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

  [摘要] 《胭脂扣》是关锦鹏导演的代表作,剧中刻画了两段爱情。两段爱情都有着“虚幻”的本质。30年的烟花柳巷,妓女如花自认经历了一场浪漫唯美的爱情,但爱情传奇却是“虚幻”的,不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反而是充满了“占有”与“谋杀”。上个世纪80年代的香港都市,情侣袁永定和凌楚娟都不相信爱情。在他们的意识中,“真爱”就等于“虚幻”,是只有小说中才会出现的意象符号。   [关键词] 关锦鹏 《胭脂扣》 爱情   关锦鹏素有香港“女性电影大师”之称。其电影作品如《胭脂扣》、《阮玲玉》、《红玫瑰与白玫瑰》等都以关注女性命运、关注女性情感著称。他早期的代表作《胭脂扣》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电影风格细腻、唯美哀伤,很好的还原了原著的格调。电影中集中表现了两个时代的爱情:如花、十二少的旧时爱情与袁永定、凌楚娟的新式爱情。虽然,两段爱情发生在不同时期,但同样都有着“虚幻”的本质。在关锦鹏的影像世界中,无论是如花同十二少的“为爱殉情”,还是袁永定同凌楚娟感情的“岌岌可危”,都共同阐述着爱情的“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   旧时情侣:如花与十二少   “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是十二少为讨如花欢心而送的对联。这幅藏有“如花”名字的对联也恰恰反映了十二少与如花之间爱情的本质:似真似幻、若即若离。   如花是香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塘西石塘咀倚红楼的红牌阿姑。电影中的第一个镜头便是如花梳妆的特写,举手投足间透露着三十年代香港妓女的妩媚风情。她因在客店同南北行三间中药海味铺的公子陈十二少合唱了一曲《客途秋恨》而爱上了这个“眉目英挺”、“细致温文”的男子。如花爱的异常炽烈,为了爱情不惜得罪其他“恩客”、以至“花运日淡,台脚冷落”,但“终无悔意”。为了能与十二少长相厮守,她厚着脸皮去拜访陈母,换来的却是“乳前龙井”的讽刺。私筑爱巢后,她又不得不靠卖身之钱供养吸食鸦片成性的十二少,直至最后用吞噬鸦片的方式殉情自尽。对于女子的痴情,《诗经·氓》中早有告诫:“于磋鸿兮,无食桑套!于磋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可是如花偏偏飞蛾扑火,验证了“男子痴,一时迷;女子痴,无药医”的老话。说好的双双殉情,但到阴间后的如花却迟迟不见十二少。她等了53年,决定用牺牲自己来世7年生命的代价还阳寻找恋人。还阳后的如花等来的却是“名妓痴缠,一顿烟霞永诀;阔少梦醒,安眠药散偷生”的结果。当年,吞噬鸦片而“死”的十二少被救下,殉情未亡、独自苟活。对于如花来说,这样的结果使得她的殉情与苦等完全失去了意义。但故事又陷入了另一个悬念:当年,十二少为何服下安眠药?如花给出答案:“分手的那晚,我在酒中落了四十粒安眠药,细细搅匀。”   至此,电影中如花同十二少的爱情故事大体已经清晰。如花追求古典的、浪漫的爱情,“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但是,这段爱情本身却是一场虚幻,是如花隐去一段真相后自欺欺人的产物。十二少也爱如花,但爱的很被动。虽然他会给如花送对联、送花床、送胭脂扣,但是他也可以安然的过着“将心给如花,将身给未婚妻”的日子。十二少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吞下鸦片,只是喝了被如花下了安眠药的酒。如花隐去的实情才是这段爱情的本质。如花不能完全相信十二少的真心,但是又想完全占有十二少,于是便设下了这场赌局,“我怕只是吞鸦片,万一我死了,他不死,丢下我一个,我不会放他去跟淑娴好的”,“如果他有一点真心,便死于殉情;如果掉头他去,也死于被杀。”   毋庸置疑,如花和十二少之间发生过爱情。但是,即使是再真的爱情也因如花的生死豪赌与十二少的苟且偷生而被证明是虚伪的。现实的残酷让两人的爱情成了风月场上的甜蜜幻象。无论是爱的死去活来的如花还是最终苟且偷生的十二少都证明是不可靠的。如花自认为自己同十二少经历了一场欲生欲死、浪漫无比的爱情,但是“爱情传奇”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从30年代的风月场到80年代的大都市,如花爱情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一切物是人非,当年英俊小生陈十二少已经是一个老态龙钟、行将就木的糟老头。电影最后,如花毅然的向夜幕中走去。此次的寻爱之行换来的是十二少轻飘飘的一句:“原谅我,留我一个人受罪。”这场爱情终究化成了“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的回忆。   现代港人:袁永定和凌楚娟   如花与十二少的爱情似真似幻,而现代港人袁永定和凌楚娟之间的爱情则是“虚无缥缈”、“枯燥无味”。永定是一家报社广告部副主任,在如花还阳后找他刊登寻找十二少的广告。此时的永定与女朋友楚娟的爱情正“岌岌可危”。   在现代的故事中,楚娟是一个个性强势、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她为了赚外快补贴家用,拼命博新闻,将男友甩在一边任其自生自灭。虽然楚娟表面强势,在两性关系中占主导地位,但是她却不自信、疑心重重,缺乏安全感。永定则是木讷、不解风情,不相信世间有真爱。在他们看来,如花与十二少的爱情赔率太高,不划算。所以那种“逼婚”、“殉情”的故事也断然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可见,在现世的香港,爱情已经变的虚无缥缈,成为了只在小说中才会出现的意象符号。   对于永定和楚娟来说,帮助如花寻找十二少的过程也是他们逐渐认同“古典式爱情”的过程。在听完她讲述的殉情故事后,永定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这是真的。但是随着接触的加深,永定和楚娟彻底被如花对十二少的爱所打动,免费帮她登广告。昔日里,烟花柳巷的妓女尚且能为真情付出生命,现如今,生在自由民主时代的人却变得精神空洞、麻木不仁。当真相被揭发时,楚娟歇斯底里的赶如花走,是因为如花的“阴谋”又彻底打碎了她心中真正的“爱情”。但她又反思“时至今日,谁又会像她那样痴情”,“我嫉妒如花,她敢做的,我这辈子也不敢做,连想也不敢想。”这种声泪俱下的独白也是现代人对已逝真爱的追忆性想象。   在古今交错的故事讲述中,导演关锦鹏使用了两种不同的画面风格和色调处理,以显示旧时港人与现代港人在社会心态、情感认知上的不同。每当进入过去的时空,画面遂一派浓艳、颓废、声色俱美却毫无焦虑的暖色调,放佛时间中只有“夜”这个维度。如果说电影将旧时香港拍摄成一座迷人的海市蜃楼,那么今日的香港则是人情冷漠的现代都市。在处理永定与楚娟的故事时,导演选择了用苍白的冷色调,显得低调、世故,毫无生机。影片摆脱了小说中永定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径直叙写如花同十二少的初识与定情。当两人的爱情逐渐走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转入时下香港。交叉剪辑中,故事的重心放在了30年香港的塘西风月而非原小说中的现代都市。从两种不同的影像处理上,充分的显示了导演关锦鹏的审美观完全落在了如花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如花痴情的柔情追忆。   关锦鹏的电影历来被理论家称道的是其中的“女性意识及其生命感触”。他的代表作《胭脂扣》更是立足女性本位。影片女主角如花、楚娟相对于男主角十二少、永定要可爱得多。如花千古绝痴,对于爱敢于追求;十二少则是一个纨绔子弟,深染霞癖。当如花勇敢殉情,他却苟且偷生。楚娟寸土必争、寸阴必竞,拼命工作,赚钱养家,而永定则显得没有男子气概、安于平淡、碌碌无为。   如花与十二少,楚娟与永定,一古一今,两对爱情都可谓是“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如花深爱十二少,为其殉情而死,在阴间苦苦等待不见恋人,又执着的还阳寻找。但这样的付出换来的却是十二少苟活的消息以及真相的揭穿。阔少与妓女的爱情终归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对于80年代的香港来说,真爱则成了只在小说中才出现的 “虚无缥缈”的意象符号。所以,《胭脂扣》小说的作者李碧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之中美丽。”   参考文献   [1]李道新.电影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戴锦华:《雾中风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   [3]李碧华.《胭脂扣》[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1月   作者简介   张彦婷,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2011级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审美文化学。

  [摘要] 《胭脂扣》是关锦鹏导演的代表作,剧中刻画了两段爱情。两段爱情都有着“虚幻”的本质。30年的烟花柳巷,妓女如花自认经历了一场浪漫唯美的爱情,但爱情传奇却是“虚幻”的,不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反而是充满了“占有”与“谋杀”。上个世纪80年代的香港都市,情侣袁永定和凌楚娟都不相信爱情。在他们的意识中,“真爱”就等于“虚幻”,是只有小说中才会出现的意象符号。   [关键词] 关锦鹏 《胭脂扣》 爱情   关锦鹏素有香港“女性电影大师”之称。其电影作品如《胭脂扣》、《阮玲玉》、《红玫瑰与白玫瑰》等都以关注女性命运、关注女性情感著称。他早期的代表作《胭脂扣》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电影风格细腻、唯美哀伤,很好的还原了原著的格调。电影中集中表现了两个时代的爱情:如花、十二少的旧时爱情与袁永定、凌楚娟的新式爱情。虽然,两段爱情发生在不同时期,但同样都有着“虚幻”的本质。在关锦鹏的影像世界中,无论是如花同十二少的“为爱殉情”,还是袁永定同凌楚娟感情的“岌岌可危”,都共同阐述着爱情的“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   旧时情侣:如花与十二少   “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是十二少为讨如花欢心而送的对联。这幅藏有“如花”名字的对联也恰恰反映了十二少与如花之间爱情的本质:似真似幻、若即若离。   如花是香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塘西石塘咀倚红楼的红牌阿姑。电影中的第一个镜头便是如花梳妆的特写,举手投足间透露着三十年代香港妓女的妩媚风情。她因在客店同南北行三间中药海味铺的公子陈十二少合唱了一曲《客途秋恨》而爱上了这个“眉目英挺”、“细致温文”的男子。如花爱的异常炽烈,为了爱情不惜得罪其他“恩客”、以至“花运日淡,台脚冷落”,但“终无悔意”。为了能与十二少长相厮守,她厚着脸皮去拜访陈母,换来的却是“乳前龙井”的讽刺。私筑爱巢后,她又不得不靠卖身之钱供养吸食鸦片成性的十二少,直至最后用吞噬鸦片的方式殉情自尽。对于女子的痴情,《诗经·氓》中早有告诫:“于磋鸿兮,无食桑套!于磋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可是如花偏偏飞蛾扑火,验证了“男子痴,一时迷;女子痴,无药医”的老话。说好的双双殉情,但到阴间后的如花却迟迟不见十二少。她等了53年,决定用牺牲自己来世7年生命的代价还阳寻找恋人。还阳后的如花等来的却是“名妓痴缠,一顿烟霞永诀;阔少梦醒,安眠药散偷生”的结果。当年,吞噬鸦片而“死”的十二少被救下,殉情未亡、独自苟活。对于如花来说,这样的结果使得她的殉情与苦等完全失去了意义。但故事又陷入了另一个悬念:当年,十二少为何服下安眠药?如花给出答案:“分手的那晚,我在酒中落了四十粒安眠药,细细搅匀。”   至此,电影中如花同十二少的爱情故事大体已经清晰。如花追求古典的、浪漫的爱情,“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但是,这段爱情本身却是一场虚幻,是如花隐去一段真相后自欺欺人的产物。十二少也爱如花,但爱的很被动。虽然他会给如花送对联、送花床、送胭脂扣,但是他也可以安然的过着“将心给如花,将身给未婚妻”的日子。十二少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吞下鸦片,只是喝了被如花下了安眠药的酒。如花隐去的实情才是这段爱情的本质。如花不能完全相信十二少的真心,但是又想完全占有十二少,于是便设下了这场赌局,“我怕只是吞鸦片,万一我死了,他不死,丢下我一个,我不会放他去跟淑娴好的”,“如果他有一点真心,便死于殉情;如果掉头他去,也死于被杀。”   毋庸置疑,如花和十二少之间发生过爱情。但是,即使是再真的爱情也因如花的生死豪赌与十二少的苟且偷生而被证明是虚伪的。现实的残酷让两人的爱情成了风月场上的甜蜜幻象。无论是爱的死去活来的如花还是最终苟且偷生的十二少都证明是不可靠的。如花自认为自己同十二少经历了一场欲生欲死、浪漫无比的爱情,但是“爱情传奇”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从30年代的风月场到80年代的大都市,如花爱情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一切物是人非,当年英俊小生陈十二少已经是一个老态龙钟、行将就木的糟老头。电影最后,如花毅然的向夜幕中走去。此次的寻爱之行换来的是十二少轻飘飘的一句:“原谅我,留我一个人受罪。”这场爱情终究化成了“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的回忆。   现代港人:袁永定和凌楚娟   如花与十二少的爱情似真似幻,而现代港人袁永定和凌楚娟之间的爱情则是“虚无缥缈”、“枯燥无味”。永定是一家报社广告部副主任,在如花还阳后找他刊登寻找十二少的广告。此时的永定与女朋友楚娟的爱情正“岌岌可危”。   在现代的故事中,楚娟是一个个性强势、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她为了赚外快补贴家用,拼命博新闻,将男友甩在一边任其自生自灭。虽然楚娟表面强势,在两性关系中占主导地位,但是她却不自信、疑心重重,缺乏安全感。永定则是木讷、不解风情,不相信世间有真爱。在他们看来,如花与十二少的爱情赔率太高,不划算。所以那种“逼婚”、“殉情”的故事也断然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可见,在现世的香港,爱情已经变的虚无缥缈,成为了只在小说中才会出现的意象符号。   对于永定和楚娟来说,帮助如花寻找十二少的过程也是他们逐渐认同“古典式爱情”的过程。在听完她讲述的殉情故事后,永定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这是真的。但是随着接触的加深,永定和楚娟彻底被如花对十二少的爱所打动,免费帮她登广告。昔日里,烟花柳巷的妓女尚且能为真情付出生命,现如今,生在自由民主时代的人却变得精神空洞、麻木不仁。当真相被揭发时,楚娟歇斯底里的赶如花走,是因为如花的“阴谋”又彻底打碎了她心中真正的“爱情”。但她又反思“时至今日,谁又会像她那样痴情”,“我嫉妒如花,她敢做的,我这辈子也不敢做,连想也不敢想。”这种声泪俱下的独白也是现代人对已逝真爱的追忆性想象。   在古今交错的故事讲述中,导演关锦鹏使用了两种不同的画面风格和色调处理,以显示旧时港人与现代港人在社会心态、情感认知上的不同。每当进入过去的时空,画面遂一派浓艳、颓废、声色俱美却毫无焦虑的暖色调,放佛时间中只有“夜”这个维度。如果说电影将旧时香港拍摄成一座迷人的海市蜃楼,那么今日的香港则是人情冷漠的现代都市。在处理永定与楚娟的故事时,导演选择了用苍白的冷色调,显得低调、世故,毫无生机。影片摆脱了小说中永定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径直叙写如花同十二少的初识与定情。当两人的爱情逐渐走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转入时下香港。交叉剪辑中,故事的重心放在了30年香港的塘西风月而非原小说中的现代都市。从两种不同的影像处理上,充分的显示了导演关锦鹏的审美观完全落在了如花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如花痴情的柔情追忆。   关锦鹏的电影历来被理论家称道的是其中的“女性意识及其生命感触”。他的代表作《胭脂扣》更是立足女性本位。影片女主角如花、楚娟相对于男主角十二少、永定要可爱得多。如花千古绝痴,对于爱敢于追求;十二少则是一个纨绔子弟,深染霞癖。当如花勇敢殉情,他却苟且偷生。楚娟寸土必争、寸阴必竞,拼命工作,赚钱养家,而永定则显得没有男子气概、安于平淡、碌碌无为。   如花与十二少,楚娟与永定,一古一今,两对爱情都可谓是“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如花深爱十二少,为其殉情而死,在阴间苦苦等待不见恋人,又执着的还阳寻找。但这样的付出换来的却是十二少苟活的消息以及真相的揭穿。阔少与妓女的爱情终归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对于80年代的香港来说,真爱则成了只在小说中才出现的 “虚无缥缈”的意象符号。所以,《胭脂扣》小说的作者李碧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之中美丽。”   参考文献   [1]李道新.电影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戴锦华:《雾中风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   [3]李碧华.《胭脂扣》[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1月   作者简介   张彦婷,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2011级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审美文化学。


相关内容

  • [我们台湾这些年]读后感
  • <我们台湾这些年>读后感 陈晓璇 高二16 一开始对台湾的印象就是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日月潭,那基本上是我对台湾的唯一印象.那时候年纪也小,联想能力跟不上,课本中将日月潭描写的如梦如幻,我也就抽象的认为台湾美丽而富饶. 但是当我看完<我们台湾这些年>后,就改变了这一看法,我像许多 ...

  • 张国荣经典台词
  • 1.哭,我为了感动谁,笑,又为了碰着谁.--<路过蜻蜓> 2.虽然我很喜欢她,但始终没有告诉她,因为我知道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东邪西毒> 3.男装.女装.化妆.不化妆.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胭脂扣> 4.我想虞姬即使自刎于剑下,那一刻,她亦是幸 ...

  • 三杯上马去
  • 我不记得我第一次喝酒是什么时候了. 我觉得第一次喝酒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特别是对于一个女子而言,可我居然忘掉了,可我记得第一次喝醉是什么时候. 是17岁的一个夜晚. 我的闺中蜜友过生日,她18我17,我们找了个小酒馆,然后要了鱼香肉丝.花生米.凉拌黄瓜.我们那时读高三,都住校,两个人偷着跑出来. ...

  • 陌上相逢日,为你泼墨时
  • 文:红袖添香 编辑:冰心 轻抚几根丝弦,凝视深邃的双眸,轻轻环绕在指尖,谱出命运的长河里冰清的泉水和浮荡的碎梦.萦绕在心间的温暖和醉影,举止轻盈如叶叶扁舟飘入水面,丝丝线线的涟漪,翻转着倒影的浮云与蓝天,构成水墨淡水的青烟缭绕的画面,将你我的扁舟融入心间,凝望花开的彼岸,留下娇美的一瞥,入了如梦的花 ...

  • 关于七夕的作文800字
  • 关于七夕的作文800字(一) 暑往寒来春复秋,夕阳西下水东流. 在不知不觉中,七夕,这个不寻常的日子,已悄悄来到,牛郎织女,这对有情人,终于能在鹊桥上相见一面.人们也忙忙碌碌,一是为了庆祝牛郎织女,一是为了能和自己的牛郎织女共度这美好的时光,或是能借此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牛郎织女. 红轮低坠,玉镜将明 ...

  • 清明节忆屈原
  • 清明节忆屈原 屈原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爱国之心是无人能比的. 我们怎能忘了屈原,在怀王客死于秦之时来到江边,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举世皆醉,而我独醒."渔夫劝他说:"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起醴?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长叹一声说: ...

  • 胭脂扣影评(精选5篇)
  • 胭脂扣影评精选(一): <胭脂扣>:爱是不放心 作为一个老电影爱好者,这部片子看过数次了,越看越觉得像<红楼梦>,原本张爱玲李碧华亦舒等都深受<红楼梦>影响,作品里或多或少都带点影子. 十二少和如花在石塘咀的倚红楼一见钟情,这是一个荒谬的感情故事,嫖客与妓女发生了 ...

  • 巩固提高训练5
  • 背诗文名句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 龚自珍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 ...

  • [优秀作文]我心中的的"世外桃源"
  •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落英缤纷,芳草鲜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安逸和幸福,不禁使人叹惋"此景只因天上有".而在我心中,也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希翼和幻想,也有一个悠然自得的"世外桃源"-- 清晨,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白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