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中的视觉冲击

  伊拉克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突如其来地在神州展开。前所未有的抗击非典型肺炎的全民战争又一次造就了中国的新闻界,特别是中央电视台于五月一日推出的新闻频道。这个在非常时期诞生的中国大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24小时滚动播出的电视新闻频道,刚一露面就以电视新闻工作者直面灾难、关爱生命的勇气和胆略,将一条条充满人文关怀的鲜活新闻,以前所未有的透明度和穿透力,感染了极度关心并顽强与“非典”斗争的广大观众,而央视新闻频道的开办也因此一炮打响,引起海内外的普遍关注。   人文主义也称人道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后逐步形成的以关怀人、尊重人为主旨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具体表现为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   当今社会,人文关怀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质量需求和文化主流的需求。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电视机已经几乎走进每个家庭,电视作为一种影响巨大的大众媒介,全方位地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考方式。数字技术的迅速拓展,信息传播的无所不及,社会宽容度的不断增加,人们个性日益张扬,观众在接受电视信息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对电视节目需求和评判的标准。电视新闻节目作为和观众联系最紧密也是最直接、最真实客观反映我们周围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的一种媒体,及时注意到了观众需求。从时刻关注地球村人类命运及芸芸众生生存状态的人文关怀视角,将电视新闻的报道方式和报道内涵进行一种更为开放的改革,已成为中央电视台及不少地方电视媒体引领潮流的大胆尝试。   且不说央视新闻频道的各档时效性、杂志性新闻栏目,笔者仅以5月5日下午长达数小时的《抗击“非典”特别报道》为例。一位年轻的女主持人在直播状态与《面对面》节目主持人王志交流流泪的感觉。王志曾亲率摄制组前往广东疫区采访,向观众奉献了一系列广大医务工作者抢救危重病人的感人故事。女主持人问王志:“第一次看到你在采访中流泪,你擦眼泪的方式很特别,先擦鼻子,再擦额头,为什么?”而王志回答:“我想极力控制,但控制不住,看到钟南山这些医学专家舍生忘死地抢救病人,身在危难之中,方知什么叫崇高。”电视中随即将画面转切到央视频道记者王芳,她戴着口罩,面色沉重地在现场报道,因为她采访一位年老的“非典”患者,彼此相距仅一米,都能听到患者呼吸困难的喘气声,她自己不知是采访劳累了还是也被病毒感染了,发烧发到了38度,也被暂时隔离,她虽然心里也很紧张,但依然乐观地表示希望很快康复,继续投入到紧张的采访中。   不管播放的方式如何,特别报道的取舍首先让位于第一时间的最新消息。下午4时,直播画面切到卫生部新闻发布会的现场,新闻发言人通报了截至5月5日上午10点统计的全国疫情数字:非典型肺炎患者已达4280人,其中医务工作者851人,死亡206人……   发布会仅仅5分钟左右,主持人在演播室的一席评论却发人深思:这样的信息发布会,从开始的五天一报,到现在每天一报。显示出信息越来越透明,也显示出中国老百姓战胜非典型肺炎的信心,更为中国新闻工作一显身手创造了最好的舆论环境。   “非典”肆虐,疫情告急。若在以往,中国的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对这些人们最关注,也是最影响社会情绪的天灾人祸,采取的往往是能捂则捂,实在捂不住就轻描淡写、避实就虚的态度。可见不是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不想为、不敢为,而是不让为也。   开放的社会,开明的党和政府,以一种“直面灾难,守望相助”的全透明方式,调动起各级媒体,将疫情的严重态势和阻击病魔的惨烈真相,毫无遮掩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从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一线慰问视察,到“白衣天使”临危不惧救病人,从世界卫生组织巡察各地疫情,到神州处处和衷共济抗击病魔,伟大的民族精神又一次在灾难中宏扬激励。这其中,电视新闻的快速透明反映和强烈的视觉煽情,将人文关怀的巨大魅力发挥到了几近极致的程度。   继续以5月5日下午央视新闻频道在卫生部新闻发布会后的一段直播访谈为例,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这位中年记者讲述的全是在广东疫区耳闻目睹的细节:这是我第一次拍了无数张照片,不知所拍的对象是谁,因为他们都戴着口罩,随即电视画面上叠出了一张张他所拍摄的照片……   医生身穿隔离服,脸贴着脸,为病人进行气管切断手术插入输氧导管(难怪那么多的医务工作者被感染“非典”,什么叫高尚,还用表达吗)。   病榻上的患者对着镜头取下吸氧面罩,戴上口罩,并用手势亮了一个表示胜利的“V”字,边上一束鲜花无比艳丽(难怪一位歌词作家看到这一画面,热血沸腾地创作了抗“非典”的歌曲)。   婚礼在病房里举行,幸福的笑脸、快乐的烛光和蓝色的隔离服、白色的口罩形成鲜明对照(难怪病房外的阳光依然那样的灿烂,社会生活依然那样的秩序井然)。   一个强烈震撼观众心灵的静止画面伴随着贺延光凝重的讲述一次次地叠现:一位医生的高大背影,他面对着病榻上已经停止呼吸的病危病人,痛苦地默哀……   这是一个怎样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镜头。面对病魔的肆虐,“白衣天使”暂时还回天乏力,但是他毕竟尽力了;但是他依然痛苦,毕竟他是个肩负救死扶伤神圣重任的医生……   看到这儿,我终于明白了,王志、贺延光这样的男子汉终于落泪的原因,也终于明白余秋雨、陈逸飞这样的艺术家欣然答应创作抗击“非典”的电视公益片的原因。

  伊拉克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突如其来地在神州展开。前所未有的抗击非典型肺炎的全民战争又一次造就了中国的新闻界,特别是中央电视台于五月一日推出的新闻频道。这个在非常时期诞生的中国大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24小时滚动播出的电视新闻频道,刚一露面就以电视新闻工作者直面灾难、关爱生命的勇气和胆略,将一条条充满人文关怀的鲜活新闻,以前所未有的透明度和穿透力,感染了极度关心并顽强与“非典”斗争的广大观众,而央视新闻频道的开办也因此一炮打响,引起海内外的普遍关注。   人文主义也称人道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后逐步形成的以关怀人、尊重人为主旨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具体表现为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   当今社会,人文关怀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质量需求和文化主流的需求。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电视机已经几乎走进每个家庭,电视作为一种影响巨大的大众媒介,全方位地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考方式。数字技术的迅速拓展,信息传播的无所不及,社会宽容度的不断增加,人们个性日益张扬,观众在接受电视信息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对电视节目需求和评判的标准。电视新闻节目作为和观众联系最紧密也是最直接、最真实客观反映我们周围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的一种媒体,及时注意到了观众需求。从时刻关注地球村人类命运及芸芸众生生存状态的人文关怀视角,将电视新闻的报道方式和报道内涵进行一种更为开放的改革,已成为中央电视台及不少地方电视媒体引领潮流的大胆尝试。   且不说央视新闻频道的各档时效性、杂志性新闻栏目,笔者仅以5月5日下午长达数小时的《抗击“非典”特别报道》为例。一位年轻的女主持人在直播状态与《面对面》节目主持人王志交流流泪的感觉。王志曾亲率摄制组前往广东疫区采访,向观众奉献了一系列广大医务工作者抢救危重病人的感人故事。女主持人问王志:“第一次看到你在采访中流泪,你擦眼泪的方式很特别,先擦鼻子,再擦额头,为什么?”而王志回答:“我想极力控制,但控制不住,看到钟南山这些医学专家舍生忘死地抢救病人,身在危难之中,方知什么叫崇高。”电视中随即将画面转切到央视频道记者王芳,她戴着口罩,面色沉重地在现场报道,因为她采访一位年老的“非典”患者,彼此相距仅一米,都能听到患者呼吸困难的喘气声,她自己不知是采访劳累了还是也被病毒感染了,发烧发到了38度,也被暂时隔离,她虽然心里也很紧张,但依然乐观地表示希望很快康复,继续投入到紧张的采访中。   不管播放的方式如何,特别报道的取舍首先让位于第一时间的最新消息。下午4时,直播画面切到卫生部新闻发布会的现场,新闻发言人通报了截至5月5日上午10点统计的全国疫情数字:非典型肺炎患者已达4280人,其中医务工作者851人,死亡206人……   发布会仅仅5分钟左右,主持人在演播室的一席评论却发人深思:这样的信息发布会,从开始的五天一报,到现在每天一报。显示出信息越来越透明,也显示出中国老百姓战胜非典型肺炎的信心,更为中国新闻工作一显身手创造了最好的舆论环境。   “非典”肆虐,疫情告急。若在以往,中国的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对这些人们最关注,也是最影响社会情绪的天灾人祸,采取的往往是能捂则捂,实在捂不住就轻描淡写、避实就虚的态度。可见不是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不想为、不敢为,而是不让为也。   开放的社会,开明的党和政府,以一种“直面灾难,守望相助”的全透明方式,调动起各级媒体,将疫情的严重态势和阻击病魔的惨烈真相,毫无遮掩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从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一线慰问视察,到“白衣天使”临危不惧救病人,从世界卫生组织巡察各地疫情,到神州处处和衷共济抗击病魔,伟大的民族精神又一次在灾难中宏扬激励。这其中,电视新闻的快速透明反映和强烈的视觉煽情,将人文关怀的巨大魅力发挥到了几近极致的程度。   继续以5月5日下午央视新闻频道在卫生部新闻发布会后的一段直播访谈为例,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这位中年记者讲述的全是在广东疫区耳闻目睹的细节:这是我第一次拍了无数张照片,不知所拍的对象是谁,因为他们都戴着口罩,随即电视画面上叠出了一张张他所拍摄的照片……   医生身穿隔离服,脸贴着脸,为病人进行气管切断手术插入输氧导管(难怪那么多的医务工作者被感染“非典”,什么叫高尚,还用表达吗)。   病榻上的患者对着镜头取下吸氧面罩,戴上口罩,并用手势亮了一个表示胜利的“V”字,边上一束鲜花无比艳丽(难怪一位歌词作家看到这一画面,热血沸腾地创作了抗“非典”的歌曲)。   婚礼在病房里举行,幸福的笑脸、快乐的烛光和蓝色的隔离服、白色的口罩形成鲜明对照(难怪病房外的阳光依然那样的灿烂,社会生活依然那样的秩序井然)。   一个强烈震撼观众心灵的静止画面伴随着贺延光凝重的讲述一次次地叠现:一位医生的高大背影,他面对着病榻上已经停止呼吸的病危病人,痛苦地默哀……   这是一个怎样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镜头。面对病魔的肆虐,“白衣天使”暂时还回天乏力,但是他毕竟尽力了;但是他依然痛苦,毕竟他是个肩负救死扶伤神圣重任的医生……   看到这儿,我终于明白了,王志、贺延光这样的男子汉终于落泪的原因,也终于明白余秋雨、陈逸飞这样的艺术家欣然答应创作抗击“非典”的电视公益片的原因。


相关内容

  • 贵人相助之相
  • "贵人相助之相"的前生后世--面相解析与职 业发展 一位苦苦奋斗的草根,最希望有贵人相助.初入职场的年轻草根,更渴望有职场贵人相助.于是乎,玄学里的"人相"中就有了贵人相助之相.那什么是贵人相助之相呢?科学上又怎么解释?贵人相和贵人相助之相有什么区别呢?有贵人 ...

  • 提高文化软实力申论范文:守望是每个人的责任
  • 文化是我们与世界交流的独特语言,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而传统文化更是独一无二地标志着我们的民族特征.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能为我们留住民族的瑰宝,对传统文化的展望能让更多经典融入时代发展的步伐.守望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 节日是传统文化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是节日习俗,还 ...

  • 于小冬速写赏析
  • 于小冬速写赏析 于小冬速写赏析 <于小冬讲速写于小冬讲速写>新版和旧版有什么不一样,哪本好?<?<于小冬讲速写于小冬讲速写>>新版和旧版有什么不一样,哪本好?<于小冬讲速写>和<于小冬再讲速写>速写>两本要一起买吗?两本要一起买吗?还 ...

  • 作文怎样点题扣题
  • 一.专家说点题扣题 有一位阅卷老师这样说:"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文题,点明你的行文和命文的关系,引领阅卷教师随你的思维而去."  某高考语文阅卷老师曾说:"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会救活一篇高考作 ...

  • 没有"鬼"的中国恐怖片,你害怕吗?
  • 自2009年<午夜出租车>创下恐怖片票房以小博大的小奇迹后,国产恐怖片开始掀起热潮.不过,因为电影审查制度的约束,电影中不能有"鬼".不可言"鬼",这就让国产恐怖片成为一个另类. 就算另类也影响不了国产恐怖片的扎堆,今年夏天,就有<京城81号 ...

  • 公司10周年庆典新闻稿
  • 峥嵘十载,感谢有您 --超频三成立10周年盛典暨2013年代理商大会隆重举行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十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刹那,却是那么的波澜壮阔.十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十年,给我们留下了厚重的责任:十年,见证了昨日的栉风沐雨:十年,守望着明天的灿烂辉煌. 嘉宾签到 在感恩树上写下对公司的祝福 ...

  • 新开公司起名精华知识大全
  • 新开公司起名精华知识大全 和人名一样,公司名字也很重要,在我们起名老师看来,人需要一个好名,商店.公司也需要一个好名; 人有好名,一生平安; 店有好名,风调雨顺; 公司有好名,兴旺又发达.下面是我们总结的一些公司起名字知识大全. 公司起名字知识1:什么是公司名称 公司名称即企业的名字.字号,是企业区 ...

  • (全英文论文)分析野性的呼唤的生存原则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 ...

  • 没有合作我不会成功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没有合作我不会成功 作者:朱莉·约克 来源:<课堂内外·教师版>2012年第12期 我对高中教学的复杂性也毫无准备.我是怎么渡过难关的?我是如何学会适应的?实际上我宁愿归功于一件不值一提的事儿,它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