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应用(40分)
1、与第一对词表示关系最相似的一项是(2分) ( D )
A、玻璃——窗户 B、粉笔——黑板
C、缝纫机——衣服 D、锯片——锯子
2、调整语序后没,意思基本不变的一组是(2分) ( C )
A、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B、指哪打哪——打哪指哪
C、心服口服——口服心服 D、换鞋进屋——进屋换鞋
3、下列连词用得最合适的一组是(2分) ( D )
A、小红不仅爱看书,又爱看故事书。
B、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才能变成好事。
C、好多事情而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
D、森林里的景色是那么的美,空气是那么的清新。
4、桌子上摆着金匣子、银匣子和铜匣子。金匣子上写着一句话:“珠宝不在此匣中”,银匣
子上写着一句话:“珠宝在金匣中”,铜匣子上写着一句话:“ 珠宝不在此匣中”。
现已知道,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的,那么(2分) ( C )
A、珠宝在金匣中 B、珠宝在银匣中
C、珠宝在铜匣中 D、珠宝不在任何匣中
5、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C )
A、随遇而安 随欣所欲 不折不扣 举世闻名
B、震耳欲聋 恋恋不舍 情不自禁 毫言壮语
C、见义勇为 不可思议 喜出望外 推心置腹
D、无微不至 含包欲放 迷惑不解 郑重其事
6、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B )
A、雪中送炭 报仇雪恨 雪上加霜 ...
B、不白之冤 真相大白 一清二白 ...
C、不毛之地 一毛不拔 鸡毛蒜皮 ...
D、不速之客 速战速决 欲速则不达 ...
7、给下面这段话所加标点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 B )
他这样小看人 真把我气坏了 我粗声粗气地回答 别把人看扁了 从大别山走到这
儿 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 瞧 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
A ,。:“!,。”,? B ,。:“!,。,?”
C ,。:“!,!!?” D ,!:“!,!,?”
8、填空题:(8分)
(1)写出下列成语故事的主人公。
三顾茅庐( 诸葛亮或刘备 ) 入木三分( 王羲之 )
(2)把下列谚语或歇后语写完整。
吃一堑,( 长一智 )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
绳锯木断,( 水滴石穿 ) 千里之堤, ( 溃于蚁穴 )
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 ) 老婆婆吃黄连——( 苦口婆心 )
9、照例子填反义词,组成成语。(3分)
例:弄(假)成(真)
有( )无( ) 有( )无( ) 有( )无( )
10、下列的广告词均由成语化用而来,请对应写出原成语。(4分)
有杯无患(杯子广告)_备_______ 步步为赢(运动鞋广告)__营_________
钙世无双(补钙药品)__盖______ 衣衣不舍(洗衣粉广告)___依________
百礼挑一(礼品广告)__里______ 爱不湿手(洗衣机广告)___释________
随心所浴(沐浴产品)__欲______ 无鞋可及(皮鞋广告) ____懈\击______
11、先将下列故事情节按不同作品分类,再说说这些情节分别出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8分)
A. 桃园三结义 B.三盗芭蕉扇 C.醉打蒋门神 D.刘姥姥进荣国府
E. 大战流沙河 F.大意失荆州 G. 智取生辰纲 H.梦幻识通灵
书 名 作 者 故事标题序号
《 三国演义 》( 罗贯中 ): A、F
《 水浒传 》( 施耐庵 ): C、G
《 西游记 》( 吴承恩 ): B、E
《 红楼梦 》( 曹雪芹 ): D、H
3、描述题:(3分)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用自己的话写出上面这首小诗的意思。(连标点不超过20个字)
在狭小的圈子里自命不凡,实乃井底之蛙。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
北方有个人,从来没见过菱。他去南方做官,在筵席上吃菱,连壳一块放进嘴里。有人
说:“吃菱要去壳的。”这个人给自己护短,说:“我不是不知道去壳,这连壳吃了清热啊!”
有人问:“你们北方也有菱吗?”这个人回答说:“前山后山,哪个地方没有呢?”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1分)
护短: 为自己的缺点或过失辩护。
2、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2分)
原句: 前山后山,哪个地方没有呢? 陈述句:前山后山,每个地方都有。
3、根据短文选择正确的答案。(4分)
(1)北方的这个人吃菱时,连壳一块放进嘴里,是因为 ( A )
A、他不知道菱的吃法。
B、连壳吃可以清热。
C、在筵席上吃菱。
(2)北方的这个人回答说:“前山后山,哪人地方没有呢?”是因为 ( B )
A、他们那个地方的菱跟南方的菱不一样。
B、他根本不知道菱长在哪里,却死要面子。
C、他们那里的确前山后山都有菱。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二)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
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
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
是可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
那他就是糊涂虫。//不过我向来没有留心儿童读物,所以现在说不出哪些书合适,开明书店
出版的通俗科学书里,也许有几种,让调查一下再说罢。
1、找出这段话中的一对反义词:1分)
2、用“——”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2分)
3、这段话已分成三层,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的关系是(2分) ( B )
总分 因果 并列 递进 转折
4、第二层的意思是(3分) ( A )
A、先前的文学青年,重文轻理,结果文章也写不好;鲁迅先生希望不要放开科学,一
味钻在文学里。
B、先前的文学青年,不愿学数学、理化、生物、史地,结果文章都写不好。
C、先前的文学青年,重文轻理,结果文章也写不好。
(三)林冲棒打洪教头
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沧州。一天午后,两个差人押解林冲来到了柴进
庄上。
柴进见了林冲,心中大喜,忙叫庄客杀鸡宰羊,厚礼款待。席间庄客来报:“洪教头来
了!”柴进说:“正好请洪教头一起来坐坐。”
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号巾。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
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说:
“这位是林教头。”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洪教头各柴进问道:“大
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柴进说:“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
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洪教头跳起来说:
“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教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洪教
头见他退让,以为他真的不会枪棒,便越发要跟他交手。柴进说:“我也正想看看二位教头
的本事,林武师就不要推辞了。”
月亮已经上来,照得厅堂外面如同白昼。众人来到堂前空地上。洪教头先脱了衣裳,
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
来说:“请教了。”
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两个教头就在月光
下一来一往,交起手来。
占了四五个回合,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柴进问:“还没见二位较
量呢,怎么便输了?”林冲说:“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柴进连忙请两个差人开了
枷,笑着说:“请两位教头使出本事,再试一棒。”洪教头提起棒来就要打。柴进说:“慢!
二位教头比试,不同一般,这锭银子权且作为彩头,谁赢谁就将这银子拿去。”说着将一锭
二十五两重的大银丢在地上。
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
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
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
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
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
1、文章围绕一个“打”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3分)
2、读句子,写出带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
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流配: 流放、发配。 依草附木: 来往的犯都来投靠。
3、读下面这段话,完成练习。(3分)
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
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洪教头的动机是 恼恨林冲和赢得银子 ,林冲是出于 无奈和礼节 而迎接挑战。一个“使”,一个“还”,写出了 一个攻,一个守;一个欲置人于死地,一个
点到为止。
4、林冲和洪教头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分)
林冲: 谦虚、机智、心胸开阔、善于思考、镇定自若、武艺高强 洪教头: 骄傲、心胸狭窄、自不量力、自以为是、小鸡肚肠 附加题:趣味语文(2分)
事情发生在50年代初。有一欠,周总理刚批阅完文件,顺手把笔放在桌上,就接受一
个美国记者的采访。那个美国记者看见桌上放的是一支美国派克钢笔,便问:“请问总理阁
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说:“提起这
支钢笔啊,那可说来话长,这还是一支普通的笔,是一人朝鲜朋友在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
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
1、美国记者的言外之意是
2、周总理的言外之意是
一、综合应用(40分)
1、与第一对词表示关系最相似的一项是(2分) ( D )
A、玻璃——窗户 B、粉笔——黑板
C、缝纫机——衣服 D、锯片——锯子
2、调整语序后没,意思基本不变的一组是(2分) ( C )
A、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B、指哪打哪——打哪指哪
C、心服口服——口服心服 D、换鞋进屋——进屋换鞋
3、下列连词用得最合适的一组是(2分) ( D )
A、小红不仅爱看书,又爱看故事书。
B、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才能变成好事。
C、好多事情而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
D、森林里的景色是那么的美,空气是那么的清新。
4、桌子上摆着金匣子、银匣子和铜匣子。金匣子上写着一句话:“珠宝不在此匣中”,银匣
子上写着一句话:“珠宝在金匣中”,铜匣子上写着一句话:“ 珠宝不在此匣中”。
现已知道,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的,那么(2分) ( C )
A、珠宝在金匣中 B、珠宝在银匣中
C、珠宝在铜匣中 D、珠宝不在任何匣中
5、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C )
A、随遇而安 随欣所欲 不折不扣 举世闻名
B、震耳欲聋 恋恋不舍 情不自禁 毫言壮语
C、见义勇为 不可思议 喜出望外 推心置腹
D、无微不至 含包欲放 迷惑不解 郑重其事
6、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B )
A、雪中送炭 报仇雪恨 雪上加霜 ...
B、不白之冤 真相大白 一清二白 ...
C、不毛之地 一毛不拔 鸡毛蒜皮 ...
D、不速之客 速战速决 欲速则不达 ...
7、给下面这段话所加标点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 B )
他这样小看人 真把我气坏了 我粗声粗气地回答 别把人看扁了 从大别山走到这
儿 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 瞧 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
A ,。:“!,。”,? B ,。:“!,。,?”
C ,。:“!,!!?” D ,!:“!,!,?”
8、填空题:(8分)
(1)写出下列成语故事的主人公。
三顾茅庐( 诸葛亮或刘备 ) 入木三分( 王羲之 )
(2)把下列谚语或歇后语写完整。
吃一堑,( 长一智 )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
绳锯木断,( 水滴石穿 ) 千里之堤, ( 溃于蚁穴 )
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 ) 老婆婆吃黄连——( 苦口婆心 )
9、照例子填反义词,组成成语。(3分)
例:弄(假)成(真)
有( )无( ) 有( )无( ) 有( )无( )
10、下列的广告词均由成语化用而来,请对应写出原成语。(4分)
有杯无患(杯子广告)_备_______ 步步为赢(运动鞋广告)__营_________
钙世无双(补钙药品)__盖______ 衣衣不舍(洗衣粉广告)___依________
百礼挑一(礼品广告)__里______ 爱不湿手(洗衣机广告)___释________
随心所浴(沐浴产品)__欲______ 无鞋可及(皮鞋广告) ____懈\击______
11、先将下列故事情节按不同作品分类,再说说这些情节分别出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8分)
A. 桃园三结义 B.三盗芭蕉扇 C.醉打蒋门神 D.刘姥姥进荣国府
E. 大战流沙河 F.大意失荆州 G. 智取生辰纲 H.梦幻识通灵
书 名 作 者 故事标题序号
《 三国演义 》( 罗贯中 ): A、F
《 水浒传 》( 施耐庵 ): C、G
《 西游记 》( 吴承恩 ): B、E
《 红楼梦 》( 曹雪芹 ): D、H
3、描述题:(3分)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用自己的话写出上面这首小诗的意思。(连标点不超过20个字)
在狭小的圈子里自命不凡,实乃井底之蛙。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
北方有个人,从来没见过菱。他去南方做官,在筵席上吃菱,连壳一块放进嘴里。有人
说:“吃菱要去壳的。”这个人给自己护短,说:“我不是不知道去壳,这连壳吃了清热啊!”
有人问:“你们北方也有菱吗?”这个人回答说:“前山后山,哪个地方没有呢?”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1分)
护短: 为自己的缺点或过失辩护。
2、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2分)
原句: 前山后山,哪个地方没有呢? 陈述句:前山后山,每个地方都有。
3、根据短文选择正确的答案。(4分)
(1)北方的这个人吃菱时,连壳一块放进嘴里,是因为 ( A )
A、他不知道菱的吃法。
B、连壳吃可以清热。
C、在筵席上吃菱。
(2)北方的这个人回答说:“前山后山,哪人地方没有呢?”是因为 ( B )
A、他们那个地方的菱跟南方的菱不一样。
B、他根本不知道菱长在哪里,却死要面子。
C、他们那里的确前山后山都有菱。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二)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
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
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
是可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
那他就是糊涂虫。//不过我向来没有留心儿童读物,所以现在说不出哪些书合适,开明书店
出版的通俗科学书里,也许有几种,让调查一下再说罢。
1、找出这段话中的一对反义词:1分)
2、用“——”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2分)
3、这段话已分成三层,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的关系是(2分) ( B )
总分 因果 并列 递进 转折
4、第二层的意思是(3分) ( A )
A、先前的文学青年,重文轻理,结果文章也写不好;鲁迅先生希望不要放开科学,一
味钻在文学里。
B、先前的文学青年,不愿学数学、理化、生物、史地,结果文章都写不好。
C、先前的文学青年,重文轻理,结果文章也写不好。
(三)林冲棒打洪教头
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沧州。一天午后,两个差人押解林冲来到了柴进
庄上。
柴进见了林冲,心中大喜,忙叫庄客杀鸡宰羊,厚礼款待。席间庄客来报:“洪教头来
了!”柴进说:“正好请洪教头一起来坐坐。”
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号巾。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
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说:
“这位是林教头。”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洪教头各柴进问道:“大
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柴进说:“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
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洪教头跳起来说:
“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教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洪教
头见他退让,以为他真的不会枪棒,便越发要跟他交手。柴进说:“我也正想看看二位教头
的本事,林武师就不要推辞了。”
月亮已经上来,照得厅堂外面如同白昼。众人来到堂前空地上。洪教头先脱了衣裳,
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
来说:“请教了。”
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两个教头就在月光
下一来一往,交起手来。
占了四五个回合,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柴进问:“还没见二位较
量呢,怎么便输了?”林冲说:“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柴进连忙请两个差人开了
枷,笑着说:“请两位教头使出本事,再试一棒。”洪教头提起棒来就要打。柴进说:“慢!
二位教头比试,不同一般,这锭银子权且作为彩头,谁赢谁就将这银子拿去。”说着将一锭
二十五两重的大银丢在地上。
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
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
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
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
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
1、文章围绕一个“打”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3分)
2、读句子,写出带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
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流配: 流放、发配。 依草附木: 来往的犯都来投靠。
3、读下面这段话,完成练习。(3分)
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
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洪教头的动机是 恼恨林冲和赢得银子 ,林冲是出于 无奈和礼节 而迎接挑战。一个“使”,一个“还”,写出了 一个攻,一个守;一个欲置人于死地,一个
点到为止。
4、林冲和洪教头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分)
林冲: 谦虚、机智、心胸开阔、善于思考、镇定自若、武艺高强 洪教头: 骄傲、心胸狭窄、自不量力、自以为是、小鸡肚肠 附加题:趣味语文(2分)
事情发生在50年代初。有一欠,周总理刚批阅完文件,顺手把笔放在桌上,就接受一
个美国记者的采访。那个美国记者看见桌上放的是一支美国派克钢笔,便问:“请问总理阁
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说:“提起这
支钢笔啊,那可说来话长,这还是一支普通的笔,是一人朝鲜朋友在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
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
1、美国记者的言外之意是
2、周总理的言外之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