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改革雏议--中国期刊网

原网页已由百度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1首 页2阅 读3杂志媒体4服务

• 订杂志• 联合邮购• 电子杂志• 期刊通• 在线博览• 视频学习• 广告通• 期刊查询• 加盟合作• 读者俱乐部• 投稿

字体:大中小首页>论文库>正文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改革雏议发表时间:2011-4-1 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3月中旬供稿 作者:李延平 何军良 李光文[导读] 因此地勘单位拿到编制后,必须认认真真地研究落实好定编方案,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做到让绝大多数职工满意。李延平 Li Yanping;何军良 He Junliang;李光文 Li Guangwen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六安 237010)

摘要: 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实质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深入,以保证改革的成功。文章分析了地勘单位的现状并提出了改革的建议和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 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107-02

引言

国家对事业单位的“三分类”已初步确定了框架:经过整合的地勘局,其机关可定位为行政事业单位;其公益性地质队伍定位于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关键是生产经营类需要逐步转企的地勘单位,这是最棘手的问题。本文就此谈一点拙见。

1 地勘单位改革的现状

国有局属地勘单位所跨的行业多,其专业分工过细,人员较多,机制不活,效率不高的弊症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地勘单位仍属生产经营类的事业性单位,但又享受不到足额经费,必须依靠地质事业费和对外创收模式来解决生存与发展。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地勘单位经历了转企改革的尝试与阵痛,可以说是失败的或是未达到预期效果的。究其原因,笫-,改革缺乏全国统一的规划、指导、协调和战略部署,没有明确的改革步骤和目标。笫二,改革起步早、动作大,在大形势下想搞“一步断奶”,但进展受阻,举步唯艰,大多是被动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第三,改革的总体方向是“不找局长找市场”的企业化取向,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甩包袱”,配套政策措施并没有同步及时跟进。第四,改革主要在地勘单位或行业内部进行,沒有与国家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基本属单兵作战。第五,改革主要是基于地勘单位的生存,较少顾及到地勘行业发展和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所以导致百局千队的地勘单位纷纷抢夺工勘市场或“赶鸭子上架”发展“三产”经营,只图填饱肚子。但大多竞争力弱,变成了“养人产业”,甚至“赔本赚

吆喝”。因此而导致了地勘单位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出台,地勘单位迎来了地质工作的第二个春天,也给地勘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国家为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矿产资源紧缺的瓶颈束缚和扩大地质服务领域,地质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地勘项目逐年增多,矿产勘查又逐步成为地勘单位的主业,但仍与地质勘察延伸业、“三产”经营业并存。于是地勘单位享受到现在所谓的管理模式:“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但现实是事业的帽子没戴好,企业的路子也没走好。地勘单位本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却没能完全享受到“国民待遇”、“省民待遇”,如职工住房货币化补贴、同城同待遇、各种津贴补贴等(近几年有好转);地勘单位企业化管理,但计划经济管理色彩较浓,思想不解放,仍寄予各种幻想,要么察言观色,要么热衷于事业费保底,行政级别至上,权力支配机制,资辈决定分配等旧体制下的约定俗成,存在着与企业不相适应的严重的“等、靠、要”思想。

近几年,先后出现了改革成功的“内蒙古模式、广东模式”等,虽然给我们很多有益启示,但是省情队情各有不同,难以“复制”。特别是矿产资源不丰富的省份和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地勘单位,对企业化改革“谈虎变色”,主要胆心的问题,其一,近些年,在地质工作春天的照耀下,刚刚有饭吃,或者有些单位有了些节余,但地勘单位还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多、包袱重、队伍老化、基地陈旧、净资产少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其二,缺少雄厚的资金参与地方政府的“招、拍、挂”,拿不到优质探矿权,也难以享受到地方政府的经营权,地勘单位一直处于为各类探矿权人“打工”状态,是探矿权人的生产者,难以促进新的产业结构迅速生成。随着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分体运行,原有的地勘投资体制势必要发展根本的变化,这无疑是对众多地勘单位进行一场生与死的考验,因为,多年来大多数地勘单位并未真正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充其量仅仅是从事一些零打碎敲,且互不关联的产业,结果,投入多产出少或者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地勘单位朝夕难保当属自然。其三,找矿成果与地勘单位利益关联度低,技术贡献难以形成地勘单位的资产积累,时至今日,大多没形成稳定的产业和收益,更不象工业企业那样,多年积累形成了一定的生产线、一定的产品、一定的经营规模。其四,不给企业化经营机制。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所以地勘单位

在缺少经营权的同时,又缺少经营机制。其五,依靠事业化发展又不给足额的经费,出现了一部分力量仍靠企业经营收入来养事业的现状。最终导致富不了民,也强不了队,还不如长期维持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模式。

2 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几点建议

2.1 做好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虽“不是一夜之间,也不会遥遥无期”。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是迟早之物,其实质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成分,其核心内容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无疑决定了地勘单位改革的目标不能是简单的事转企,而要两步并做一步走,终将建立现代地勘企业制度。目前,地勘单位已完成了属地管理的各项工作,随着国家对地勘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勘单位事转企改革改制将成为必然。因此,地勘单位广大职工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势必要发生重大转变。要从改革实践出发,做好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人们的思维和观念迅速跟上形势。结合新形势下生产经营中心任务进行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率观念、风险观念和服务观念教育,使干部职工队伍思想发生转变,群体意识和价值取向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明确过渡期内地勘单位如何实行“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过渡政策,同时要尽快对事业帽子的“戴”法和企业路子的“走”法,具有具体化政策。用好“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的管理模式政策,是地勘单位实现企业化改革不可缺少的过渡阶段。从国家层面,目前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还不具备条件,还为时尚早,不能“快刀崭乱麻”一步“断奶”。各地具体条件和情况也千差万别,地勘单位转企改革就没有固定模式可以完全复制。同时,地勘单位转企改革也没有必要人为地设定时间表特别是在矿产地质领域,还要看市场建设需求进度。要将处于过渡期的地勘单位与本省其他类似事业单位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不能鞭打快牛,更不能搞强迫或突然袭击,强行“断奶”。应成熟一批改制一批。一方面,在地勘单位企业化之前,事实已经证明,离开了自觉自愿,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几乎很难成功。另一方面,地勘单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性失业,且多为结构性失业,事找人与人找事并存,无论地勘经济如何发展,这些人再上岗的可能性都不大。对此,唯有靠政策性扶持和时间消化。此外,由于事企两套管理体制的不同,地勘单位很难形成积累。因此,对明确实行“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的国有地勘单位,要在税收

上给予尽可能的政策倾斜。

下页第1/3页

收藏本页|分享给好友

不想搞地质百度一下返回搜索结果|百度首页

设置与反馈|转码声明

2011-8-15 10:28

【奇闻世界】

这8种梦你可能生病了

你的五根手指注定你的爱情

女人裸睡的5大神奇作用

性感女老师8年诱奸900名处男学生

看每个星座性欲

【时尚健康】

未婚的女孩希望看到不要太晚

娶大屁股女人的N多条理由

七种食物可增高

这样睡觉会加速衰老

这样喝水很减肥

原网页已由百度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1首 页2阅 读3杂志媒体4服务

• 订杂志• 联合邮购• 电子杂志• 期刊通• 在线博览• 视频学习• 广告通• 期刊查询• 加盟合作• 读者俱乐部• 投稿

字体:大中小首页>论文库>正文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改革雏议发表时间:2011-4-1 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3月中旬供稿 作者:李延平 何军良 李光文[导读] 因此地勘单位拿到编制后,必须认认真真地研究落实好定编方案,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做到让绝大多数职工满意。李延平 Li Yanping;何军良 He Junliang;李光文 Li Guangwen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六安 237010)

摘要: 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实质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深入,以保证改革的成功。文章分析了地勘单位的现状并提出了改革的建议和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 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107-02

引言

国家对事业单位的“三分类”已初步确定了框架:经过整合的地勘局,其机关可定位为行政事业单位;其公益性地质队伍定位于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关键是生产经营类需要逐步转企的地勘单位,这是最棘手的问题。本文就此谈一点拙见。

1 地勘单位改革的现状

国有局属地勘单位所跨的行业多,其专业分工过细,人员较多,机制不活,效率不高的弊症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地勘单位仍属生产经营类的事业性单位,但又享受不到足额经费,必须依靠地质事业费和对外创收模式来解决生存与发展。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地勘单位经历了转企改革的尝试与阵痛,可以说是失败的或是未达到预期效果的。究其原因,笫-,改革缺乏全国统一的规划、指导、协调和战略部署,没有明确的改革步骤和目标。笫二,改革起步早、动作大,在大形势下想搞“一步断奶”,但进展受阻,举步唯艰,大多是被动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第三,改革的总体方向是“不找局长找市场”的企业化取向,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甩包袱”,配套政策措施并没有同步及时跟进。第四,改革主要在地勘单位或行业内部进行,沒有与国家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基本属单兵作战。第五,改革主要是基于地勘单位的生存,较少顾及到地勘行业发展和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所以导致百局千队的地勘单位纷纷抢夺工勘市场或“赶鸭子上架”发展“三产”经营,只图填饱肚子。但大多竞争力弱,变成了“养人产业”,甚至“赔本赚

吆喝”。因此而导致了地勘单位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出台,地勘单位迎来了地质工作的第二个春天,也给地勘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国家为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矿产资源紧缺的瓶颈束缚和扩大地质服务领域,地质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地勘项目逐年增多,矿产勘查又逐步成为地勘单位的主业,但仍与地质勘察延伸业、“三产”经营业并存。于是地勘单位享受到现在所谓的管理模式:“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但现实是事业的帽子没戴好,企业的路子也没走好。地勘单位本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却没能完全享受到“国民待遇”、“省民待遇”,如职工住房货币化补贴、同城同待遇、各种津贴补贴等(近几年有好转);地勘单位企业化管理,但计划经济管理色彩较浓,思想不解放,仍寄予各种幻想,要么察言观色,要么热衷于事业费保底,行政级别至上,权力支配机制,资辈决定分配等旧体制下的约定俗成,存在着与企业不相适应的严重的“等、靠、要”思想。

近几年,先后出现了改革成功的“内蒙古模式、广东模式”等,虽然给我们很多有益启示,但是省情队情各有不同,难以“复制”。特别是矿产资源不丰富的省份和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地勘单位,对企业化改革“谈虎变色”,主要胆心的问题,其一,近些年,在地质工作春天的照耀下,刚刚有饭吃,或者有些单位有了些节余,但地勘单位还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多、包袱重、队伍老化、基地陈旧、净资产少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其二,缺少雄厚的资金参与地方政府的“招、拍、挂”,拿不到优质探矿权,也难以享受到地方政府的经营权,地勘单位一直处于为各类探矿权人“打工”状态,是探矿权人的生产者,难以促进新的产业结构迅速生成。随着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分体运行,原有的地勘投资体制势必要发展根本的变化,这无疑是对众多地勘单位进行一场生与死的考验,因为,多年来大多数地勘单位并未真正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充其量仅仅是从事一些零打碎敲,且互不关联的产业,结果,投入多产出少或者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地勘单位朝夕难保当属自然。其三,找矿成果与地勘单位利益关联度低,技术贡献难以形成地勘单位的资产积累,时至今日,大多没形成稳定的产业和收益,更不象工业企业那样,多年积累形成了一定的生产线、一定的产品、一定的经营规模。其四,不给企业化经营机制。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所以地勘单位

在缺少经营权的同时,又缺少经营机制。其五,依靠事业化发展又不给足额的经费,出现了一部分力量仍靠企业经营收入来养事业的现状。最终导致富不了民,也强不了队,还不如长期维持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模式。

2 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几点建议

2.1 做好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虽“不是一夜之间,也不会遥遥无期”。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是迟早之物,其实质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成分,其核心内容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无疑决定了地勘单位改革的目标不能是简单的事转企,而要两步并做一步走,终将建立现代地勘企业制度。目前,地勘单位已完成了属地管理的各项工作,随着国家对地勘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勘单位事转企改革改制将成为必然。因此,地勘单位广大职工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势必要发生重大转变。要从改革实践出发,做好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人们的思维和观念迅速跟上形势。结合新形势下生产经营中心任务进行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率观念、风险观念和服务观念教育,使干部职工队伍思想发生转变,群体意识和价值取向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明确过渡期内地勘单位如何实行“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过渡政策,同时要尽快对事业帽子的“戴”法和企业路子的“走”法,具有具体化政策。用好“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的管理模式政策,是地勘单位实现企业化改革不可缺少的过渡阶段。从国家层面,目前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还不具备条件,还为时尚早,不能“快刀崭乱麻”一步“断奶”。各地具体条件和情况也千差万别,地勘单位转企改革就没有固定模式可以完全复制。同时,地勘单位转企改革也没有必要人为地设定时间表特别是在矿产地质领域,还要看市场建设需求进度。要将处于过渡期的地勘单位与本省其他类似事业单位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不能鞭打快牛,更不能搞强迫或突然袭击,强行“断奶”。应成熟一批改制一批。一方面,在地勘单位企业化之前,事实已经证明,离开了自觉自愿,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几乎很难成功。另一方面,地勘单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性失业,且多为结构性失业,事找人与人找事并存,无论地勘经济如何发展,这些人再上岗的可能性都不大。对此,唯有靠政策性扶持和时间消化。此外,由于事企两套管理体制的不同,地勘单位很难形成积累。因此,对明确实行“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的国有地勘单位,要在税收

上给予尽可能的政策倾斜。

下页第1/3页

收藏本页|分享给好友

不想搞地质百度一下返回搜索结果|百度首页

设置与反馈|转码声明

2011-8-15 10:28

【奇闻世界】

这8种梦你可能生病了

你的五根手指注定你的爱情

女人裸睡的5大神奇作用

性感女老师8年诱奸900名处男学生

看每个星座性欲

【时尚健康】

未婚的女孩希望看到不要太晚

娶大屁股女人的N多条理由

七种食物可增高

这样睡觉会加速衰老

这样喝水很减肥


相关内容

  •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及开发发展与改革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及开发发展与改革 作者:刘云飞 李恒旺 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5年第09期 摘 要:本文简要论述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和开发的发展历程,一方面肯定了云南省在地质勘查与开发方面的成就,另一方面分析了云南省地质 ...

  • 2015年地质工程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
  • 2015年中国地质工程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 趋势预测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57229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 ...

  • 内蒙古地勘单位改革
  • 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实践和启示"内蒙古模式"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热度 5已有 845 次阅读2011-7-19 17:27 (一)"内蒙古模式"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005年,在经过调研的基础上,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全国率先对属地化的国有地勘单位进行了整体性改革.改革 ...

  • 浅谈转型升级是地勘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转型升级是地勘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赵海军 来源:<价值工程>2015年第08期 摘要: 地勘单位应顺应改革大势,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破解难题,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创造地勘业新的发展黄金期.本文就地勘单位转型升级的重要 ...

  • 关于事业单位改革与地勘单位改革问题研究
  • 特约团p ci l a er c  ̄ p tP团 事业I位改革与地 I位改革问-研完 l l・韩继深't云祥'韩 爽 / / (. 1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 局 ,济南 2 0 1 :2 首都经 贸大学 ,北京 10 7 ) 505 . 00 0 摘 要 :地质工作体系由地质工作管理体制和地质工作 ...

  • 2016年地质工程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 2016-2016年中国地质工程市场现状研究分 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81082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 ...

  • 在黑龙江省地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在龙雀质作议的话 黑江地工会上讲 口 国土资源部副部 长. 中国地调局局 长 汪 民 在全国各地深入贯彻落实 < 国务院关 于加强地质工作 的决定>和全 国地质工作 会议精神之际 ,黑龙江省人 民政府召开全 省地质工作会议 , 表彰先进 ...

  • 野外矿物岩石鉴定的理论与方法
  • 应部分读者的强烈要求,新增了关键词检索功能,可迅速获得丰富的地球科学知识和信息. 检索方式是:在微信下方文本输入框内,每次输入"关键字"+"序号",获得5条信息.例如,先输入"矿物1",立刻获得5条信息,如果都不是你想要查询的内容,则再输入 ...

  •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 编辑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成立于1953年,先后隶属于燃料工业部.煤炭工业部,现为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勘查企业,是煤炭.化工资源勘查及煤炭.化工地质单位的行业管理机构.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下辖中化地质矿山总局.省(区)煤炭地质局.专业局(中心.院).干部学校.<中煤地质报>社等18个直属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