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

“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是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的一句话,也是我这几天总是想传达给大家的,我们每个人之所以为人,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独立我感觉最重要的是思想独立。

上世纪二十年代,陈寅恪先生也提出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非常有前瞻性的,陈先生终其一生恪守自己的格言。所谓自由就是不能被舆论和谣言所绑架,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所谓的独立,就是不能有先入为主的偏见,不能有人云亦云的浅薄,不能有推波助澜的起哄,不能有唯恐天下不乱的阴险。对听到、看到的信息加以自己的分析判断,不能看到表相就义愤填膺、盲目跟风,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精神,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亦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因的果,要有溯本清源的精神,坚决不能人家说啥咱信啥,没有一点自己的判断,或者仅凭主观臆断。正所谓:愚者看其果,智者看其源。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其实也是这个道理,“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就连那些我们奉为精典的书都不能完全相信,何况自媒体时代那些未经时间检验的大量垃圾信息,很多时候不过以讹传讹而已。我有一个学药理的同学曾经跟我讲过一个故事:据《本草纲目》记载,把一个年轻的公鸡放在笼子里,然后把这个笼子放在母鸡群里,让它可以看到母鸡却不能够着母鸡,憋着它,十五天后,它就会下出公鸡蛋来,可以治什么什么病……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去做了,估计最后的结局肯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会贻误病情。

我讲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真人真事:曾经有一次,我在老家给一个养鸡的三哥理发,因为他每天都要出鸡粪的原因,头发丝上居然留了一小块鸡粪,我回头跟我的一个哥哥说了此事,结果到了第二天,全村都在传说:老五给老三理发,从头发里理出一个鸡蛋来……大家都知道这事不可能,因为鸡蛋根本挂不住,但为什么还津津乐道、乐于传播呢?这里面既有善意的调侃,亦有对自己枯燥无聊生活的一种调节,虽没有人相信,但却都当成一种真事去讲。

于是在众口铄金的情况之下,三哥终于百口莫辩了,最后只剩下一句话:再也不让老五理发了!所以,那次理发是我唯一一次给三哥理发,其实我是冤枉的,我只是想做一件好事,并说了一件实事,但最后事态的发展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造成的后果更是波及到我的身上,再不被三哥相信了,亦是没有想到。

当下之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推送自己的信息,有些信息甚至自己都不相信,但却去推波助澜,为什么?其中不乏浑水好摸鱼、乱中求利益之辈。对爆炸性的信息如果我们不加入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并坚定自己的信念,轻则以谣传谣,重则上当受骗,比如茄子绿豆包治百病,比如日本核泄露后的食盐疯抢,这些信息为什么有人传?为什么有人信?我们是如何从一个吃瓜群众变成卖瓜群众的?在这些传言之中,我们是看客还是推波助澜者?是随波逐流、随声附和者还是止住谣言的智者?面对不明真相是盲目相信还是探究根源?仰或是跟风传播?我们的做法反映了我们的内心世界及我们的行为习惯,也反衬出我们内心的弱点在哪里,由人及己,把自己代入角色,然后“悲天悯人”。

大浪淘沙,那些经过历史检验的文字才值得我们颂读,但为什么我们不喜欢去读那些经典,而热衷于浏览一些鸡汤及花边新闻呢?这些文字既不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亦不能让我们更有眼界和胸怀,盖因为浮躁的社会让我们难以沉寂下来,一颗浮躁的心别说做事了,就连看书也静不下来,甚至对朋友圈里这些文字只看看题目,或者打开后看个开头、看个结尾就拉倒了。

我特别佩服我身边有的朋友不用智能手机,他们说智能手机的诱惑太大,很多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时间,所以绝了那条路。记得看过一个故事,说一个失聪的人一辈子过的非常快乐,有一次跟他用笔交谈,他说自己听不到别人对自己的非议,也从来没有说过别人的是非,面对的是一个单纯而快乐的世界,所以,如果我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就不如关了所有的朋友圈,做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然后静下心来做真实的自己!

由是一段文字,来源于当下铺天盖地且来回翻转的各类传闻,“让我们都不知道该相信谁了”,其实很简单,谁也不信,哪方面的也不看,自有人最后给捋个明白。理智的看待、正确的处理,不信谣、不传谣,不让垃圾信息占用自己宝贵的时间,春暖花开,美好的事物这么多,还是多用好的生活来滋养自己的生命吧!

“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是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的一句话,也是我这几天总是想传达给大家的,我们每个人之所以为人,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独立我感觉最重要的是思想独立。

上世纪二十年代,陈寅恪先生也提出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非常有前瞻性的,陈先生终其一生恪守自己的格言。所谓自由就是不能被舆论和谣言所绑架,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所谓的独立,就是不能有先入为主的偏见,不能有人云亦云的浅薄,不能有推波助澜的起哄,不能有唯恐天下不乱的阴险。对听到、看到的信息加以自己的分析判断,不能看到表相就义愤填膺、盲目跟风,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精神,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亦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因的果,要有溯本清源的精神,坚决不能人家说啥咱信啥,没有一点自己的判断,或者仅凭主观臆断。正所谓:愚者看其果,智者看其源。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其实也是这个道理,“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就连那些我们奉为精典的书都不能完全相信,何况自媒体时代那些未经时间检验的大量垃圾信息,很多时候不过以讹传讹而已。我有一个学药理的同学曾经跟我讲过一个故事:据《本草纲目》记载,把一个年轻的公鸡放在笼子里,然后把这个笼子放在母鸡群里,让它可以看到母鸡却不能够着母鸡,憋着它,十五天后,它就会下出公鸡蛋来,可以治什么什么病……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去做了,估计最后的结局肯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会贻误病情。

我讲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真人真事:曾经有一次,我在老家给一个养鸡的三哥理发,因为他每天都要出鸡粪的原因,头发丝上居然留了一小块鸡粪,我回头跟我的一个哥哥说了此事,结果到了第二天,全村都在传说:老五给老三理发,从头发里理出一个鸡蛋来……大家都知道这事不可能,因为鸡蛋根本挂不住,但为什么还津津乐道、乐于传播呢?这里面既有善意的调侃,亦有对自己枯燥无聊生活的一种调节,虽没有人相信,但却都当成一种真事去讲。

于是在众口铄金的情况之下,三哥终于百口莫辩了,最后只剩下一句话:再也不让老五理发了!所以,那次理发是我唯一一次给三哥理发,其实我是冤枉的,我只是想做一件好事,并说了一件实事,但最后事态的发展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造成的后果更是波及到我的身上,再不被三哥相信了,亦是没有想到。

当下之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推送自己的信息,有些信息甚至自己都不相信,但却去推波助澜,为什么?其中不乏浑水好摸鱼、乱中求利益之辈。对爆炸性的信息如果我们不加入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并坚定自己的信念,轻则以谣传谣,重则上当受骗,比如茄子绿豆包治百病,比如日本核泄露后的食盐疯抢,这些信息为什么有人传?为什么有人信?我们是如何从一个吃瓜群众变成卖瓜群众的?在这些传言之中,我们是看客还是推波助澜者?是随波逐流、随声附和者还是止住谣言的智者?面对不明真相是盲目相信还是探究根源?仰或是跟风传播?我们的做法反映了我们的内心世界及我们的行为习惯,也反衬出我们内心的弱点在哪里,由人及己,把自己代入角色,然后“悲天悯人”。

大浪淘沙,那些经过历史检验的文字才值得我们颂读,但为什么我们不喜欢去读那些经典,而热衷于浏览一些鸡汤及花边新闻呢?这些文字既不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亦不能让我们更有眼界和胸怀,盖因为浮躁的社会让我们难以沉寂下来,一颗浮躁的心别说做事了,就连看书也静不下来,甚至对朋友圈里这些文字只看看题目,或者打开后看个开头、看个结尾就拉倒了。

我特别佩服我身边有的朋友不用智能手机,他们说智能手机的诱惑太大,很多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时间,所以绝了那条路。记得看过一个故事,说一个失聪的人一辈子过的非常快乐,有一次跟他用笔交谈,他说自己听不到别人对自己的非议,也从来没有说过别人的是非,面对的是一个单纯而快乐的世界,所以,如果我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就不如关了所有的朋友圈,做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然后静下心来做真实的自己!

由是一段文字,来源于当下铺天盖地且来回翻转的各类传闻,“让我们都不知道该相信谁了”,其实很简单,谁也不信,哪方面的也不看,自有人最后给捋个明白。理智的看待、正确的处理,不信谣、不传谣,不让垃圾信息占用自己宝贵的时间,春暖花开,美好的事物这么多,还是多用好的生活来滋养自己的生命吧!


相关内容

  • 给自己留一点不知情权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给自己留一点不知情权 朱铁志 因为在杂志社工作,以为全国各地主要报刊每天在手,多种內参应接不暇,更添网络信息铺天盖地,天下人事真可谓无所不知了. 然而时间长了,杂多的信息并没有使我感到充实,相反,还常常在经历了头晕眼花的辛苦阅读之后,心里空落落的.海量信息过分满足了我的&q ...

  • 朱铁志-给自己留一点不知情权
  • 朱铁志-给自己留一点不知情权 因为在杂志社工作,平时又喜欢写一点豆腐块儿文章,时间长了,浪得几丝虚名.于是,各种赠阅的报刊越来越多,少说也不下三四十种吧.起初还颇为自己的"博学"得意过几回,以为全国各地主要报刊每天在手,多种内参应接不暇,更添网络信息铺天盖地,天下大事真可谓无所不 ...

  • 精神的三间小屋阅读答1
  • 精神的三间小屋阅读答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我们(甲).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积累至那种广袤,须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 ...

  • 大学生活怎么度过
  • 如何度过大学生活?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段.可以说19岁-23岁是人生精力最充沛的黄金时代,这时的体力.记忆力.反应能力都达到巅峰.非常幸运的是,我们会有整整四年可以心无旁骛.专心学习,提高未来工作和生活的能力.这很可能是我们一生中最后一次有如此大段的时间用于学习,也是我们一生中最 ...

  • 思想不等于信息量
  • 李河 在一篇名为<在网络上探索网络文化>的采访文章中,一位被采访者说:"信息时代的来临几乎等于精神时代的来临."这话听起来不错:"信息"让人联想到"精神",信息无所不在,精神当然也就无所不在! 然而且慢!有时一个过于明显的论断反 ...

  •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 周国平 一 我的怪癖是喜欢一般哲学史不屑记载的哲学家,宁愿绕开一个个曾经显赫一时的体系的颓宫 ,到历史的荒村陋巷去寻找他们的足迹.爱默生就属于这些我颇愿结识一番的哲学家之列. 我对爱默生向往已久.在我的精神旅行图上,我早已标出那个康科德小镇的方位.尼采常常 提到他.如果我所喜欢的某位朋友常常情不自禁 ...

  • 周国平散文[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 周国平散文<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一 我的怪癖是喜欢一般哲学史不屑记载的哲学家,宁愿绕开一个个曾经显赫一时的体系的颓宫,到历史的荒村陋巷去寻找他们的足迹.爱默生就属于这些我颇愿结识一番的哲学家之列. 我对爱默生向往已久.在我的精神旅行图上,我早已标出那个康科德小镇的方位.尼采常常提到他. ...

  • (2013年江西省)阅读答案
  • (2013年江西省) 云中谁寄锦书来 朱铁志 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在手机和电子信箱越来越便捷的当下社会,能够收到一封手写的信件已是一种幸运,能够收到 ...

  • 陈安之超级成功法则
  • 法则 一 世上3%的人有强烈的成功动机 在这个世界上,成功者的比例大概占3%,一般人占了97%.到底为什么有人会成功.成为这3% 的人,有人会一辈子成为普通人,成为97%?这两者的差别到底是在什么地方呢? 在过去十七年当中,我拜访了一百位世界第一名,他们从奥运金牌.世界首富.畅销书作者, 到国家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