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簪雪里埋

金簪雪里埋

文:怡红快绿

----------------------------------------------------------------------------------------------------------------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红楼梦》因为后八十回原稿迷失,再加上如今一直流行的版本是程高一百二十回通行本,所以许多读者各执己见,众说纷坛。譬如林黛玉是如何死去的等等,引起很大的

争议。但是对于薛宝钗的结局,大家的观点还是较为一致。虽然没有前面提到的问题的意见那么多,但是还是有一些分歧。在写下这篇文章之前,我已经看过百家讲坛里刘

心武先生解读《红楼梦》的节目。他的资料与论证,自然是比石兄更加丰富的了。刘认为,薛宝钗最后在贾府大崩溃之前,抑郁地死在了冬天。对此,我有不同见解。

首先,第一回里作者通过甄士隐写下《好了歌注》,脂砚斋在“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一句旁

有批语,说是湘云、宝钗等人。这里史湘云并不难理解,根据脂砚斋在第十四回批语卫若兰,发现史湘云最后嫁给了贵族公子卫若兰。又有判词“展

眼对斜晖,湘江水势楚云飞”一句和【乐中悲】一曲看出,湘云的此段婚姻最初还是很美好的,但终究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的“白首双星”,即为史湘云、卫若兰

到老时因为某种原因并不在一起。所以可以说她是两鬓成霜的。

但是宝钗又应当如何理解呢?有人认为,她与黛玉的判词应该相对应。众所周知,曹公的手法是“一声也而二歌,一牌也而二牍”的。更何况此次是判词?所以有朋友跟石兄讨论,“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一句写出了黛玉和宝钗的死法与时间——黛玉是上吊死的,死在一个春天;宝钗应该是死在黛玉夭亡那年冬天。即贾府从各个方面

迅速走向衰落,大崩溃之前。在此,石兄就根据这两点,依次道出他的观点。

“玉带林中挂”并不意味着黛玉将玉带挂在树上然后上吊自尽。在此之前,刘心武先生就专门有《玉带林中挂》

一文说明此原因。玉带与汗巾是有区别的。汗巾能系在腰带上打结,用来上吊长度是足够的。你看通行本当中,鸳鸯上吊就是用的汗巾子。估计原稿中“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事时,她用的也是汗巾。但是玉带,系在外衣上,收紧之后得用钩扣合拢,用来上吊长度不够。黛玉虽然有一条双环四合如意绦,但那或许是她死之前,留给世人的一个信号。因为玉带毕竟短了些。那么说黛玉最终上吊自尽,这个猜想在这里就排除了。

前面一篇解《枉凝眉》,石兄已经说的很详细。黛玉大约是在贾府衰败后的第二年春天仙逝。如果说这里曹公对照着写,宝钗应当在那年冬天去世的话,脂兄的批语又算什

么呢?他可是看完了全文的。有脂批,史湘云与卫若兰的“金麒麟”婚姻,相当于宝玉宝钗“金玉良姻”的陪衬。所以宝钗的结局很有可能与湘云的结局一样。并且红楼梦曲的开篇引子里提到,“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悼玉,追悼,伤悼死者黛玉;而怀念存者薛宝钗。这说明宝钗并不是嫁给贾宝玉后没几年就死了,她是活了下去的。而且第二十八回,宝玉作了首女儿酒令,第一句——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这就是说的薛宝钗。有人提问了,这不是说的李纨吗?她不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守了寡的妇女吗?但是李纨因此变得悲观,抑郁吗?她虽然在湘云作东吃螃蟹一章里偶然提到自己的丈夫贾珠,心内无限感慨,流下

了眼泪。但这是人之常情,大

家听了以后都为她感叹。李纨虽然心内有情,可她并不悔恨。而且李纨她是在丈夫贾珠死去之前,就有了他们的儿子

贾兰的。并且【晚韶华】中,“那美韶华去之何迅”一句,说明李纨的青春是在贾珠死的那一刻就已经不复存在,如槁木死灰般了。所以这一句说的不是李纨,应是宝钗。而且还有第二句,“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明显说的就是后八十回“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的内容。贾宝玉后来追求功名做得高官了吗?没有。所以宝钗在宝玉悬崖撒手后感到自己无依无靠,只得悔恨终

生。这两句酒令就是写的她。 所以石兄认为薛宝钗并不是在贾家崩溃之前死去。那么,“金簪雪里埋”这句话应当如何理解呢?大家知道,曹

雪芹写《红楼梦》一大新奇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很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并且人物有两面性,他让读者自己去评判。好

人不一定全好,黛玉虽然性情率真,但偶尔也略显刻薄;王熙凤确实虚伪,但她就是令人爱之不及。而薛宝钗,她是一名端庄典雅,很有才情的女性。她年纪虽然不比黛玉大许多,但是她的内心足够成熟。宝玉也多次为宝钗的美貌为之动容。所以这里的“金簪雪里埋”是作者在叹息,像宝钗这样近乎完美的女子,恰恰被封建时代的礼教所束缚,她坚信金玉良缘,却被自己的金锁

锁住。因此,宝钗的结局,是

独守空闺,悔恨终生,最后凄惨而孤独地死在了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真正地掩埋在了那个时代!

金簪雪里埋

文:怡红快绿

----------------------------------------------------------------------------------------------------------------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红楼梦》因为后八十回原稿迷失,再加上如今一直流行的版本是程高一百二十回通行本,所以许多读者各执己见,众说纷坛。譬如林黛玉是如何死去的等等,引起很大的

争议。但是对于薛宝钗的结局,大家的观点还是较为一致。虽然没有前面提到的问题的意见那么多,但是还是有一些分歧。在写下这篇文章之前,我已经看过百家讲坛里刘

心武先生解读《红楼梦》的节目。他的资料与论证,自然是比石兄更加丰富的了。刘认为,薛宝钗最后在贾府大崩溃之前,抑郁地死在了冬天。对此,我有不同见解。

首先,第一回里作者通过甄士隐写下《好了歌注》,脂砚斋在“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一句旁

有批语,说是湘云、宝钗等人。这里史湘云并不难理解,根据脂砚斋在第十四回批语卫若兰,发现史湘云最后嫁给了贵族公子卫若兰。又有判词“展

眼对斜晖,湘江水势楚云飞”一句和【乐中悲】一曲看出,湘云的此段婚姻最初还是很美好的,但终究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的“白首双星”,即为史湘云、卫若兰

到老时因为某种原因并不在一起。所以可以说她是两鬓成霜的。

但是宝钗又应当如何理解呢?有人认为,她与黛玉的判词应该相对应。众所周知,曹公的手法是“一声也而二歌,一牌也而二牍”的。更何况此次是判词?所以有朋友跟石兄讨论,“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一句写出了黛玉和宝钗的死法与时间——黛玉是上吊死的,死在一个春天;宝钗应该是死在黛玉夭亡那年冬天。即贾府从各个方面

迅速走向衰落,大崩溃之前。在此,石兄就根据这两点,依次道出他的观点。

“玉带林中挂”并不意味着黛玉将玉带挂在树上然后上吊自尽。在此之前,刘心武先生就专门有《玉带林中挂》

一文说明此原因。玉带与汗巾是有区别的。汗巾能系在腰带上打结,用来上吊长度是足够的。你看通行本当中,鸳鸯上吊就是用的汗巾子。估计原稿中“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事时,她用的也是汗巾。但是玉带,系在外衣上,收紧之后得用钩扣合拢,用来上吊长度不够。黛玉虽然有一条双环四合如意绦,但那或许是她死之前,留给世人的一个信号。因为玉带毕竟短了些。那么说黛玉最终上吊自尽,这个猜想在这里就排除了。

前面一篇解《枉凝眉》,石兄已经说的很详细。黛玉大约是在贾府衰败后的第二年春天仙逝。如果说这里曹公对照着写,宝钗应当在那年冬天去世的话,脂兄的批语又算什

么呢?他可是看完了全文的。有脂批,史湘云与卫若兰的“金麒麟”婚姻,相当于宝玉宝钗“金玉良姻”的陪衬。所以宝钗的结局很有可能与湘云的结局一样。并且红楼梦曲的开篇引子里提到,“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悼玉,追悼,伤悼死者黛玉;而怀念存者薛宝钗。这说明宝钗并不是嫁给贾宝玉后没几年就死了,她是活了下去的。而且第二十八回,宝玉作了首女儿酒令,第一句——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这就是说的薛宝钗。有人提问了,这不是说的李纨吗?她不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守了寡的妇女吗?但是李纨因此变得悲观,抑郁吗?她虽然在湘云作东吃螃蟹一章里偶然提到自己的丈夫贾珠,心内无限感慨,流下

了眼泪。但这是人之常情,大

家听了以后都为她感叹。李纨虽然心内有情,可她并不悔恨。而且李纨她是在丈夫贾珠死去之前,就有了他们的儿子

贾兰的。并且【晚韶华】中,“那美韶华去之何迅”一句,说明李纨的青春是在贾珠死的那一刻就已经不复存在,如槁木死灰般了。所以这一句说的不是李纨,应是宝钗。而且还有第二句,“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明显说的就是后八十回“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的内容。贾宝玉后来追求功名做得高官了吗?没有。所以宝钗在宝玉悬崖撒手后感到自己无依无靠,只得悔恨终

生。这两句酒令就是写的她。 所以石兄认为薛宝钗并不是在贾家崩溃之前死去。那么,“金簪雪里埋”这句话应当如何理解呢?大家知道,曹

雪芹写《红楼梦》一大新奇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很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并且人物有两面性,他让读者自己去评判。好

人不一定全好,黛玉虽然性情率真,但偶尔也略显刻薄;王熙凤确实虚伪,但她就是令人爱之不及。而薛宝钗,她是一名端庄典雅,很有才情的女性。她年纪虽然不比黛玉大许多,但是她的内心足够成熟。宝玉也多次为宝钗的美貌为之动容。所以这里的“金簪雪里埋”是作者在叹息,像宝钗这样近乎完美的女子,恰恰被封建时代的礼教所束缚,她坚信金玉良缘,却被自己的金锁

锁住。因此,宝钗的结局,是

独守空闺,悔恨终生,最后凄惨而孤独地死在了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真正地掩埋在了那个时代!


相关内容

  • 红楼梦薛宝钗之金簪雪里埋
  • 金簪雪里埋 拜读红楼梦,又一次相见恨晚.红楼梦里的薛宝钗让我唏嘘,按理说以她的聪明才智"金玉姻缘"的计划不该有如此多的意外和悲惨的结局,红楼梦用当时大厦将倾的具体历史现状顺理成章般的契合这似乎唯一合理的答案.然而"雪里埋"的悲剧主要是因为她没看清大厦将倾的客观 ...

  • [闲侃红楼]揭秘薛宝钗的结局(闲侃红楼之五 )
  • 揭秘 薛宝钗 的结局 风之子闲侃红楼之五 关于<红楼梦>中除林黛玉以外另一个重要女子薛宝钗的结局,历来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终生守寡:有的说忧郁而死:有的说给贾宝玉生了个儿子象嫂子李纨一样辛辛苦苦抚养儿子成才等等,不一而足. 那么,薛宝钗的结局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我个人坚持认为,要研究&l ...

  • 黛玉和宝钗命运判词的四句话,原来藏了这么多信息!
  • 黛玉和宝钗的判词,原来是这样描述的:只见头上一页便画着两株(有些版本是四株,有争议,我个人倾向于两株枯木,因为两株枯木恰好是一个"林"字)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也有四句言词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别看这短短的四句话,几百年 ...

  • 红楼梦曲及判词
  •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 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黛玉,宝钗)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指薛 ...

  • "金陵十二钗"判词
  •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红楼梦>问世以来,就以它的生动.博大.深厚.传奇.谜一样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者不断地拜读.研究.今天,我也管中窥豹,简略谈论一下"金陵十二钗"判词.后四十回的遗失,使<红楼梦>象断臂的 ...

  • 我眼中的薛宝钗
  • 我眼中的薛宝钗 摘要: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和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一样,都是最重要的人物.<红楼梦>中的人物命名,大多与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命运结局有联系,薛宝钗的也不例外.可以说在所有的这些重要人物中,薛宝钗是最受争议的人物,是是非非总是伴随着这位宝姑娘.薛宝钗不但容貌美丽 ...

  • 谈[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形象
  • 摘 要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塑造的经典女性形象中,<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堪称当家花魁,淑女风范,样貌出众,博学多才,但是她是众人眼中的"冷美人",圆滑世故,这些性格特征与她所处的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本文从薛宝钗艳冠群芳.性格特征.和宝玉的爱情以及最后的悲剧来分析这个人物形 ...

  • 红楼梦人物金陵十二钗判词欣赏
  • 红楼梦人物金陵十二钗判词欣赏 宝钗黛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 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 淑之 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 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 &quo ...

  • 话题作文精彩构思80则
  • 话题作文精彩构思80则--话题79:□△○ 话题七十九:□△○?? 上面有三种图形,试根据三种图形的不同特点,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加以大胆想象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精彩构思]? 1.符号•人生 将三种符号分别想象为人生的不同阶段:少年.青年.中 年,说明人会随年龄的增加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