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年度报告
(2014年度)
团队名称: 团队带头人: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依托单位: (签章) 联系人: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主管部门: (签章) 填报时间: 年 月 日
一、团队基本情况
1
2
二、团队带头人基本情况
3
三、团队其他成员情况
4
5
五、团队上年度工作业绩
6
7
8
六、审查意见
9
《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年度报告》填写要求
《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年度报告》用于汇报“创新型科技团队”的基本情况和上年度的工作业绩,认定的创新团队均须填写此报告,填写内容要真实、准确、齐全。
《年度报告》期为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内容填写不下时,请自行加页。纸张规格统一使用A4纸,打印文字采用5号宋体字,单双面不限。要求字迹清晰、页面整洁;表中所列团队取得的成绩,均须附相关附件;附件和主件一并装订成册,不需另加封面。
经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并盖章后,一式一份报送省科技厅人才开发处,同时将电子版文档发至[email protected]。
一、团队基本情况
1.学科分类名称:根据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规定的学科分类,以创新团队主要科技创新所涉及学科的主次顺序,选择所属相应“二级学科名称和代码”填写,最多可以填写2个学科名称。
2.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名称:根据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11)规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选择所属相应“行业名称和代码”填写。
3. 科技创新活动类型: 根据《科技创新活动类型分类》规定的类型填写,可多项选择。
4.依托的平台和基地:按照国家级、省部级的顺序填写(不超过3个),平台和基地包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学科、协同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
二、团队带头人基本情况
1.毕业学校:指在国内外获得的最高学历时所在的学校。
2.所学专业:指在上述学校学习时所学的专业。
3.最高学历:包括中等专科、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
4.最高学位:指在国内外获得的最高学位,包括学士、硕士、博士。
5.工作单位:填写团队带头人现在所在单位。
6.二级单位:填写具体部门,如:高等院校要填到二级学院等。
10
7.现从事专业:根据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规定的学科分类,以团队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所涉及学科,选择所属相应“二级学科名称和代码”填写。
8.人才称号:填写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青获得者、省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原学者、省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等人才称号。
9.工作简历:应依据团队带头人所从事过的科研工作经历的时间顺序填写。
10.主要学术和社会兼职:填写本人主要兼职的学术、社会团体或机构的名称及兼任的职务。
11.获科技奖励:奖励是指国务院设立的科技奖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军队设立的科技奖励;其他有重要学术影响的科技奖励(如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设立的科技奖励,经科技管理部门批准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励等)。本栏目填写团队带头人近5年获科技奖励情况,要求只填写获国家奖排名前5、省部级奖排名前3的项目,不超过3项。请按照科技奖励的影响大小顺序完整地填写到相应栏目中。
12.获荣誉称号:指个人获得的省部级以上的荣誉称号,如:五一劳动奖、三八红旗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
三、团队其他成员情况
1.核心成员:在团队科研中起关键、重要、引领作用的成员。
2.其他成员:在团队科研中起辅助作用的成员。
3.所学专业:指在国内外获得的最高学历时所在学校所学的专业。
4.学位:指在国内外获得的最高学位,包括学士、硕士、博士。
5.工作单位:填写现在所在单位,填写至二级单位,如:高等院校要填到二级学院等。
6.现从事专业:根据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规定的学科分类,以团队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所涉及学科,选择所属相应“二级学科名称和代码”填写。
四、依托单位情况
1.单位名称:应与单位公章完全一致。不得填写非法人单位名称或单位简称。
2.单位性质:选择相应类别填写。A.独立科研机构;B.大专院校;C.企业(含科研机构转制企业);D.医疗机构;E.其他。
11
3.员工总数:正式在编人员或签署劳动合同关系人员。
4.专职研发科技人员数:指全时研发人员。
5.科研仪器设备总值:指科研团队从事研发工作的仪器设备的总价值。
6.上年度研发经费投入:企业填写。
7.单位称号:A. 高新技术企业;B. 河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C.其他:请填写称号具体名称。
8.相关科技创新平台与基地情况:指依托单位所具有的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平台或基地的名称。
9.可提供的支撑与保障条件:指依托单位提供的办公面积、运行经费、仪器设备等。
10.上年度提供的运行经费:指依托单位上年度为科技团队提供的运行经费,含承担的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
五、团队上年度工作业绩
1.承担项目:按重要程度,顺序填写;各级计划项目填写相应项目编号(横向项目可填“无”)和项目名称、经费和立项单位。
2.论文专著:按重要程度,顺序填写团队上年度发表的代表性论文专著(不超过5篇,要求是第一或通讯作者)的详细情况。
3.获奖情况: 按重要程度,顺序填写团队上年度获得的科技奖励(国家级前5名,省部级一等前3人,省部级二等第1人)情况。
4.知识产权:按重要程度,顺序填写团队上年度取得的主要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前3人,其它第1人)情况;
知识产权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和植物新品种权等。
5、成果转化:按取得成效显著程度,顺序填写团队上年度成果转化情况。
6、人才培养:指团队成员上年度学位或是职称等的晋升情况。
12
附件1
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年度报告
(2014年度)
团队名称: 团队带头人: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依托单位: (签章) 联系人: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主管部门: (签章) 填报时间: 年 月 日
一、团队基本情况
1
2
二、团队带头人基本情况
3
三、团队其他成员情况
4
5
五、团队上年度工作业绩
6
7
8
六、审查意见
9
《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年度报告》填写要求
《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年度报告》用于汇报“创新型科技团队”的基本情况和上年度的工作业绩,认定的创新团队均须填写此报告,填写内容要真实、准确、齐全。
《年度报告》期为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内容填写不下时,请自行加页。纸张规格统一使用A4纸,打印文字采用5号宋体字,单双面不限。要求字迹清晰、页面整洁;表中所列团队取得的成绩,均须附相关附件;附件和主件一并装订成册,不需另加封面。
经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并盖章后,一式一份报送省科技厅人才开发处,同时将电子版文档发至[email protected]。
一、团队基本情况
1.学科分类名称:根据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规定的学科分类,以创新团队主要科技创新所涉及学科的主次顺序,选择所属相应“二级学科名称和代码”填写,最多可以填写2个学科名称。
2.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名称:根据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11)规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选择所属相应“行业名称和代码”填写。
3. 科技创新活动类型: 根据《科技创新活动类型分类》规定的类型填写,可多项选择。
4.依托的平台和基地:按照国家级、省部级的顺序填写(不超过3个),平台和基地包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学科、协同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
二、团队带头人基本情况
1.毕业学校:指在国内外获得的最高学历时所在的学校。
2.所学专业:指在上述学校学习时所学的专业。
3.最高学历:包括中等专科、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
4.最高学位:指在国内外获得的最高学位,包括学士、硕士、博士。
5.工作单位:填写团队带头人现在所在单位。
6.二级单位:填写具体部门,如:高等院校要填到二级学院等。
10
7.现从事专业:根据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规定的学科分类,以团队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所涉及学科,选择所属相应“二级学科名称和代码”填写。
8.人才称号:填写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青获得者、省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原学者、省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等人才称号。
9.工作简历:应依据团队带头人所从事过的科研工作经历的时间顺序填写。
10.主要学术和社会兼职:填写本人主要兼职的学术、社会团体或机构的名称及兼任的职务。
11.获科技奖励:奖励是指国务院设立的科技奖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军队设立的科技奖励;其他有重要学术影响的科技奖励(如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设立的科技奖励,经科技管理部门批准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励等)。本栏目填写团队带头人近5年获科技奖励情况,要求只填写获国家奖排名前5、省部级奖排名前3的项目,不超过3项。请按照科技奖励的影响大小顺序完整地填写到相应栏目中。
12.获荣誉称号:指个人获得的省部级以上的荣誉称号,如:五一劳动奖、三八红旗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
三、团队其他成员情况
1.核心成员:在团队科研中起关键、重要、引领作用的成员。
2.其他成员:在团队科研中起辅助作用的成员。
3.所学专业:指在国内外获得的最高学历时所在学校所学的专业。
4.学位:指在国内外获得的最高学位,包括学士、硕士、博士。
5.工作单位:填写现在所在单位,填写至二级单位,如:高等院校要填到二级学院等。
6.现从事专业:根据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规定的学科分类,以团队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所涉及学科,选择所属相应“二级学科名称和代码”填写。
四、依托单位情况
1.单位名称:应与单位公章完全一致。不得填写非法人单位名称或单位简称。
2.单位性质:选择相应类别填写。A.独立科研机构;B.大专院校;C.企业(含科研机构转制企业);D.医疗机构;E.其他。
11
3.员工总数:正式在编人员或签署劳动合同关系人员。
4.专职研发科技人员数:指全时研发人员。
5.科研仪器设备总值:指科研团队从事研发工作的仪器设备的总价值。
6.上年度研发经费投入:企业填写。
7.单位称号:A. 高新技术企业;B. 河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C.其他:请填写称号具体名称。
8.相关科技创新平台与基地情况:指依托单位所具有的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平台或基地的名称。
9.可提供的支撑与保障条件:指依托单位提供的办公面积、运行经费、仪器设备等。
10.上年度提供的运行经费:指依托单位上年度为科技团队提供的运行经费,含承担的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
五、团队上年度工作业绩
1.承担项目:按重要程度,顺序填写;各级计划项目填写相应项目编号(横向项目可填“无”)和项目名称、经费和立项单位。
2.论文专著:按重要程度,顺序填写团队上年度发表的代表性论文专著(不超过5篇,要求是第一或通讯作者)的详细情况。
3.获奖情况: 按重要程度,顺序填写团队上年度获得的科技奖励(国家级前5名,省部级一等前3人,省部级二等第1人)情况。
4.知识产权:按重要程度,顺序填写团队上年度取得的主要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前3人,其它第1人)情况;
知识产权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和植物新品种权等。
5、成果转化:按取得成效显著程度,顺序填写团队上年度成果转化情况。
6、人才培养:指团队成员上年度学位或是职称等的晋升情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