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虹:认识和尊重城市发展规律

点标题下“中国城市规划网”关注我们,精彩不再错过

编者按

2015年12月20日-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召开的第四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分别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深刻阐明了未来城市工作的任务,对未来城市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顶层设计,也为破解城市发展中的现实矛盾和促进城市转型变革提出了框架性的方案。

新年伊始,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光明日报理论部在京联合举办了“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与会学者在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围绕未来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工作展开深入研讨。住建部副部长倪虹作为主题发言人之一,以“认识和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

倪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当今世界的竞争,首先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较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用愈发关键,无疑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深化改革创新的“主阵地”和国际竞争合作的“桥头堡”。只有把城市的改革动能充分发掘出来,把城市的创新潜力有力激发起来,才能真正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插上持续翱翔的“双翼”,完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历史重任。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着自身特有的运行规律。遵循了规律,就能把握城市发展正确方向;违背了规律,就将受到惩罚。现在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很多矛盾和问题,归根结底就在于没有把握好城市发展规律。为此,会议特别强调,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把握好城市发展规律,就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就要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依据和刚性约束,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要匹配、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要适应。就要把“改革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改革促进城市转型,以创新激活发展潜力。

首先,从注重量变,转向注重质升。过去在生产力和物质短缺的条件下,我们更多的将城市发展的重点放在量的积累和速度的提升上,这是符合当时实际的。但城市发展到今天,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已不再是“有没有”、“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优不优”的问题。这就需要从“质”上实现一次飞跃,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的理念,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

其次,从注重工业化,转向工业化和城镇化并重。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城镇化速度也将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工业化主要解决的是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城镇化则涉及经济、社会结构等生产关系的优化调整。从世界发展进程看,在工业化的中前期,工业化往往决定城市化;在工业化的中后期,城市化则更多影响工业化。适应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就要从优化生产关系入手,完善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并着力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真正在城市落户的问题。

最后,从注重城市竞争,转向注重城市竞合。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发展,一个重要动力就来自城市之间的竞争。随着人口、资源和环境等硬约束越发趋紧,城市在产业结构、边际效应、文化氛围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导致城市之间的竞争态势也随之改变。未来城市竞争不再是单向度的“零和游戏”,而是更加注重合作共赢、优势互补。

世界城市发展的新变化,也要求城市之间要通过深化合作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利用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城市早日跨上竞争的“升级版”,真正立于国际竞争不败之潮头。“城市群”的发展战略,就是“竞合”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相互合作、紧密配合、资源共享,最终能够产生“一加一远大于二”的聚集效应。

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实质上涉及的还是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深层调整,转起来并不容易,有时甚至还要经历痛苦的过程。但必须要看到,只有改革,才能催生城市发展新动力,实现创新发展;才能增强城市发展整体性、持续性,实现协调发展;才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绿色发展;才能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开放发展;也才能让人民在城市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实现共享发展。

(发言内容经本人同意发布)

文字内容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城中百人”,经中国城市规划网编辑整理。获取更多资讯,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中国城市规划网手机版。

中国城市规划网

www.planning.org.cn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知规划动态 | 晓行业前沿 | 听学会声音 | 碰学术火花

关注方法

1. 长按二维码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推荐)

2. 回文章顶部,点标题下蓝字“中国城市规划网”关注

3. 搜微信号“planning_org”或“中国城市规划网”关注

点标题下“中国城市规划网”关注我们,精彩不再错过

编者按

2015年12月20日-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召开的第四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分别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深刻阐明了未来城市工作的任务,对未来城市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顶层设计,也为破解城市发展中的现实矛盾和促进城市转型变革提出了框架性的方案。

新年伊始,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光明日报理论部在京联合举办了“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与会学者在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围绕未来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工作展开深入研讨。住建部副部长倪虹作为主题发言人之一,以“认识和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

倪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当今世界的竞争,首先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较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用愈发关键,无疑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深化改革创新的“主阵地”和国际竞争合作的“桥头堡”。只有把城市的改革动能充分发掘出来,把城市的创新潜力有力激发起来,才能真正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插上持续翱翔的“双翼”,完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历史重任。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着自身特有的运行规律。遵循了规律,就能把握城市发展正确方向;违背了规律,就将受到惩罚。现在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很多矛盾和问题,归根结底就在于没有把握好城市发展规律。为此,会议特别强调,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把握好城市发展规律,就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就要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依据和刚性约束,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要匹配、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要适应。就要把“改革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改革促进城市转型,以创新激活发展潜力。

首先,从注重量变,转向注重质升。过去在生产力和物质短缺的条件下,我们更多的将城市发展的重点放在量的积累和速度的提升上,这是符合当时实际的。但城市发展到今天,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已不再是“有没有”、“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优不优”的问题。这就需要从“质”上实现一次飞跃,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的理念,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

其次,从注重工业化,转向工业化和城镇化并重。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城镇化速度也将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工业化主要解决的是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城镇化则涉及经济、社会结构等生产关系的优化调整。从世界发展进程看,在工业化的中前期,工业化往往决定城市化;在工业化的中后期,城市化则更多影响工业化。适应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就要从优化生产关系入手,完善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并着力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真正在城市落户的问题。

最后,从注重城市竞争,转向注重城市竞合。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发展,一个重要动力就来自城市之间的竞争。随着人口、资源和环境等硬约束越发趋紧,城市在产业结构、边际效应、文化氛围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导致城市之间的竞争态势也随之改变。未来城市竞争不再是单向度的“零和游戏”,而是更加注重合作共赢、优势互补。

世界城市发展的新变化,也要求城市之间要通过深化合作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利用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城市早日跨上竞争的“升级版”,真正立于国际竞争不败之潮头。“城市群”的发展战略,就是“竞合”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相互合作、紧密配合、资源共享,最终能够产生“一加一远大于二”的聚集效应。

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实质上涉及的还是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深层调整,转起来并不容易,有时甚至还要经历痛苦的过程。但必须要看到,只有改革,才能催生城市发展新动力,实现创新发展;才能增强城市发展整体性、持续性,实现协调发展;才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绿色发展;才能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开放发展;也才能让人民在城市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实现共享发展。

(发言内容经本人同意发布)

文字内容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城中百人”,经中国城市规划网编辑整理。获取更多资讯,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中国城市规划网手机版。

中国城市规划网

www.planning.org.cn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知规划动态 | 晓行业前沿 | 听学会声音 | 碰学术火花

关注方法

1. 长按二维码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推荐)

2. 回文章顶部,点标题下蓝字“中国城市规划网”关注

3. 搜微信号“planning_org”或“中国城市规划网”关注


相关内容

  • 按规律办事
  • 事物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专题 一.知识解读 (一).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1.正确理解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世界上万事万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而是有着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都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类 ...

  • 领导论文:科学精神与科学发展
  • 科学精神与科学发展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都在发展,有发展就有"发展观".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由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同,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发展观的内涵和特征是不同的.就是说,"发展观"本身也是在变化和发展的.我们可以把过去的发展观统称为&quo ...

  • 唯物论和认识论原理
  • 第一部分:辩证的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 1. 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都有自己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方法论]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

  •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摘要: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 辩证统一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懂得了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的原理. 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 ...

  • 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
  • 共管理学院 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 摘要: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假如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因此,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题目.对于这个题目,还是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往思考和把握. 关键词:主观 ...

  • 辩证唯物论知识点
  • 辩证唯物论 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Ps: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征 ②物质具有可知性 2.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

  • 1.2.3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 课题: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含两个小标题:1.规律及其客观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前者是知识和理论上的铺垫:后者是纵深层面上的展开. 教学策略和方法 总体上的程序:通过经典案例导入,通过实例辨识揭示规律的含义,通过焦点话题认同规律是客观的道理,通过典 ...

  • 哲学知识点
  • 第一课 学习哲学 运用哲学 1.理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1)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同时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2)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3)所谓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4)世界观 ...

  • 高中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 一.唯物论部分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 ...

  • 高中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总结
  • 高中哲学常识主要原理归纳总结 [辩证唯物论]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派别,是围绕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一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展开的.(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客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