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

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反之,则称为虚像,只能由眼睛感觉。有经验的物理老师,在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透镜所成的三种虚像,都是正立的;而凹面镜和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以及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实像,无一例外都是倒立的。当然,凹面镜和凸透镜也可以成虚像,而它们所成的两种虚像,同样是正立的状态。

那么人类的眼睛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呢?我们知道,人眼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根据上面的经验规律,视网膜上的物像似乎是倒立的。可是我们平常看见的任何物体,明明是正立的啊?这个与“经验规律”发生冲突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大脑皮层的调整作用以及生活经验的影响。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折射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用光屏接收不到,是虚像。可与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对比(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这个像是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而成的,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是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正立的虚像。 编辑本段

与凹透镜的区别

结构不同

凸透镜是由两面磨成球面的透明镜体组成,凸透镜两边薄中间厚。 凹透镜是由两面都是磨成凹球面透明镜体组成,凹透镜两边厚中间薄。 .

对光线的作用不同

凸透镜主要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主要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成像性质不同

凸透镜是折射成像

凹透镜是折射成像凸透镜是折射成像 成的像可以是 正、倒;虚、实;放、缩。起聚光作用

凹透镜是折射成像只能成缩小的倒立像。起散光作用透镜(包括凸透镜)是使光线透过,使用光线折后成像的仪器,光线遵守折射定律。面镜(包括凸面镜)不是使光线透过,而是反射回去成像的仪器,光线遵守反射定律。

凸透镜可以成倒立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或正立放大的虚像。可把平行光会聚于焦点,也可把焦点发出的光线折射成平行光。凸面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主要用扩大视野。

编辑本段

详细内容 (1)二倍焦距以外,倒立缩小实像;〈这里所指的一倍焦距是说平行光源通过透镜汇聚的那一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那么两倍焦距就是指2倍远的地方〉

二倍焦距,倒立等大实像;

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倒立放大实像;

一倍焦距不成像;

一倍焦距以内,正立放大虚像;

成实像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2)

一倍焦距分虚实

两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

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u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v 应用实例

u是物距 v是像距 f是焦距

u>2f,倒立缩小的实像 2f>v>f 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可用来测量凸透镜焦距

2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

u=f 不成像 平行光源:探照灯

u

为了研究各种猜想,人们经常用光具座进行试验。

蜡烛的焰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应尽量保持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上。

(3)凸透镜成像还满足1/v+1/u=1/f

利用透镜的特殊光线作透镜成像光路:

(1)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

(2)物体处于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

(3)物体处于焦点以内

(4)凸透镜成像光路

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该实验就是为了研究证实这个规律。实验中,有下面这个表: 物 距 u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 与物同侧与异侧像距v u>2f 倒立缩小 实像异侧 f

u=2f 倒立等大 实像异侧 v=2f 此时物体与像的距离是最小的,即4倍焦距。

f2f

u=f 不成像 v无限大(平行光源,如:探照灯)

u

这就是为了证实那个规律而设计的表格。其实,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

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

照相机运用的就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镜头就是一个凸透镜,要照的景物就是物体,胶片就是屏幕

照射在物体上的光经过漫反射通过凸透镜将物体的像成在最后的胶片上

胶片上涂有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

至于物距、像距的关系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完全一样

物体靠近时,像越来越远,越来越大,最后再同侧成虚像。

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

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物远像远像变大

(4)当成虚像时,物、像的左右一致,上下一致;当成实像时,物、像的左右相反,上下相反.。

编辑本段

规律记忆

1.u>2f,倒立缩小的实像 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 简记为:中外倒大实(或物近像远像变大)

4.u=f 不成像 平行光源:探照灯

简记为:点上不成像

5.u

简记为:点内正大虚

注:u大于2f简称为远——离凸透镜远一些;u小于2f且大于f简称为近——离凸透镜近一些

记忆口诀:

物三像二 小实倒 物二像三 倒大实 物一像同侧 正大虚

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物远像近,像变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反之,则称为虚像,只能由眼睛感觉。有经验的物理老师,在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透镜所成的三种虚像,都是正立的;而凹面镜和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以及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实像,无一例外都是倒立的。当然,凹面镜和凸透镜也可以成虚像,而它们所成的两种虚像,同样是正立的状态。

那么人类的眼睛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呢?我们知道,人眼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根据上面的经验规律,视网膜上的物像似乎是倒立的。可是我们平常看见的任何物体,明明是正立的啊?这个与“经验规律”发生冲突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大脑皮层的调整作用以及生活经验的影响。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折射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用光屏接收不到,是虚像。可与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对比(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这个像是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而成的,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是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正立的虚像。 编辑本段

与凹透镜的区别

结构不同

凸透镜是由两面磨成球面的透明镜体组成,凸透镜两边薄中间厚。 凹透镜是由两面都是磨成凹球面透明镜体组成,凹透镜两边厚中间薄。 .

对光线的作用不同

凸透镜主要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主要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成像性质不同

凸透镜是折射成像

凹透镜是折射成像凸透镜是折射成像 成的像可以是 正、倒;虚、实;放、缩。起聚光作用

凹透镜是折射成像只能成缩小的倒立像。起散光作用透镜(包括凸透镜)是使光线透过,使用光线折后成像的仪器,光线遵守折射定律。面镜(包括凸面镜)不是使光线透过,而是反射回去成像的仪器,光线遵守反射定律。

凸透镜可以成倒立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或正立放大的虚像。可把平行光会聚于焦点,也可把焦点发出的光线折射成平行光。凸面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主要用扩大视野。

编辑本段

详细内容 (1)二倍焦距以外,倒立缩小实像;〈这里所指的一倍焦距是说平行光源通过透镜汇聚的那一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那么两倍焦距就是指2倍远的地方〉

二倍焦距,倒立等大实像;

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倒立放大实像;

一倍焦距不成像;

一倍焦距以内,正立放大虚像;

成实像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2)

一倍焦距分虚实

两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

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u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v 应用实例

u是物距 v是像距 f是焦距

u>2f,倒立缩小的实像 2f>v>f 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可用来测量凸透镜焦距

2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

u=f 不成像 平行光源:探照灯

u

为了研究各种猜想,人们经常用光具座进行试验。

蜡烛的焰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应尽量保持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上。

(3)凸透镜成像还满足1/v+1/u=1/f

利用透镜的特殊光线作透镜成像光路:

(1)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

(2)物体处于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

(3)物体处于焦点以内

(4)凸透镜成像光路

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该实验就是为了研究证实这个规律。实验中,有下面这个表: 物 距 u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 与物同侧与异侧像距v u>2f 倒立缩小 实像异侧 f

u=2f 倒立等大 实像异侧 v=2f 此时物体与像的距离是最小的,即4倍焦距。

f2f

u=f 不成像 v无限大(平行光源,如:探照灯)

u

这就是为了证实那个规律而设计的表格。其实,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

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

照相机运用的就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镜头就是一个凸透镜,要照的景物就是物体,胶片就是屏幕

照射在物体上的光经过漫反射通过凸透镜将物体的像成在最后的胶片上

胶片上涂有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

至于物距、像距的关系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完全一样

物体靠近时,像越来越远,越来越大,最后再同侧成虚像。

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

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物远像远像变大

(4)当成虚像时,物、像的左右一致,上下一致;当成实像时,物、像的左右相反,上下相反.。

编辑本段

规律记忆

1.u>2f,倒立缩小的实像 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 简记为:中外倒大实(或物近像远像变大)

4.u=f 不成像 平行光源:探照灯

简记为:点上不成像

5.u

简记为:点内正大虚

注:u大于2f简称为远——离凸透镜远一些;u小于2f且大于f简称为近——离凸透镜近一些

记忆口诀:

物三像二 小实倒 物二像三 倒大实 物一像同侧 正大虚

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物远像近,像变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相关内容

  • 初中物理组卷凸透镜
  • 2017年08月02初中物理组卷凸透镜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cm 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此时的物距大于20c ...

  • 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李荣 西安市第五十四中学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要求: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课程标准解读: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会使用相关的实验仪器,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凸透镜成像的有关数据和资 ...

  •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索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 ...

  • 凸透镜成像说课稿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焦学娟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材人教课标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透 ...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得出清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归纳.动手.创造 ...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 1. 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⑴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整(填"上"或"下"): ⑵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 ...

  •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课导学案
  • 韶关市行之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 年级 物理 科 导学案 课型:新授 课时: 授课时间:2012.11 主备: 谢江莹 审核: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课导学案 班级: 姓名: 一.[前测]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各有何成像特点? ...

  • 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
  •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当物距为25cm 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烛焰的像.那么,当蜡烛移至离凸透镜lOcm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 ( ) A.正立.放大.虚像 B.倒立.放大.实像 C.正立.放大.实像 ...

  • 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及答案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沪科粤教版§3.6内容] 一.单选题: 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u=8cm时,在透镜中看到正立的像,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u=10cm时,在光屏上看到倒立的像,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下列各值时,对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u=2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像 B.u=15cm时,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