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对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作用

国学经典对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作用 红山嘴小学 王金柱

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与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个体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规范自身行为,促进自我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小学生道德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

如何更好的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教育工作者所探询的问题。从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深入发展,一股“国学热”席卷整个文化领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道德伦理价值为取向的思想,再次受到热切关注。而以道德伦理为取向的“国学”,为小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中华民族诚信友爱、温文有礼的优雅人格。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

任何一个国家,假如摒弃了优良的文化传统,那就谈不上发展先进文化。先进文化不仅具备兼容并蓄、海纳万川的品格特质,还保持着别具一格,独有特色的优良传统。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定要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土壤,深入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自觉地汲取历史传统遗留下来的精神养料。如,这几年我们一直坚持让学生诵读的《弟子规》,虽然总共仅有 1080 个字,360 句,但却把一

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的淋漓尽致。《弟子规》所阐述的道理,譬如“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泛爱众,而亲仁”等教诲,适用于不同宗教、不同种族、不国家以及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弟子规》的编写次序也是中国古人教育经验的总结,符合教育的规律。其他的如《童蒙须知》、 《孝经》、 《礼记》、 《颜氏家训》等一系列经典蕴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学习国学经典,可以让小学生系统地直面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学习国学经典的道德意义

国学经典为什么会有如此显著和重要的德育意义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1、要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必须进行深度文化教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现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已经出现了断层,我们必须及时补救。诵读经典是人类攀登更高文明的阶梯,是个人开发和增长智慧的捷径。一个人在他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的基础,成为他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

2、国学经典教育的精髓在于潜移默化而非灌输。现阶段我国的小学教育片面灌输知识技能,急功近利,让儿童身心疲惫,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的核心价值被忽略,教育的科学规律被漠视。

当下,一些机构利用社会、家长的认识误区,打着培养“小

神童”、 “小天才”的旗号引人眼球,实则为赚取千金万金的学费。这种拔苗助长、把教育当成商业、产业来做的结果,误导了儿童发展。学习国学经典不仅可以让孩子多认识字词,奠定大语文之根基,培养文化气质,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感悟圣贤文明,通晓启迪心智,陶冶品行,提高修养,培养儒雅风范,明白做人的道理,归根到底就是提高人的根本素质。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却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孩子们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国学经典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3、国学经典中的大量的德育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理解,便于实际应用。《大学》强调: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朱熹也指出: “小学学其事,学学其理”。因此,经典的德育内容围绕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展开,它重在告诉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和准则,强调从日常行为规范做起,从孝亲、敬长、悌兄、信友做起,由近及远,从小到大,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而不是远离生活实际的空泛的大道理。在实际生活中去操作,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习惯,这也是取得显著德育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学博大精深,孩子开始接触国学就会有令人欣喜的变化。孩子在日常生活及行为反省自己,找“过”并纠正自己。孩子很快就学以致用,到了家中,就开始对照着书纠自己的一言一行。这种国学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集育人、学

习功能为一体,孩子既长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

小学生经典诵读教育,其目的就是要让儿童在最关键的幼年

时段,通过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使其天赋与潜能在轻松愉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又能达到学习语言、培养情趣以及提升素质、奠定人文底蕴的综合目的,使儿童日益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和乐观坚定。记忆一些永恒的经典作品,将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极其重大的作用。因此,诵读国学经典确实是一种适合小学生的最简洁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所以,我们要从“国学热”当中看到国学对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推进作用,积极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道德教育当中,使国学经典真正发挥教育功用。

国学经典对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作用 红山嘴小学 王金柱

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与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个体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规范自身行为,促进自我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小学生道德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

如何更好的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教育工作者所探询的问题。从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深入发展,一股“国学热”席卷整个文化领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道德伦理价值为取向的思想,再次受到热切关注。而以道德伦理为取向的“国学”,为小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中华民族诚信友爱、温文有礼的优雅人格。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

任何一个国家,假如摒弃了优良的文化传统,那就谈不上发展先进文化。先进文化不仅具备兼容并蓄、海纳万川的品格特质,还保持着别具一格,独有特色的优良传统。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定要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土壤,深入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自觉地汲取历史传统遗留下来的精神养料。如,这几年我们一直坚持让学生诵读的《弟子规》,虽然总共仅有 1080 个字,360 句,但却把一

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的淋漓尽致。《弟子规》所阐述的道理,譬如“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泛爱众,而亲仁”等教诲,适用于不同宗教、不同种族、不国家以及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弟子规》的编写次序也是中国古人教育经验的总结,符合教育的规律。其他的如《童蒙须知》、 《孝经》、 《礼记》、 《颜氏家训》等一系列经典蕴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学习国学经典,可以让小学生系统地直面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学习国学经典的道德意义

国学经典为什么会有如此显著和重要的德育意义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1、要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必须进行深度文化教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现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已经出现了断层,我们必须及时补救。诵读经典是人类攀登更高文明的阶梯,是个人开发和增长智慧的捷径。一个人在他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的基础,成为他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

2、国学经典教育的精髓在于潜移默化而非灌输。现阶段我国的小学教育片面灌输知识技能,急功近利,让儿童身心疲惫,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的核心价值被忽略,教育的科学规律被漠视。

当下,一些机构利用社会、家长的认识误区,打着培养“小

神童”、 “小天才”的旗号引人眼球,实则为赚取千金万金的学费。这种拔苗助长、把教育当成商业、产业来做的结果,误导了儿童发展。学习国学经典不仅可以让孩子多认识字词,奠定大语文之根基,培养文化气质,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感悟圣贤文明,通晓启迪心智,陶冶品行,提高修养,培养儒雅风范,明白做人的道理,归根到底就是提高人的根本素质。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却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孩子们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国学经典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3、国学经典中的大量的德育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理解,便于实际应用。《大学》强调: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朱熹也指出: “小学学其事,学学其理”。因此,经典的德育内容围绕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展开,它重在告诉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和准则,强调从日常行为规范做起,从孝亲、敬长、悌兄、信友做起,由近及远,从小到大,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而不是远离生活实际的空泛的大道理。在实际生活中去操作,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习惯,这也是取得显著德育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学博大精深,孩子开始接触国学就会有令人欣喜的变化。孩子在日常生活及行为反省自己,找“过”并纠正自己。孩子很快就学以致用,到了家中,就开始对照着书纠自己的一言一行。这种国学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集育人、学

习功能为一体,孩子既长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

小学生经典诵读教育,其目的就是要让儿童在最关键的幼年

时段,通过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使其天赋与潜能在轻松愉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又能达到学习语言、培养情趣以及提升素质、奠定人文底蕴的综合目的,使儿童日益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和乐观坚定。记忆一些永恒的经典作品,将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极其重大的作用。因此,诵读国学经典确实是一种适合小学生的最简洁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所以,我们要从“国学热”当中看到国学对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推进作用,积极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道德教育当中,使国学经典真正发挥教育功用。


相关内容

  • 浅谈国学经典诵读对农村初中语文的作用
  • 浅谈农村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及开展举措 大村初级中学校 梅源 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内核,是五千年文明的思想荟萃,对国学经典的诵读,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高尚的人格.在缺少父母关爱的农村中学,国学经典诵读尤为重要.本文从国学经典诵读对农村中学生的意义,以及农村学 ...

  • 国学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方案
  • 一.课题的提出 (一)背景 1.强大的国学精神吸引.感染我们 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

  • 医学院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
  • [摘 要] 国学经典是启迪智慧的最有效的途径,是道德修养的最好教材.在医学院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是医德教育的有利手段,可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促进医技水平的提高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医学:国学:教育:医德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11-JY1129) 当代大 ...

  • 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之初探
  • 摘 要:老祖宗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诵读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文素养,培育高尚道德.提高学习能力.丰富人的内涵.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诵读:国学经典:人文素养:高尚情操 近年来,在全 ...

  • 让国学经典走进小学课堂
  • 让国学经典走进小学课堂 上传: laihuimei 更新时间:2011-11-9 阅读: 514 --赴深圳培训学习心得 赣县特殊教育学校 王芳 培训内容:2011第三届全国"小学国学经典课程规划暨教学观摩"培训会议 培训时间:2011年9月22日至9月24日 培训地点:深圳大学 ...

  • 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 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我所说的所谓经典诵读,主要是指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孟子>等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那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又会产生什么作 ...

  • 赣榆县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
  • 编号项目类别短期课题赣榆县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专项课题 申报.评审书课题名称: 黑林小学二年级学生诵读<三字经>方法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 : 卢燕 所在单位: 申报日期: 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 2012 年 4 月 18 日赣榆县教育局教研室二一二年制填 写 说 明1.赣榆县小学国学经典教育 ...

  • 初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初探
  • [摘要]本论文从品味经典作品的语言美.领悟经典作品的形象美.感受经典作品的情感美.体验经典阅读的个性美几个方面探讨了诵读国学经典的基本方法,进而探讨了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作用和影响,试图构建初中学生经典诵读的基本策略,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塑造高尚人格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学生:国学经典:基本方法 ...

  • 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 中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市.区教育局有关规定,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特制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二.活动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