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

长丰县朱巷中学:徐金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知道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这几个因素有关。 (2)能叙述电阻定律,写出表达式。

(3)能叙述电阻率的意义,能说出金属导体、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了解电阻率和温度有关。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设计和操作实验,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2)通过分析处理数据,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研究各材料的电阻率表格,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综合分析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激发学生努力探索未知的激情。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电阻定律的得出过程及内容 2.电阻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通过欧姆定律的学习电阻的定义是怎样的?

导体的电阻反映的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 追问:导体的电阻与电压和电流有关么?

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决定,与电压电流无关。

引言:导体的电阻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以及具体是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实验探究

猜想:引导学生由生活中的现象猜想,归纳学生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电阻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原理: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 实验电路:(略)

分析数据:定性观察:R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实验结论:导体的电阻与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逻辑推理

(1)分析导体电阻与它的长度的关系

一条长度为l、电阻为R的导体,可以看成是由n段长度同为l1、电阻同为R1的导体串联而成的,这

n段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总长度l与每段长度l1的关系为

l

n ;另一方面,由串联电路的性l1

质可知,RnR1,即n长度成正比。

RlR

,对比两式,可知:即在横截面积、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

R1l1R1

(2)研究导体电阻与它的横截面积的关系

有n条导体,它们的长度相同、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横截面积同为S1、电阻同为R1。把它们紧紧地束在一起,组成一根横截面积为S、电阻为R的导体。由并联电路的性质可知,R同时

R1R,即n1,nR

RSS

n,所以1即在长度、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

R1SS1

3.导体的电阻

(1)电阻定律内容:导体的电阻与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写成式子形式,R∝L/S 写成比例形式, R=ρL/S 分析比例常数的意义。

在实验中也发现,即使L、S都相同,若材料不同,则电阻也不同,可见比例常数和材料有关,同时,对同一材料来说,比例常数相同,对不同材料来说,比例常数不同。它是反映材料本身性质的物理量,我们把它定义为电阻率 (2)公式:R

L S

分析:当L、S一定时,越大,R越大,即导电性能越差;反之,导电性能越好所以,电阻率是反映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

思考与讨论:(图见教材)R1和R2是材料相同、厚度相同、表面为正方形的导体,但R2的尺寸比R1小很多.通过两导体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这两个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你认为这种关系对电路元件的微型化有什么意义?

(3)电阻率——反映了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

提问:对某一材料来说,的数值等于多少?我们可以怎样来测量?

教师总结:由R

RSL

可得,,可以得出某材料的电阻率在数值上就等于用该材料制成的长为

LS

1米、横截面积为1平方米的导体的电阻。单位:m

导体的电阻率与温度有关,当温度升高时,金属的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而某些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增大而减小,我们称之为半导体,也有某些材料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值时,其电阻率变为零,我们称之为超导体。

教师展示几种常见材料的电阻率:

课堂小结:

导体的电阻

长丰县朱巷中学:徐金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知道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这几个因素有关。 (2)能叙述电阻定律,写出表达式。

(3)能叙述电阻率的意义,能说出金属导体、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了解电阻率和温度有关。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设计和操作实验,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2)通过分析处理数据,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研究各材料的电阻率表格,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综合分析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激发学生努力探索未知的激情。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电阻定律的得出过程及内容 2.电阻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通过欧姆定律的学习电阻的定义是怎样的?

导体的电阻反映的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 追问:导体的电阻与电压和电流有关么?

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决定,与电压电流无关。

引言:导体的电阻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以及具体是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实验探究

猜想:引导学生由生活中的现象猜想,归纳学生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电阻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原理: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 实验电路:(略)

分析数据:定性观察:R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实验结论:导体的电阻与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逻辑推理

(1)分析导体电阻与它的长度的关系

一条长度为l、电阻为R的导体,可以看成是由n段长度同为l1、电阻同为R1的导体串联而成的,这

n段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总长度l与每段长度l1的关系为

l

n ;另一方面,由串联电路的性l1

质可知,RnR1,即n长度成正比。

RlR

,对比两式,可知:即在横截面积、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

R1l1R1

(2)研究导体电阻与它的横截面积的关系

有n条导体,它们的长度相同、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横截面积同为S1、电阻同为R1。把它们紧紧地束在一起,组成一根横截面积为S、电阻为R的导体。由并联电路的性质可知,R同时

R1R,即n1,nR

RSS

n,所以1即在长度、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

R1SS1

3.导体的电阻

(1)电阻定律内容:导体的电阻与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写成式子形式,R∝L/S 写成比例形式, R=ρL/S 分析比例常数的意义。

在实验中也发现,即使L、S都相同,若材料不同,则电阻也不同,可见比例常数和材料有关,同时,对同一材料来说,比例常数相同,对不同材料来说,比例常数不同。它是反映材料本身性质的物理量,我们把它定义为电阻率 (2)公式:R

L S

分析:当L、S一定时,越大,R越大,即导电性能越差;反之,导电性能越好所以,电阻率是反映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

思考与讨论:(图见教材)R1和R2是材料相同、厚度相同、表面为正方形的导体,但R2的尺寸比R1小很多.通过两导体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这两个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你认为这种关系对电路元件的微型化有什么意义?

(3)电阻率——反映了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

提问:对某一材料来说,的数值等于多少?我们可以怎样来测量?

教师总结:由R

RSL

可得,,可以得出某材料的电阻率在数值上就等于用该材料制成的长为

LS

1米、横截面积为1平方米的导体的电阻。单位:m

导体的电阻率与温度有关,当温度升高时,金属的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而某些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增大而减小,我们称之为半导体,也有某些材料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值时,其电阻率变为零,我们称之为超导体。

教师展示几种常见材料的电阻率:

课堂小结:


相关内容

  • 导体的电阻教案
  • 导体的电 阻教案 一.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剖析 1.怎样理解导体的电阻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比较不同导体(两个用电器,两根电阻线)电阻大小可以在它们两端加上相同的电压,通过比较它们的电流大小来进行判断,通过的电流大表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即电阻小. 大量实验事实表明,导体的电阻大小跟导体 ...

  • 2.6导体电阻教案
  • 2.6 导体的电阻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深化对电阻的认识,了解导体电阻的规律,能用电阻的计算式进行计算: 2.理解电阻率的意义,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导体电阻决定因素的过程,体会实验探究.逻辑推理都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体会控制变量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 ...

  • 初中物理二.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教案
  • 第二节 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原理.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到体的电阻.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测量电阻,学习一种应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的方法. 2.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进一步体会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 ...

  • 4欧姆定律教案
  • <欧姆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难点: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的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 ...

  • 教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4.7电路分析与应用
  • 课题:4.7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教学目标:1.能总体设计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分步研究程序. 2.能按提供的电路图进行实验. 3.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控制作用. 4.能从实验数据中找出正比关系或反比关系. 5.能从分步实验结论中总结出欧姆定律. 6.会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难点 ...

  • 欧姆定律教案
  • 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 1825年5月欧姆在他的第一篇科学论文中发表电流产生的电磁力的衰减与导线长度的关系,是有关伽伐尼电路的论文,但其中的公式是错误的.1826年4月欧姆改正了这个错误,得出有名的欧姆定律. <探究欧姆定律> ...

  • 电阻定律教案
  • 电 阻 定 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理解电阻定律及电阻率的物理意义,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2.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实验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研究方法. 2.通过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3. ...

  • [学生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3
  • <学生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设计 临泉县迎仙镇中心校 郑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②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③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过 ...

  • 初中物理第一节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教案
  • 第一节 探究电阻上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