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内涵

  摘 要 当前,我们党正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法治意识的提升对于落实依法治国这一方略不可或缺。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大学生法治意识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1.001   The Cont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Rule of   Law in the Background of Governing a Country by Law   SONG Guangcheng, YUE Lei   (National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Shenyang, Liaoning 110035)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party is strongly pushing forward to govern a country by law, construct a socialism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the constructors and successors of socialism business, the promotion of their consciousness of rule of law is necessary for carrying out the strategy of governing a country by law.   Key words Governing country by law;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rule of law   1 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概念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反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对自然社会产生意识反映,也对人类社会的各种社会现象不断地产生意识反映。阶级、国家、政权、政府、法律等的产生,必然会带来人们对这些社会现象的意识反映。法治思想就是人们对于以法制国、依法制国等治国模式、理念的观点和态度。虽然法治思想和实践在我国产生、发展、探索了几千年,也为人们期待了几千年。但真正把法治作为治国理念并正在大力实施的只有在我们党领导下的当代中国。这也使人们对法治社会的美好期待,从理想变成可能。每一个群体都会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和认识法治。就大学生法治意识而言,笔者认为大学生法治意识是大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法治的地位、性质、作用的认识,以及自身在法治国家和社会中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正确选择。   2 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必要性   2.1 从意识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法治意识是先进、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的意识属于上层建筑部分,它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而独立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而发展。人的社会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能指导社会实践前更好地发展,从而推动社会进步。错误的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歪曲反映,用于指导社会实践会产生负面影响,对社会发展造成破坏。法治意识从根上说,是一种先进的、正确的意识。大学生法治意识代表着当今社会先进的青年群体关于法治的心态、观念、知识和思想,是符合法治社会建设要求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看法和对法律规范的认同的自觉程度最高的一种意识,在当今社会亟需大力培育和弘扬。   2.2 从意识作用的角度看,大学生法治意识是潜在、巨大的   法治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然反作用于法治建设。全体公民具备法治意识、依法办事、遵纪守法,法律素养极大提高,法律应用能力不断增强,本身就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法治意识能够传承,法治意识需要培育。今天的大学生是明天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必然成为社会主流的法治意识,从这个角度看,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能否接序推进、不断发展。   2.3 从意识培育的角度看,提升大学生法意识是亟须、迫切的   据相关调研结果反映,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不容乐观。问题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的宪法法律权威意识淡薄、权利义务意识不强、平等意识较弱、权力制约意识急需提升、参与法治建设意识差。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其现阶段的法治意识现状还远远不能胜任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对大学生进行深刻、全面、系统的法治意识教育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层次分析   3.1 公民意识――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前提条件   3.1.1 公民意识的内涵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所谓公民意识即是人们对自己作为一国公民对自身在国家、社会中的政治地位、法律地位,特别是依法享有什么的权利和应承担什么责任和义务的一种自觉认识,并且根据这种认识能够主动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地追求权利和承担责任。大学生公民意识则是指大学生如何认知其国家公民地位,如何认知自身与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基本关系。   3.1.2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必要性分析   (1)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社会事务管理的自觉性和参与度。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未来倚靠的重要力量就是现在在校的大学生群体。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可以促进大学生民主价值观念的形成、增强民主政治参与能力,这将对我国社会民主政治建设起到基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作用。   (2)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公民意识本身包含着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责任意识,要想成为公民社会的合格公民,必须强化和提高自身素质。从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既适应了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同发展、与社会同进步的特征,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和角度,更加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2 规则意识――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核心要素   3.2.1 规则与规则意识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和章程”。更确切地说,规则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人们依据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规则意识则是人们对于规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是否能够认真、自觉地按照规则行事,按照规则的要求处理人际关系、社会事务的意识。   3.2.2 大学生规则意识的现实反思   (1)生活中,违纪行为时有发生。大学生规则意识不强,直接导致了违反校规校纪现象多发,甚到有少部分学生触犯法律。有的大学生偷盗、打架斗殴造成严重后果,有的大学生不遵守住宿的管理规定,晚归、夜不归宿、在宿舍喝酒、赌博、留宿男女朋友,乱拉电源。有的大学生在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嘻笑打闹、乱扔垃圾、扔烟头甚至吐痰,甚至损坏公共财物,规则意识严重缺失。   (2)学习中,课堂违纪、考试违纪现象多发。目前阶段,一些大学生上课迟到、旷课等现象十分普遍,甚至出现了花钱雇人上课的事件,考试作弊屡禁不止。有的大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时说话、玩手机、听音乐、吃东西、睡觉。尤其是近年来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相对来说,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违反规则的现象急剧攀升,特别是遵守考试纪律的规则意识更为薄弱,考试作弊较为普遍,考试作弊成为很多高校面临的一个难题。   (3)交往中,片面强调功利,忽视为人处事之道。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越来越现实化、物质化,片面注重做事能力的培养,认为把学习成绩提高了,就会实现人生目标,与人交往中,功利化倾向特别明显,现用现交、唯利是图等现象比较突出,经常出现不守诚信、不相互尊重、不考虑他人感受、不为他人着想、不遵守交往规则等行为。   3.3 宪政意识――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最高层次   3.3.1 宪政意识   学者从意识的角度分析,认为“公民的宪政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宪政意识,蕴含着公民对宪政的认识和理解运用,体现着人们对于宪政的认可度和认同感。”包括民主意识、法治意识、人权意识等方面。宪政意识把宪法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运用,使宪法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根本大法的指导作用,达到社会有序、健康运行的目的。概括起来,宪政意识是人们对宪法的态度,所持的看法、观点以及认同感和归属感。宪政意识直接促使遵循宪法的精神进行社会生活,进行人际交往、处理相关事物,使宪法在人们实际生活中能够得到落实实施,推动宪政建设良性循环。   3.3.2 大学生宪政意识存在的误区   我们分别从大学生宪政意识所包含的两个主要方面,即民主意识、人权意识来分析大学生的宪政意识。   (1)学生的民主意识存在不良倾向。一些大学生受西方文化影响,对民主的理解过于理想化,部分大学生对我国民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不正确,严重脱离我国目前经济文化现状和发展水平,往往把我国民主与西主民主做形式上的简单对比,有时会表现出轻率和不稳定、急躁冒进、盲目偏激的思想和行为倾向。一方面,一些大学生的民主意识较强,重视权利,追求自由;另一方面,纪律和法制观念薄弱,不了解自己的民主权利,我行我素,反对任何约束,对自由和纪律,民主和法制的关系不能正确看待和处理。   (2)大学生的人权意识不够健康。一些大学生在人权意识上仍面临一个现实矛盾,在人权价值取向稳固确立的同时,人权知识却严重缺乏,有一些在大学生地人权的理解是非常模糊和笼统。他们作为权利的主体意识不够清晰,对权利的认知也不稳定。一是对渴望获得人权与自身所具备的人权知识存在矛盾。大学生十分渴望获得社会尊重和关注,渴望获得人权,渴望平等权利的实现。但是,很多大学生却不清楚自己作为受教育者和国家公民应该和实际享有哪些权利和哪些自由,不能比较准确地认知自己的权利。二是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不匹配。有的大学生过于强调权利和价值的实现,却忽视了自己应履行的义务,应承担的责任,有的大学生盲目追求个人自由,甚至企图摆脱基本社会规范的各种束缚。他们重视关于自身的一切权利,却不愿意履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等的义务,甚至以牺牲他人利益来谋取自身利益。这种权利义务的失衡往往导致一些大学生个人主义急剧膨胀,没有社会责任感,把义务当成负担,对大学生正确、健康的权利意识的形成造成极大的障碍和影响。   基金项目:2014年度辽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项目编号:L14DSZ062   参考文献   [1] 何宁丽.法治意识现状之初探[D].郑州:郑州大学,2015.   [2] 何卫.法治与法治意识[J].山东社会科学,2007(4).   [3] 肖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大学生法冶意培育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4] 蔡卫忠.公民意识养成视阈下的大学生法律教育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5] 王甲成,张淼.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8).   [6] 鲁南希.关于大学生宪政意识的分析与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   [7] 闵红.当代大学生的宪政意识[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9(10).

  摘 要 当前,我们党正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法治意识的提升对于落实依法治国这一方略不可或缺。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大学生法治意识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1.001   The Cont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Rule of   Law in the Background of Governing a Country by Law   SONG Guangcheng, YUE Lei   (National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Shenyang, Liaoning 110035)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party is strongly pushing forward to govern a country by law, construct a socialism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the constructors and successors of socialism business, the promotion of their consciousness of rule of law is necessary for carrying out the strategy of governing a country by law.   Key words Governing country by law;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rule of law   1 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概念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反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对自然社会产生意识反映,也对人类社会的各种社会现象不断地产生意识反映。阶级、国家、政权、政府、法律等的产生,必然会带来人们对这些社会现象的意识反映。法治思想就是人们对于以法制国、依法制国等治国模式、理念的观点和态度。虽然法治思想和实践在我国产生、发展、探索了几千年,也为人们期待了几千年。但真正把法治作为治国理念并正在大力实施的只有在我们党领导下的当代中国。这也使人们对法治社会的美好期待,从理想变成可能。每一个群体都会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和认识法治。就大学生法治意识而言,笔者认为大学生法治意识是大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法治的地位、性质、作用的认识,以及自身在法治国家和社会中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正确选择。   2 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必要性   2.1 从意识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法治意识是先进、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的意识属于上层建筑部分,它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而独立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而发展。人的社会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能指导社会实践前更好地发展,从而推动社会进步。错误的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歪曲反映,用于指导社会实践会产生负面影响,对社会发展造成破坏。法治意识从根上说,是一种先进的、正确的意识。大学生法治意识代表着当今社会先进的青年群体关于法治的心态、观念、知识和思想,是符合法治社会建设要求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看法和对法律规范的认同的自觉程度最高的一种意识,在当今社会亟需大力培育和弘扬。   2.2 从意识作用的角度看,大学生法治意识是潜在、巨大的   法治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然反作用于法治建设。全体公民具备法治意识、依法办事、遵纪守法,法律素养极大提高,法律应用能力不断增强,本身就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法治意识能够传承,法治意识需要培育。今天的大学生是明天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必然成为社会主流的法治意识,从这个角度看,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能否接序推进、不断发展。   2.3 从意识培育的角度看,提升大学生法意识是亟须、迫切的   据相关调研结果反映,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不容乐观。问题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的宪法法律权威意识淡薄、权利义务意识不强、平等意识较弱、权力制约意识急需提升、参与法治建设意识差。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其现阶段的法治意识现状还远远不能胜任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对大学生进行深刻、全面、系统的法治意识教育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层次分析   3.1 公民意识――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前提条件   3.1.1 公民意识的内涵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所谓公民意识即是人们对自己作为一国公民对自身在国家、社会中的政治地位、法律地位,特别是依法享有什么的权利和应承担什么责任和义务的一种自觉认识,并且根据这种认识能够主动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地追求权利和承担责任。大学生公民意识则是指大学生如何认知其国家公民地位,如何认知自身与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基本关系。   3.1.2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必要性分析   (1)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社会事务管理的自觉性和参与度。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未来倚靠的重要力量就是现在在校的大学生群体。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可以促进大学生民主价值观念的形成、增强民主政治参与能力,这将对我国社会民主政治建设起到基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作用。   (2)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公民意识本身包含着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责任意识,要想成为公民社会的合格公民,必须强化和提高自身素质。从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既适应了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同发展、与社会同进步的特征,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和角度,更加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2 规则意识――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核心要素   3.2.1 规则与规则意识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和章程”。更确切地说,规则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人们依据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规则意识则是人们对于规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是否能够认真、自觉地按照规则行事,按照规则的要求处理人际关系、社会事务的意识。   3.2.2 大学生规则意识的现实反思   (1)生活中,违纪行为时有发生。大学生规则意识不强,直接导致了违反校规校纪现象多发,甚到有少部分学生触犯法律。有的大学生偷盗、打架斗殴造成严重后果,有的大学生不遵守住宿的管理规定,晚归、夜不归宿、在宿舍喝酒、赌博、留宿男女朋友,乱拉电源。有的大学生在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嘻笑打闹、乱扔垃圾、扔烟头甚至吐痰,甚至损坏公共财物,规则意识严重缺失。   (2)学习中,课堂违纪、考试违纪现象多发。目前阶段,一些大学生上课迟到、旷课等现象十分普遍,甚至出现了花钱雇人上课的事件,考试作弊屡禁不止。有的大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时说话、玩手机、听音乐、吃东西、睡觉。尤其是近年来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相对来说,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违反规则的现象急剧攀升,特别是遵守考试纪律的规则意识更为薄弱,考试作弊较为普遍,考试作弊成为很多高校面临的一个难题。   (3)交往中,片面强调功利,忽视为人处事之道。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越来越现实化、物质化,片面注重做事能力的培养,认为把学习成绩提高了,就会实现人生目标,与人交往中,功利化倾向特别明显,现用现交、唯利是图等现象比较突出,经常出现不守诚信、不相互尊重、不考虑他人感受、不为他人着想、不遵守交往规则等行为。   3.3 宪政意识――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最高层次   3.3.1 宪政意识   学者从意识的角度分析,认为“公民的宪政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宪政意识,蕴含着公民对宪政的认识和理解运用,体现着人们对于宪政的认可度和认同感。”包括民主意识、法治意识、人权意识等方面。宪政意识把宪法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运用,使宪法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根本大法的指导作用,达到社会有序、健康运行的目的。概括起来,宪政意识是人们对宪法的态度,所持的看法、观点以及认同感和归属感。宪政意识直接促使遵循宪法的精神进行社会生活,进行人际交往、处理相关事物,使宪法在人们实际生活中能够得到落实实施,推动宪政建设良性循环。   3.3.2 大学生宪政意识存在的误区   我们分别从大学生宪政意识所包含的两个主要方面,即民主意识、人权意识来分析大学生的宪政意识。   (1)学生的民主意识存在不良倾向。一些大学生受西方文化影响,对民主的理解过于理想化,部分大学生对我国民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不正确,严重脱离我国目前经济文化现状和发展水平,往往把我国民主与西主民主做形式上的简单对比,有时会表现出轻率和不稳定、急躁冒进、盲目偏激的思想和行为倾向。一方面,一些大学生的民主意识较强,重视权利,追求自由;另一方面,纪律和法制观念薄弱,不了解自己的民主权利,我行我素,反对任何约束,对自由和纪律,民主和法制的关系不能正确看待和处理。   (2)大学生的人权意识不够健康。一些大学生在人权意识上仍面临一个现实矛盾,在人权价值取向稳固确立的同时,人权知识却严重缺乏,有一些在大学生地人权的理解是非常模糊和笼统。他们作为权利的主体意识不够清晰,对权利的认知也不稳定。一是对渴望获得人权与自身所具备的人权知识存在矛盾。大学生十分渴望获得社会尊重和关注,渴望获得人权,渴望平等权利的实现。但是,很多大学生却不清楚自己作为受教育者和国家公民应该和实际享有哪些权利和哪些自由,不能比较准确地认知自己的权利。二是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不匹配。有的大学生过于强调权利和价值的实现,却忽视了自己应履行的义务,应承担的责任,有的大学生盲目追求个人自由,甚至企图摆脱基本社会规范的各种束缚。他们重视关于自身的一切权利,却不愿意履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等的义务,甚至以牺牲他人利益来谋取自身利益。这种权利义务的失衡往往导致一些大学生个人主义急剧膨胀,没有社会责任感,把义务当成负担,对大学生正确、健康的权利意识的形成造成极大的障碍和影响。   基金项目:2014年度辽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项目编号:L14DSZ062   参考文献   [1] 何宁丽.法治意识现状之初探[D].郑州:郑州大学,2015.   [2] 何卫.法治与法治意识[J].山东社会科学,2007(4).   [3] 肖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大学生法冶意培育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4] 蔡卫忠.公民意识养成视阈下的大学生法律教育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5] 王甲成,张淼.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8).   [6] 鲁南希.关于大学生宪政意识的分析与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   [7] 闵红.当代大学生的宪政意识[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9(10).


相关内容

  • 依法治国背景下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
  • [摘 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大学生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关系依法治国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从理解法治意识的科学内涵出发,分析了当下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明确了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以学校为研究阵地,提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几点合 ...

  • 浅谈法治与德治
  • 摘 要 社会治理模式是德治还是法治并不取决于人的主观愿望,而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法治与德治作为一种社会价值,二者并非对立,也并不是德法并重,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在我国当前社会,应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在法治的基础上发挥德治的积极作用,这样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 社会治理 法治 ...

  • 依法治国背景下的高校依法治校-资料整理
  • 依法治国背景下的高校依法治校 一.依法治国背景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础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深刻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科学立法.严格 ...

  • 依法治校下的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 摘 要:依法治校作为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战略,也是深入推进教育法治建设的重点.因此,准确把握大学生法律意识和依法治校内涵,是加强依法治校的前提,也是关键.以陕西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法律认知.法律意志和法律信仰等方面进行实证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该校大学生存在法律意识 ...

  • 依法治国背景下的高校依法治校
  • 依法治国背景下的高校依法治校 [摘 要]法治是大学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建设法治型社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依法治校.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本文从依法治校的提出,坚持依法治校的意义,我国高校如何在实践中坚持依法治校等方面进行分析,就我国高校如何在依法 ...

  • 浅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 浅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 ...

  • 西方法治与中国法治的关系
  • 摘 要 从"关系"的哲学定义中得知研究事物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必须首先厘清事物的内涵和特征.本文通过对西方法治和中国法治的简要历史梳理阐明二者各种的内涵和特征,从排他性的特征中归纳西方法治和中国法治在传统的文化理论层面和现代的实践经验层面上的关系,并试图通过对二者关系的梳理探寻中国当 ...

  • 2012司法考试论述题范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高分综述
  • 一.理论精解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由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构成.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与发展目标.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 ...

  • 四个全面的科学含义
  • 辛向阳: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的科学含义(4) 大家下午好!2014 年 12 月份,习总书记在江苏考察工作的时候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 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这次讲话中应该说习总书记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