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科学课

思中做 做中思

【案例背景】

这是四年级的一节科学课,是我在听了附近小学一位青年教师的课之后上的一节课。受她的启发,我做了一个检验人体或湿木是否是导体的电流放大器模型来辅助教学。据我对自己的学生的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导体与绝缘体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我认为:对于人体、潮湿的木头等的探究,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故希望能根据课堂教学学生问题取向进行处理,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亮点。

【案例描述】

情景导入后师提出:“你们能不能利用桌面上的材料来代替导线完成电路呢?”

生:根据我提供的“有结构材料”。学生一边讨论一边展开实验活动:“铁皮能行吗?”“塑料能行吗?”他们试呀,做呀,在探究中很快将物体分成两类:能通电的和不能通电的。

师:“寻找身边的物体,看哪些物体能代替导线完成你的电路?” 学生们的积极性更高,有的寻找周围的东西,有的甚至离开座位到别处寻找,很快孩子们便自我形成了一种概念,连接入电路中小灯泡亮的是导体;连接入电路中小光灯泡不亮的是绝缘体。

师:“在我们的周围,有些是导体,有些是绝缘体,根据你们已有的知识,你们认为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呢?” 生:‘笔盒是导体,铝是„„塑料不是导体,木头不是导体。’这时一位学生忽然说:“湿的木头是导体。”“我们人体也是导体。”另一

位学生抢着说。紧接着一位学生反驳说:“人体不是导体。”

这时两个问题出现了:一是对一个物体既说是导体,又说是绝缘体的情况;二是人体是否是导体的问题。

师:“人体、木头到底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我们用什么方法去判断呢?”

学生立刻就想到用刚才实验用的电路检测器来进行实验。于是,有的学生拿着木头去浸湿了,有的学生用自己的手去连接电路了,……但是,无论他们怎样试小灯泡还是不亮,许多学生们似乎确信人体和木头都是绝缘体了。

生:“湿了的木头以及人体都是导体。在下雨时,人站在树下躲雨会遭雷击,所以湿木头是导体;一个人触电时,另一个人直接用手去拉他时,也会触电。所以人体也是导体。”

师:“但是我们怎样做实验来证明呢?”

学生们不禁陷入了苦思之中。

师:“雷电、家里的电流是不是比干电池的电流高出很多呢?我们在安全用电的前提下,我们增大干电池的电流去进行实验行不行呢?”接着教师拿出电流放大器模型,说:“假如我们有这样一个电流放大器,或许我们可以完成这个实验。”

学生的思维又异常活跃起来了。

这时下课铃响了,我及时把此项研究布置为课外研究活动。课后学生异常积极,有的小组说要查书,有的小组说回家问爸爸,有的小组则说去请教电器维修部的师傅„„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第二天一

大早,有个小组的同学兴奋地拿着一个电流放大器跑到我面前对我说“我们成功了。老师,我们还发现不同的人体,不同的湿木,小灯泡的亮度也不同呢?我们查书知道,这是电阻不同引起的。”其他小组的同学也纷纷向我汇报来了……

我感到异常兴奋,第二节课,我开了个“科学报告会”让同学们畅谈了他们在课外所学习到的知识,总结了这个课题的科学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

把人体和湿木直接连在电路中,小灯泡当然不亮。这是因为功率=电压×电流,而干电池的电流是有限的,人体和湿木的电阻又大,电使电路中的电流变小,不足以使小电灯泡发亮。而孩子们不知道这些。来自学生的问题,学生是最感兴趣的,所以我将这一问题的研究由课内引向课外,再由课外引入课内,让学生真真正正地去做科学研究,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科学的思维能力。

在课改热潮的推动下,科学教师都希望通过“思中做,做中思”的科学探究方式,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科学探究平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但是,真正做起来难度比较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认真“把握学生的发现,激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故此,第一,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课堂中学生突然出现的不同声音不能以一句简单的话语轻描淡写地放过。教师要设法机敏地抓住那些产生于动态中的问题,将一个学生的问题化为全班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样才能使课堂具有探究性,富有创意和动

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思维的价值,产生不断创新的求知欲望。二是教师要善于引导,使课堂上产生思维的碰撞,必要时将其引向解决。正如“学生在课堂上无法用实验证明人体和湿木是导体”时,教师不是一下子把电流放大器搬出来,而是逐步将其引导,使其自己去探究,找出解决方法,这样学生感到的不只是自己积极的思维得到尊重,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得淋漓尽致,使教学活动步步深入,富有活力。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又有效地运用可利用的资源及科学方法去进行学习和研究,在行为参与的过程中,逐步习得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这正是“思中做,做中思”的理念的所在。

思中做 做中思

浑河站中心小学 张守礼

2008年9月

思中做 做中思

【案例背景】

这是四年级的一节科学课,是我在听了附近小学一位青年教师的课之后上的一节课。受她的启发,我做了一个检验人体或湿木是否是导体的电流放大器模型来辅助教学。据我对自己的学生的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导体与绝缘体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我认为:对于人体、潮湿的木头等的探究,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故希望能根据课堂教学学生问题取向进行处理,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亮点。

【案例描述】

情景导入后师提出:“你们能不能利用桌面上的材料来代替导线完成电路呢?”

生:根据我提供的“有结构材料”。学生一边讨论一边展开实验活动:“铁皮能行吗?”“塑料能行吗?”他们试呀,做呀,在探究中很快将物体分成两类:能通电的和不能通电的。

师:“寻找身边的物体,看哪些物体能代替导线完成你的电路?” 学生们的积极性更高,有的寻找周围的东西,有的甚至离开座位到别处寻找,很快孩子们便自我形成了一种概念,连接入电路中小灯泡亮的是导体;连接入电路中小光灯泡不亮的是绝缘体。

师:“在我们的周围,有些是导体,有些是绝缘体,根据你们已有的知识,你们认为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呢?” 生:‘笔盒是导体,铝是„„塑料不是导体,木头不是导体。’这时一位学生忽然说:“湿的木头是导体。”“我们人体也是导体。”另一

位学生抢着说。紧接着一位学生反驳说:“人体不是导体。”

这时两个问题出现了:一是对一个物体既说是导体,又说是绝缘体的情况;二是人体是否是导体的问题。

师:“人体、木头到底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我们用什么方法去判断呢?”

学生立刻就想到用刚才实验用的电路检测器来进行实验。于是,有的学生拿着木头去浸湿了,有的学生用自己的手去连接电路了,……但是,无论他们怎样试小灯泡还是不亮,许多学生们似乎确信人体和木头都是绝缘体了。

生:“湿了的木头以及人体都是导体。在下雨时,人站在树下躲雨会遭雷击,所以湿木头是导体;一个人触电时,另一个人直接用手去拉他时,也会触电。所以人体也是导体。”

师:“但是我们怎样做实验来证明呢?”

学生们不禁陷入了苦思之中。

师:“雷电、家里的电流是不是比干电池的电流高出很多呢?我们在安全用电的前提下,我们增大干电池的电流去进行实验行不行呢?”接着教师拿出电流放大器模型,说:“假如我们有这样一个电流放大器,或许我们可以完成这个实验。”

学生的思维又异常活跃起来了。

这时下课铃响了,我及时把此项研究布置为课外研究活动。课后学生异常积极,有的小组说要查书,有的小组说回家问爸爸,有的小组则说去请教电器维修部的师傅„„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第二天一

大早,有个小组的同学兴奋地拿着一个电流放大器跑到我面前对我说“我们成功了。老师,我们还发现不同的人体,不同的湿木,小灯泡的亮度也不同呢?我们查书知道,这是电阻不同引起的。”其他小组的同学也纷纷向我汇报来了……

我感到异常兴奋,第二节课,我开了个“科学报告会”让同学们畅谈了他们在课外所学习到的知识,总结了这个课题的科学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

把人体和湿木直接连在电路中,小灯泡当然不亮。这是因为功率=电压×电流,而干电池的电流是有限的,人体和湿木的电阻又大,电使电路中的电流变小,不足以使小电灯泡发亮。而孩子们不知道这些。来自学生的问题,学生是最感兴趣的,所以我将这一问题的研究由课内引向课外,再由课外引入课内,让学生真真正正地去做科学研究,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科学的思维能力。

在课改热潮的推动下,科学教师都希望通过“思中做,做中思”的科学探究方式,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科学探究平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但是,真正做起来难度比较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认真“把握学生的发现,激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故此,第一,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课堂中学生突然出现的不同声音不能以一句简单的话语轻描淡写地放过。教师要设法机敏地抓住那些产生于动态中的问题,将一个学生的问题化为全班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样才能使课堂具有探究性,富有创意和动

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思维的价值,产生不断创新的求知欲望。二是教师要善于引导,使课堂上产生思维的碰撞,必要时将其引向解决。正如“学生在课堂上无法用实验证明人体和湿木是导体”时,教师不是一下子把电流放大器搬出来,而是逐步将其引导,使其自己去探究,找出解决方法,这样学生感到的不只是自己积极的思维得到尊重,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得淋漓尽致,使教学活动步步深入,富有活力。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又有效地运用可利用的资源及科学方法去进行学习和研究,在行为参与的过程中,逐步习得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这正是“思中做,做中思”的理念的所在。

思中做 做中思

浑河站中心小学 张守礼

2008年9月


相关内容

  •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 要:小学科学课大面积开设已是不争的事实.到底开设的实际情况如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有哪些困难?为了全面了解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按县教育业务部门的要求,通过访谈.问卷.听课的方式,对泽州县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 ...

  • 小学科技活动课程建设的思考
  • <教学与管理>2003年7月15日 小学科技活动课程建设的 -一汉的小学科技活动课程包含课堂教学和课外的延l 2力不足",并且缺乏"科学技术史"."现忡.我国大部分小学在每学年开展"科技月"."科I当代科学技术概论&q ...

  • 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历史简析
  • 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历史简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 华 仅就有文字记载部分而言,中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两千多年间,科学教育在整个小学课程中所占的分量.科学课程开设的形式.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与教法的选择都经历过无数次重大的改革与变动,而且至今还在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为了 ...

  • 小学科学论文题目参考
  • 小学科学论文题目参考 论 文 题 目 小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测试和评价 基于数据收集的科学探究课型探讨 小学科学课实施"以学评价"的操作策略研究 从情境中探究 在兴趣中发展 选择性学习在科学课堂中的实践与探索 践行新课标 教研出成效 放手让孩子去水乡古镇学科学.做科学 科学记 ...

  • 小学教育论文选题
  •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一.教育学和心理学类1.教育学类(1)学前教育与初等教育衔接问题研究(2)义务教育·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及对策的研究·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思路.办学模式的研究·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问题研究(3)教师教育·教师的学历水平 ...

  • 论科普知识的重要性
  • 论小学科普知识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科普知识教育是使学生感受科技魅力的基础,是培养我国青少年科技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小学科普知识教育的科学开展要以小学学生年龄特点为基础,针对其心理特点以兴趣为切入点进行,以此提高小学科普知识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基础科普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 ...

  •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 高楼镇中心小学科学实验记载单高楼镇中心小学科学实验记载单 高楼镇中心小学科学实验记载单 高楼镇中心小学科学实验记载单 高楼镇中心小学科学实验记载单高楼镇中心小学科学实验记载单 高楼镇中心小学科学实验记载单 高楼镇中心小学科学实验记载单 高楼镇中心小学科学实验记载单高楼镇中心小学科学实验记载单 高楼镇 ...

  • 小学科学课教学要求
  • 小学科学课教学要求 一.小学科学的教学任务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作为小学科学教育的宗旨.科学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等四个基本要素.如果我们把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合 ...

  • 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的有效衔接
  • 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的有效衔接 小学科学的学习与初中生物学的学习一脉相承,关注学生科学 素养.创新人才培养.但大多数情况下,小学.初中教师间缺乏沟 通,教材不熟悉,导致课程重复.抹杀学生兴趣.学生自主探究时 间的浪费.务必将小学科学教学同初中生物学的学习有效衔接,构 建生物学的系统性学习,提高效率做 ...

  • 物理国培计划感言
  • 大家好,我们知道已经掌握的低级知识.能力和技能是学习高级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先决条件,或者说任何学习都必须在一定的学习准备的前提下进行,这种准备可以有效的保证学习的成功,并使学习在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上经济合理,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就应该有所感知衔接的重要,在此我仅对初中物理教学中衔接艺术问题的个人理解略做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