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论文1

一百多年前,摄影术产生,有人曾断言,摄影将取代绘画。经过一百多年的事实说明,摄影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能准确记录瞬间的历史事实。尽管在此期间也有很多的摄影家通过高超的摄影技术模仿绘画的各种效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绘画所传达的画家的个人情感及绘画作品的材质美感及画家的技艺美,是照片无法取代和复制的。绘画和摄影都在各自的领域中向前发展,数码摄影也是如此。

黑格尔说:“同一句格言,从完全正确地理解了它的年轻人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在阅历极深的成年人心中所具有的那种含义和广度,后者能够表达出这句格言所包含的全部力量。”又说:“老人讲的那些宗教信条,小孩也能说,可是对于老人来说,这些宗教信条包含着他的全部生活的意义。小孩也懂得宗教内容,可是对小孩来说,这种宗教内容的意义只是这样的东西,即全部生活和整个世界都还在它之外。”有些摄影艺术作品本来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但一般的人很难感受出来,而文学就可以对摄影艺术作品所具有的丰富历史内容进行去蔽和展示。

当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摄影文学因为社会的需要和人们的审美需要,迅猛发展起来。这有力地证明了摄影文学是当代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摄影文学是当代现实生活迫切需要的艺术形式。

摄影文学作为一门新兴艺术,具有什么基本特征呢?对这个问题,我国不少学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先后提出了“审美复合论”、“审美错位论”、“内爆论”、“螺旋结构论”和“互文论”等。这些对摄影文学的界定都丰富了人们对摄影文学的认识。 起初,我们认识摄影文学是文学、摄影、编导、表演、美术等众多艺术的审美复合。“摄影文学不仅使摄影艺术突破了传统的纪实性,并冲出了时间空间的局限,使

摄影艺术插上了理想的双翼,翱翔于艺术的太空,而且又把文学的艺术语言变成直观形象,把文学相象的描写变成可视的画面,使它既有美的视觉形象,又有精辟的语言艺术”。马龙潜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审美复合论”。他说:“成东方先生所讲的‘审美复合’,是一个深刻的理论范畴。在这里,既讲了摄影文学所内含的各种美学、艺术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也讲了摄影文学与其它各种艺术门类、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又讲了摄影文学与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关系,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审美关系复合论。在‘审美复合论’的整体结构中,其基础的层面是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层面。”“在‘审美复合论’的审美主客体关系层面上,与美的复合结构相对应的是一个多种审美类型和审美心理形式相融合的审美意识复合结构,这是对摄影文学审美认识与审美价值相统一的本质特性的具体规定。这个结构包括自然美的审美、科学美的审美和自然美与科学美复合的文学艺术的审美。”其实,摄影文学有较复杂的一面,也有较简单的一面。刘纲纪认为摄影文学“还可更广泛地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一个大学生、出租车司机、清洁工一天的生活,北京某个胡同的面貌,重要的文物古迹,科技的发明创新、时装表演,国家重大项目(如三峡工程)的建设,重大的政治外交活动,各地的自然风景、生态保护,老百姓在公园的锻炼健身、文化娱乐活动,各个社区的风光、建设,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大的企业、商场、饭店的景观,格调健康、向上的各界演艺明星的生活,均可拍摄。

摄影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是受社会进步和摄影技术的发

展制约的,摄影术发韧之初,摄影并不是作为一门新的艺术,而只是做为一种新的科学技术发明而问世的。摄影只是一个借助于机械光学装置成像的视觉手段,难以使摄影家获得一种作为身怀绝技的艺术家的尊严,这一点,和艺术的其他门类有别,这也正是当时以及后来一些艺术家之所以不承认摄影是艺术

的重要原因。初期从事摄影的主要是一些画家和科学家,他们都没有将摄影作为艺术来对待,只是利用了摄影的技术功能,因而无非是记录图像信息的手段,或作为绘画写生的辅助工具,无所谓艺术,也没有人探讨摄影的审美意识,摄影因为“太酷似现实”受到人们的怀疑和贬低。当时许多艺术家开始尝试把摄影的技术功能与绘画艺术规律结合起来,诞生了第一个摄影流派——绘画派摄影,摄影迈向艺术走出了坚实的第一步。随着器材的轻便化,胶片感光度的提高,摄影家开始走出画室,去面向生活、面向自然,摄影开始展示写实性特点,出现了美国的纯粹摄影派(如亚当斯),法国的“堪的摄影”(如布列松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摄影审美观念发生了进一步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再现现实生活,出现了以表现艺术家内心世界为目的的现代摄影流派。 在数码摄影时代,图像可以直接将图片传输到计算机上,作者随时可在图片上按自己的需要,调整色彩、亮度、对比度等等影像参数,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使用图像软件对图片进行组合变幻,可以修补和删除一些不满意的缺陷,突出主题,表现创作意图。郎静山是中国摄影史上传奇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曾成功地打入世界众多的摄影比赛并获得当年美国纽约摄影学会的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那是因为他那些集锦摄影涉及的技法的确难能可贵,但在数码时代看来,他的集锦作品制作起来太过简单,也就不足为奇,人们对它的欣赏程度也就大不相同了,这就是审美意趣的变化。

我们不应该固守传统观念,要与时俱进,努力去学习、应用数码技术,研究、探索、开拓数码摄影的新天地,为摄影业跟上信息时代的潮流,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数码摄影新时代的到来,让数码技术成为摄影人的得力助手。

摄影技术变得越来越简单,摄影艺术的要求也就越来越

高,摄影家更应在摄影的原创性上下功夫。如果现在摄影家还

沉迷于摄影的暗房特技,那他未免太落后了,如果摄影家倾心于图像处理软件提供的各种滤镜效果,那他与技术工人有何区别?如果摄影家潜心研究图片在电脑上的拼拼贴贴,他又何尝是画家的对手?数码时代摄影家更应加强调摄影的原创性,物为我用,但还要相信自己的脑子。不要碰到难题就借助于电脑,把自己变成数码的奴隶。

摄影起源于绘画,在最初的几十年里,摄影创作主要是仿效绘画的经验,整个艺术摄影的历史,实际上是那些模仿绘画的摄影家在试图证明摄影也能够创作出像绘画那样的作品来。然而,在这一阶段,摄影并没有得到承认,人们普遍认为:利用物理和化学手段制作出来的照片,并不能称为艺术,只有通过手工制作出来的东西才能称为是艺术,所以许多摄影家在制作照片的时候,特别注重摄影画面的画意效果,把一张张照片制作的虚无缥缈,其实质是借助于摄影手段进行的一种绘画创作。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纯影派摄影的出现才让人们的观念产生了改变,纯影派摄影提出“只有通过纯粹的真,才能得到完美的美”,通过他们的图片让人们发现原来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摄影艺术是光线、影调、线条和色调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摄影家正是借助这些语言来构筑摄影艺术的美。影调、线条、色彩和光线这些摄影艺术语言,其特殊的审美作用,首先表现于它们独自或共同赋予人们形式感、形式美感。纯影派摄影从另一个侧面诠释了摄影的美学价值。

摄影家这种艺术的敏感,不是天生的,是凭作者的思想、艺术修养,经过长期刻苦磨练出来的。一个摄影家如果不尽可能熟悉祖国的艺术传统和世界各国的文化,眼界不宽,思路不活,面对纷纭繁杂、变化万端的客观世界,就会眼花缭乱,莫知所措。总之提高艺术质量的根本问题,是提高摄影者本人的艺术素养。

一百多年前,摄影术产生,有人曾断言,摄影将取代绘画。经过一百多年的事实说明,摄影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能准确记录瞬间的历史事实。尽管在此期间也有很多的摄影家通过高超的摄影技术模仿绘画的各种效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绘画所传达的画家的个人情感及绘画作品的材质美感及画家的技艺美,是照片无法取代和复制的。绘画和摄影都在各自的领域中向前发展,数码摄影也是如此。

黑格尔说:“同一句格言,从完全正确地理解了它的年轻人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在阅历极深的成年人心中所具有的那种含义和广度,后者能够表达出这句格言所包含的全部力量。”又说:“老人讲的那些宗教信条,小孩也能说,可是对于老人来说,这些宗教信条包含着他的全部生活的意义。小孩也懂得宗教内容,可是对小孩来说,这种宗教内容的意义只是这样的东西,即全部生活和整个世界都还在它之外。”有些摄影艺术作品本来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但一般的人很难感受出来,而文学就可以对摄影艺术作品所具有的丰富历史内容进行去蔽和展示。

当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摄影文学因为社会的需要和人们的审美需要,迅猛发展起来。这有力地证明了摄影文学是当代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摄影文学是当代现实生活迫切需要的艺术形式。

摄影文学作为一门新兴艺术,具有什么基本特征呢?对这个问题,我国不少学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先后提出了“审美复合论”、“审美错位论”、“内爆论”、“螺旋结构论”和“互文论”等。这些对摄影文学的界定都丰富了人们对摄影文学的认识。 起初,我们认识摄影文学是文学、摄影、编导、表演、美术等众多艺术的审美复合。“摄影文学不仅使摄影艺术突破了传统的纪实性,并冲出了时间空间的局限,使

摄影艺术插上了理想的双翼,翱翔于艺术的太空,而且又把文学的艺术语言变成直观形象,把文学相象的描写变成可视的画面,使它既有美的视觉形象,又有精辟的语言艺术”。马龙潜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审美复合论”。他说:“成东方先生所讲的‘审美复合’,是一个深刻的理论范畴。在这里,既讲了摄影文学所内含的各种美学、艺术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也讲了摄影文学与其它各种艺术门类、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又讲了摄影文学与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关系,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审美关系复合论。在‘审美复合论’的整体结构中,其基础的层面是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层面。”“在‘审美复合论’的审美主客体关系层面上,与美的复合结构相对应的是一个多种审美类型和审美心理形式相融合的审美意识复合结构,这是对摄影文学审美认识与审美价值相统一的本质特性的具体规定。这个结构包括自然美的审美、科学美的审美和自然美与科学美复合的文学艺术的审美。”其实,摄影文学有较复杂的一面,也有较简单的一面。刘纲纪认为摄影文学“还可更广泛地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一个大学生、出租车司机、清洁工一天的生活,北京某个胡同的面貌,重要的文物古迹,科技的发明创新、时装表演,国家重大项目(如三峡工程)的建设,重大的政治外交活动,各地的自然风景、生态保护,老百姓在公园的锻炼健身、文化娱乐活动,各个社区的风光、建设,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大的企业、商场、饭店的景观,格调健康、向上的各界演艺明星的生活,均可拍摄。

摄影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是受社会进步和摄影技术的发

展制约的,摄影术发韧之初,摄影并不是作为一门新的艺术,而只是做为一种新的科学技术发明而问世的。摄影只是一个借助于机械光学装置成像的视觉手段,难以使摄影家获得一种作为身怀绝技的艺术家的尊严,这一点,和艺术的其他门类有别,这也正是当时以及后来一些艺术家之所以不承认摄影是艺术

的重要原因。初期从事摄影的主要是一些画家和科学家,他们都没有将摄影作为艺术来对待,只是利用了摄影的技术功能,因而无非是记录图像信息的手段,或作为绘画写生的辅助工具,无所谓艺术,也没有人探讨摄影的审美意识,摄影因为“太酷似现实”受到人们的怀疑和贬低。当时许多艺术家开始尝试把摄影的技术功能与绘画艺术规律结合起来,诞生了第一个摄影流派——绘画派摄影,摄影迈向艺术走出了坚实的第一步。随着器材的轻便化,胶片感光度的提高,摄影家开始走出画室,去面向生活、面向自然,摄影开始展示写实性特点,出现了美国的纯粹摄影派(如亚当斯),法国的“堪的摄影”(如布列松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摄影审美观念发生了进一步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再现现实生活,出现了以表现艺术家内心世界为目的的现代摄影流派。 在数码摄影时代,图像可以直接将图片传输到计算机上,作者随时可在图片上按自己的需要,调整色彩、亮度、对比度等等影像参数,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使用图像软件对图片进行组合变幻,可以修补和删除一些不满意的缺陷,突出主题,表现创作意图。郎静山是中国摄影史上传奇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曾成功地打入世界众多的摄影比赛并获得当年美国纽约摄影学会的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那是因为他那些集锦摄影涉及的技法的确难能可贵,但在数码时代看来,他的集锦作品制作起来太过简单,也就不足为奇,人们对它的欣赏程度也就大不相同了,这就是审美意趣的变化。

我们不应该固守传统观念,要与时俱进,努力去学习、应用数码技术,研究、探索、开拓数码摄影的新天地,为摄影业跟上信息时代的潮流,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数码摄影新时代的到来,让数码技术成为摄影人的得力助手。

摄影技术变得越来越简单,摄影艺术的要求也就越来越

高,摄影家更应在摄影的原创性上下功夫。如果现在摄影家还

沉迷于摄影的暗房特技,那他未免太落后了,如果摄影家倾心于图像处理软件提供的各种滤镜效果,那他与技术工人有何区别?如果摄影家潜心研究图片在电脑上的拼拼贴贴,他又何尝是画家的对手?数码时代摄影家更应加强调摄影的原创性,物为我用,但还要相信自己的脑子。不要碰到难题就借助于电脑,把自己变成数码的奴隶。

摄影起源于绘画,在最初的几十年里,摄影创作主要是仿效绘画的经验,整个艺术摄影的历史,实际上是那些模仿绘画的摄影家在试图证明摄影也能够创作出像绘画那样的作品来。然而,在这一阶段,摄影并没有得到承认,人们普遍认为:利用物理和化学手段制作出来的照片,并不能称为艺术,只有通过手工制作出来的东西才能称为是艺术,所以许多摄影家在制作照片的时候,特别注重摄影画面的画意效果,把一张张照片制作的虚无缥缈,其实质是借助于摄影手段进行的一种绘画创作。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纯影派摄影的出现才让人们的观念产生了改变,纯影派摄影提出“只有通过纯粹的真,才能得到完美的美”,通过他们的图片让人们发现原来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摄影艺术是光线、影调、线条和色调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摄影家正是借助这些语言来构筑摄影艺术的美。影调、线条、色彩和光线这些摄影艺术语言,其特殊的审美作用,首先表现于它们独自或共同赋予人们形式感、形式美感。纯影派摄影从另一个侧面诠释了摄影的美学价值。

摄影家这种艺术的敏感,不是天生的,是凭作者的思想、艺术修养,经过长期刻苦磨练出来的。一个摄影家如果不尽可能熟悉祖国的艺术传统和世界各国的文化,眼界不宽,思路不活,面对纷纭繁杂、变化万端的客观世界,就会眼花缭乱,莫知所措。总之提高艺术质量的根本问题,是提高摄影者本人的艺术素养。


相关内容

  • 摄影与绘画共性的探讨
  • 2009年9月职工文化 摄影与绘画共性的探讨 文/陈光坤 摘 要:摄影与绘画是紧密联秉的两种艺术形式.可以说绘画造就了摄影,也可以说摄影的出现改变了绘画但是摄影和绘 画作为各自独立的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其鲜明的特色绘画不能用摄影的标准进行创作同样摄影也不能以绘画的标准来衡量.摄影和绘画在相互交叉碰撞相 ...

  • 摄影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二〇一三 年 三月 二十 日 摄影毕业论文选题 本团队专业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仿真编程.数据统计.图表绘制以及相关理论分析等. 摄影毕业论文选题: 近景摄影测量检测高速铁路轨道几 ...

  • 摄影技术的发展与展望--从传统摄影到数字摄影
  • 2009年1月第1期 焦作大学学报 JOURNALOFJIAOZUOUNIVERSITY №.1 Jan.2009 摄影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从传统摄影到数字摄影 岳优兰王琛 (焦作大学,河南焦作454003) 摘要:从原始的针孔相机到专业的数码单反相机,经历近170年的历史变革,摄影理论也从光学. ...

  • 武大毕业论文选题
  •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 在本科生四年培养过程中,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是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能.论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为了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水平,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 一.毕业论文的性 ...

  • [摄影艺术]考试论文
  • <摄影艺术>考试论文 --曾经感动过我的一张(或一组)照片 摄影之所以诞生,就是为了记录的目的.它诞生之后所显示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也恰恰在于它的记录功能.这是其他技术或艺术所无法比拟或取代的.摄影的出现,很大程度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摄影对于设计及人类生活的影响也不可估量. ...

  • 摄影技术与技巧论文
  • 摄 影 技 术 与 技 巧 结 课 论 文 学院:护理学院 专业班级:****级护理**班 学好:******** 姓名:*** 时间:2013年4月20日 摄影是这样一门艺术,连接时空,记录史实.它给大众传递的是历史,是现实,是时间与空间.它让历史定格,包括它的气息和氛围:它让现实延伸,带着它的魅 ...

  • 摄影美学论文
  • 摄 影 美 学 论 文 学院:艺术学院姓名:余海连 学号:20114078 班级:摄影2班指导老师:潘娜 还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看到自己的专业是摄影的时候心里那一刹那间感到有一股陌生的气息,心开始乱了起来很没底,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这个专业.但有一点我很确定我很喜欢自拍,后来知道摄影不是一件那么 ...

  • 摄影课论文
  • 浅谈摄影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摄影作为一门集物理.化学.文学.美学等诸多学科于一体的边缘科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交汇的结晶,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已成为一门新颖的教学科目.对于提高学生的美学欣赏能力.事物认知能力.艺术创作能 ...

  • 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方案
  • 一、指导思想 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展现当代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面向全体大学生,立足于提高审美修养和人文 养,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展示我国高等学 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营 健康高雅的 园文化环境,体现向真、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