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大气压的存在经典例题

考点1:大气压强的存在

1)大气压的定义:空气受到重力作用, 而且空气能流动, 因此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

2)产生的原因:包围地球的空气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够流动,因而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强,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一点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3)大气压存在的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覆被实验,瓶吞蛋,吸饮料,吸盘挂钩等 实验,如图1所示,把两个半径约20cm 的铜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的方

向拉两个半球.

A 、把空可乐罐用橡皮塞塞住罐口,用抽气机抽出罐中的空气,将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可乐罐变瘪了,因为用抽气机抽出罐中的空气后,罐内的压强减少,罐外的大气压作用,使可乐罐变瘪了

B 、在空可乐瓶里灌些热水,然后倒掉,再旋紧瓶盖,过一会儿,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可乐瓶被压瘪,热空气温度降低,压强减少,但瓶外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对瓶有一个向内的压力。

C 、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塞住刚烧过酒精棉球的广口瓶口,观察现象。鸡蛋压进广口瓶,瓶内气体温度下降,压强减少,鸡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向下压进瓶内。

4)马德堡半球实验

实验现象:两个半球需用很大的力才能拉开 提出疑问:是什么力使两个半球合得那么拢?

因为地球周围的大气受到地球的吸引,即大气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大气对浸在其内的物体就有压力、压强。如果半球内为真空,那么要拉开半球需要的力约为7065牛。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说明大气压是很大的。 思考:学生做实验不成功或者测出的大气压偏小

半球表面积较小(或半径小、或体积较小),产生的大气压力小 .或者是半球内的空气没有排尽

例题: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1654年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

(1)总共用了16匹马把两个半球拉开,则平均一对(左右各一匹)马产

生的拉力是多少?(大气压的值约为105

Pa ,计算时把半球看成一个圆盘.) (2)某实验室供教学用的半球,在正常气压下抽成真空后,只需四个人便可拉开.其原因是半球表面积较小(或半径小、或体积较小),产生的大气压力小 . (3)如图2是同学们用高压锅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如果他们没有抽气机,应怎样将高压锅里的空气尽量排除呢?请说出你的办法.在高压锅里放少量的水加热至沸腾赶走里面的空气,然后盖严锅盖,让其冷却 . 下列都是《科学》课本中的实验,不能用来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

A. 瓶中取袋 B.筷子提米 C.牛奶盒的变化 D.吸饮料 下列实验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

图甲所示,将杯子里装满水,用纸片把杯口盖严,用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这表明______;如图乙、丙所示位置,纸片将

______

掉下来

(填

“会”、“不会”).说

明大气向____都有压强. 考点2:大气压的大小 1)大气压的测量工具

空盒气压计(携带和使用方便):1mm 为133pa

水银气压计(精确):水银柱为多少毫米,大气压就是多少毫米汞柱

标准大气压为:1.01×105

Pa=760mm汞柱 3)托里拆利实验

大气压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如图所示,设大气压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取管口的液片AB 为研究对象,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液片AB 受到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向下压强,

,同时液片AB 受到管外水银对它

产生的向上的压强,及由水银传递来的大气压强

,即

水银处于静止状态,静止的AB 液片受到的向上、向下的压强相等,即:

,所以

,所以。即大气压等于管内高出管

外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因此只要测出管内外水银面的 ,就可以得出大气压的数值。

1、如果将玻璃管加粗或者改细一点,对该实验都不会产生影响,测量出来的结果仍然是760mm 水银柱。

2、如果将玻璃管向上提起一些,水银柱会管内下降,但距水银槽中水银面高度仍是760mm 。将玻璃管向下按压一些,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3、如果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会上升,水银柱长度增加,但这时如果测量其竖直高度仍然是760mm 。

4、如果玻璃管中混入了少量的空气,玻璃管中水银由于受到了一部分气体向下的压强,所以水银柱会下降一些,这时水银柱的高度将会小于760mm ,也就是说比真实的气压值要小一些。 5、如果在玻璃管顶端凿一小孔,管中由于能够进入空气,玻璃管中水银柱的上表面也就受到了大气压强,由于这个压强和水银槽中水银面上方受到的大气压强相等,管中水银就会由于自身的重

力而下降,直到和水银槽中水银面相平。

6、如图所示,在标准气压下把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竖直地倒立在水银槽内,管的顶端高出水银槽中水银面36cm ,这时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因为标准大气压能够支持760mm 的水银柱。所以这时管顶会受到水银柱向上的76cm-36cm=40cm的压强。如果这时在管顶开一个小孔,水银柱会不会向上喷出呢? 答:如果在玻璃管上方开一小孔,由于管中水银受到有大气向上和向下的压强,所以水银柱会下降到和管外液面相平。

小结:玻璃管的粗细不会影响测量结果。把玻璃管向上提起或者向下按下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将玻璃管倾斜后,水银柱长度增加,高度不变;玻璃管中如果混入少量的空气,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小;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管顶穿一个小孔,那么管内水银将降到与管外水平面相平;

注意:应明确的几个问题:

① 水银柱高度是指管内外水银面的竖直高度差,不是指倾斜管内水银柱的长

度L ,因此,实验中使管倾斜后,管内水银柱长度增加,而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仍旧不变。

② 实验中,玻璃管的粗细(内径不同)不会影响大气压强的测定值,因为液体

的压强只与液体密度、深度有关,与液体的重力、体积无关。

③ 实验中,玻璃管入水银槽里的深度对测量值没有影响,管口向上提,管内水

银面上方真空部分体积增大,水 银柱高度不变;管口向下接,管内水银面上方真空部分体积减小,水银柱高度不变。 (4)说明:

A 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

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 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 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 若外界大气压为H cmHg 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H 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若玻璃管中水银柱高度低于76cm ,可能的原因是( ) A. 将玻璃管向上提或向下压了 B. 玻璃管粗了或细了,不适中 C. 水银槽中水银多了,应倒些水银走 D. 玻璃管放倾斜了一点 E. 当地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或实验场所地处高原 F. 管内混有了少量空气

将平底装满水的瓶子倒放在水槽里,如图所示,如果瓶底破了一个小孔,则瓶里的水会( )

A. 从小孔流出 B. 水槽中水面下降

C. 水既不从小孔流出,也不下降到水槽中 D. 水流入水槽,直至瓶内外水面相平

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 不小心管内进入了一点空气, 测得的结果是730毫米汞柱, 而当时实际大气压的值是756毫米汞柱, 那么管中水银面上方空气的压强是____毫米汞柱. 做托里拆利实验, 玻璃管内灌入的液体是_______.若管内灌入的是水, 当玻璃管倒置在水里, 要求管顶出现真空, 玻璃管至少要约_____米; 若管内灌入的是煤油, 则玻璃管

至少要约_____米.(ρ油=0.8×103kg/m3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玻璃管从竖直放置到倾斜放置如图所示,则( ) A .管内水银柱长度变大,竖直高度不变 B .管内水银柱长度减小,竖直高度减小 C .管内水银柱长度

变大,竖直高度变大

D .管内水银柱长度减小,竖直高度不变

已知实验室所在地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 在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中, 管内水银上方为真空, 则管内A 点的压强为_______毫米汞柱, 槽内B 点的压强为_______毫米汞柱.

4)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大气压就越小 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 每上升10米, 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图是一个自制的气压计,小明用托盘托着它从楼下到楼上,发现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变高了。

(1)水柱高度变高的原因是因为瓶外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________。

(2)水柱高度变高后,瓶内气体体积增大,质量不变,瓶内气体的密度__________ (选填“大变”、“不变”或“变小)。 5)大气压的测量实验

1、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g ;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g ,烧杯质量为100g ,活塞面积为7×10-5m2

,g=10N/kg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

A

1.26

×

105Pa B、1.10×105Pa C、1.01×105Pa D、0.96×105Pa

2、同学们在进行估测大气压实验时,首先读出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V ,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 ;然后按照如图所示的过程,慢慢的拉注射器(甲图没有盖

上橡皮帽、乙图在排尽空气后盖上了橡皮帽),刚好拉动活塞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F1和F2.则他们测量出的大气压强最接近于

( )

3、在测定大气压的实验中,因缺少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

①将蘸水的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挤

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的直径为d ;

②将装有适量细砂的小桶轻轻地挂在吸盘的塑料挂钩上;

③用小勺轻轻地向小桶内加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用天平测出这时小桶和沙的质量为m 。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吸盘脱离玻璃板时,若不计塑料挂钩的质量,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____________,测得大气压数值的表达式是:p 大气压=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值与1标准大气压值相差很大.成员们分析,可能是测得的吸盘的面积不准确;也可能是吸盘与玻璃板面脱离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准确;还可能是:______ (写出一条).

(5)实验小组又把玻璃板分别斜放、立放,使弹簧测力计向不同方向拉吸盘,也都测出了大气压的值.这说明大气压的方向是______.

6、用如图所示装置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把吸盘用力压在玻璃上排出吸盘内的空气,

-42

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4×10m .轻轻向挂在吸盘下的小桶内加沙子.吸盘刚好脱落时,测出吸盘、小桶和沙子的总质量为3.2kg .则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为______ N 4、小商品市场上有一种圆形软塑料皮碗,“物理航空母舰实验”小组买回后,利用塑料皮碗测教室中的大气压.具体做法:

①将皮碗挤压在竖直的厚玻璃上,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皮碗直径为d ,则皮碗面积

S=π(d/2)2

②将细线挂在皮碗的尾部,沿着垂直于玻璃的方向向外拉皮碗,当皮碗恰好掉下时记

下测力计读数为F ,则大气压强P 2

0=F/S=4F/πd .

你认为此小组利用______原理测教室中的大气压,体现______物理研究方法. 请帮“物理实验”将没填写完整的空填写完整.

小组测出教室中的大气压P=0.8×105

Pa ,向老师请教结果,老师用气压计测得的值为

1.0×105

Pa ,请你找出两处实验不妥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不妥处之一:

____ __.改进方法:____ __. 不妥处之一:___ ___.改进方法:__ ____.

5、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估测大气压的大小,根据课本中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

A

.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B .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 .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 D .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计算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为S .

E .根据p=数学公式,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

(1)由于疏忽,实验小组将前三项的顺序写颠倒了,正确的顺序是______.

(2)实验中将蘸水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蘸水的目的是______.

(3)如果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15N ,为了测出大气压的大小,你认为实验中所选吸盘的面积应尽量______ (选填“大一些”或“小一些”).

(g 取10N/kg),大气压的测量值为______Pa.若吸盘内的空气不能完全排出,则大气压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_.

7、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星期天开展一次登山活动,想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测量花果山的高度。若已知在竖直方向每升高10m 大气压强减小Δp ,且山下的大气压强为p0。他们随身携带了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容积为V )、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等。到达山顶后,他们首先排尽针筒内的空气并用橡皮帽封住其小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中针筒与活塞之间的摩擦不计)

(1)为了测量山顶的大气压强,你认为实验中应测出的物理量有(指出物理量的名称并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

(2)山顶的大气压强p = (用所测量的物理量及已知量表示);

(3)花果山的高度h = (用所测量的物理量及已知量表示)。

8、在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 某同学利用带拉环的吸盘、固定在墙上的平面镜、水、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 具体步骤是:

①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 算出吸盘平面面积为10cm2; 9、小明做“估测大气压值”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⑴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小明不能采用图乙的装置来估测大气压强,其原因是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吸盘自身的重力为0.5N ;

③将吸盘沾水湿润后, 压在平面镜上, 排尽吸盘内的空气;

④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吸盘, 直到吸盘恰好脱落, 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95N ;⑤记录整理数据;

⑥算出大气压的值, 分析实验结论.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上述的实验步骤中, 哪一部是多余的?______

(2) 将吸盘沾水润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数据, 计算得到的大气压强值为___________Pa

(4) 该实验测得的大气压的值小于标准大气压的原因是

(5) 在实验时, 如果拿一个吹风机对着吸盘自上而下吹冷风, 如图乙, 则你预计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很可能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

95N.

。 ⑵实验步骤如下:

A 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 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沿正确的方向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数F ; C 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 ;D. 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长度L 。 ⑶思考并回答:

①实验步骤A 的目的是 。 ②指出以上实验步骤中的错误:

。 ○

3注射器漏气会导致所测得的大气压的值偏 。请提出一种减少漏气的○

4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大气压强的表达式P= 。

10、洋洋同学家的卫生间下水道堵塞了,他爸爸利用吸盘很快就将下水道疏通了,如图所示,为此他突然联想到所学过的大气压知识,于是,洋洋和瑞瑞同学合作利用吸盘设计了一个估测大气压强的实验方案 【方案设计】

(1)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D ;

(2)将吸盘四周沾上水,挤出里面的空气压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 (3)用力竖直往上拉吸盘柄,直到吸盘脱离地面,根据经验估测拉托吸盘所需拉力的大小F ; (4)计算出当地大气压强 【评估交流】

洋洋同学说:我们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 ,操作过程规范,较

方便地估测出了大气压强瑞瑞同学说: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存在________ 、________ 等问题,尽管我嫩的操作规范,但估测的结果误差较大,洋洋认真思考后,同意了瑞瑞的意见,然后,他们继续一起探讨如何改进方案,尽量减少测量误差。 根据洋洋和瑞瑞同学的实验记录及自我评估情况,请你回答,洋洋和瑞瑞测出的大气压强P=________ (用字母表示);实验时洋洋同学将吸盘四周沾上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要准确测量,应该利用课本中介绍的________________ 进行测量。

考点1:大气压强的存在

1)大气压的定义:空气受到重力作用, 而且空气能流动, 因此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

2)产生的原因:包围地球的空气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够流动,因而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强,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一点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3)大气压存在的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覆被实验,瓶吞蛋,吸饮料,吸盘挂钩等 实验,如图1所示,把两个半径约20cm 的铜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的方

向拉两个半球.

A 、把空可乐罐用橡皮塞塞住罐口,用抽气机抽出罐中的空气,将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可乐罐变瘪了,因为用抽气机抽出罐中的空气后,罐内的压强减少,罐外的大气压作用,使可乐罐变瘪了

B 、在空可乐瓶里灌些热水,然后倒掉,再旋紧瓶盖,过一会儿,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可乐瓶被压瘪,热空气温度降低,压强减少,但瓶外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对瓶有一个向内的压力。

C 、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塞住刚烧过酒精棉球的广口瓶口,观察现象。鸡蛋压进广口瓶,瓶内气体温度下降,压强减少,鸡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向下压进瓶内。

4)马德堡半球实验

实验现象:两个半球需用很大的力才能拉开 提出疑问:是什么力使两个半球合得那么拢?

因为地球周围的大气受到地球的吸引,即大气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大气对浸在其内的物体就有压力、压强。如果半球内为真空,那么要拉开半球需要的力约为7065牛。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说明大气压是很大的。 思考:学生做实验不成功或者测出的大气压偏小

半球表面积较小(或半径小、或体积较小),产生的大气压力小 .或者是半球内的空气没有排尽

例题: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1654年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

(1)总共用了16匹马把两个半球拉开,则平均一对(左右各一匹)马产

生的拉力是多少?(大气压的值约为105

Pa ,计算时把半球看成一个圆盘.) (2)某实验室供教学用的半球,在正常气压下抽成真空后,只需四个人便可拉开.其原因是半球表面积较小(或半径小、或体积较小),产生的大气压力小 . (3)如图2是同学们用高压锅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如果他们没有抽气机,应怎样将高压锅里的空气尽量排除呢?请说出你的办法.在高压锅里放少量的水加热至沸腾赶走里面的空气,然后盖严锅盖,让其冷却 . 下列都是《科学》课本中的实验,不能用来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

A. 瓶中取袋 B.筷子提米 C.牛奶盒的变化 D.吸饮料 下列实验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

图甲所示,将杯子里装满水,用纸片把杯口盖严,用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这表明______;如图乙、丙所示位置,纸片将

______

掉下来

(填

“会”、“不会”).说

明大气向____都有压强. 考点2:大气压的大小 1)大气压的测量工具

空盒气压计(携带和使用方便):1mm 为133pa

水银气压计(精确):水银柱为多少毫米,大气压就是多少毫米汞柱

标准大气压为:1.01×105

Pa=760mm汞柱 3)托里拆利实验

大气压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如图所示,设大气压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取管口的液片AB 为研究对象,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液片AB 受到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向下压强,

,同时液片AB 受到管外水银对它

产生的向上的压强,及由水银传递来的大气压强

,即

水银处于静止状态,静止的AB 液片受到的向上、向下的压强相等,即:

,所以

,所以。即大气压等于管内高出管

外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因此只要测出管内外水银面的 ,就可以得出大气压的数值。

1、如果将玻璃管加粗或者改细一点,对该实验都不会产生影响,测量出来的结果仍然是760mm 水银柱。

2、如果将玻璃管向上提起一些,水银柱会管内下降,但距水银槽中水银面高度仍是760mm 。将玻璃管向下按压一些,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3、如果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会上升,水银柱长度增加,但这时如果测量其竖直高度仍然是760mm 。

4、如果玻璃管中混入了少量的空气,玻璃管中水银由于受到了一部分气体向下的压强,所以水银柱会下降一些,这时水银柱的高度将会小于760mm ,也就是说比真实的气压值要小一些。 5、如果在玻璃管顶端凿一小孔,管中由于能够进入空气,玻璃管中水银柱的上表面也就受到了大气压强,由于这个压强和水银槽中水银面上方受到的大气压强相等,管中水银就会由于自身的重

力而下降,直到和水银槽中水银面相平。

6、如图所示,在标准气压下把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竖直地倒立在水银槽内,管的顶端高出水银槽中水银面36cm ,这时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因为标准大气压能够支持760mm 的水银柱。所以这时管顶会受到水银柱向上的76cm-36cm=40cm的压强。如果这时在管顶开一个小孔,水银柱会不会向上喷出呢? 答:如果在玻璃管上方开一小孔,由于管中水银受到有大气向上和向下的压强,所以水银柱会下降到和管外液面相平。

小结:玻璃管的粗细不会影响测量结果。把玻璃管向上提起或者向下按下也不会影响到测量结果;将玻璃管倾斜后,水银柱长度增加,高度不变;玻璃管中如果混入少量的空气,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小;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管顶穿一个小孔,那么管内水银将降到与管外水平面相平;

注意:应明确的几个问题:

① 水银柱高度是指管内外水银面的竖直高度差,不是指倾斜管内水银柱的长

度L ,因此,实验中使管倾斜后,管内水银柱长度增加,而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仍旧不变。

② 实验中,玻璃管的粗细(内径不同)不会影响大气压强的测定值,因为液体

的压强只与液体密度、深度有关,与液体的重力、体积无关。

③ 实验中,玻璃管入水银槽里的深度对测量值没有影响,管口向上提,管内水

银面上方真空部分体积增大,水 银柱高度不变;管口向下接,管内水银面上方真空部分体积减小,水银柱高度不变。 (4)说明:

A 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

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 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 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 若外界大气压为H cmHg 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H 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若玻璃管中水银柱高度低于76cm ,可能的原因是( ) A. 将玻璃管向上提或向下压了 B. 玻璃管粗了或细了,不适中 C. 水银槽中水银多了,应倒些水银走 D. 玻璃管放倾斜了一点 E. 当地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或实验场所地处高原 F. 管内混有了少量空气

将平底装满水的瓶子倒放在水槽里,如图所示,如果瓶底破了一个小孔,则瓶里的水会( )

A. 从小孔流出 B. 水槽中水面下降

C. 水既不从小孔流出,也不下降到水槽中 D. 水流入水槽,直至瓶内外水面相平

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 不小心管内进入了一点空气, 测得的结果是730毫米汞柱, 而当时实际大气压的值是756毫米汞柱, 那么管中水银面上方空气的压强是____毫米汞柱. 做托里拆利实验, 玻璃管内灌入的液体是_______.若管内灌入的是水, 当玻璃管倒置在水里, 要求管顶出现真空, 玻璃管至少要约_____米; 若管内灌入的是煤油, 则玻璃管

至少要约_____米.(ρ油=0.8×103kg/m3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玻璃管从竖直放置到倾斜放置如图所示,则( ) A .管内水银柱长度变大,竖直高度不变 B .管内水银柱长度减小,竖直高度减小 C .管内水银柱长度

变大,竖直高度变大

D .管内水银柱长度减小,竖直高度不变

已知实验室所在地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 在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中, 管内水银上方为真空, 则管内A 点的压强为_______毫米汞柱, 槽内B 点的压强为_______毫米汞柱.

4)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大气压就越小 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 每上升10米, 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图是一个自制的气压计,小明用托盘托着它从楼下到楼上,发现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变高了。

(1)水柱高度变高的原因是因为瓶外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________。

(2)水柱高度变高后,瓶内气体体积增大,质量不变,瓶内气体的密度__________ (选填“大变”、“不变”或“变小)。 5)大气压的测量实验

1、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g ;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g ,烧杯质量为100g ,活塞面积为7×10-5m2

,g=10N/kg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

A

1.26

×

105Pa B、1.10×105Pa C、1.01×105Pa D、0.96×105Pa

2、同学们在进行估测大气压实验时,首先读出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V ,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 ;然后按照如图所示的过程,慢慢的拉注射器(甲图没有盖

上橡皮帽、乙图在排尽空气后盖上了橡皮帽),刚好拉动活塞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F1和F2.则他们测量出的大气压强最接近于

( )

3、在测定大气压的实验中,因缺少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

①将蘸水的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挤

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的直径为d ;

②将装有适量细砂的小桶轻轻地挂在吸盘的塑料挂钩上;

③用小勺轻轻地向小桶内加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用天平测出这时小桶和沙的质量为m 。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吸盘脱离玻璃板时,若不计塑料挂钩的质量,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____________,测得大气压数值的表达式是:p 大气压=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值与1标准大气压值相差很大.成员们分析,可能是测得的吸盘的面积不准确;也可能是吸盘与玻璃板面脱离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准确;还可能是:______ (写出一条).

(5)实验小组又把玻璃板分别斜放、立放,使弹簧测力计向不同方向拉吸盘,也都测出了大气压的值.这说明大气压的方向是______.

6、用如图所示装置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把吸盘用力压在玻璃上排出吸盘内的空气,

-42

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4×10m .轻轻向挂在吸盘下的小桶内加沙子.吸盘刚好脱落时,测出吸盘、小桶和沙子的总质量为3.2kg .则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为______ N 4、小商品市场上有一种圆形软塑料皮碗,“物理航空母舰实验”小组买回后,利用塑料皮碗测教室中的大气压.具体做法:

①将皮碗挤压在竖直的厚玻璃上,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皮碗直径为d ,则皮碗面积

S=π(d/2)2

②将细线挂在皮碗的尾部,沿着垂直于玻璃的方向向外拉皮碗,当皮碗恰好掉下时记

下测力计读数为F ,则大气压强P 2

0=F/S=4F/πd .

你认为此小组利用______原理测教室中的大气压,体现______物理研究方法. 请帮“物理实验”将没填写完整的空填写完整.

小组测出教室中的大气压P=0.8×105

Pa ,向老师请教结果,老师用气压计测得的值为

1.0×105

Pa ,请你找出两处实验不妥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不妥处之一:

____ __.改进方法:____ __. 不妥处之一:___ ___.改进方法:__ ____.

5、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估测大气压的大小,根据课本中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

A

.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B .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 .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 D .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计算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为S .

E .根据p=数学公式,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

(1)由于疏忽,实验小组将前三项的顺序写颠倒了,正确的顺序是______.

(2)实验中将蘸水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蘸水的目的是______.

(3)如果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15N ,为了测出大气压的大小,你认为实验中所选吸盘的面积应尽量______ (选填“大一些”或“小一些”).

(g 取10N/kg),大气压的测量值为______Pa.若吸盘内的空气不能完全排出,则大气压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_.

7、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星期天开展一次登山活动,想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测量花果山的高度。若已知在竖直方向每升高10m 大气压强减小Δp ,且山下的大气压强为p0。他们随身携带了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容积为V )、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等。到达山顶后,他们首先排尽针筒内的空气并用橡皮帽封住其小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中针筒与活塞之间的摩擦不计)

(1)为了测量山顶的大气压强,你认为实验中应测出的物理量有(指出物理量的名称并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

(2)山顶的大气压强p = (用所测量的物理量及已知量表示);

(3)花果山的高度h = (用所测量的物理量及已知量表示)。

8、在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 某同学利用带拉环的吸盘、固定在墙上的平面镜、水、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 具体步骤是:

①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 算出吸盘平面面积为10cm2; 9、小明做“估测大气压值”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⑴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小明不能采用图乙的装置来估测大气压强,其原因是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吸盘自身的重力为0.5N ;

③将吸盘沾水湿润后, 压在平面镜上, 排尽吸盘内的空气;

④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吸盘, 直到吸盘恰好脱落, 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95N ;⑤记录整理数据;

⑥算出大气压的值, 分析实验结论.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上述的实验步骤中, 哪一部是多余的?______

(2) 将吸盘沾水润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数据, 计算得到的大气压强值为___________Pa

(4) 该实验测得的大气压的值小于标准大气压的原因是

(5) 在实验时, 如果拿一个吹风机对着吸盘自上而下吹冷风, 如图乙, 则你预计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很可能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

95N.

。 ⑵实验步骤如下:

A 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 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沿正确的方向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数F ; C 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 ;D. 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长度L 。 ⑶思考并回答:

①实验步骤A 的目的是 。 ②指出以上实验步骤中的错误:

。 ○

3注射器漏气会导致所测得的大气压的值偏 。请提出一种减少漏气的○

4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大气压强的表达式P= 。

10、洋洋同学家的卫生间下水道堵塞了,他爸爸利用吸盘很快就将下水道疏通了,如图所示,为此他突然联想到所学过的大气压知识,于是,洋洋和瑞瑞同学合作利用吸盘设计了一个估测大气压强的实验方案 【方案设计】

(1)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D ;

(2)将吸盘四周沾上水,挤出里面的空气压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 (3)用力竖直往上拉吸盘柄,直到吸盘脱离地面,根据经验估测拉托吸盘所需拉力的大小F ; (4)计算出当地大气压强 【评估交流】

洋洋同学说:我们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 ,操作过程规范,较

方便地估测出了大气压强瑞瑞同学说: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存在________ 、________ 等问题,尽管我嫩的操作规范,但估测的结果误差较大,洋洋认真思考后,同意了瑞瑞的意见,然后,他们继续一起探讨如何改进方案,尽量减少测量误差。 根据洋洋和瑞瑞同学的实验记录及自我评估情况,请你回答,洋洋和瑞瑞测出的大气压强P=________ (用字母表示);实验时洋洋同学将吸盘四周沾上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要准确测量,应该利用课本中介绍的________________ 进行测量。


相关内容

  • 液体压强经典习题(有典型例题)
  • 液体压强经典习题 例题1. 如图所示,平底茶壶的质量是400g,底面积是40cm2,内盛0.6kg的开水,放置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试求: (1)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 (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 (g=10N/Kg) 例题2. 有一根盛有液体的长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然后逐渐倾斜,则液体 ...

  • 三年级上册英语大纲
  • 三年级上册教学大纲: unit 1: < Hello > 一. 概述 : 本单元的话题为 Hello,教学内容为关于学具的词汇pen, pencil, ruler, eraser, crayon等文具名称.学习询问问别人的名字,自我介绍和一些基本的动作用语.该课是学生接触英语词汇学习的开 ...

  • 小学五年级奥数几何长方体和正方体经典例题详解
  • 精品学习网为您整理了:五年级奥数几何长方体和正方体经典例题详解欢迎大家阅读愉快! 五年级奥数几何长方体和正方体经典例题详解 1. 一个零件形状大小如下图:算一算,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思路导航] (1)可以把零件沿虚线分成两部分来求它的体积,左边的长方体体积是10×4×2 ...

  • 生活中的大气压
  •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大气的压强及与人类生活 本讲内容主要为大气的压强以及大气压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考点清单 1. 知道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实例,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 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 3. 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之间的关系:流速越 ...

  • 初中物理教学口诀
  •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科学探究的主要要素: 提.猜.制.进.分.评.交 2.科学家及成果: 哥白尼日心说.伽俐略实验多:经典物理靠牛顿.爱因斯坦相对论:居里夫人发现镭.玻尔创建量子论.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1.动与静看参照.位置不变是静止.位置改变是运动. 2.长度测量刻度 ...

  • 行测经典常识判断
  • ■ 常识判断历年真题分析 分析近3年的考试大纲和真题,对2012年的公务员考试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结合上表分析得出,国考常识判断有如下趋势: 第一,突出国情社情 国考常识判断中所考查的国情社情,内容庞杂.但乱中有序,考点也相对集中.如:国情社情中所涉及的经济常识,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总结性经济数据.重 ...

  • 国家海洋局考纲
  • 第一部分:海洋科学基本知识 (一)海洋科学 1.[掌握]: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 [了解]:海洋科学的分支及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 (二)地球运动和结构 2.[熟悉]:科氏力(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科氏力与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差别 3.[掌握]:地球圈层结构及内部和外部圈层的构成 4.[熟悉]:地球表 ...

  • 北京名校初二八年级物理试题汇编3
  • 各校物理试题汇编--浮力(北师.西城版) 一. 知识点睛和例题分析: 二. 第1题第一问答案为1600Pa ,之前的出错了,现更新. 第22题的答案是100cm²,不是10cm²,录入出错 1. (156中学)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薄壁圆柱形容器重4N ,底面积100cm 2,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 ...

  • 苏教版八年级二次根式经典例题分类
  • Ming Sheng Education 责任教育专 家 明升教育 数学 学科导学案(第 次课) 教师: 冯华俊 学生: 苏千姿 年级: 八年级 日期: 7.23 星期: 三 1 2 3 4 5 27.(8分)如图(1),正方形ABCD中,点H从点C出发,沿CB运动到点B停止.连结DH交正方形对角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