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特点

立足文本特点,加强语言训练

——《云房子》一文教学案例分析

葛春红

前期听了一节语文课,内容是苏教版第三册中的《云房子》。其中在进行第三小节学习时,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师:这时候谁也来凑热闹了?(演示课件)

生:哇!小鸟!

师:我们也来做一做小鸟吧!(师请小朋友戴上小鸟的头饰) 师:亲爱的小鸟们,看到这么多白云,你们最想干什么? 生1:我最想到白云上面飞。

生2:我最想到白云跟前看看白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生3:我最想造房子。

师:哦,最想造房子?那我们就开始吧!来,伸出双手(生跟着 做动作)捧一团白云铺地板,四周造起高高的墙,开个小门,再开一扇窗,屋顶真漂亮!够不着可以跳起来啊!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还跳起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师:呀,云房子造好了,小鸟们好高兴啊!

(老师又让学生学着小鸟飞起来)

师:谁来说说自己造的云房子啊?

(学生踊跃发言)

生4:我的房子像面包。

生5:我的房子像大象。

生6:我造的房子像大树!

生7:我的房子里有吃的、喝的,什么都有。

……

(师一一予以肯定:好的,很好,不错,你真聪明……)

听完这节课后,觉得这位老师教学基本功较扎实,调动学生情绪也很有办法,但总隐隐感觉到她在对学生进行语言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解读教材,忽略了语言形式。授课老师在解读教材时,对文本的语言风格、语言特点关注较少,忽视了文章结构、章法、作者的语言表达,忽略了课文具体的童话语言特色。新课改实施以来,许多教师能意识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但也存在重内容轻形式,重思想轻表达等的情况。解读时,要纵观全文、看清思路、全面理解。《云房子》短小精悍,文笔优美。通读后会发现,全文描写的是云的“变”,从数量变,形态变,再到速度变,这种变带给读者的是一种灵动的意蕴。如,“这么多”“没有了”“有一些”等活灵活现地反映出云彩数量的变化;“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呼啦啦”表现出小鸟快乐的心情;“哇”“咦”等折射出云的变化速度之快。这些童话般的语言形式正是在“变”中表现出无限的“乐”。

二是设计教学,架空了语言形式。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只是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概念出发,创设了群鸟造房子的情景,变身为快乐的小鸟,一起造云房子。而整个教学设计中没有考虑帮助学生内化文本的语言,还强调了文本中没有出现的语言“捧”“铺”“开”“盖”

等,由于脱离了文本,学生没有习得语言,自然也无从悟得语言了。《云房子》透出作者的欣喜与快乐,要把这种情绪传导给读者,要依附于文本的语言。如,“小鸟们开心极了,它们从这幢云房子里飞出来,又向那幢云房子飞过去”“叽叽喳喳叽叽喳,你到我的房子里来做客,我到你的房子里去玩耍”等语言,无不体现出那种快乐心境。 三是评价学习,脱离了语言形式。由于上述原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降低了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没有了创设情景的童话语言,没有了鲜活准确的语言,而是脱离文本,隔靴挠痒,学习中,学生的语言没有得到发展。评价时只是用简单的“好”“很好”“你真聪明”等概念化的泛泛之词,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学生也最多陶醉于短暂的自我满足中。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让学生认识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怎样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的,因此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揣摩语言的表达形式,结合语言的情景,提高表达效果。

立足文本特点,加强语言训练

——《云房子》一文教学案例分析

葛春红

前期听了一节语文课,内容是苏教版第三册中的《云房子》。其中在进行第三小节学习时,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师:这时候谁也来凑热闹了?(演示课件)

生:哇!小鸟!

师:我们也来做一做小鸟吧!(师请小朋友戴上小鸟的头饰) 师:亲爱的小鸟们,看到这么多白云,你们最想干什么? 生1:我最想到白云上面飞。

生2:我最想到白云跟前看看白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生3:我最想造房子。

师:哦,最想造房子?那我们就开始吧!来,伸出双手(生跟着 做动作)捧一团白云铺地板,四周造起高高的墙,开个小门,再开一扇窗,屋顶真漂亮!够不着可以跳起来啊!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还跳起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师:呀,云房子造好了,小鸟们好高兴啊!

(老师又让学生学着小鸟飞起来)

师:谁来说说自己造的云房子啊?

(学生踊跃发言)

生4:我的房子像面包。

生5:我的房子像大象。

生6:我造的房子像大树!

生7:我的房子里有吃的、喝的,什么都有。

……

(师一一予以肯定:好的,很好,不错,你真聪明……)

听完这节课后,觉得这位老师教学基本功较扎实,调动学生情绪也很有办法,但总隐隐感觉到她在对学生进行语言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解读教材,忽略了语言形式。授课老师在解读教材时,对文本的语言风格、语言特点关注较少,忽视了文章结构、章法、作者的语言表达,忽略了课文具体的童话语言特色。新课改实施以来,许多教师能意识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但也存在重内容轻形式,重思想轻表达等的情况。解读时,要纵观全文、看清思路、全面理解。《云房子》短小精悍,文笔优美。通读后会发现,全文描写的是云的“变”,从数量变,形态变,再到速度变,这种变带给读者的是一种灵动的意蕴。如,“这么多”“没有了”“有一些”等活灵活现地反映出云彩数量的变化;“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呼啦啦”表现出小鸟快乐的心情;“哇”“咦”等折射出云的变化速度之快。这些童话般的语言形式正是在“变”中表现出无限的“乐”。

二是设计教学,架空了语言形式。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只是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概念出发,创设了群鸟造房子的情景,变身为快乐的小鸟,一起造云房子。而整个教学设计中没有考虑帮助学生内化文本的语言,还强调了文本中没有出现的语言“捧”“铺”“开”“盖”

等,由于脱离了文本,学生没有习得语言,自然也无从悟得语言了。《云房子》透出作者的欣喜与快乐,要把这种情绪传导给读者,要依附于文本的语言。如,“小鸟们开心极了,它们从这幢云房子里飞出来,又向那幢云房子飞过去”“叽叽喳喳叽叽喳,你到我的房子里来做客,我到你的房子里去玩耍”等语言,无不体现出那种快乐心境。 三是评价学习,脱离了语言形式。由于上述原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降低了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没有了创设情景的童话语言,没有了鲜活准确的语言,而是脱离文本,隔靴挠痒,学习中,学生的语言没有得到发展。评价时只是用简单的“好”“很好”“你真聪明”等概念化的泛泛之词,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学生也最多陶醉于短暂的自我满足中。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让学生认识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怎样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的,因此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揣摩语言的表达形式,结合语言的情景,提高表达效果。


相关内容

  • 转变观念,立足创新
  • 作者:蔡建明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03期 随着课程理念与课程结构的变化,高中语文的新内容大量涌现.这些新内容包罗万象:课程定位.学习方式.评价方式.教材呈现方式.写作训练体系,甚至具体到文本内容的确定.然而,课程实施两轮后的今天,很多"新"依然是"新&quo ...

  • 语文校本教研案例
  •  语文校本教研案例 软件简介 立足文本,体验感悟 --以<猫>为例进行专题教学探讨 灵溪一中教育集团语文教研组 执笔:叶宗安 [校本教研动机] "体验""感悟"是语文新课标中的关键词,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突出的位置.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 ...

  • 立足文本,补写句子教案
  • 课 题:<立足文本,补写句子--中考记叙文阅读补写专题> 学习目标:1.了解补写的题型和特点 2.掌握补写的解题方法 3.补写出符合要求的句子 学习重难点:通过感悟.分析文本以及掌握答题方法,补写出符合要求的句子. 学习过程: 一.导课:补写,既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又考查学生的语言 ...

  • 2016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 把准特点,灵活选做 ------2016年高考<考试说明·语文>解读 高三语文教师 汤吉祥 2016年语文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不论是考试性质还是考试内容,均保持一致.2016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在试卷结构及命题的内容范围上仍趋稳定态势.但仍需要认真阅读,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提升复习 ...

  • 理性语文教学主张
  • 理性语文教学,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挖掘并凸显文本的理性因素,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真实性.准确性,彰显文本的逻辑力量,探寻文本的普世价值,学会妥帖地表述自己的独立思想,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理性素养,最终引导和促进学生快乐.有效.智慧地进行学习和健康.幸福.全面地成长.理性语文教学关注学生的理性素养,在以知 ...

  • 高中语文教学优化范例的策略探析
  •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科书的变化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增加而教学时间不变上,总的说就是内容多.杂.深,时间少.短.紧.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教学内容增加的情况下进行有效教学呢?范例是教师在教学中选取的典型材料,使用范例教学的优点是将分散的.繁多的教学内容加以集中, ...

  • 例谈革命传统教育题材课文的教学
  • 作者:杨忠敏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2年10期 翻开当前人教版语文教材,我们会发现不少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的课文.这些课文取材真实,人文内涵丰富.有描写战争年代浴血奋战.不畏牺牲.可歌可泣的英雄的文章,像<小英雄雨来><飞夺泸定桥><金色的鱼钩><十六年前 ...

  • 做一片美的叶子说课稿
  • 做一片美的叶子说课稿 一.说教材 <做一片美的叶子>一文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这是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与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 ...

  •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实效性
  • 摘 要: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均是语文知识与人文情感的载体,是一种静态的文本.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的感知.理解.评价.创获,都依赖文本.教师个性解读关系着三维目标的达成程度.师生通过观照文本及心灵对话,实施静态文本解读,实现教材的知识架构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语文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