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父母被你屏蔽了吗?

作者:袁满

中学时代 2016年06期

  微信,作为时下流行的移动终端,已成为中学生朋友最主要的即时聊天工具之一。通过它,学生们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亲朋好友最新的生活动态,关注“朋友圈”里的各种分享,掌握新鲜资讯,随时转发、点赞、复制、收藏。然而,微信在拉近人们现实生活中若即若离的距离的同时,父母的介入,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困扰,有些孩子选择了在“朋友圈”里把父母“屏蔽”,甚者直接把父母“拉黑”。

  就此现象,记者对济南市外国语学校初中部的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采访。在受访的50名学生里,有43人添加了自己的父母为微信好友,其中仅有11名同学表示自己的“朋友圈”是对父母完全公开的。在剩下的32人中,有18位同学对父母单独进行了“朋友圈”分组设置,14名同学则表示直接把父母拉到了“朋友圈”的黑名单中。那么,究竟是为什么最亲最爱的人却进不了你的“朋友圈”?为什么要“屏蔽”父母呢?

  有代沟,怕父母小题大做

  在受访的50名学生之中,有超过40%的同学表示曾经因为玩“朋友圈”的问题而和父母发生过分歧。有同学表示,其实自己在“朋友圈”里也没发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但之所以不想让父母看到是因为觉得和父母之间有代沟,有些内容父母不会理解,这样不仅很容易产生误会,还会引起不必要的争执。

  “有时候自己只是随便发了句牢骚,特别是关于学习的不开心的感慨,他们就会立刻回复。不仅如此,有时干脆直接一个电话打过来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自己的一点小情绪到了父母那里就被无限放大了,一想到还要为此解释半天。那个心累啊!”初二年级的李喆同学这样对记者说:“我觉得在这个方面家长们都很会‘举一反三’,他们会通过我们在‘朋友圈’里的一个小举动联想到一些其他的方面,然后就觉得我们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进而开始跟你讲道理,谈人生,让人觉得压力很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学生抱有和李喆同学一样的想法,相比父母而言,他们更愿意和同龄人在“朋友圈”里进行互动,家长们的质疑和询问则常常会给他们带来烦恼。

  父母过分关心 感觉缺少了隐私

  在被调查采访的学生中,也有不少同学认为让父母看到自己分享或更新的内容,有种被监视的感觉。非常地不自在。

  初二(11)班的高梦函同学一提到这件事就非常苦恼。她的父母作为“70后”的“潮爸潮妈”,很早就加入了微信队伍。“有时候一些事情不太想让家长知道,比方说,如果我把自己在外面玩的照片发到‘朋友圈’上,父母就会追问自己是和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呀?几点回家?有时真的受不了他们的这种‘关心’,感觉自己像被定位了一样没有一点私人空间。”梦函说,无奈之下她只能启用了“朋友圈”的“分组可见”功能,一些无关紧要、不痛不痒的内容就公开发表出来,让父母能够看到,而和朋友之间一些较为“私密”的生活讯息就会发在父母之外的其他分组里。

  “至于有的同学把父母拉到‘黑名单’中的做法,我觉得不太好。毕竟父母是出于关心才会这样关注我们的动态,只要心态摆正,微信也能成为我们和父母之间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有些面对面说不出口的话,反而能以文字的形式或是一个轻松的表情符号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避免了不必要的尴尬。”

  总的来说,父母在与子女成为微信好友之后,因为过度关注孩子发布的信息,久而久之会使子女抗拒与父母间的微信交流,这也正是父母被屏蔽的原因所在。这种现象反映出当下以家庭观念为核心的父母关爱遭遇到子女的权利自由观念,两代人各自有着自己的爱和怕。因而才会导致微信“拉黑”父母这样的情感断裂和互动脱节的现象产生。

  互相尊重和理解 搭建沟通桥梁

  首先,中学生朋友们需要摆正心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在受访的学生当中,并不是所有同学对家长进入自己“朋友圈”的做法都表现出反感和排斥,其中也不乏持正面观点的同学:“我认为并没有什么不可以跟父母说的,而且有些帖子就是要转给父母看的。”“我觉得微信比QQ更加实用,能够看到家人的即时动态。”“理解父母的做法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觉得他们为自己点赞是件很温暖的事。”……

  其次,作为父母,也要学会认同子女,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只要孩子没有偏离正常的成长轨迹,就应该留给他们足够的成长空间。既要有意识地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也要尝试着将孩子当作朋友相处,多与他们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紧张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最后,专家也给予提醒,希望现在广大的中学生朋友不要过度地沉溺于微信、微博、QQ等虚拟的聊天软件,毕竟在现实空间里面对面地与家长、朋友、老师进行互动和交流才是真正拉近人与人感情的方式,才能真正达到良性、有效的沟通效果。

作者:袁满

中学时代 2016年06期

  微信,作为时下流行的移动终端,已成为中学生朋友最主要的即时聊天工具之一。通过它,学生们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亲朋好友最新的生活动态,关注“朋友圈”里的各种分享,掌握新鲜资讯,随时转发、点赞、复制、收藏。然而,微信在拉近人们现实生活中若即若离的距离的同时,父母的介入,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困扰,有些孩子选择了在“朋友圈”里把父母“屏蔽”,甚者直接把父母“拉黑”。

  就此现象,记者对济南市外国语学校初中部的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采访。在受访的50名学生里,有43人添加了自己的父母为微信好友,其中仅有11名同学表示自己的“朋友圈”是对父母完全公开的。在剩下的32人中,有18位同学对父母单独进行了“朋友圈”分组设置,14名同学则表示直接把父母拉到了“朋友圈”的黑名单中。那么,究竟是为什么最亲最爱的人却进不了你的“朋友圈”?为什么要“屏蔽”父母呢?

  有代沟,怕父母小题大做

  在受访的50名学生之中,有超过40%的同学表示曾经因为玩“朋友圈”的问题而和父母发生过分歧。有同学表示,其实自己在“朋友圈”里也没发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但之所以不想让父母看到是因为觉得和父母之间有代沟,有些内容父母不会理解,这样不仅很容易产生误会,还会引起不必要的争执。

  “有时候自己只是随便发了句牢骚,特别是关于学习的不开心的感慨,他们就会立刻回复。不仅如此,有时干脆直接一个电话打过来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自己的一点小情绪到了父母那里就被无限放大了,一想到还要为此解释半天。那个心累啊!”初二年级的李喆同学这样对记者说:“我觉得在这个方面家长们都很会‘举一反三’,他们会通过我们在‘朋友圈’里的一个小举动联想到一些其他的方面,然后就觉得我们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进而开始跟你讲道理,谈人生,让人觉得压力很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学生抱有和李喆同学一样的想法,相比父母而言,他们更愿意和同龄人在“朋友圈”里进行互动,家长们的质疑和询问则常常会给他们带来烦恼。

  父母过分关心 感觉缺少了隐私

  在被调查采访的学生中,也有不少同学认为让父母看到自己分享或更新的内容,有种被监视的感觉。非常地不自在。

  初二(11)班的高梦函同学一提到这件事就非常苦恼。她的父母作为“70后”的“潮爸潮妈”,很早就加入了微信队伍。“有时候一些事情不太想让家长知道,比方说,如果我把自己在外面玩的照片发到‘朋友圈’上,父母就会追问自己是和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呀?几点回家?有时真的受不了他们的这种‘关心’,感觉自己像被定位了一样没有一点私人空间。”梦函说,无奈之下她只能启用了“朋友圈”的“分组可见”功能,一些无关紧要、不痛不痒的内容就公开发表出来,让父母能够看到,而和朋友之间一些较为“私密”的生活讯息就会发在父母之外的其他分组里。

  “至于有的同学把父母拉到‘黑名单’中的做法,我觉得不太好。毕竟父母是出于关心才会这样关注我们的动态,只要心态摆正,微信也能成为我们和父母之间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有些面对面说不出口的话,反而能以文字的形式或是一个轻松的表情符号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避免了不必要的尴尬。”

  总的来说,父母在与子女成为微信好友之后,因为过度关注孩子发布的信息,久而久之会使子女抗拒与父母间的微信交流,这也正是父母被屏蔽的原因所在。这种现象反映出当下以家庭观念为核心的父母关爱遭遇到子女的权利自由观念,两代人各自有着自己的爱和怕。因而才会导致微信“拉黑”父母这样的情感断裂和互动脱节的现象产生。

  互相尊重和理解 搭建沟通桥梁

  首先,中学生朋友们需要摆正心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在受访的学生当中,并不是所有同学对家长进入自己“朋友圈”的做法都表现出反感和排斥,其中也不乏持正面观点的同学:“我认为并没有什么不可以跟父母说的,而且有些帖子就是要转给父母看的。”“我觉得微信比QQ更加实用,能够看到家人的即时动态。”“理解父母的做法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觉得他们为自己点赞是件很温暖的事。”……

  其次,作为父母,也要学会认同子女,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只要孩子没有偏离正常的成长轨迹,就应该留给他们足够的成长空间。既要有意识地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也要尝试着将孩子当作朋友相处,多与他们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紧张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最后,专家也给予提醒,希望现在广大的中学生朋友不要过度地沉溺于微信、微博、QQ等虚拟的聊天软件,毕竟在现实空间里面对面地与家长、朋友、老师进行互动和交流才是真正拉近人与人感情的方式,才能真正达到良性、有效的沟通效果。


相关内容

  • 微信朋友圈不应该屏蔽父母结辩稿
  • 结辩稿 听完对方辩友的论述,无非是说: 场上争论的点无非有: 那么今天我们的微信朋友圈到底要不要屏蔽父母?我方坚持认为,一定不要屏蔽. 第一:微信朋友圈的意义就是分享自己的生活给周边的人,拉近彼此的距离.生活定律,随着人生年轮的外延,我们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今年来大学报道的前一天,我就在朋友圈发了 ...

  • 朋友圈该不该屏蔽父母
  • 朋友圈该不该屏蔽父母 几天前,我的朋友对我说,她的生活被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他的爸爸学会使用微信朋友圈了,从此之后她做任何事情都好像被限制了,深夜的电话只是因为上一条朋友圈的内容,在她无法忍受的时候,她屏蔽了自己的爸爸 我们与父母渐行渐远,我们跟父母之间有了太多太多的代沟,我们会担心:我们很多很多的 ...

  • 你做微商,但你不必讨好所有人!
  • 我是碎碎 每天十点半  我在这等你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3:47 情书(12月28号) 来自时光的情书 文/碎碎  音乐/Dusk 01 你做微商一定被人屏蔽过吧? 你做微商一定被人嘲讽过吧? 昨天出去浪了一天,回来看见后台好多留言,有个读者问我,怎么才能不被 ...

  • 身边的辐射危害有多大
  • 身边的辐射危害有多大?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 2015年04月06日阅读(61188) 你的朋友圈见过这种文章吗--<家中辐射之王竟是它!难怪那么多儿童得白血病了!>,标题这么简单粗暴,一看就值得怀疑!文章中提到测试人员用了一种测量器检测了冰箱.台灯.电视机.电吹风.微波 ...

  • 亲子微记录
  • ● #创想宝贝#放飞孩子梦想的舞台 ● @父母必读杂志 参加每月#创想宝贝#,领取"鸟老师"微任务 ● 发微博晒宝贝作品 ● 宝贝作品有机会登上杂志,还能获得"鸟老师"微访谈点评 迎春创意窗花 主办: 合作伙伴: #创想宝贝#"鸟老师"指点 ...

  • 站在车站门口
  • 忽然间,你犹豫了.你站在车站门口.你觉得,你像溺水的鱼,失了方向没了依靠. 忽然间,你茫然了,你站在车站门口. 你望着身边身边来来往往携老提幼背着大包推着行李的人,忽然觉得嘈杂的车站四周倏然只剩下你一个. 你忽然想到一段话--小四说,这种孤独不是末日后一个人站在荒凉的大地上仰望大得吓人的月亮时的孤独 ...

  • 微信营销基础知识
  • 有人说设置微信谁不会 ,但还是有人对此并非非常了解的. 那我也不多话,里面有很多细节内容还是值得珍藏的,要不我们也不用这么费劲的专门来编辑一篇你觉得没有用的文章. (可以下载把本文保存在桌面,有些重要不知晓的操作直接CTRL+F键快捷查找) 一.设置营销型微信号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营销的三驾马车 ...

  • 想用社交网络推广产品,你怎么能不懂点H5游戏运营?
  • 编者按:利用社交网络推广产品,H5 游戏是一个低投入高回报的选择.这篇文章的作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该怎么做 H5 游戏运营,并且指出了运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本文来自投稿,作者钟展 (微信号:zhongzhan1001) ,食货 app CMO. 创业初期的移动端产品怎样通过最小的资源投入做推广? ...

  • 变频器如何检测好与坏
  • 变频器如何检测好与坏 为了人身安全,必须确保机器断电,并拆除输入电源线R .S.T和输出线U.V.W后方可操作!首先把万用表打到"二级管"档,然后通过万用表的红色表笔和黑色表笔按以下步骤检测: 1. 黑色表笔接触直流母线的负极P(+),红色表笔依次接触R.S.T,记录万用表上的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