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研究

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初、中级应用型人才,大多数学生毕

业后将步入社会从事各项社会工作,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

到他们的就业及后续发展。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把学生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

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语文课程的任务是: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

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

基础。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强调文化基础知识的

积累和文化底蕴的积淀。所以,为了真正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本课题将着力研究中职学校的语文实践教学。

政策依据: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都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党的十六大

报告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

向,明确了任务。教育部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则明

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

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

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坚持以

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所以,职业教育发展必

须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这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胡锦

涛总书记也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

重大问题。温家宝总理也多次说过,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是

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其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从而能够就业,能够

生存,能够为社会服务。2005年9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

加强职业教育工作,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

技能的培养。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

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

场的办学方向”。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技能培养是在我国当前经济社

会发展大环境下必须提倡和坚持的重要改革精神。

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的根本含义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中等职业教育

则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尤其是

担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所以,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技能,必须重视中职学

校的语文实践教学。

二十一世纪需要全面发展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的身

体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交际能力能恰当的待人 接物,准确的处理合

同问题,能恰如其分的表现自己,在今后的就业应聘中能应对自如。加强语文实

践教学进行各方面的培训,对于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具有现实意义,也是时代的需

要,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

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

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

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

高素质劳动者服务。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是: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

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

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

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

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

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

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

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中要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尤其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 充分

利用各种语文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拓展视野, 重视积累, 提高认识客观

世界的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语文实践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逐步形

成的。要使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让学生学会实践,乐于实践。因此,我们的研究目标是如何让语文课堂充盈丰富

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多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让同学间有

更多讨论、交流、欣赏、评价、合作的机会,使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

程,让学生在语文实践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提高语文能力,体现语文在职业学

校的自身价值。

(1)在建构主义理论体系支撑的前提下,提出语文实践教学的可行性。

(2)大语文教学论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与人文性、实践性的统一。

“大语文教育”是语文的素质教育,它要把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

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

语文教育自身的多特性(工具性、思想性、综合性、社会性、知识性),语

文教学任务的多职能(知识教育、思想教育、审美教育、能力训练)和语文能力

训练的多项目(听、说、读、写、看、想等),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确立大语文

教育观,要依靠立体的综合性教育。

(3)科学发展观为理论依据,促进教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实践的可行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语文基础相对薄弱. 为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走上就业岗位,

或通过对口高招, 进入大学深造,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 必须要达到中等职业学

校语文教学标准, 同时要体现职教特色, 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实践性特

点,在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三.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背景: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为专业学习服务的一门重要

的基础文化课程。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语文能力。那么语文教学究竟

要实现怎样的目标达到怎样的目的?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明确认识

到:语文教学的特点是人文性,实践性和民族性。人文性凸现人类对存在意义的

思考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和对自由自觉超越的意向和价值取向。实践性事实现课

程理念转变的突出特点。时间的内容和对象不仅只限于教材,还应当包含丰富的

学习资源在内的自主探索与创新。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民族性则包含

了思想文化表达形式等特点。

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其实践活动是以实践性、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为

基本理论,强调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和全力体验。它要求教师从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存量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语文知识的机

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实践的时空,崇尚个体化

理解,注重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的实践。它要求在学习活动中,唤起

学生的学习愿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实

践中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

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语文教学以培养和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为主要任务,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

成部分,加强实践教学,拉近和社会的距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陶冶

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语文教学在教书和与人之间有一种天然

的联系。如今学校教学和成绩考评中重笔头轻口头的情况还普遍存在;重作品的

学习轻实用文体的训练还相当严重,这些现象已经严重制约了学生在就业创业方

面的发展。口语表达作为社会交际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甚至事业的成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一个人的适应力、竞争力、推销力等都

需要靠口才加以展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知识面相对狭窄,对生活的感悟

少,缺乏科学的口语训练和锻炼的机会,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私下与同学朋

友相处时很善谈,一旦在公众场合露面,则脸红心跳,手足无措,神态紧张,语

无伦次,重复罗嗦,语言匮乏,漫无中心。经过三年的学习,学生面临社会的挑

选,在面试求职时,一个个显得很木讷,负责招聘的人员问简单的问题,有的学

生说话结结巴巴颠三倒四,辞不达意,没有重点。声音不够洪亮。有的学生回答

问题,语病较多,甚至答非所问,没有什么条理。语法逻辑根本无法顾及。有的

学生仪表仪态不端庄,无疑会给人能力不佳、不善交际的印象。所以,提高职业

学校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中职学生在学校经过两年半理论知识的学习就要面向社会,语文教育就要担

当其这个重任,加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学

生成功走向职场做好准备。

2、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外的教坛一直十分重视建立母语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强实践教学,重视

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

能力,并将这种观念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就国内而言,语文生活化,就是实现大语文教育思想,加强语文实践教学。

语文实践教学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

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

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

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

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这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①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以

人为本以能力为本”教育教学理念。

②教材内容开始按生活实践内容编排,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③各种语文教学报刊、书籍中,关于“加强语文实践教育”的内容也越来越多。

④各地的“语文实践教育”实验如雨后春笋。

我们学校在2005——2008年进行了“语文实践教学”的课题实验研究,并在课

堂教学中总结已有经验;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丰富其文学底蕴;写

作中倡导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作文教学的结合,加强实用文的训练。引导学生

在体验中成长,在锻炼中提高。

“语文实践教育”实验的意义在于,它解决的是长期困扰我国语文教学的语

文与生活关系的根本问题,即语文的性质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将大大促进我

国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我们愿意倾注全力,让我们学校的学生沐浴在语

文实践的阳光之中,充分体验语文的丰富多彩,综合素养在学习与活动中得到全

面的提高。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通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能

自主自助的参与到 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其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2)以语文活动课为基点,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独特的审美意境、

师生和乐的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真正创设具有生命力的“课堂”。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讨论、辩论、座谈、演讲、表演等灵活多样

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以师生间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推动教学的

进程,日臻成熟和完善“两自一境”的教学艺术。

(4)通过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教改实践,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

课程观,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将学生生活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 源,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共同成长和提高。

4、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费县职业中专是国家级重点学校,优美的育人环境,优秀的教师队伍,

优异的教学成绩,优良的教学设施。学校领导尤为重视教育科研,目前学校有省、

市、县课题15个,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重要学科组都在开

展课题研究。教师科研意识强,学校科研氛围浓厚。

(2)本课题所在的语文教研组,是历年来学校的优秀教研组,县先进教研组,参加实验的八位教师年龄结构合理,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每人均有区以上论文、优质课等奖励,,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强。

(3)学校拥有藏书五万余册的图书馆、阅览室,为教师学习和科研提供了便利。

(4)目前,学校承担的山东省十五重点课题“构建大语文教学圈”的研究已经结束,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增强,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一致认为如果能趁热打铁,对课题进行进一步地研究和深化,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将成为学校发展的新起点和新契机。

(5)在山东省“十五”重点课题“构建大语文教学圈”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省市教科研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尤其是在教改策略、教改方法、教改实践方面的言传身教,让我们受益匪浅,并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当前中职校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我国基础教育的语文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课程理念从教师、学生、教材三个维度极大地改变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但是,职校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相对比较陈旧,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落后,教学上还囿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教学略显疲软,已然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职业教育,职校学生在语文课上出现了“兴趣危机”,更有甚者,对语文产生了厌恶感、畏惧感,职校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针对当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一次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对全市范围内的中职校进行相关调查。谨以课题组所在的费县职业中专为个例来说明目前我市语文教学的状况,问卷共设计了16道题,内容涉及语文课堂教学的多个方面,如教材、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效果等。调查对象是为本人所执教的08年级的3个班级,共122位同学参加了调查,发放问卷122份,回收120份,回收率98%。

综合调查结果来看,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一些情况:

1、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忽视语文学习。根据调查,虽然有45.8%的同学学习语文有兴趣,但仅有5 %的表示会在课前预习语文,表示在课堂上会主动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的同学更是寥寥无几,仅23.6%的认为语文学习对专业学习帮助非常大,有4.5%的认为对专业学习没帮助,这表明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度不高。语文学习是双向的,教师教授是一方面,学生主动学习更重要。

2、学生对语文教学现状不太满意。仅31.5%的对语文教学现状表示满意。不过,大多数学生对语文教学还是认可的,认为通过语文学习能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近年来,中职校就业班的学生来源大多是“直升生”(即:经过初中毕业考试就进入中职校,未参加升学考试),且有些学生初中毕业考试成绩也很不理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自控能力较差等原因,导致了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不仅如此,职校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包括语文课在内的文化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社会择才偏重本科甚至名牌大学毕业生,学生觉得无论如何达不到,因而学习缺乏动力,还有教师本身观念手段的滞后等。

针对诸上原因,对如何采取适当措施来激发语文课堂活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形成学习动机和激发学习热情的必要条件,语文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语文课不仅可以学到必要的语文知识,还可以学到其他学科无法学到的知识,比如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明白学好语文对以后人生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使他们萌发学好语文的强烈愿望,激发出“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的学习热情,自觉承担语文学习的责任,从而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淡化教师主导地位,强化学生参与意识

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课堂设计逐句逐段深挖掘、透分析,似乎教师不传授不讲解,就不是在上课,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被动的写,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要改变“一堂言满堂灌”的现状,教师就必须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授课过程中尽量缩短讲析的时间,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组织学生集体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彻底改变师生之间纯粹控制与被控制,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通过师生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学善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增加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

记得有位伟人说过:“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学生人在教室,但并等于注意力在教室。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必须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虽然我们现在的教科书,形式上已一改往日的死板,增加了许多彩色插图;内容上已更换了一些贴近现代人生活的美文。但长期以来,教师使用的是同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师满堂灌,学生昏昏睡,甚至于做其他的事情。为此,教师应通过变更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求新求变” 的心理诉求,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录像、摄影、幻灯、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

(4)、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学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和谐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润滑油,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能真诚和蔼的与学生交流互动,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提问,高度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感到受温暖,被重视,学生的逆反心理必将荡然无存,和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自然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学生自然“亲其师,信其道”,会主动自觉地配合协助教师教学。很难想象,教师一脸严肃、冷若冰霜,学生正襟危坐、诚惶诚恐,这样的课堂能够充满活力,学生能喜欢语文学习。

(5)、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激励性的评价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适时、正面、积极的评价。对于思维方法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大力表扬;对于学困生要重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大胆肯定,及时表扬,并提出努力的方向;在指出学生不足时要委婉,不能伤其自尊心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情不自禁地爱上语文。

诚然,影响语文课堂活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手段,抓住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变消极为积极,必将打破语文课堂沉闷呆滞局面,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结合专业课课程特点,寻找能力培养的切入点,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1、在新生中进行口语训练。

主要包括复述、交谈、协商、即席发言。如协商,学习案例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的签订谈判过程中周恩来总理和基辛格的对话(人教版中职语文第二册28-29页)

2、对全体学生实施普通话训练。

语言是交际工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语言能被别人理解,同时也希望能听懂对方表达的意思。如果都能说好普通话,就能大大提高彼此的交际质量和效率。 参照山东普通话标准进行练习培训。同时举办普通话朗诵、古诗文朗诵或演讲比赛;在班级内与同学交流说好普通话的心得体会,练习形式有聊天、访谈、劝慰、请教和谈心等,以求共同提高普通话水平。

3、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实用文体的训练。

学习写作通知、介绍信、证明信、感谢信、贺信、签订合同和 计划总结等一些实用文体,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学习。

4、对毕业班进行应聘和自荐的训练。

(1)模拟面试的场景。同学轮流扮演主考官、考官和求职者,主考官负责向求职者提问,并与其他主考一起对求职者的问答情况和 面试表现进行点评。

(2)毛遂自荐去应聘。通过学习让学生在面试时做到语言得体、态度诚恳、表情自然、随机应变,在面试场上战得先机。

五、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10.3---2011.6) 前期阶段:(2010.3—2010.6 )

主要是确立研究方向、拟定研究计划、申报课题立项工作。

当代社会的经济发展要求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也得相应提高,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学生缺少学习目标,动力不足。当前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都趋向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重,我们正好抓住机遇,通过语文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针对当前的状况,课题组根据当前职业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确立了实践性教学研究这个方向。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并向众多的专家咨询,最终确定课题题目定为: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召开多次会议,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和申报课题立项的各项工作。

具体实施分为四个阶段:

(一)展开社会调查阶段(2010.6---2010.9)

对最近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就业前、中、后的状况展开调查。对06级毕业生进行跟踪走访,了解学生在实习、就业、创业中遇到的思想上、心理上和实际中的困难,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学生的单独交流,做好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记录。对在校生进行全面调查,摸清语文实践教学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应用情况。重点分析语文综合实践教学在就业创业中的具体应用和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 课题研究中确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实施策略。课题组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积极调整相应的策略,以便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阶段负责人:闵祥春 刘洪国

(二)制定措施阶段(2010.7---2010.9)

面对21世纪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也应与时俱进,“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学理念应贯穿实践教学的始终,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着力于它的应用。努力做到“学生愿意学,老师愿意教,企业愿意要”即“学习—教学---服务”为一体的教学思路,为学生的学习创业创造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三)具体步骤如下:

1、口语交际课的实验研究。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形象地道出了口语交际能力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努力选择贴近生活和职业的语题,采用灵活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从而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能力提出的目标是“具有日常口头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新课标把以前的“听说训练”改为“口语交际”,这是教学理念的改变。听说训练是以单向活动为主,而口语交际则是多向互动的,是语言交流和人文素养的统一体。口语交际不仅要训练口语交际的技巧,还要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素养以及言谈举止中传情达意的能力。

现在的职校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竞争激烈的社会,他们将面临求职、应聘、公关等各个方面的挑战。而一些学生说话时常常有头无尾、任意粘连、? 嗦、重复、没有重点且语病和口头禅较多,什么中心、条理、语法、逻辑全然不顾,根本无法谈及语言的严密、准确、活泼、言简意赅。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毕业后就很难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培养学生敏捷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职校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们认为,应以教材为依据,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普通话训练以《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口语教程》为依据,为学生设计训练作业,让学生逐字逐词标声调,个别字还要加拼音,此后重点放在读上,或默读,或自由读,或齐读,或分角色读,或教师范读;然后,让2~3名学生面向全班同学逐个读自己的作业,要求声音洪亮,音准、调准、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不倒字。读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评议,肯定优点,纠正错误,从而

使全班学生共同提高。同时还要求学生在一切公共场合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表达,以提高普通话表达能力,锻炼自己的胆量。

朗读训练朗读是练习口语的有效形式,既可以练习说普通话,也可以加强口语与书面语的联系,使口语更加规范化。同时,朗读还可以增加词汇和句式的储备,培养敏锐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说过:“至于文学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学。”可见朗读的重要作用。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多范读、多评读,将朗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同时,可开展课外朗读活动(如举行诗歌朗诵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扩大训练的范围。

复述训练复述有利于培养系统而连贯的说话能力。在复述过程中,可以从文章中学习词汇、语句,以及作者的语言风格。复述时,要求学生做到内容基本正确,不歪曲原意,不遗漏关键,恰当取舍,详略得当。还应鼓励学生在复述时根据复述的内容适当地注入情感。对话训练对话是直接进行说话练习的方法之一,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才,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它要求快速分析理解问题,快速提取和组织材料,准确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可通过教材进行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多种对话技巧,同时要求学生在选择语气时必须顾及语境和谈话对象。

倾听训练倾听也是口语交际中的一项必要活动,因为在人际交往中不可能总是你说给别人听,也需要你听取别人的话语,这就有必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首先要解决态度问题。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省、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只有学会倾听,才能打开一扇扇心灵的窗户,走进一座座知识的殿堂。倾听要注意掌握以下方法:(1)精神专注。一要听,即从说话人话语中掌握关键信息;二要看,察言观色,捕捉有用的非语言信息。

(2)勤于思考。不断分析说话人的观点和意图,调整自己的预测,善于听出说话人通过话语、表情等暗示的隐性信息。(3)积极反馈。对说话人的讲话做出适当的反应,要和说话人交流目光,恰当地调动相关的背景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判断、认识与评价。

演讲训练演讲是最能反映人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语言实践活动,它要求在运用口语的同时辅以适当的情感、动作,以表达比较系统的看法和认识。演讲是一种宣传鼓动的有效形式,也是每位职校学生应具备的一种表达能力。在讲课的

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演讲的主要特点:目的性、鼓动性和艺术性;要使学生掌握演讲的基本要求:内容充实、观点正确、语言晓畅生动、感情浓烈真挚、态势自然得体等。待学生有了一定的演讲知识储备后,教师可布置作业,让学生做好参与演讲的准备,然后在语文课上让学生作5分钟演讲。演讲要求可由易到难:第一步,允许学生预先写出演讲搞,上台后照本宣科,但要求发音准确,声音洪亮,表达清楚;第二步,学生可预先准备好稿子,但必须脱稿讲述,力求做到声音和姿态相结合;第三步是即兴演讲,这要求就比较高了,演讲者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音调既要抑扬顿挫,内容又要有真实感,题材更要符合当时的要求。在这三步中,第一步、第二步容易做到,而要做到第三步,则需要平时不断积累知识和锻炼口才。在学生演讲的过程中,教师可作些适当的辅导,还可以结合学校的文艺汇演举行演讲比赛,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辩论训练辩论集文化积累、知识结构、逻辑思辨、心理素质、语言艺术、整体协作、仪表仪态为一体,是高水平、综合性的口语交际活动,极富魅力和欣赏价值。辩论是检验人的口才,也是检验人的思维能力的一项实践活动,它是站在对立立场就同一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批驳对方观点的一种论争。它既要有立论,又要有驳论,比一般的演讲要求更高。教师在指导辩论训练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结合课文对学生讲深讲透辩论的有关知识。如辩论的特点:立场尖锐对立、思维活跃敏捷、用语严谨激烈;辩论的基本要求:论点鲜明、论据真实、听辩认真、应对灵活、逻辑严密;辩论的准备和辩论的技巧等,以便让学生深入领会。(2)让学生分别扮演正反两方,对课文内容进行论辩演示,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印象,使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师在辩论后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3)以课后思考练习的形式布置学生准备辩词。辩论的题目可选择如“青春需要偶像/青春不需要偶像”、“挫折有利于成才/挫折不利于成才”等有意义的题目,可以安排八人一组,正反方各四人,进行辩论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可达到促使学生自觉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当然,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不止以上几种方法,其他如应答、劝说、讨论等也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良好措施。就这些训练方式来说,都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表达技巧和心理素质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2、识字写字教学的实验研究。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把书写汉字与书法练习结合起来,把识字与书写、书写与性情陶冶结合起来。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写字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两者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课程标准在写字方面,小学阶段要求打好硬笔字的书写基础,包括“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有一定速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中阶段要求“能熟练地用硬笔书写”“要清楚工整,行款整齐,进一步提高书写速度”;高中阶段要求“不写错别字”“书写清楚工整,行款整齐”。总之,对学生来讲,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汉语基本素养的体现,要依据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积极引导和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对、写好,既规范,又美观。

目前常见的汉字教学方法是随文识字,基本上属于传统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分散识字法,其特点是能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学出现的

生字新词,认读、记忆、书写同步进行。这样,把识字写字与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较为行之有效.

识字的教学方法很多,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教学,都必须考虑识字的顺序。总的原则是先认后写,先易后难。

3、作文写作与评改的实验研究

能够根据学习、生活、职业工作的需要,恰当运用所学写作基本的应用文。倡导写完作文后互相传阅,生生互动,互评互改,让学生在整个作文教学中变被动为主动,养成评改作文的习惯,提高评改作文的能力,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自主性得到发展。

作文写作

1、每篇作文必须在45分钟内完成。

2、 文章成篇检查后即上交作文本。在其他同学写作时,阅读预先准备好的课外书籍,必须仍然保持教室安静。

作文评改

步骤:(两种方式)

⑴先评后改:先选择典型例子,集中讲评,然后分组批改。

⑵先改后评:先分组批改,小组推荐例作,然后集中讲评。

安排每天写日记一篇,观看“新闻联播”,关注报刊,能口说重要新闻,按推荐书目,多阅读优秀课外书籍。

4、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

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使学生视角由书延伸向生活的各个角落,引导学生写读后感、思想评论,强化语言的感悟、品味、积累和运用。 阅读教学是一门科学。阅读教学也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把阅读教学切实抓好了,才可能为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打好基础。当前,职业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一样亟待加强。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叶圣陶《谈教学的着眼点》)下面是课题组成员根据自己多年的课内外阅读教学实践和探索所归的几点做法。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

大家知道,语言感受能力包括对字、词、句、语体等感受能力。这方面的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来完成,因此,大家对字词句的感受能力问题容易明了。

有不同的文化就会有不同的语体,而不同的语体又常常表现出不同的语体特色和语体特征。“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52页)我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这样的“例子”,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通过一篇或几篇文章,进而使学生掌握这一类文章的语体特征,从而实现阅读迁移,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也就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会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语文课要教会学生把握语文这门工具自己去阅读,自己去写作,这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去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自己的阅读能力,以适应将来走上社会的需要。

认识性阅读。就是从字词入手,扫清阅读中的障碍,着重字词能力训练,是阅读的积累和感性联合体,是整个阅读的基础,也是阅读中应当首先培养的基本能力。缺乏这种能力,阅读就不能进行。

求解性阅读。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提出若干带启发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自渎课文,循文求义,从课文中找答案,写下要求,以便在课堂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求解性阅读,需要思维能力的参与,因为理解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思维过程;既是对阅读文章内容理解消化的过程,也是思维活动的整体表现。这是由认识字词的感性阶段到理解内容理性阶段的深化。

质疑性阅读。质疑性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小从字词的确切解释用法,大到思想观点,篇章结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都可以提出疑问,然后通过讨论解决。质疑性阅读与求解性阅读相辅相成。求解是正确把握文章所表达的内容;质疑是在理解基础上对各方面进行区别是非,鉴别真伪,质疑问难,使认识达到理智上的领悟,是理解进一步的深化。

比较性阅读。题材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而主旨不同的文章,大到立意构思,小到遣词造句,可对比阅读,求同存异。让学生了解其不同特点,不仅满足于“这个问题原来是这样的”,而且要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可以那样的”,如果我们那样解决,会出现什么结果等等。通过比较阅读,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获得规律性的认识。

巩固评论性阅读。为了牢固掌握已经学过的知识或领会的东西都要进行巩固评论性阅读。这是对文章进行正确评论,提出自己思想的阅读。既可以评价作者的思想,作品内容,也可评价作品的形式和技巧,还可以总结写作经验教训等。这种阅读常常配合相适应的练习,或简评,仿写、续写等等。巩固评论性阅读课,也就是通过再阅读、练习、实践转化强化功夫,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要大力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种辅助形式。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那么,如何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呢?

首先,目标要明确。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既广泛又庞杂。怎样使其广而不散,杂而不乱,从而提高语文能力?明确阅读目标,是重要的一环。为了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语文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把课外阅读考虑进去,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提出明确的课外阅读目标,并列出具体的阅读篇目,使学生心中有数。但阅读目标的确定,不能超出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而应把阅读目标限制在学生力所能及的程度上。

其次,指导要具体。为使课外阅读计划不落空,目标能实现,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给予具体的指导。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可根据具体篇章,讲授怎样分析文章结构,怎样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怎样分析作品的人物,怎样正确评价作品,怎样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教师现身说法,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差别,因材施教的定向阅读指导。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兴趣爱好不同,指导课外阅读,不能强行一致,搞一刀切,而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加以指导。对语文水平较低的,要指导他们多读短篇,多读记叙文、散文、通讯报道等,这对迅速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有帮助;对语文水平较高的,则可指导他们阅读长篇的作品。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种重要性它将意味着作为基础教育的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始终把阅读教学当作一个基本目标加以追求,不可稍懈,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这个目的,而且必会给他们以后走向社会择业和参与竞争带来极大的裨益。

5.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活动,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向社会造就和输送初级和中级技术人才的基础阵地,在其技能层面上的技术人才的文化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但是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信心不足,缺乏明确的自我主张,自我管理和自我诉求意识较差,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使学生重塑信心、认识自我、突破自我、勇于追求、敢于创新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和难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实验在一些大中小城市开展得如火如荼,成果喜人。然而,在广大的农村,特别是那些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的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实验空泛无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 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对于近80%的人口分布于农村的中国来说,没有农村这片土地的抚育,没有农村教育的支撑,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能有多少生命力和发展空间,不言而喻!

当然,农村职业教育的文化课教学大纲也与时俱进,于2009年8月作出了新的、突破新的改革:语文课实施模块教学——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于“任务”中渗透职教元素,强化职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性内容,通过“实践活动” 平台, 创设职业情境。可是,作为在传统教育洗礼中成长过来的农村职业中学的教师如何转变观念,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在实际中如何操作、如何有效实施,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基于兴趣、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感悟、在我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中升华思想,让学生意识到我现在的学习,是一种在自身的需求环境下的自主行为,如何上好农村职业学校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成为农村职业学校老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通过一学期一线的语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一些教学经验:

(1)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内容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需要探讨的问题,对长期以来依纲据本进行教学的老师来说,的确带来严峻的挑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课程标准,没有现成教材的约束。这也给教师提供了发挥个人潜能,创设最佳教学环境的空间。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总结。

(2)利用有限的条件和资源上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深深地意识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遇到的最大的障碍不是经济、信息、交通、资源等客观性条件制约,而是主观能动性因素的制约!这种制约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思想观念的滞后,二是因地制宜地处理课程改革中各种条件性问题的信心和决心准备不足。

思想观念的滞后,主要是前面所述的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作梗的结果。解决的根本方法是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仅从这一点上,农村与城市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城市和发达地区可以实现,农村同样可以实现,关键在于你是否想去改变思想更新观念!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学生课程活动的研究主体。城里的学生和农村里的孩子,可能在生活的质量、生存的环境和兴趣爱好等方方面面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或差异,但生活的要素(人、自然、科技、社会等)却是相近或相似的。城里的学生拥有课程活动研究主体,农村的学生同样也拥有相应的课程活动研究主体,只是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罢了。农村独特的乡村文化底蕴,丰富的地域人文景观和无限的自然资源,就是我们的课程资源的源头。学生们充分借助他们对山里的熟悉和从小锻炼出来的野外生存能力,深入到自然界中去,在完成课题研究的同时,领略自然界的魅力、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个中情结。由此看来,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活动的经历和体验中,他们是否学会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学会了协同合作互相交流的技巧,是否懂得了要去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未来,是否提升了他们的情感价值观„„

(3)设计好语文综合实践课,使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语文实践活动课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广泛新颖,从学习到生活,从课堂到社会,具有独特的实践性和灵活性。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体现出“活”“动”结合的原则,“动”中有“活”,“活”中有“动”,从而激发兴趣,提高语文素质。准备从以下几点入手:

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把学生按优、良、中、差,以2:5:2:1的比例进行合理编排,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讨论、交流,这样既可使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又能保证发言的质量。

加强小组长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如何组织同学讨论、汇报、质疑、表演等。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小组成员必须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民主平等,组内成员要努力提高发言的质量,养成认真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扩大信息量,拓宽合作的内涵。

“动手操作”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学习过程中要启发学生进行知识迁移,通过看书、推测、操作、查资料等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要协调组织、巡视、辅导,了解学困生存在的困难和优生的特异思维,以便及时调整教学。

(4)、即时总结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总结经验,课后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分享收获----学生的收获、教师的收获、学校的收获。

阶段负责人:孙宗超 孙相艳

(四)具体实施阶段(2010.9---2011.4)

该课题自申请确定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尤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各方面的关心与鼓励,是课题组全体成员信心倍增。经过专家和领导的审查,课题组研究讨论结果如下:

1、在全校举行师生会、学生会,明确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举办专题讲座;邀请资深专家予以指导并做现场报告,让每一个学生明白课题的重要性。每学期举办三四次形式不同的演讲比赛,训练巩固提高研究的成果。创设恰当的语言氛围,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在恰当的时刻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在面临实习或就业的班级进行模拟应聘场景、签订合同、写通知和发电子邮件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有就业时的压力感、紧迫感。通过这样的训练,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就业创业中从容应对,再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看、听、说的练习,再新生中开展小课题的训练,每周安排一项活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看,看到事物的本质;听,听到问题的关键;说,说到话题的点子上。针对每一项课题的训练,都制定了详尽的计划和措施,确保训练到位,训练见成效。在个别班级设计现场观摩、模拟场景,巩固训练成果。

3、实用文体的练习培训,分析书信、邮件、通知、启事、合同文本等文体的写作格式和要求 ,先分析它的特点,结合具体的例子,掌握这些文体的要求,继而尝试写作这些文体。做作业、模拟写信、签订合同等具体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阶段负责人:范存莉 王晓梅

(五)结题阶段 (2011.5----2011.6)

整理课题研究过程的全部资料, 讨论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向经验丰富的专家请教,撰写论文和结题报告,申请验收。

阶段负责人:史衍喜 卞荣梅

五、研究方法设计

1、分析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阶段,采取个案跟踪调查法,对个别学生建立个人档案,跟踪调查实验效果。

分析我校语文教学现状,重点在于分析研究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定位、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目的、态度、兴趣、实效等方面着手。对此,我们对08级机电一班、08级服装班进行了跟踪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话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结果显示在两个班级78名学生中,有45%以上的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10%左右的学生甚至讨厌学习语文。原因归结在三个方面:1、对语文教材不感兴趣;2、对教师的教学实施过程不感兴趣;3、个体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厌弃学习。35%以上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但积极性不高,基于识字,读书的基本需要。只有10%左右的学生认为语文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应该好好把握,并能主动的收集资料,掌握基础知识。当然,其中关键是兴趣的确立,学习动机有时在教师的适时激发下就迸发出来。例如,服装班学生在实验教师的有意识引导下,80%以上的学生开始喜爱语文。教师每天让学生背诵一首诗,每天记住一句名言,每天在班级内讲一个小笑话或一个小故事。这些资料的搜集过程实际就是语文知识的有效积累。不自觉地就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我们实验小组对就业生也进行了跟踪调查。对06级毕业生进行跟踪走访,了解学生语文知识在其实习、就业、创业过程中所起的重要性,及其他们现阶段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做好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记录。及时反馈给在校生及课任教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思路。这一过程我们掌握了语文实践教学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应用情况。重点分析语文综合实践教学在就业创业中的具体应用和

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课题研究中确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实施策略。课题组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积极调整相应的策略,以便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分析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阶段,采取比较法,在实验班级和其他班级进行对比,及时发现问题,相应的调整实施步骤措施;实践法,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才能把相关的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面对21世纪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也应与时俱进,“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学理念应贯穿实践教学的始终,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着力于它的应用。努力做到“学生愿意学,老师愿意教,企业愿意要”即学习—教学---服务为一体的教学思路,为学生的学习创业创造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六、课题组体成员具分工:

王 鹏 中学高级教师

负责整个课题研究过程的把握和进展情况

史衍喜 中学高级教师

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和研究方案的实施,明确思路和发展趋势

闵祥春 中学一级教师

刘洪国 中学一级教师

负责调查理论研究,搜集归纳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孙相艳 中学一级教师

孙宗超 中学二级教师

制定各项具体活动方案及措施,并组织实施活动计划

王晓梅 中学二级教师

范存莉 中学二级教师

反馈学生调查的基本信息,并整理调查资料

卞荣梅 中学二级教师

负责撰写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效益:

1、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探究语文实践性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2、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

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初、中级应用型人才,大多数学生毕

业后将步入社会从事各项社会工作,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

到他们的就业及后续发展。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把学生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

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语文课程的任务是: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

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

基础。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强调文化基础知识的

积累和文化底蕴的积淀。所以,为了真正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本课题将着力研究中职学校的语文实践教学。

政策依据: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都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党的十六大

报告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

向,明确了任务。教育部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则明

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

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

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坚持以

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所以,职业教育发展必

须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这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胡锦

涛总书记也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

重大问题。温家宝总理也多次说过,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是

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其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从而能够就业,能够

生存,能够为社会服务。2005年9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

加强职业教育工作,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

技能的培养。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

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

场的办学方向”。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技能培养是在我国当前经济社

会发展大环境下必须提倡和坚持的重要改革精神。

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的根本含义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中等职业教育

则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尤其是

担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所以,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技能,必须重视中职学

校的语文实践教学。

二十一世纪需要全面发展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的身

体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交际能力能恰当的待人 接物,准确的处理合

同问题,能恰如其分的表现自己,在今后的就业应聘中能应对自如。加强语文实

践教学进行各方面的培训,对于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具有现实意义,也是时代的需

要,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

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

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

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

高素质劳动者服务。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是: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

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

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

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

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

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

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

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中要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尤其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 充分

利用各种语文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拓展视野, 重视积累, 提高认识客观

世界的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语文实践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逐步形

成的。要使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让学生学会实践,乐于实践。因此,我们的研究目标是如何让语文课堂充盈丰富

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多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让同学间有

更多讨论、交流、欣赏、评价、合作的机会,使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

程,让学生在语文实践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提高语文能力,体现语文在职业学

校的自身价值。

(1)在建构主义理论体系支撑的前提下,提出语文实践教学的可行性。

(2)大语文教学论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与人文性、实践性的统一。

“大语文教育”是语文的素质教育,它要把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

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

语文教育自身的多特性(工具性、思想性、综合性、社会性、知识性),语

文教学任务的多职能(知识教育、思想教育、审美教育、能力训练)和语文能力

训练的多项目(听、说、读、写、看、想等),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确立大语文

教育观,要依靠立体的综合性教育。

(3)科学发展观为理论依据,促进教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实践的可行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语文基础相对薄弱. 为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走上就业岗位,

或通过对口高招, 进入大学深造,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 必须要达到中等职业学

校语文教学标准, 同时要体现职教特色, 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实践性特

点,在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三.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背景: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为专业学习服务的一门重要

的基础文化课程。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语文能力。那么语文教学究竟

要实现怎样的目标达到怎样的目的?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明确认识

到:语文教学的特点是人文性,实践性和民族性。人文性凸现人类对存在意义的

思考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和对自由自觉超越的意向和价值取向。实践性事实现课

程理念转变的突出特点。时间的内容和对象不仅只限于教材,还应当包含丰富的

学习资源在内的自主探索与创新。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民族性则包含

了思想文化表达形式等特点。

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其实践活动是以实践性、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为

基本理论,强调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和全力体验。它要求教师从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存量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语文知识的机

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实践的时空,崇尚个体化

理解,注重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的实践。它要求在学习活动中,唤起

学生的学习愿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实

践中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

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语文教学以培养和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为主要任务,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

成部分,加强实践教学,拉近和社会的距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陶冶

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语文教学在教书和与人之间有一种天然

的联系。如今学校教学和成绩考评中重笔头轻口头的情况还普遍存在;重作品的

学习轻实用文体的训练还相当严重,这些现象已经严重制约了学生在就业创业方

面的发展。口语表达作为社会交际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甚至事业的成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一个人的适应力、竞争力、推销力等都

需要靠口才加以展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知识面相对狭窄,对生活的感悟

少,缺乏科学的口语训练和锻炼的机会,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私下与同学朋

友相处时很善谈,一旦在公众场合露面,则脸红心跳,手足无措,神态紧张,语

无伦次,重复罗嗦,语言匮乏,漫无中心。经过三年的学习,学生面临社会的挑

选,在面试求职时,一个个显得很木讷,负责招聘的人员问简单的问题,有的学

生说话结结巴巴颠三倒四,辞不达意,没有重点。声音不够洪亮。有的学生回答

问题,语病较多,甚至答非所问,没有什么条理。语法逻辑根本无法顾及。有的

学生仪表仪态不端庄,无疑会给人能力不佳、不善交际的印象。所以,提高职业

学校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中职学生在学校经过两年半理论知识的学习就要面向社会,语文教育就要担

当其这个重任,加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学

生成功走向职场做好准备。

2、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外的教坛一直十分重视建立母语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强实践教学,重视

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

能力,并将这种观念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就国内而言,语文生活化,就是实现大语文教育思想,加强语文实践教学。

语文实践教学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

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

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

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

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这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①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以

人为本以能力为本”教育教学理念。

②教材内容开始按生活实践内容编排,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③各种语文教学报刊、书籍中,关于“加强语文实践教育”的内容也越来越多。

④各地的“语文实践教育”实验如雨后春笋。

我们学校在2005——2008年进行了“语文实践教学”的课题实验研究,并在课

堂教学中总结已有经验;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丰富其文学底蕴;写

作中倡导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作文教学的结合,加强实用文的训练。引导学生

在体验中成长,在锻炼中提高。

“语文实践教育”实验的意义在于,它解决的是长期困扰我国语文教学的语

文与生活关系的根本问题,即语文的性质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将大大促进我

国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我们愿意倾注全力,让我们学校的学生沐浴在语

文实践的阳光之中,充分体验语文的丰富多彩,综合素养在学习与活动中得到全

面的提高。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通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能

自主自助的参与到 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其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2)以语文活动课为基点,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独特的审美意境、

师生和乐的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真正创设具有生命力的“课堂”。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讨论、辩论、座谈、演讲、表演等灵活多样

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以师生间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推动教学的

进程,日臻成熟和完善“两自一境”的教学艺术。

(4)通过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教改实践,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

课程观,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将学生生活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 源,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共同成长和提高。

4、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费县职业中专是国家级重点学校,优美的育人环境,优秀的教师队伍,

优异的教学成绩,优良的教学设施。学校领导尤为重视教育科研,目前学校有省、

市、县课题15个,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重要学科组都在开

展课题研究。教师科研意识强,学校科研氛围浓厚。

(2)本课题所在的语文教研组,是历年来学校的优秀教研组,县先进教研组,参加实验的八位教师年龄结构合理,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每人均有区以上论文、优质课等奖励,,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强。

(3)学校拥有藏书五万余册的图书馆、阅览室,为教师学习和科研提供了便利。

(4)目前,学校承担的山东省十五重点课题“构建大语文教学圈”的研究已经结束,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增强,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一致认为如果能趁热打铁,对课题进行进一步地研究和深化,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将成为学校发展的新起点和新契机。

(5)在山东省“十五”重点课题“构建大语文教学圈”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省市教科研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尤其是在教改策略、教改方法、教改实践方面的言传身教,让我们受益匪浅,并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当前中职校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我国基础教育的语文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课程理念从教师、学生、教材三个维度极大地改变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但是,职校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相对比较陈旧,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落后,教学上还囿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教学略显疲软,已然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职业教育,职校学生在语文课上出现了“兴趣危机”,更有甚者,对语文产生了厌恶感、畏惧感,职校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针对当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一次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对全市范围内的中职校进行相关调查。谨以课题组所在的费县职业中专为个例来说明目前我市语文教学的状况,问卷共设计了16道题,内容涉及语文课堂教学的多个方面,如教材、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效果等。调查对象是为本人所执教的08年级的3个班级,共122位同学参加了调查,发放问卷122份,回收120份,回收率98%。

综合调查结果来看,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一些情况:

1、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忽视语文学习。根据调查,虽然有45.8%的同学学习语文有兴趣,但仅有5 %的表示会在课前预习语文,表示在课堂上会主动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的同学更是寥寥无几,仅23.6%的认为语文学习对专业学习帮助非常大,有4.5%的认为对专业学习没帮助,这表明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度不高。语文学习是双向的,教师教授是一方面,学生主动学习更重要。

2、学生对语文教学现状不太满意。仅31.5%的对语文教学现状表示满意。不过,大多数学生对语文教学还是认可的,认为通过语文学习能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近年来,中职校就业班的学生来源大多是“直升生”(即:经过初中毕业考试就进入中职校,未参加升学考试),且有些学生初中毕业考试成绩也很不理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自控能力较差等原因,导致了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不仅如此,职校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包括语文课在内的文化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社会择才偏重本科甚至名牌大学毕业生,学生觉得无论如何达不到,因而学习缺乏动力,还有教师本身观念手段的滞后等。

针对诸上原因,对如何采取适当措施来激发语文课堂活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形成学习动机和激发学习热情的必要条件,语文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语文课不仅可以学到必要的语文知识,还可以学到其他学科无法学到的知识,比如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明白学好语文对以后人生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使他们萌发学好语文的强烈愿望,激发出“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的学习热情,自觉承担语文学习的责任,从而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淡化教师主导地位,强化学生参与意识

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课堂设计逐句逐段深挖掘、透分析,似乎教师不传授不讲解,就不是在上课,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被动的写,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要改变“一堂言满堂灌”的现状,教师就必须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授课过程中尽量缩短讲析的时间,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组织学生集体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彻底改变师生之间纯粹控制与被控制,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通过师生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学善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增加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

记得有位伟人说过:“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学生人在教室,但并等于注意力在教室。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必须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虽然我们现在的教科书,形式上已一改往日的死板,增加了许多彩色插图;内容上已更换了一些贴近现代人生活的美文。但长期以来,教师使用的是同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师满堂灌,学生昏昏睡,甚至于做其他的事情。为此,教师应通过变更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求新求变” 的心理诉求,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录像、摄影、幻灯、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

(4)、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学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和谐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润滑油,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能真诚和蔼的与学生交流互动,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提问,高度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感到受温暖,被重视,学生的逆反心理必将荡然无存,和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自然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学生自然“亲其师,信其道”,会主动自觉地配合协助教师教学。很难想象,教师一脸严肃、冷若冰霜,学生正襟危坐、诚惶诚恐,这样的课堂能够充满活力,学生能喜欢语文学习。

(5)、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激励性的评价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适时、正面、积极的评价。对于思维方法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大力表扬;对于学困生要重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大胆肯定,及时表扬,并提出努力的方向;在指出学生不足时要委婉,不能伤其自尊心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情不自禁地爱上语文。

诚然,影响语文课堂活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手段,抓住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变消极为积极,必将打破语文课堂沉闷呆滞局面,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结合专业课课程特点,寻找能力培养的切入点,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1、在新生中进行口语训练。

主要包括复述、交谈、协商、即席发言。如协商,学习案例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的签订谈判过程中周恩来总理和基辛格的对话(人教版中职语文第二册28-29页)

2、对全体学生实施普通话训练。

语言是交际工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语言能被别人理解,同时也希望能听懂对方表达的意思。如果都能说好普通话,就能大大提高彼此的交际质量和效率。 参照山东普通话标准进行练习培训。同时举办普通话朗诵、古诗文朗诵或演讲比赛;在班级内与同学交流说好普通话的心得体会,练习形式有聊天、访谈、劝慰、请教和谈心等,以求共同提高普通话水平。

3、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实用文体的训练。

学习写作通知、介绍信、证明信、感谢信、贺信、签订合同和 计划总结等一些实用文体,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学习。

4、对毕业班进行应聘和自荐的训练。

(1)模拟面试的场景。同学轮流扮演主考官、考官和求职者,主考官负责向求职者提问,并与其他主考一起对求职者的问答情况和 面试表现进行点评。

(2)毛遂自荐去应聘。通过学习让学生在面试时做到语言得体、态度诚恳、表情自然、随机应变,在面试场上战得先机。

五、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10.3---2011.6) 前期阶段:(2010.3—2010.6 )

主要是确立研究方向、拟定研究计划、申报课题立项工作。

当代社会的经济发展要求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也得相应提高,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学生缺少学习目标,动力不足。当前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都趋向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重,我们正好抓住机遇,通过语文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针对当前的状况,课题组根据当前职业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确立了实践性教学研究这个方向。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并向众多的专家咨询,最终确定课题题目定为: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召开多次会议,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和申报课题立项的各项工作。

具体实施分为四个阶段:

(一)展开社会调查阶段(2010.6---2010.9)

对最近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就业前、中、后的状况展开调查。对06级毕业生进行跟踪走访,了解学生在实习、就业、创业中遇到的思想上、心理上和实际中的困难,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学生的单独交流,做好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记录。对在校生进行全面调查,摸清语文实践教学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应用情况。重点分析语文综合实践教学在就业创业中的具体应用和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 课题研究中确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实施策略。课题组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积极调整相应的策略,以便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阶段负责人:闵祥春 刘洪国

(二)制定措施阶段(2010.7---2010.9)

面对21世纪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也应与时俱进,“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学理念应贯穿实践教学的始终,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着力于它的应用。努力做到“学生愿意学,老师愿意教,企业愿意要”即“学习—教学---服务”为一体的教学思路,为学生的学习创业创造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三)具体步骤如下:

1、口语交际课的实验研究。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形象地道出了口语交际能力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努力选择贴近生活和职业的语题,采用灵活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从而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能力提出的目标是“具有日常口头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新课标把以前的“听说训练”改为“口语交际”,这是教学理念的改变。听说训练是以单向活动为主,而口语交际则是多向互动的,是语言交流和人文素养的统一体。口语交际不仅要训练口语交际的技巧,还要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素养以及言谈举止中传情达意的能力。

现在的职校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竞争激烈的社会,他们将面临求职、应聘、公关等各个方面的挑战。而一些学生说话时常常有头无尾、任意粘连、? 嗦、重复、没有重点且语病和口头禅较多,什么中心、条理、语法、逻辑全然不顾,根本无法谈及语言的严密、准确、活泼、言简意赅。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毕业后就很难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培养学生敏捷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职校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们认为,应以教材为依据,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普通话训练以《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口语教程》为依据,为学生设计训练作业,让学生逐字逐词标声调,个别字还要加拼音,此后重点放在读上,或默读,或自由读,或齐读,或分角色读,或教师范读;然后,让2~3名学生面向全班同学逐个读自己的作业,要求声音洪亮,音准、调准、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不倒字。读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评议,肯定优点,纠正错误,从而

使全班学生共同提高。同时还要求学生在一切公共场合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表达,以提高普通话表达能力,锻炼自己的胆量。

朗读训练朗读是练习口语的有效形式,既可以练习说普通话,也可以加强口语与书面语的联系,使口语更加规范化。同时,朗读还可以增加词汇和句式的储备,培养敏锐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说过:“至于文学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学。”可见朗读的重要作用。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多范读、多评读,将朗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同时,可开展课外朗读活动(如举行诗歌朗诵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扩大训练的范围。

复述训练复述有利于培养系统而连贯的说话能力。在复述过程中,可以从文章中学习词汇、语句,以及作者的语言风格。复述时,要求学生做到内容基本正确,不歪曲原意,不遗漏关键,恰当取舍,详略得当。还应鼓励学生在复述时根据复述的内容适当地注入情感。对话训练对话是直接进行说话练习的方法之一,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才,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它要求快速分析理解问题,快速提取和组织材料,准确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可通过教材进行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多种对话技巧,同时要求学生在选择语气时必须顾及语境和谈话对象。

倾听训练倾听也是口语交际中的一项必要活动,因为在人际交往中不可能总是你说给别人听,也需要你听取别人的话语,这就有必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首先要解决态度问题。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省、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只有学会倾听,才能打开一扇扇心灵的窗户,走进一座座知识的殿堂。倾听要注意掌握以下方法:(1)精神专注。一要听,即从说话人话语中掌握关键信息;二要看,察言观色,捕捉有用的非语言信息。

(2)勤于思考。不断分析说话人的观点和意图,调整自己的预测,善于听出说话人通过话语、表情等暗示的隐性信息。(3)积极反馈。对说话人的讲话做出适当的反应,要和说话人交流目光,恰当地调动相关的背景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判断、认识与评价。

演讲训练演讲是最能反映人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语言实践活动,它要求在运用口语的同时辅以适当的情感、动作,以表达比较系统的看法和认识。演讲是一种宣传鼓动的有效形式,也是每位职校学生应具备的一种表达能力。在讲课的

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演讲的主要特点:目的性、鼓动性和艺术性;要使学生掌握演讲的基本要求:内容充实、观点正确、语言晓畅生动、感情浓烈真挚、态势自然得体等。待学生有了一定的演讲知识储备后,教师可布置作业,让学生做好参与演讲的准备,然后在语文课上让学生作5分钟演讲。演讲要求可由易到难:第一步,允许学生预先写出演讲搞,上台后照本宣科,但要求发音准确,声音洪亮,表达清楚;第二步,学生可预先准备好稿子,但必须脱稿讲述,力求做到声音和姿态相结合;第三步是即兴演讲,这要求就比较高了,演讲者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音调既要抑扬顿挫,内容又要有真实感,题材更要符合当时的要求。在这三步中,第一步、第二步容易做到,而要做到第三步,则需要平时不断积累知识和锻炼口才。在学生演讲的过程中,教师可作些适当的辅导,还可以结合学校的文艺汇演举行演讲比赛,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辩论训练辩论集文化积累、知识结构、逻辑思辨、心理素质、语言艺术、整体协作、仪表仪态为一体,是高水平、综合性的口语交际活动,极富魅力和欣赏价值。辩论是检验人的口才,也是检验人的思维能力的一项实践活动,它是站在对立立场就同一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批驳对方观点的一种论争。它既要有立论,又要有驳论,比一般的演讲要求更高。教师在指导辩论训练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结合课文对学生讲深讲透辩论的有关知识。如辩论的特点:立场尖锐对立、思维活跃敏捷、用语严谨激烈;辩论的基本要求:论点鲜明、论据真实、听辩认真、应对灵活、逻辑严密;辩论的准备和辩论的技巧等,以便让学生深入领会。(2)让学生分别扮演正反两方,对课文内容进行论辩演示,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印象,使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师在辩论后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3)以课后思考练习的形式布置学生准备辩词。辩论的题目可选择如“青春需要偶像/青春不需要偶像”、“挫折有利于成才/挫折不利于成才”等有意义的题目,可以安排八人一组,正反方各四人,进行辩论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可达到促使学生自觉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当然,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不止以上几种方法,其他如应答、劝说、讨论等也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良好措施。就这些训练方式来说,都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表达技巧和心理素质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2、识字写字教学的实验研究。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把书写汉字与书法练习结合起来,把识字与书写、书写与性情陶冶结合起来。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写字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两者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课程标准在写字方面,小学阶段要求打好硬笔字的书写基础,包括“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有一定速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中阶段要求“能熟练地用硬笔书写”“要清楚工整,行款整齐,进一步提高书写速度”;高中阶段要求“不写错别字”“书写清楚工整,行款整齐”。总之,对学生来讲,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汉语基本素养的体现,要依据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积极引导和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对、写好,既规范,又美观。

目前常见的汉字教学方法是随文识字,基本上属于传统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分散识字法,其特点是能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学出现的

生字新词,认读、记忆、书写同步进行。这样,把识字写字与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较为行之有效.

识字的教学方法很多,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教学,都必须考虑识字的顺序。总的原则是先认后写,先易后难。

3、作文写作与评改的实验研究

能够根据学习、生活、职业工作的需要,恰当运用所学写作基本的应用文。倡导写完作文后互相传阅,生生互动,互评互改,让学生在整个作文教学中变被动为主动,养成评改作文的习惯,提高评改作文的能力,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自主性得到发展。

作文写作

1、每篇作文必须在45分钟内完成。

2、 文章成篇检查后即上交作文本。在其他同学写作时,阅读预先准备好的课外书籍,必须仍然保持教室安静。

作文评改

步骤:(两种方式)

⑴先评后改:先选择典型例子,集中讲评,然后分组批改。

⑵先改后评:先分组批改,小组推荐例作,然后集中讲评。

安排每天写日记一篇,观看“新闻联播”,关注报刊,能口说重要新闻,按推荐书目,多阅读优秀课外书籍。

4、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

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使学生视角由书延伸向生活的各个角落,引导学生写读后感、思想评论,强化语言的感悟、品味、积累和运用。 阅读教学是一门科学。阅读教学也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把阅读教学切实抓好了,才可能为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打好基础。当前,职业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一样亟待加强。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叶圣陶《谈教学的着眼点》)下面是课题组成员根据自己多年的课内外阅读教学实践和探索所归的几点做法。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

大家知道,语言感受能力包括对字、词、句、语体等感受能力。这方面的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来完成,因此,大家对字词句的感受能力问题容易明了。

有不同的文化就会有不同的语体,而不同的语体又常常表现出不同的语体特色和语体特征。“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52页)我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这样的“例子”,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通过一篇或几篇文章,进而使学生掌握这一类文章的语体特征,从而实现阅读迁移,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也就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会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语文课要教会学生把握语文这门工具自己去阅读,自己去写作,这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去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自己的阅读能力,以适应将来走上社会的需要。

认识性阅读。就是从字词入手,扫清阅读中的障碍,着重字词能力训练,是阅读的积累和感性联合体,是整个阅读的基础,也是阅读中应当首先培养的基本能力。缺乏这种能力,阅读就不能进行。

求解性阅读。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提出若干带启发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自渎课文,循文求义,从课文中找答案,写下要求,以便在课堂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求解性阅读,需要思维能力的参与,因为理解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思维过程;既是对阅读文章内容理解消化的过程,也是思维活动的整体表现。这是由认识字词的感性阶段到理解内容理性阶段的深化。

质疑性阅读。质疑性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小从字词的确切解释用法,大到思想观点,篇章结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都可以提出疑问,然后通过讨论解决。质疑性阅读与求解性阅读相辅相成。求解是正确把握文章所表达的内容;质疑是在理解基础上对各方面进行区别是非,鉴别真伪,质疑问难,使认识达到理智上的领悟,是理解进一步的深化。

比较性阅读。题材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而主旨不同的文章,大到立意构思,小到遣词造句,可对比阅读,求同存异。让学生了解其不同特点,不仅满足于“这个问题原来是这样的”,而且要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可以那样的”,如果我们那样解决,会出现什么结果等等。通过比较阅读,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获得规律性的认识。

巩固评论性阅读。为了牢固掌握已经学过的知识或领会的东西都要进行巩固评论性阅读。这是对文章进行正确评论,提出自己思想的阅读。既可以评价作者的思想,作品内容,也可评价作品的形式和技巧,还可以总结写作经验教训等。这种阅读常常配合相适应的练习,或简评,仿写、续写等等。巩固评论性阅读课,也就是通过再阅读、练习、实践转化强化功夫,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要大力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种辅助形式。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那么,如何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呢?

首先,目标要明确。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既广泛又庞杂。怎样使其广而不散,杂而不乱,从而提高语文能力?明确阅读目标,是重要的一环。为了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语文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把课外阅读考虑进去,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提出明确的课外阅读目标,并列出具体的阅读篇目,使学生心中有数。但阅读目标的确定,不能超出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而应把阅读目标限制在学生力所能及的程度上。

其次,指导要具体。为使课外阅读计划不落空,目标能实现,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给予具体的指导。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可根据具体篇章,讲授怎样分析文章结构,怎样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怎样分析作品的人物,怎样正确评价作品,怎样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教师现身说法,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差别,因材施教的定向阅读指导。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兴趣爱好不同,指导课外阅读,不能强行一致,搞一刀切,而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加以指导。对语文水平较低的,要指导他们多读短篇,多读记叙文、散文、通讯报道等,这对迅速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有帮助;对语文水平较高的,则可指导他们阅读长篇的作品。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种重要性它将意味着作为基础教育的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始终把阅读教学当作一个基本目标加以追求,不可稍懈,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这个目的,而且必会给他们以后走向社会择业和参与竞争带来极大的裨益。

5.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活动,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向社会造就和输送初级和中级技术人才的基础阵地,在其技能层面上的技术人才的文化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但是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信心不足,缺乏明确的自我主张,自我管理和自我诉求意识较差,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使学生重塑信心、认识自我、突破自我、勇于追求、敢于创新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和难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实验在一些大中小城市开展得如火如荼,成果喜人。然而,在广大的农村,特别是那些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的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实验空泛无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 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对于近80%的人口分布于农村的中国来说,没有农村这片土地的抚育,没有农村教育的支撑,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能有多少生命力和发展空间,不言而喻!

当然,农村职业教育的文化课教学大纲也与时俱进,于2009年8月作出了新的、突破新的改革:语文课实施模块教学——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于“任务”中渗透职教元素,强化职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性内容,通过“实践活动” 平台, 创设职业情境。可是,作为在传统教育洗礼中成长过来的农村职业中学的教师如何转变观念,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在实际中如何操作、如何有效实施,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基于兴趣、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感悟、在我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中升华思想,让学生意识到我现在的学习,是一种在自身的需求环境下的自主行为,如何上好农村职业学校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成为农村职业学校老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通过一学期一线的语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一些教学经验:

(1)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内容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需要探讨的问题,对长期以来依纲据本进行教学的老师来说,的确带来严峻的挑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课程标准,没有现成教材的约束。这也给教师提供了发挥个人潜能,创设最佳教学环境的空间。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总结。

(2)利用有限的条件和资源上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深深地意识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遇到的最大的障碍不是经济、信息、交通、资源等客观性条件制约,而是主观能动性因素的制约!这种制约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思想观念的滞后,二是因地制宜地处理课程改革中各种条件性问题的信心和决心准备不足。

思想观念的滞后,主要是前面所述的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作梗的结果。解决的根本方法是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仅从这一点上,农村与城市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城市和发达地区可以实现,农村同样可以实现,关键在于你是否想去改变思想更新观念!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学生课程活动的研究主体。城里的学生和农村里的孩子,可能在生活的质量、生存的环境和兴趣爱好等方方面面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或差异,但生活的要素(人、自然、科技、社会等)却是相近或相似的。城里的学生拥有课程活动研究主体,农村的学生同样也拥有相应的课程活动研究主体,只是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罢了。农村独特的乡村文化底蕴,丰富的地域人文景观和无限的自然资源,就是我们的课程资源的源头。学生们充分借助他们对山里的熟悉和从小锻炼出来的野外生存能力,深入到自然界中去,在完成课题研究的同时,领略自然界的魅力、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个中情结。由此看来,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活动的经历和体验中,他们是否学会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学会了协同合作互相交流的技巧,是否懂得了要去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未来,是否提升了他们的情感价值观„„

(3)设计好语文综合实践课,使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语文实践活动课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广泛新颖,从学习到生活,从课堂到社会,具有独特的实践性和灵活性。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体现出“活”“动”结合的原则,“动”中有“活”,“活”中有“动”,从而激发兴趣,提高语文素质。准备从以下几点入手:

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把学生按优、良、中、差,以2:5:2:1的比例进行合理编排,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讨论、交流,这样既可使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又能保证发言的质量。

加强小组长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如何组织同学讨论、汇报、质疑、表演等。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小组成员必须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民主平等,组内成员要努力提高发言的质量,养成认真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扩大信息量,拓宽合作的内涵。

“动手操作”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学习过程中要启发学生进行知识迁移,通过看书、推测、操作、查资料等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要协调组织、巡视、辅导,了解学困生存在的困难和优生的特异思维,以便及时调整教学。

(4)、即时总结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总结经验,课后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分享收获----学生的收获、教师的收获、学校的收获。

阶段负责人:孙宗超 孙相艳

(四)具体实施阶段(2010.9---2011.4)

该课题自申请确定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尤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各方面的关心与鼓励,是课题组全体成员信心倍增。经过专家和领导的审查,课题组研究讨论结果如下:

1、在全校举行师生会、学生会,明确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举办专题讲座;邀请资深专家予以指导并做现场报告,让每一个学生明白课题的重要性。每学期举办三四次形式不同的演讲比赛,训练巩固提高研究的成果。创设恰当的语言氛围,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在恰当的时刻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在面临实习或就业的班级进行模拟应聘场景、签订合同、写通知和发电子邮件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有就业时的压力感、紧迫感。通过这样的训练,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就业创业中从容应对,再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看、听、说的练习,再新生中开展小课题的训练,每周安排一项活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看,看到事物的本质;听,听到问题的关键;说,说到话题的点子上。针对每一项课题的训练,都制定了详尽的计划和措施,确保训练到位,训练见成效。在个别班级设计现场观摩、模拟场景,巩固训练成果。

3、实用文体的练习培训,分析书信、邮件、通知、启事、合同文本等文体的写作格式和要求 ,先分析它的特点,结合具体的例子,掌握这些文体的要求,继而尝试写作这些文体。做作业、模拟写信、签订合同等具体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阶段负责人:范存莉 王晓梅

(五)结题阶段 (2011.5----2011.6)

整理课题研究过程的全部资料, 讨论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向经验丰富的专家请教,撰写论文和结题报告,申请验收。

阶段负责人:史衍喜 卞荣梅

五、研究方法设计

1、分析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阶段,采取个案跟踪调查法,对个别学生建立个人档案,跟踪调查实验效果。

分析我校语文教学现状,重点在于分析研究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定位、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目的、态度、兴趣、实效等方面着手。对此,我们对08级机电一班、08级服装班进行了跟踪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话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结果显示在两个班级78名学生中,有45%以上的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10%左右的学生甚至讨厌学习语文。原因归结在三个方面:1、对语文教材不感兴趣;2、对教师的教学实施过程不感兴趣;3、个体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厌弃学习。35%以上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但积极性不高,基于识字,读书的基本需要。只有10%左右的学生认为语文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应该好好把握,并能主动的收集资料,掌握基础知识。当然,其中关键是兴趣的确立,学习动机有时在教师的适时激发下就迸发出来。例如,服装班学生在实验教师的有意识引导下,80%以上的学生开始喜爱语文。教师每天让学生背诵一首诗,每天记住一句名言,每天在班级内讲一个小笑话或一个小故事。这些资料的搜集过程实际就是语文知识的有效积累。不自觉地就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我们实验小组对就业生也进行了跟踪调查。对06级毕业生进行跟踪走访,了解学生语文知识在其实习、就业、创业过程中所起的重要性,及其他们现阶段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做好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记录。及时反馈给在校生及课任教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思路。这一过程我们掌握了语文实践教学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应用情况。重点分析语文综合实践教学在就业创业中的具体应用和

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课题研究中确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实施策略。课题组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积极调整相应的策略,以便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分析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阶段,采取比较法,在实验班级和其他班级进行对比,及时发现问题,相应的调整实施步骤措施;实践法,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才能把相关的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面对21世纪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也应与时俱进,“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学理念应贯穿实践教学的始终,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着力于它的应用。努力做到“学生愿意学,老师愿意教,企业愿意要”即学习—教学---服务为一体的教学思路,为学生的学习创业创造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六、课题组体成员具分工:

王 鹏 中学高级教师

负责整个课题研究过程的把握和进展情况

史衍喜 中学高级教师

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和研究方案的实施,明确思路和发展趋势

闵祥春 中学一级教师

刘洪国 中学一级教师

负责调查理论研究,搜集归纳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孙相艳 中学一级教师

孙宗超 中学二级教师

制定各项具体活动方案及措施,并组织实施活动计划

王晓梅 中学二级教师

范存莉 中学二级教师

反馈学生调查的基本信息,并整理调查资料

卞荣梅 中学二级教师

负责撰写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效益:

1、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探究语文实践性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2、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


相关内容

  • 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突显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
  • [内容摘要]在中职教育发展的潮流下,中职语文教育改革也逐渐深化.在此形势下如何构建以培养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成为中职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立足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着力分析了中职语文教育以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的必然性及实施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职业关键能力 中职语文 课 ...

  • 关于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 摘 要 2015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意见>对公共基础课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方法.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一线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深入学习<意见>的精神,深化中职语文教 ...

  • 新课改环境下的中职语文教学反思
  • 新课改环境下的中职语文教学反思 作者:李青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年第10期 摘要:新课改给中职语文带来了生机活力,但也出现了一些理解片面.舍本逐末.矫枉过正的现象.我们必须回到语文学科的根本,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联系专业而不追随专业课,显示语文的地位.中职语文改革不能 ...

  • 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重庆市医科学校 张维锋 摘要: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存在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不浓的现象,怎样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中职学校教师可从学习目的教育,灵活运用教材,采用赏识法教学,创设多样化的情景,重视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课外阅读等方 ...

  • 基于实践先导的中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中职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写作主体缺失.作文教学失当的两大突出问题,进行了基于实践先导的中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明确了该实践研究的两大价值诉求,构建了活动化.一体化.媒体化.项目化的实践样式,提出了积分活动.等级评奖.作品刊登等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同时对该研究进行了阶段性的思考. 关 ...

  •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大放异彩
  •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学习领域的广泛渗透,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并推进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的变化,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中职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中职语 ...

  • 言为心声,"语"比"文"重
  • 摘 要: 加强中职生的口语训练,是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口语现状及原因,因材施教,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从学生的心理素质到知识积累,从课堂学习到课外实践,循序渐进,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中职生 口语训练 一.引言 职业教 ...

  • 信息化环境下提高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探究
  •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界,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学科教学当中,使课堂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程度越来越深,现代教育技术也向纵深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传输速度的不断提高,校园网得到普及,这为我们课堂教学提供了 ...

  • 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制度改进的探讨
  • 作者:俞启定 教师教育研究 2015年12期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05(2015)03-0025-06 按现行<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中等职业学校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两项.中职教师又分为文化 ...

  •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学方法探讨
  •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中"写在前面"的话是这样说的: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办法指导思想,使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为培养合格的应用人才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以期使中职语文教材与时俱进,满足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更好地为中职语文教育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