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年来,我校全面开展了各项工作,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将总结如下:
一、德育工作
1 加强师德建设,使教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教育过程中有着身体力行的作用。因此,本年度狠抓了教师师德建设,使教职工整体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初步形成了一个学生信任、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各校利用政治、业务、例会学习时间组织教职工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准则》、《教师十不准》等教育理论,展开了广泛讨论,从而使教职工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和从教的光荣感,增强了教书育人的信心,提高了工作效率。结合教学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开展了系列活动,把教学质量和师德、师能、师风联系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通过各项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狠抓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利用“安全教育日”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遵纪守法教育;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了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尊敬师长教育,树立了良好的思想品质,养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
二、教学工作:
㈠、严格规范管理,管理突出以人为本。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质量来源于严格规范的管理,严格规范的管理更是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效益的根本保证。本学期学校管理突出以人为本,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确立适合本校实际的“说课--上课--评课——反思”方法,接着进行试验,直到成型为止。
㈡教师队伍建设
1、加大新课改的培训。完善了《新课程培训计划》、《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选中自己的“实验田”活学活用,落实了走进新课程,挑战课堂模式,反思课堂新教法等反思交流活动,促进了新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教师教育思想的形成。
2、重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将青年教师和退居二线的老教师建立同伴互助关系,不定期、不定时的深入课堂听课,及时了解和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督促。。
㈢学生评价
1、指导思想
根据县教育局课改的精神,顺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改革以往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单一模式,多视角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真正改变传统学生诱人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逐步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2、评价手段:
• 考试:小测验、单元测验、月考、期考等。考试作为评价的方式之一,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试卷的分量与难易程度,不超越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命题突出教学重点,难易适度(基础题 70% ,中档题 20% ,综合题 10% ),注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积极探索考试形式的改革,力求考试的全面性、科学性的人文性。
• 课堂评价:
• 评价指标: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质疑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参与学习的态度、完成学业的态度。
• 评价方式:自评、互评、师评三结合。
• 评价周期: 一个月一次。
㈣教师工作评价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评价原则
⑴、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规范教学行为,激励教师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⑵、导向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本方案,明确教师、学校发展的导向,激励广大教师立足本职岗位,创造优异业绩。
⑶、个体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重视教师个人评价考核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团队和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备课组团队的评价,通过团队建设,提高教师整体发展水平。
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评价内容,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以求得尽可能的科学与合理。
⑸、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重视教师工作过程的评价,将过程评价和学期末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⑹、评价主体多元的原则。教师评价采取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原则。
本学年来,我校全面开展了各项工作,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将总结如下:
一、德育工作
1 加强师德建设,使教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教育过程中有着身体力行的作用。因此,本年度狠抓了教师师德建设,使教职工整体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初步形成了一个学生信任、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各校利用政治、业务、例会学习时间组织教职工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准则》、《教师十不准》等教育理论,展开了广泛讨论,从而使教职工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和从教的光荣感,增强了教书育人的信心,提高了工作效率。结合教学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开展了系列活动,把教学质量和师德、师能、师风联系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通过各项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狠抓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利用“安全教育日”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遵纪守法教育;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了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尊敬师长教育,树立了良好的思想品质,养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
二、教学工作:
㈠、严格规范管理,管理突出以人为本。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质量来源于严格规范的管理,严格规范的管理更是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效益的根本保证。本学期学校管理突出以人为本,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确立适合本校实际的“说课--上课--评课——反思”方法,接着进行试验,直到成型为止。
㈡教师队伍建设
1、加大新课改的培训。完善了《新课程培训计划》、《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选中自己的“实验田”活学活用,落实了走进新课程,挑战课堂模式,反思课堂新教法等反思交流活动,促进了新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教师教育思想的形成。
2、重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将青年教师和退居二线的老教师建立同伴互助关系,不定期、不定时的深入课堂听课,及时了解和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督促。。
㈢学生评价
1、指导思想
根据县教育局课改的精神,顺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改革以往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单一模式,多视角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真正改变传统学生诱人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逐步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2、评价手段:
• 考试:小测验、单元测验、月考、期考等。考试作为评价的方式之一,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试卷的分量与难易程度,不超越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命题突出教学重点,难易适度(基础题 70% ,中档题 20% ,综合题 10% ),注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积极探索考试形式的改革,力求考试的全面性、科学性的人文性。
• 课堂评价:
• 评价指标: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质疑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参与学习的态度、完成学业的态度。
• 评价方式:自评、互评、师评三结合。
• 评价周期: 一个月一次。
㈣教师工作评价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评价原则
⑴、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规范教学行为,激励教师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⑵、导向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本方案,明确教师、学校发展的导向,激励广大教师立足本职岗位,创造优异业绩。
⑶、个体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重视教师个人评价考核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团队和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备课组团队的评价,通过团队建设,提高教师整体发展水平。
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评价内容,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以求得尽可能的科学与合理。
⑸、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重视教师工作过程的评价,将过程评价和学期末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⑹、评价主体多元的原则。教师评价采取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