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的医院进药流程

详细的医院进药流程 1.药剂科职能 药剂科在主要医院职能有三个:①为临床用药质量把关;②负责临床药理 的工作;③临床各科室用药的配送。药剂科是医院的一个物流中心,从临床用 药的监控、药理到最后物流的配送都是药剂科的职能。 2.药剂科人员结构及职责 药剂科的组成人员主要有药剂科主任、采购、库房主管、门诊药房主管。 药剂科主任的主要职能是:①负责药品的筛选,对于能否进药、进哪种药起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②药品质量的管理,药品质量是否达到GMP的标准,这些 都需要药剂科主任亲自严格把关。采购人员主要负责与医药商业公司联络,选 择其中一家或两家医药商业公司作为供货商。 库房主管主要负责西药库或中药 库的药品管理,记录所有药品入库、出库和流向。门诊药房主管主要负责门诊 药房的药品管理,办理药库领药、入货架、发药等各种事务。 3.医院进药、选药的原则 每家医院都有自己的进药和选药原则:①一些有重大意义的创新药物,医 院会优先选用,因为创新的产品意味着与新的治疗方法接轨;②同类的药品一 定要保持合理的数量, 同类的品种中, 新的品种一定要比老品种有显著的优势, 每一个剂型至少要保留一个品种;仿制药在质量可靠、价格合理条件下,原开 发厂和仿制品各选一种;OTC药基本满足需要即可,品种不宜过多;很多大 医院都不会进淘汰品种或比较滞销的品种。 4.新药进药程序 在掌握每家医院进药或选药的原则之后, 接下来需要详细了解的是进药的

程序。以下是医院进药普遍采取的一个程序:①由一个比较重要的、有影响力 的临床药剂科主任提单;②通过药剂师委员会讨论,药剂师委员会的成员主要 有院长、药剂科主任,还有相关的各科室主任;③通过药剂师委员会的讨论之 后,药剂科主任会下达购买通知,采购会根据药剂科主任的指示与相关的医药 公司联系采购药品。 5.特殊进药程序 因为并非每种药品都遵循一个相同的进药程序, 所以除了常规的进药程序 之外,还有特殊进药程序。在特殊进药程序中,医药销售主管需要注意以下几 个人:首先是院长,如果院长非常认可某种药,这种药进入医院的可能性就比 较大;其次是药剂科主任、临床专家,如果某位在全国非常有影响力的专家极 力推荐某种药品,那么这种药进入医院的可能性也很大。 6.药品电脑信息系统登记 采购人员将药品入库之后需要做的工作是:①进行电脑信息系统登记;② 要求各科室药房、门诊药房、急诊药房等进行提货,使药品分配进入小药房, 进入正规的医院销售渠道。 7

.药品在医院的供应链 药品在医院的供应链包括:首先,每个药房(门诊、急诊、病房等各药房) 的主管要填写领药单,然后交给药库的主管,药库主管从药库中取药并发药给 各个药房。但是药品的最终发放要根据临床医生所开的处方。这些环节,医药 销售主管都要明确掌握。

模式一:医药企业——医院(占药品总量1%)

医药企业产品进入医院的主要渠道

利用药学会等部门资源 一是召开新产品医院推广会。 由企业事先派出药品销售人员到所要开发的 区域,与当地的药学会、医学会、卫生局等部门联系,讲明自己的方案构想, 尽量请到这些社团、机关的相关领导,以这些部门的名义举办新产品临床交流 会,以推广自己的产品。当然,为了使会议顺利进行,可以给这些单位适当的 会务费用。与此同时,还应邀请当地比较有名的专家教授、相应医院临床科室 的主任到会讲话,以示权威性。这些事项谈妥以后,还要邀请区域内的医院院 长、药剂科主任、采购、财务科长和相应科室的主任及有关专家,达到交流新 产品信息, 使产品顺利进入医院的目的。 这种会议也可以针对某一家医院召开, 邀请到会的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另外,企业还可通过参加相应的学术会议推介产品。一般来说,每个地方 的药学会、医学会、卫生局等部门,每年都会组织多次学术会议、培训之类的 活动,企业应有“见缝插针”的精神,推介自己的产品。具体的做法是,先与 这些部门沟通, 了解相关活动的时间、 地点、 内容, 并向他们介绍自己的想法, 可以适当出一定的赞助费用,成为会议的协办单位,一般说来,这种合作是很 容易成功的。企业也可以在会上请一位或几位专家对产品进行推广。 还可以通过当地的医学会、药学会及其相关成员推荐企业的产品。由于医 学会、 药学会均与当地的医院有着广泛的联系, 可以通过与这些社团进行沟通,

然后请他们向医院推荐自己的产品。

利用医院内部资源 一是由医院的药事委员会或相关成员推荐。 医院的药事委员会是医院为完 善进药制度而成立的专门班子,一般由主任和多名成员组成。新产品进入医院 必须经药事委员会批准。因此,企业的营销人员必须让自己的产品信息尽可能 多地为药事委员会的全体成员了解,让他们感觉到企业的实力和产品的疗效, 以及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二是通过医院临床科室主任推荐。 在开发医院时, 可以先从临床科室开始, 要从产品实力、疗效、口碑、价格等方面让他们觉得产品有优势,消费者乐于 接受。这样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推荐企业的产

品。在一般情况下,临床科室主 任点名要用的药,其他部门大多是会同意的。 三是由医院内的知名专家、教授推荐产品。

利用医药代理公司的资源 一般的情况是,生产企业和医院的关系没有医药代理公司与医院的关系 好。由于是医院的长期供货单位,业务交往多,关系熟,医院对他们的实力和 信誉比较了解,所以由这些公司做医院的工作,往往可以少走弯路。

利用其他方法 企业产品要打入医院,还应注重外围造势。比如以广告强迫的形式使产品 进入。这种形式是指先用各种广告进行轰炸,使到医院里看病的患者指名要企

业的产品。 也可以先将产品放到医院下属的药店或专家专科门诊部试销, 逐步向医院 渗透,最终进入。 以上所有代理形式,进入医院的程序和各种方法,表面上看都没有什么大 问题,但每采取一个做法,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现金。这些现金,大部分 流入了个人腰包。这就是药品在高价销售,患者和医保在为高价药买单,而医 院、制药企业、流通企业都在叫苦。作为个案分析已经没有意义,国家对个别 个人或者机构的打击也不构成对根本制度和不合理利益驱动链的撼动。 对这类 问题的根本性解决方案,当然得依靠正本清源,用更加有威力的武器,重拳出 击。

模式二:医药企业——医药公司——医院(占药品总量85%)

医药批发企业多达万家 中国医药批发体系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三级计划调拨供应体系,进入20 世纪80年代,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药品企业生产供大于求,最终 形成了买方市场。僵化的三级批发体系失去功能,层层调拨不复存在,许多国 有医药公司及经营部被个人或集体承包。医药企业可以向任何医药公司供货, 有些企业甚至直接成立自己的销售公司。一时间,全国医药批发企业从计划经 济时代的2000家猛增至17000家, 医药流通领域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现象严重。 随着医药企业效益大幅度滑坡,利润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15%降到5.7%。

小而多、乱的医药批发企业利润也随之大幅度滑坡。1998年,全国医药商业企 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0.46%,亏损面却达30%。

企业规模小、利润率低、行业集中度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1998年以后,尤其是中国加入 WTO 以后,医药商业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 战。虽然推行强制 GSP 认证,使一批小型企业被淘汰出局,但总体来看,仍然 存在销售费用很高、市场集中度很低、企业规模过小、经营效率低下、企业利 润低下的总体局面,没有强大的现代意义的物流配送体系,缺乏核心竞争力。 目前中国医药商业的平均流通费率为12.65%,销售利润率小于1%。

在美国,医 药批发商的流通费率仅为2.9%,而销售利润率为1.55%。最根本的原因,就是 就大部分企业而言,行业经营模式还是原有低下混乱经营模式的修修补补,没 有建立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医药流通企业营销模式。 现代医药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集约化经营规模, 强大的辐射全国甚至 全球的供求网络信息平台,高效低成本的采购、仓储、分销、配送一体化第三 方物流系统,实现真正的产品流、资金流、信息流,是连接供应商网络和消费 终端网络的强大的“血管”。渠道共享、信息共享、规范统一的技术标准是最 基本的要求,产品流通交易额是评价一个流通企业的核心指标,其次才是大型 仓库、运输工具等硬件设施。在世界医药物流市场上,比较成功的三大市场是 北美、欧洲和日本。以北美为例,4家医药物流分销商占据了全行业营业收入 的95%以上,都是超大规模上市公司,分销中心的产品品种都在7万种以上。他 们不仅经营处方药、非处方药、医疗器械,还经营其他特殊用品,如保健品、 美容产品。不仅如此,他们还以计算机软件和流程重组为拳头产品,实行管理

和信息技术输出。单纯的分销配送业务已经失去市场竞争优势,向上下游企业 提供整体服务方案和支持系统,已经是现代物流企业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方 向。 反观中国现有医药流通企业,区域分割现象严重,信息闭锁,各自为政。 所以中国药品批发企业有极强的计划经济时代“坐商”的特色, 很少异地设库 和经营,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在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下,也是为了上规模而上 规模,多数是跑马圈地,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争相建立仓库和配送中心,不解 决核心的批发量小、管理低下、信息处理能力低下等问题,进行硬件低水平的 重复建设,硬性的成本投入和维护费用成为业务扩张的强大负担。

最典型的是具有很强计划经济“印记”的超大型医药物流中心“国债项 目”。投资巨大、占地面积巨大,预计销售额巨大,坐地为王,占山为王。导 致在大城市“巨无霸”物流中心过度集中,恶性竞争,根本吃不饱,偏远地区 一穷二白,严重违背市场规律。物流中心没有规模和物流量支持,根本不能赢 利,而疯狂的巨额投入和高昂的维护费,更加剧了企业生存危机。现在,全国 医药物流中心平均空置率达60%。

中间费用高,无序竞争和“行业暴利”蒸发 根据调查,从药品生产出来到医院进行销售,整个费用的分配大致是生产 占30%,流通占40%,而医院占30%。从这个比例看,流通阶段所占的费用是很

高的,但实际情况,从分析医药商业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进行实

际调研得出的结 论恰恰相反。批发企业的毛利很低,纯利就更低。通常批发企业的毛利率只有 10%左右, 而纯利率只有0.5%。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认为: “近 年来,整个行业的毛利率一直在下降,现在批发行业毛利率有12.6%,而费用 却占到12.5%;我国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 发商的该项指标仅为2.6%;医药商业纯利润率仅有0.72%,全美医药批发商的 利润率为1.55%。相比之下,物流费用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医药商业的桎梏。 那么, 人们想象中的医药批发行业的“行业暴利”上哪里去了呢?巨大的 流通成本没有换来高额物流量,都投入到什么地方呢?调查者发现,在现行体 制下,在85%医药销售给医院的情形下,医院是医药供应链上最强势的垄断者, 是最大的买家,消费者的全权代表。中国医药流通企业的全部任务就是想办法 让产品进医院,而且医院没有统一采购联盟,全都是独立利益个体,进药大权 集中在近二万个医院(中国医疗服务机构则多达三十万个)下属的“药事管理 委员会”手中。 这样就形成了上万家小而混乱的医药批发企业和几万家医院权 利相关人“对接”的中国特有的医药进医院的“主流模式”。 从上面介绍过的 医药企业产品进入医院的渠道,我们大致可以推算医药流通领域费用的去向。 中国本身就有“做生意靠人情靠关系”的土壤, 大量的中间环节消耗了说不清 的费用,产生了一个行业的“费用黑洞”,大部分流入个人手中。另外,医院 体制转变过程中,还导致了医院拖欠货款严重。目前医院最好的回款周期是3 个月。大多数医院还多头进货,多头拖欠,医药公司只好拖欠厂家。医药批发 企业由此产生大量呆帐坏帐和应收帐款,严重减少了医药商业利润,降低了资 金利用率。还有,发改委降价令是刚性的,医院作为买方价格也是刚性的,生

产企业有成本的底限,所以每次政策调控挤压的多数是商业利润空间,全国医 药商业出现汇总性亏损就不足为奇了。

集中采购是一剂良药吗 集中采购是政府为规范药品购销活动,降低流通费用,减轻社会和患者医 药费用负担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对我国药品流通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03 年, 集中招标采购药品成交总额超过600亿元, 占医药采购市场份额的50%以上。 药品采购招标有可能成为我国药品流通的主流模式。 调查发现,大部分生产企业、经销企业和医院对招标不满意。主要意见集 中在招标后药价仍然居高不下;生产企业负担加重,甚至出现中标就死的怪现 象;工商企业应得的利润以各种费用形式转移到招标中介

机构和医院,国家税 收大量流失;催生了一个特殊行业——医药中介,又没有严格规范,成为新的 利益瓜分者,加大了原有的流通市场的无序和混乱。中介应该由无利益相关者 担当。但调查者也发现,招标至少在形式上打破了医药市场各自为政的僵局, 使全国药品采购过程和信息公开。招标把制药企业、批发企业、医院的信息首 次大规模集中和共享,把全国药品需求和供应信息集中。国外这个问题是通过 市场集中度来达到信息集中度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采购招标对中国医药供 应链的重新整合具有积极意义。

一个有趣的观点:中国不是“以药养医”而是“以医养药” 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过多过滥与低水平重复,导致企业不正当竞争,是不 合理用药与医药腐败、商业贿赂的主要原因。成百上千家企业生产同一品种,

低水平重复生产导致产品积压滞销,为求得生存通过给处方费或回扣推销药 品。所以现在问题的实质不是“以药养医”而是“以医养药(企业)”,而且中 国的低投入的非赢利僵化医疗体系养不了这么多企业。 全国有4000多家药品生 产企业,80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还有12万家药品零售企业(另一个版本的数 据是生产企业6300家,批发企业16000多家,社会零售企业约20万家) 。这些企 业的成本都不是政府支付的,都需要通过“经营、收费、加价”来维持,所以 药品价格不可能不节节攀高。再者,医院目前实行的是药品加成政策,进价越 高,加成越多,医院当然不会去进低价药。整个链条都需要高价药,那么到老 百姓那里价格就不可能低下来。

详细的医院进药流程 1.药剂科职能 药剂科在主要医院职能有三个:①为临床用药质量把关;②负责临床药理 的工作;③临床各科室用药的配送。药剂科是医院的一个物流中心,从临床用 药的监控、药理到最后物流的配送都是药剂科的职能。 2.药剂科人员结构及职责 药剂科的组成人员主要有药剂科主任、采购、库房主管、门诊药房主管。 药剂科主任的主要职能是:①负责药品的筛选,对于能否进药、进哪种药起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②药品质量的管理,药品质量是否达到GMP的标准,这些 都需要药剂科主任亲自严格把关。采购人员主要负责与医药商业公司联络,选 择其中一家或两家医药商业公司作为供货商。 库房主管主要负责西药库或中药 库的药品管理,记录所有药品入库、出库和流向。门诊药房主管主要负责门诊 药房的药品管理,办理药库领药、入货架、发药等各种事务。 3.医院进药、选药的原则 每家医院都有自己的进药和选药原则:①一些有重大意义的创新药物,医 院会优先选用,因为创新的产品意味着与新的治疗方法接轨;②同类的药品一 定要保持合理的数量, 同类的品种中, 新的品种一定要比老品种有显著的优势, 每一个剂型至少要保留一个品种;仿制药在质量可靠、价格合理条件下,原开 发厂和仿制品各选一种;OTC药基本满足需要即可,品种不宜过多;很多大 医院都不会进淘汰品种或比较滞销的品种。 4.新药进药程序 在掌握每家医院进药或选药的原则之后, 接下来需要详细了解的是进药的

程序。以下是医院进药普遍采取的一个程序:①由一个比较重要的、有影响力 的临床药剂科主任提单;②通过药剂师委员会讨论,药剂师委员会的成员主要 有院长、药剂科主任,还有相关的各科室主任;③通过药剂师委员会的讨论之 后,药剂科主任会下达购买通知,采购会根据药剂科主任的指示与相关的医药 公司联系采购药品。 5.特殊进药程序 因为并非每种药品都遵循一个相同的进药程序, 所以除了常规的进药程序 之外,还有特殊进药程序。在特殊进药程序中,医药销售主管需要注意以下几 个人:首先是院长,如果院长非常认可某种药,这种药进入医院的可能性就比 较大;其次是药剂科主任、临床专家,如果某位在全国非常有影响力的专家极 力推荐某种药品,那么这种药进入医院的可能性也很大。 6.药品电脑信息系统登记 采购人员将药品入库之后需要做的工作是:①进行电脑信息系统登记;② 要求各科室药房、门诊药房、急诊药房等进行提货,使药品分配进入小药房, 进入正规的医院销售渠道。 7

.药品在医院的供应链 药品在医院的供应链包括:首先,每个药房(门诊、急诊、病房等各药房) 的主管要填写领药单,然后交给药库的主管,药库主管从药库中取药并发药给 各个药房。但是药品的最终发放要根据临床医生所开的处方。这些环节,医药 销售主管都要明确掌握。

模式一:医药企业——医院(占药品总量1%)

医药企业产品进入医院的主要渠道

利用药学会等部门资源 一是召开新产品医院推广会。 由企业事先派出药品销售人员到所要开发的 区域,与当地的药学会、医学会、卫生局等部门联系,讲明自己的方案构想, 尽量请到这些社团、机关的相关领导,以这些部门的名义举办新产品临床交流 会,以推广自己的产品。当然,为了使会议顺利进行,可以给这些单位适当的 会务费用。与此同时,还应邀请当地比较有名的专家教授、相应医院临床科室 的主任到会讲话,以示权威性。这些事项谈妥以后,还要邀请区域内的医院院 长、药剂科主任、采购、财务科长和相应科室的主任及有关专家,达到交流新 产品信息, 使产品顺利进入医院的目的。 这种会议也可以针对某一家医院召开, 邀请到会的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另外,企业还可通过参加相应的学术会议推介产品。一般来说,每个地方 的药学会、医学会、卫生局等部门,每年都会组织多次学术会议、培训之类的 活动,企业应有“见缝插针”的精神,推介自己的产品。具体的做法是,先与 这些部门沟通, 了解相关活动的时间、 地点、 内容, 并向他们介绍自己的想法, 可以适当出一定的赞助费用,成为会议的协办单位,一般说来,这种合作是很 容易成功的。企业也可以在会上请一位或几位专家对产品进行推广。 还可以通过当地的医学会、药学会及其相关成员推荐企业的产品。由于医 学会、 药学会均与当地的医院有着广泛的联系, 可以通过与这些社团进行沟通,

然后请他们向医院推荐自己的产品。

利用医院内部资源 一是由医院的药事委员会或相关成员推荐。 医院的药事委员会是医院为完 善进药制度而成立的专门班子,一般由主任和多名成员组成。新产品进入医院 必须经药事委员会批准。因此,企业的营销人员必须让自己的产品信息尽可能 多地为药事委员会的全体成员了解,让他们感觉到企业的实力和产品的疗效, 以及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二是通过医院临床科室主任推荐。 在开发医院时, 可以先从临床科室开始, 要从产品实力、疗效、口碑、价格等方面让他们觉得产品有优势,消费者乐于 接受。这样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推荐企业的产

品。在一般情况下,临床科室主 任点名要用的药,其他部门大多是会同意的。 三是由医院内的知名专家、教授推荐产品。

利用医药代理公司的资源 一般的情况是,生产企业和医院的关系没有医药代理公司与医院的关系 好。由于是医院的长期供货单位,业务交往多,关系熟,医院对他们的实力和 信誉比较了解,所以由这些公司做医院的工作,往往可以少走弯路。

利用其他方法 企业产品要打入医院,还应注重外围造势。比如以广告强迫的形式使产品 进入。这种形式是指先用各种广告进行轰炸,使到医院里看病的患者指名要企

业的产品。 也可以先将产品放到医院下属的药店或专家专科门诊部试销, 逐步向医院 渗透,最终进入。 以上所有代理形式,进入医院的程序和各种方法,表面上看都没有什么大 问题,但每采取一个做法,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现金。这些现金,大部分 流入了个人腰包。这就是药品在高价销售,患者和医保在为高价药买单,而医 院、制药企业、流通企业都在叫苦。作为个案分析已经没有意义,国家对个别 个人或者机构的打击也不构成对根本制度和不合理利益驱动链的撼动。 对这类 问题的根本性解决方案,当然得依靠正本清源,用更加有威力的武器,重拳出 击。

模式二:医药企业——医药公司——医院(占药品总量85%)

医药批发企业多达万家 中国医药批发体系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三级计划调拨供应体系,进入20 世纪80年代,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药品企业生产供大于求,最终 形成了买方市场。僵化的三级批发体系失去功能,层层调拨不复存在,许多国 有医药公司及经营部被个人或集体承包。医药企业可以向任何医药公司供货, 有些企业甚至直接成立自己的销售公司。一时间,全国医药批发企业从计划经 济时代的2000家猛增至17000家, 医药流通领域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现象严重。 随着医药企业效益大幅度滑坡,利润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15%降到5.7%。

小而多、乱的医药批发企业利润也随之大幅度滑坡。1998年,全国医药商业企 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0.46%,亏损面却达30%。

企业规模小、利润率低、行业集中度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1998年以后,尤其是中国加入 WTO 以后,医药商业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 战。虽然推行强制 GSP 认证,使一批小型企业被淘汰出局,但总体来看,仍然 存在销售费用很高、市场集中度很低、企业规模过小、经营效率低下、企业利 润低下的总体局面,没有强大的现代意义的物流配送体系,缺乏核心竞争力。 目前中国医药商业的平均流通费率为12.65%,销售利润率小于1%。

在美国,医 药批发商的流通费率仅为2.9%,而销售利润率为1.55%。最根本的原因,就是 就大部分企业而言,行业经营模式还是原有低下混乱经营模式的修修补补,没 有建立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医药流通企业营销模式。 现代医药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集约化经营规模, 强大的辐射全国甚至 全球的供求网络信息平台,高效低成本的采购、仓储、分销、配送一体化第三 方物流系统,实现真正的产品流、资金流、信息流,是连接供应商网络和消费 终端网络的强大的“血管”。渠道共享、信息共享、规范统一的技术标准是最 基本的要求,产品流通交易额是评价一个流通企业的核心指标,其次才是大型 仓库、运输工具等硬件设施。在世界医药物流市场上,比较成功的三大市场是 北美、欧洲和日本。以北美为例,4家医药物流分销商占据了全行业营业收入 的95%以上,都是超大规模上市公司,分销中心的产品品种都在7万种以上。他 们不仅经营处方药、非处方药、医疗器械,还经营其他特殊用品,如保健品、 美容产品。不仅如此,他们还以计算机软件和流程重组为拳头产品,实行管理

和信息技术输出。单纯的分销配送业务已经失去市场竞争优势,向上下游企业 提供整体服务方案和支持系统,已经是现代物流企业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方 向。 反观中国现有医药流通企业,区域分割现象严重,信息闭锁,各自为政。 所以中国药品批发企业有极强的计划经济时代“坐商”的特色, 很少异地设库 和经营,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在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下,也是为了上规模而上 规模,多数是跑马圈地,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争相建立仓库和配送中心,不解 决核心的批发量小、管理低下、信息处理能力低下等问题,进行硬件低水平的 重复建设,硬性的成本投入和维护费用成为业务扩张的强大负担。

最典型的是具有很强计划经济“印记”的超大型医药物流中心“国债项 目”。投资巨大、占地面积巨大,预计销售额巨大,坐地为王,占山为王。导 致在大城市“巨无霸”物流中心过度集中,恶性竞争,根本吃不饱,偏远地区 一穷二白,严重违背市场规律。物流中心没有规模和物流量支持,根本不能赢 利,而疯狂的巨额投入和高昂的维护费,更加剧了企业生存危机。现在,全国 医药物流中心平均空置率达60%。

中间费用高,无序竞争和“行业暴利”蒸发 根据调查,从药品生产出来到医院进行销售,整个费用的分配大致是生产 占30%,流通占40%,而医院占30%。从这个比例看,流通阶段所占的费用是很

高的,但实际情况,从分析医药商业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进行实

际调研得出的结 论恰恰相反。批发企业的毛利很低,纯利就更低。通常批发企业的毛利率只有 10%左右, 而纯利率只有0.5%。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认为: “近 年来,整个行业的毛利率一直在下降,现在批发行业毛利率有12.6%,而费用 却占到12.5%;我国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 发商的该项指标仅为2.6%;医药商业纯利润率仅有0.72%,全美医药批发商的 利润率为1.55%。相比之下,物流费用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医药商业的桎梏。 那么, 人们想象中的医药批发行业的“行业暴利”上哪里去了呢?巨大的 流通成本没有换来高额物流量,都投入到什么地方呢?调查者发现,在现行体 制下,在85%医药销售给医院的情形下,医院是医药供应链上最强势的垄断者, 是最大的买家,消费者的全权代表。中国医药流通企业的全部任务就是想办法 让产品进医院,而且医院没有统一采购联盟,全都是独立利益个体,进药大权 集中在近二万个医院(中国医疗服务机构则多达三十万个)下属的“药事管理 委员会”手中。 这样就形成了上万家小而混乱的医药批发企业和几万家医院权 利相关人“对接”的中国特有的医药进医院的“主流模式”。 从上面介绍过的 医药企业产品进入医院的渠道,我们大致可以推算医药流通领域费用的去向。 中国本身就有“做生意靠人情靠关系”的土壤, 大量的中间环节消耗了说不清 的费用,产生了一个行业的“费用黑洞”,大部分流入个人手中。另外,医院 体制转变过程中,还导致了医院拖欠货款严重。目前医院最好的回款周期是3 个月。大多数医院还多头进货,多头拖欠,医药公司只好拖欠厂家。医药批发 企业由此产生大量呆帐坏帐和应收帐款,严重减少了医药商业利润,降低了资 金利用率。还有,发改委降价令是刚性的,医院作为买方价格也是刚性的,生

产企业有成本的底限,所以每次政策调控挤压的多数是商业利润空间,全国医 药商业出现汇总性亏损就不足为奇了。

集中采购是一剂良药吗 集中采购是政府为规范药品购销活动,降低流通费用,减轻社会和患者医 药费用负担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对我国药品流通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03 年, 集中招标采购药品成交总额超过600亿元, 占医药采购市场份额的50%以上。 药品采购招标有可能成为我国药品流通的主流模式。 调查发现,大部分生产企业、经销企业和医院对招标不满意。主要意见集 中在招标后药价仍然居高不下;生产企业负担加重,甚至出现中标就死的怪现 象;工商企业应得的利润以各种费用形式转移到招标中介

机构和医院,国家税 收大量流失;催生了一个特殊行业——医药中介,又没有严格规范,成为新的 利益瓜分者,加大了原有的流通市场的无序和混乱。中介应该由无利益相关者 担当。但调查者也发现,招标至少在形式上打破了医药市场各自为政的僵局, 使全国药品采购过程和信息公开。招标把制药企业、批发企业、医院的信息首 次大规模集中和共享,把全国药品需求和供应信息集中。国外这个问题是通过 市场集中度来达到信息集中度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采购招标对中国医药供 应链的重新整合具有积极意义。

一个有趣的观点:中国不是“以药养医”而是“以医养药” 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过多过滥与低水平重复,导致企业不正当竞争,是不 合理用药与医药腐败、商业贿赂的主要原因。成百上千家企业生产同一品种,

低水平重复生产导致产品积压滞销,为求得生存通过给处方费或回扣推销药 品。所以现在问题的实质不是“以药养医”而是“以医养药(企业)”,而且中 国的低投入的非赢利僵化医疗体系养不了这么多企业。 全国有4000多家药品生 产企业,80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还有12万家药品零售企业(另一个版本的数 据是生产企业6300家,批发企业16000多家,社会零售企业约20万家) 。这些企 业的成本都不是政府支付的,都需要通过“经营、收费、加价”来维持,所以 药品价格不可能不节节攀高。再者,医院目前实行的是药品加成政策,进价越 高,加成越多,医院当然不会去进低价药。整个链条都需要高价药,那么到老 百姓那里价格就不可能低下来。


相关内容

  • 钉钉软件(OA系统)推广方案
  • 钉钉软件(OA 系统)推广方案 沈丘念慈医院(沈丘念慈护理院) 综合办公室 目 录 一.OA 名词解释 .......................................... 3 二.钉钉的应用价值 ....................................... 3 三 ...

  • 医院业务知识培训教材
  • 医院管理业务与流程 1.1. 医院行政组织结构图 1.2. 门诊业务 一.门诊业务的特点: 1.接诊病人多,就诊时间短.一个门诊部每天要给成百上千的病人看病,而每个病人都强烈要求治上病.治好病.但就诊的时间又有限,既要使病人看上病,又要使病人得到有效的诊疗,这就产生了门诊数量与门诊质量的矛盾: 2. ...

  • 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 尖扎县人民医院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一.总则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及<**市医院经血传染性疾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措施和流程的知晓,增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暴露后感染风险, ...

  • 关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过程步骤
  •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 ,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ospital Management Inform ...

  • 精英临床用血标准化管理系统
  • 精英临床用血标准化管理系统 单位:贵州精英企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址:地址:贵阳市延安中路 电话: 用 户 手 册 http://www.gzjyqy.com 81号鑫海大厦16楼B 座 0851-6907080 6907111 6907222 目 录 1概述 ................... ...

  • 疾病应急救助管理制度与流程-详细全面
  • XXXXX院 疾病应急救助管理制度 为规范开展疾病应急救助工作,解决身份不明或无能力负担医疗费用患者的急救保障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依据国家卫计委<关于做好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申请支付工作的通知>.<四川省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暂行办法>和南财社[2014]30号文精神指示,对 ...

  • 北京医保异地就医报销流程指南
  • 北京医保异地就医报销流程指南 [导语]: 北京本市退休人员外出旅游生病了,异地就医可以报销吗?异地怎样就医,怎样选择医院,医保怎样报销? <北京市医疗保险异地安置(外转医院)申报审批单>详细解读异地就医医保手续怎样办理. 异地申请审批 1.异地就医人员需先通过参保单位或街道社保所到区县医 ...

  • 医院信息系统分析报告
  •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分析报告 目录 1 需求描述 . .............................................................................. 3 2 业务流程图 . .................................. ...

  •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征求意见稿)
  • 医院感染管理手册 #########人民医院 科室: 年份: 填 写 说 明 1.本手册内容作为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考核依据,必须按时如实认真记录和填写. 2.有关数据要将原始资料妥善保存,以备查验. 3.本手册按年度编制,每年一册,已填写的手册由科室妥善保存备查. 4.如遇医院感染管理特殊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