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家长应如何配合学校培养

孩子的好习惯

王娅琳

2014 9 18

可能因为我教书当班主任时间长,所以在平时,常有一些家长、朋友和我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常常会这么说:幼儿园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饮食、礼仪、游戏中学习),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中学阶段(初中、高中)主要抓好孩子的学习方法。如果做到了这几点,孩子的成长就能进入良性循环,孩子长大后老师、家长都省心。教育家叶圣陶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下面,我主要从家长应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角度,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经验教训。

我先从关注孩子的四个角度讲。

1、关注孩子上课听讲的习惯。

为什么首当其冲讲这一点?因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一些家长又会想,课堂上的事,我们怎么管得了。其实不然。孩子是否专心听讲,我们是有办法了解的.最直接的了解方式有两种,一种就是联系老师,从老师那里直接了解情况。一种就是经常问孩子,今天上课学了什么?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回答了几个问题?如果孩子什么也回答不出来,那孩子肯定是有问题了。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作业之余让孩子说说语文学的哪一课,对哪些内容感兴趣。数学什么地方难?什么地方容易?久而久之就促进了孩子专心听讲的习惯。这里,我还想温馨提醒一些家长,不要让我们的教育流于形式。例如,每天把孩子

送到校门口,都叮嘱一句:”上课认真听讲!”孩子也都响亮地答一句:”知道了!”至于孩子到底有没有认真听讲,他就再也不过问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把你的话当耳旁风。认为你只是说说而已。

2、关注孩子思考的习惯。

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实践证明“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我们的孩子很少举手回答问题或从来都不问问题的话,那说明他在学习上有一种懒于思考,依赖老师、同学,或者单纯死记、模仿等习惯。这样的话,孩子则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样的孩子,除了老师要特别关注,我们家长应该怎样配合老师引导孩子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提问的习惯呢?首先,要学会耐心倾听。用心听孩子说了什么问了什么,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对他所提问题的关注。其次,要激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你不但要积极地给孩子提供必要的足够的图书,资料,工具甚至网络等硬件。而且要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中,都能看到你赞赏的目光,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途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最后,我想说,不要掐灭孩子奇思妙想的火花。当听到孩子提出我们所谓的怪问题时,说明孩子在思考在想象,所以不要嘲笑或蔑视,这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及将来进一步学习都很重要。

3、关注孩子读书的习惯。

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去补课,也不是去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应该从孩子较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她的阅读习惯,从漂亮的幼儿画报,到少儿儿童文学、意林等读物,随处都有她看的书。同时,家长也要经常读读书写写字,给孩子一个安静的读书氛围。让孩子觉得读书就像喝水吃饭一样不经意而又不可缺。如果哪天你发现她读书比较专注,自己

一会哭一会笑,吃饭时叫她几声都听不见。那就说明他已经爱上了读书。加上平时老师也经常把读一篇小故事,查一点小资料作为课下作业,孩子阅读的兴致就更高了。因为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变得轻松了,这也为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关注孩子做作业的习惯。

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作业完成的数量质量, 而且要关注孩子作业完成的时间。有不少家长,包括我自己都有过这样一个感觉,只要看见孩子坐在书桌前,就感到高兴,而不管她在干什么。实际上,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集中精力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作家长的要从自身孩子实际出发,根据作业内容规定作业时间。不要让孩子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习惯。

培养孩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还应做到“ 五个要”

1、 要有坚定的态度。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持之以恒。特别是孩子已经养成一些不良习惯的时候,家长坚定的态度就更加重要。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出了问题,不是从自身找问题,总是埋怨孩子、老师、学校、社会风气不正等问题, 甚至一些家长对待孩子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不是打就是骂,有些干脆放任自流。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十分正常的,我们家长在百忙之中一定抽出一点时间,一要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二要及时和学校老师进行联系,三要耐住性子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挺有意思的话,他说:“习惯就是习惯,任何人都不能把它从窗口扔出去,只有哄着它从楼梯下去,而且每次只能走一层。”

2、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家长自己在看电视,却让孩子做作业,这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而且也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作为家长平时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最好和孩子一起寻找学习的乐趣。

3、要赏识孩子,善于发现他(她)们的闪光点。

俗话说的好“数落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与其让孩子在没完没了的批评中纠缠做错的事,还不如适时的表扬,给孩子的每次进步来鼓掌喝彩。我坚信一个优秀的孩子不是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

4、要以知心朋友身份教育子女。

孩子的成长既需要学校的环境,也需要家庭氛围,家庭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学校无法替代的教育作用。孩子在紧张之余需要休息和放松,需要与家长亲密无间、无拘无束的交往和各种感性活动。家庭正是具有这种优势,可以弥补学校的不足,才使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下和家长交流思想,自由自在的表现自己,学习与人交往,学会做人做事。而我们父母如果居高临下对待孩子,就会淡化与子女的那种天然、亲密的关系,孩子的思想、感情就不能自在表达,他(她)会感到紧张、拘束、压抑进而厌恶、反感我们,产生不满和对抗情绪。因此我们在教育子女时要进行角色转换,改变教育方式,以一名普通家长的身份出现,最好是知心朋友身份出现。另外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智力、爱好,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抱负志向,制定力所能及的目标,积极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发挥孩子的特长,让孩子充满自信。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发展,而不是去做别人的复制品。同时,我们要善于把孩子的昨天和今天相比,只要有进步,孩子就是优秀的。

5、要学会与老师沟通。

首先,要掌握好时间,根据课表和作息时间,在老师有空的时候沟通。我还要强调,晚上8:00以后,除非特殊情况,最好不要打扰老师。你想想,一个班六十多个孩子,如果我们不注意,老师就没法休息了。其次,当我们看到或听到孩子受委屈了,一定先找老师问明情况再做处理,千万不要火急火燎地抱怨老师,指责别的孩子。这样不但不利于解决问题,还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了诸多对立面,你说孩子的校园生活还会愉快吗?孩子看到你在偏袒他,他下一次犯错时可能就更大胆了。另外,孩子看到你这样处理问题,他遇到问题时,也总是想方设法地推脱责任。我还想说,在和老师沟通时,尽量不要给老师提特殊要求。例如,把你娃座位调到中间或者前边。你要相信老师会公平对待每个孩子的。

总之,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则是孩子一生一世的事。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永远是父母心中的希望!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许你不是最好的,但至少你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逃不出孩子明亮纯洁的眼睛,所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家长的行为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最后,我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孩子能那么快适应学校生活,而且能学好知识,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导,也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培育,家校携手才能为孩子的美好未来作好奠基。

以上是我的几点体会,也是我的粗浅看法,一孔之见,仅供各位家长参考,不当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家长应如何配合学校培养

孩子的好习惯

王娅琳

2014 9 18

可能因为我教书当班主任时间长,所以在平时,常有一些家长、朋友和我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常常会这么说:幼儿园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饮食、礼仪、游戏中学习),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中学阶段(初中、高中)主要抓好孩子的学习方法。如果做到了这几点,孩子的成长就能进入良性循环,孩子长大后老师、家长都省心。教育家叶圣陶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下面,我主要从家长应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角度,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经验教训。

我先从关注孩子的四个角度讲。

1、关注孩子上课听讲的习惯。

为什么首当其冲讲这一点?因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一些家长又会想,课堂上的事,我们怎么管得了。其实不然。孩子是否专心听讲,我们是有办法了解的.最直接的了解方式有两种,一种就是联系老师,从老师那里直接了解情况。一种就是经常问孩子,今天上课学了什么?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回答了几个问题?如果孩子什么也回答不出来,那孩子肯定是有问题了。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作业之余让孩子说说语文学的哪一课,对哪些内容感兴趣。数学什么地方难?什么地方容易?久而久之就促进了孩子专心听讲的习惯。这里,我还想温馨提醒一些家长,不要让我们的教育流于形式。例如,每天把孩子

送到校门口,都叮嘱一句:”上课认真听讲!”孩子也都响亮地答一句:”知道了!”至于孩子到底有没有认真听讲,他就再也不过问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把你的话当耳旁风。认为你只是说说而已。

2、关注孩子思考的习惯。

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实践证明“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我们的孩子很少举手回答问题或从来都不问问题的话,那说明他在学习上有一种懒于思考,依赖老师、同学,或者单纯死记、模仿等习惯。这样的话,孩子则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样的孩子,除了老师要特别关注,我们家长应该怎样配合老师引导孩子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提问的习惯呢?首先,要学会耐心倾听。用心听孩子说了什么问了什么,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对他所提问题的关注。其次,要激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你不但要积极地给孩子提供必要的足够的图书,资料,工具甚至网络等硬件。而且要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中,都能看到你赞赏的目光,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途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最后,我想说,不要掐灭孩子奇思妙想的火花。当听到孩子提出我们所谓的怪问题时,说明孩子在思考在想象,所以不要嘲笑或蔑视,这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及将来进一步学习都很重要。

3、关注孩子读书的习惯。

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去补课,也不是去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应该从孩子较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她的阅读习惯,从漂亮的幼儿画报,到少儿儿童文学、意林等读物,随处都有她看的书。同时,家长也要经常读读书写写字,给孩子一个安静的读书氛围。让孩子觉得读书就像喝水吃饭一样不经意而又不可缺。如果哪天你发现她读书比较专注,自己

一会哭一会笑,吃饭时叫她几声都听不见。那就说明他已经爱上了读书。加上平时老师也经常把读一篇小故事,查一点小资料作为课下作业,孩子阅读的兴致就更高了。因为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变得轻松了,这也为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关注孩子做作业的习惯。

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作业完成的数量质量, 而且要关注孩子作业完成的时间。有不少家长,包括我自己都有过这样一个感觉,只要看见孩子坐在书桌前,就感到高兴,而不管她在干什么。实际上,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集中精力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作家长的要从自身孩子实际出发,根据作业内容规定作业时间。不要让孩子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习惯。

培养孩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还应做到“ 五个要”

1、 要有坚定的态度。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持之以恒。特别是孩子已经养成一些不良习惯的时候,家长坚定的态度就更加重要。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出了问题,不是从自身找问题,总是埋怨孩子、老师、学校、社会风气不正等问题, 甚至一些家长对待孩子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不是打就是骂,有些干脆放任自流。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十分正常的,我们家长在百忙之中一定抽出一点时间,一要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二要及时和学校老师进行联系,三要耐住性子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挺有意思的话,他说:“习惯就是习惯,任何人都不能把它从窗口扔出去,只有哄着它从楼梯下去,而且每次只能走一层。”

2、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家长自己在看电视,却让孩子做作业,这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而且也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作为家长平时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最好和孩子一起寻找学习的乐趣。

3、要赏识孩子,善于发现他(她)们的闪光点。

俗话说的好“数落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与其让孩子在没完没了的批评中纠缠做错的事,还不如适时的表扬,给孩子的每次进步来鼓掌喝彩。我坚信一个优秀的孩子不是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

4、要以知心朋友身份教育子女。

孩子的成长既需要学校的环境,也需要家庭氛围,家庭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学校无法替代的教育作用。孩子在紧张之余需要休息和放松,需要与家长亲密无间、无拘无束的交往和各种感性活动。家庭正是具有这种优势,可以弥补学校的不足,才使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下和家长交流思想,自由自在的表现自己,学习与人交往,学会做人做事。而我们父母如果居高临下对待孩子,就会淡化与子女的那种天然、亲密的关系,孩子的思想、感情就不能自在表达,他(她)会感到紧张、拘束、压抑进而厌恶、反感我们,产生不满和对抗情绪。因此我们在教育子女时要进行角色转换,改变教育方式,以一名普通家长的身份出现,最好是知心朋友身份出现。另外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智力、爱好,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抱负志向,制定力所能及的目标,积极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发挥孩子的特长,让孩子充满自信。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发展,而不是去做别人的复制品。同时,我们要善于把孩子的昨天和今天相比,只要有进步,孩子就是优秀的。

5、要学会与老师沟通。

首先,要掌握好时间,根据课表和作息时间,在老师有空的时候沟通。我还要强调,晚上8:00以后,除非特殊情况,最好不要打扰老师。你想想,一个班六十多个孩子,如果我们不注意,老师就没法休息了。其次,当我们看到或听到孩子受委屈了,一定先找老师问明情况再做处理,千万不要火急火燎地抱怨老师,指责别的孩子。这样不但不利于解决问题,还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了诸多对立面,你说孩子的校园生活还会愉快吗?孩子看到你在偏袒他,他下一次犯错时可能就更大胆了。另外,孩子看到你这样处理问题,他遇到问题时,也总是想方设法地推脱责任。我还想说,在和老师沟通时,尽量不要给老师提特殊要求。例如,把你娃座位调到中间或者前边。你要相信老师会公平对待每个孩子的。

总之,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则是孩子一生一世的事。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永远是父母心中的希望!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许你不是最好的,但至少你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逃不出孩子明亮纯洁的眼睛,所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家长的行为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最后,我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孩子能那么快适应学校生活,而且能学好知识,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导,也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培育,家校携手才能为孩子的美好未来作好奠基。

以上是我的几点体会,也是我的粗浅看法,一孔之见,仅供各位家长参考,不当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关内容

  • 小学家长学校培训材料1年
  • 独生子女的教育 材料一:小学家长学校培训材料 现在上小学的儿童,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因而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成了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儿童可塑性强,正是其品德.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说独生子女能否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能否与学校 ...

  • 浅谈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 浅谈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大山小学教师: 刘兴飞 作为一个三年级孩子的家长,尽管我们已经为孩子的发展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但是从孩子进入三年级,开始接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学校教育,对于孩子,却仍然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新起点,必然会引起孩子生活节奏.生活习惯和学习活动的一系列变化并面临许多新的问 ...

  • 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孩子_配合幼儿园教育孩子的方法
  • 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孩子_配合幼儿园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孩子1.应走出家教误区首先,教育孩子是家长一生的责任,无论孩子处于哪种环境中,都是离不开家长的教育的,所以家长要知道自己不可能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都推给老师,以为只要有老师就行了,老师不可能把做人的道理,生活常识,知识等等全部都教 ...

  • 家长应该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
  • 家长应该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 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幼儿园老师的事情,也更是家长的责任,不乏有一些父母将孩子送到学校以后就什么都撒手不管了,盲目的认为将孩子交到学校,对其的教育就是老师的事情,拥有这种观点的父母是对孩子的极度不负责任,下面就来看篇来自一位老师的日志吧! 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功起着很大的作 ...

  • 家长学校活动
  • 家长学校活动记录(一) 时间:2014年10月11日(星期六) 地点:各班教室 主讲:各班班主任 主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家庭是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第一环境,为 了让更多的家庭成为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环境,成为健康的理想的学习型家庭.我校家长学校工作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使教育理 ...

  • 如何做好家校联系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做好家校联系 作者:黄照生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第03期 摘要:我们教师应走出家教误区,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活动,重视家校联系.把孩子比作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它能照出父母的一切.积极配合,与学校教育同步. ...

  •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 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人们过去见过的.听过的.嗅过的.尝 过的.触摸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对象及动作等,都可以在头脑里留下痕迹, 以后还会再现或回忆出来,这都是记忆现象.从信息论的观点出发,记忆就是对 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 ...

  • 一年级家长会发言稿:携手共进 培育英才
  • 目的:通过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老师是如何管理班级,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以及家长如何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早期习惯养成. 过程: 各位家长: 大家好 很感谢你们能按时参加本次的家长会,这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与理解,我相信有了各位家长的配合,班级的工作开展的一定会更加顺利,孩子的变化一定 ...

  • 家长学校资 料 汇 编
  • XX 小学家长学校 资 料 汇 编 XX 小学家长学校 2012.6 前 言 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民族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家长学校是指导家庭教育的主渠道,是密切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桥梁.办好家长学校对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理论修养.改进家庭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