 颗、带孔种植盒每组 2 个、 滴管 1 只、放大镜 1 只、纸巾若干张、研究“土”条件的小组少许 潮湿土壤。 2.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大小,并画下来。 3. “水”组:在两个种植盒内垫上纸巾,朝一张纸巾上滴水,另
二次备课
第 1 课种子的发芽试验
生物与环境
一个保持干燥,之后各放入 5 颗绿豆。用标签标明对照组与实 验组。同理,总结出“土”组、“光”组、“温度”组。 4.应该如何照料种子、记录数据等。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 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进行表扬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 告。 教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课的第一单元主要是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在这一课中,学生 们开始关注种子发芽的条件。 学生已有种植凤仙花的经验,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 件也有所了解, 但对于种子的发芽条件进行过研究的学生并不多。哪些是必要的 条件,哪些是可要可不要的条件,他们多数没有做过科学的研究。所以这节课就 从熟悉的绿豆发芽所需条件实验开始研究。 学生第一次接触设计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的本质——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 验过程中,控制相同条件下,只改变其中单一的某条件,进而观察实验现象,最 后两组对比得出科学结论的一种实验方式。因此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教学过程 中,教师需要对第一个对比实验的设计进行精耕细讲。给学生一个好的例子,从 而对他们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事实上,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书本上的对研究 “水”这一条件已做了详细的说明,学生很容易触类旁通,并设计出了自己的研 究计划。接下来的关键就是按照计划进行对比实验了,在这过程中,需要学生严 格控制好各个条件,坚持每天观察,记录实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