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泊秦淮]赏析

泊秦淮①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②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③。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唐代著名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他的《清明》十分有名。

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才华横溢,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题解: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

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创作背景: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1]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注释:

①选自《樊川文集》。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秦淮,河名,发源于江苏溧(lì)水东北,经南京流入长江。 ②【商女】茶楼酒馆里伺候客人的歌女。

③【后庭花】《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世多称为“亡国

之音”。

意译:

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银色的月光笼罩着小舟白沙,

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

仍在对岸吟唱《玉树后庭花》。

特点分析: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

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

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

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

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

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

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

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样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却容纳在短短的28个字之内,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凝练至及。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只有精练才能含蓄,也只有含蓄才能见得精练。所以含蓄与精练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泊秦淮①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②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③。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唐代著名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他的《清明》十分有名。

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才华横溢,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题解: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

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创作背景: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1]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注释:

①选自《樊川文集》。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秦淮,河名,发源于江苏溧(lì)水东北,经南京流入长江。 ②【商女】茶楼酒馆里伺候客人的歌女。

③【后庭花】《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世多称为“亡国

之音”。

意译:

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银色的月光笼罩着小舟白沙,

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

仍在对岸吟唱《玉树后庭花》。

特点分析: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

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

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

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

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

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

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

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样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却容纳在短短的28个字之内,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凝练至及。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只有精练才能含蓄,也只有含蓄才能见得精练。所以含蓄与精练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相关内容

  • 夜雨寄北赏析
  • 夜雨寄北赏析 [注解] 1.寄北:寄赠给住在北方的友人. 2.君:你,指作者的妻子王氏. 3.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泛指巴蜀之地) 4.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5.共剪西窗烛:指在西窗下伴着烛光(促膝倾谈). 6.剪:剪去烛花,使烛光更加明亮. 7.却:副词.还,且.表示轻微的转折. [诗的 ...

  • [使至塞上]导学案
  • <使至塞上>导学案 主备人:于晓曦 学习目标: 审核人:九年级语文组 1.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品味诗歌的语言: 2.理解并结合诗人的写诗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 ...

  • 九上诗词五首赏析
  • 九年级总复习之诗词部分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 文学常识 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人称"诗佛".进 士出身,官至尚书右丞,故世 ...

  •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
  •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住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 ...

  • 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贾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约客)配套教案
  • 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 贾生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约客) 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2.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3背诵诗词.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积 ...

  • 古诗词鉴赏课件
  • 悯农 李绅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泊秦淮 杜牧 黄鹤楼 崔颢 悯农 李绅 作者简介: 李绅: 李绅(772―846)唐朝亳州谯县(今亳州人),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 ...

  • 初中古诗词典故
  • 初中古诗词中的典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 ...

  • 古典诗词鉴赏: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赏析
  • 古典诗词鉴赏: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赏析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译文] 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也终究难以排遣心中的 ...

  • 桂枝香金陵怀古11-09
  •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怀古诗的特点的同时,要求学生不要只作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要在学好本领的同时投更多目光去关注我们社会的发展,关注我们国家的发展.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