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起源

儒家的起源

儒,从人从需,谓人之需也。需,由雨和而构成汉字字

型,而是苗的须根,因雨而哺育。儒,是文化,如甘霖焉。杜甫《春夜喜雨》诗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儒音乳,哺乳之意。文化如同母亲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儒,又音柔,谓非刚猛、勇武,而是温柔的教诲,是和风细雨,而不是狂风骤雨。儒家是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流派,汉代以后,儒家文化成为中国的主导文化,影响并统治中国的政治形态和社会意识达两千年之久。儒家文化是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政治建构和政治思想是按照儒家的理论建立并运行的;儒家文化又是一种社会文化,它渗透在古代中国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和左右着人们的思维范式和行为模式。

关于儒家的来源,有多种说法。

汉代刘向、刘歆、班固等认为,诸子百家出自周官。其

中,儒家是从周代主管教育的官员转化而来的。《汉书·艺文志》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其他各家如道家出于史学之官,阴阳家则出于天文之官,法家则出于刑法之官,名家则出于礼乐之官,墨家则出于祭祀之官,等等。当代学者冯友兰先生按照这个架构进行了新的诠释,认为诸子百家均出自士人:儒家出自文士,墨家出自武士,道家出自隐士,名家出自辨士,阴阳家出自方士,法家出自法术之士。[1]儒家前身为官,在周天子缺少足够的力量来豢养这些官员的时候,其后人便流落为江湖文士,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无论出自教育的官员,或出自文士,所说的可能是一回事,而冯友兰的“文士”说则更为合理些。

近代学者章太炎认为,儒者是指一种以宗教为生的职业,负责治丧、祭神等各种宗教仪式。他在《国故论衡》中说:“儒本求雨之师,故衍化为术士之称。”当代学者李泽厚也同意这个观点,认为儒家是巫师演化而来的。

许慎的《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故又有把儒者看作为江湖术士的。据郭沫若考证,“儒”本是鄙称,

儒家这一称号,也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应是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带有贬低其地位的意思。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宋微子的后裔。先祖本宋襄公的支脉,因避乱奔于鲁,改姓孔氏。至叔梁纥,以年过六旬老人娶颜氏少女徵在,野合而生丘。丘少有大志,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年七十三卒。临终前,叹道:“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孔子在鲁,应仕途而不顺;周游列国,虽大贤而不能用。故以毕生的经历从事教育事业,授徒三千,培育贤人七十七。《史记》说: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称“长人”。周的量度,每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而不是吴承洛先生在《中国度量衡史》中推算的19.91厘米),则孔子的身高是221厘米,确是“长人”。

关于儒家的主张和观点,《庄子·渔父》做了精辟的总

结:“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以上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庄子的评断是历来对儒家评价中最为中肯的。儒家本是一种政治学说,作为一种显学,儒家主张入世,上效忠其君,下教化百姓。故,儒家是为臣者的学问,是士大夫之学,与韩非子派法家的君主之学(或谓帝王术),或墨家的平民之学不同。简单地说,儒家是士大夫在君主制下如何经营、管理天下的学问。从儒家的历史发展来看,它的确为士大夫所尊崇,成为士人的精神支柱。历代帝王虽然推重孔夫子和他的儒家,但在政治统治上更倾向于韩非子,把他的“帝王术”视为枕中之秘术。所以,后代有人评价,自秦汉以来,君主所行者非夏、商、周三代的“王道”,而是“霸道”。王道者,即君主行礼乐教化,堂堂正正地统治其臣民,所行是儒家之道;霸道者,则运用智谋权术和恐怖威势来控制国家,算计人民,所行者是兵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的那一套。比如北宋王安石改革的时候,就劝宋神宗行三代之政,而不要效仿唐太宗,因为三代是王道,唐太宗是霸道。儒者的最高理想是推行王道,建设王道乐土,但因为君主不能行之,所以不得已而求其次,忠君爱民,守正恶邪,匡扶正义,并随时准备为这个事业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儒家虽然崇尚政治上的进取,但还有一套安身立命的哲学,即“有道则

仕,无道则隐”,由此避免昏暗的政治现实所带来的杀身之祸,以“苟全性命于乱世”。总之,儒家有宏大的政治理想,也可以迁就眼前的政治现实,万不得已的时候还可全身而退,有一套进退自如的政治哲学和政治技术。

儒家创始人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也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人。司马迁说:“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并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来形容孔子伟大的一生和卓越的人格。(《史记·孔子世家》)

儒家的起源

儒,从人从需,谓人之需也。需,由雨和而构成汉字字

型,而是苗的须根,因雨而哺育。儒,是文化,如甘霖焉。杜甫《春夜喜雨》诗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儒音乳,哺乳之意。文化如同母亲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儒,又音柔,谓非刚猛、勇武,而是温柔的教诲,是和风细雨,而不是狂风骤雨。儒家是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流派,汉代以后,儒家文化成为中国的主导文化,影响并统治中国的政治形态和社会意识达两千年之久。儒家文化是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政治建构和政治思想是按照儒家的理论建立并运行的;儒家文化又是一种社会文化,它渗透在古代中国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和左右着人们的思维范式和行为模式。

关于儒家的来源,有多种说法。

汉代刘向、刘歆、班固等认为,诸子百家出自周官。其

中,儒家是从周代主管教育的官员转化而来的。《汉书·艺文志》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其他各家如道家出于史学之官,阴阳家则出于天文之官,法家则出于刑法之官,名家则出于礼乐之官,墨家则出于祭祀之官,等等。当代学者冯友兰先生按照这个架构进行了新的诠释,认为诸子百家均出自士人:儒家出自文士,墨家出自武士,道家出自隐士,名家出自辨士,阴阳家出自方士,法家出自法术之士。[1]儒家前身为官,在周天子缺少足够的力量来豢养这些官员的时候,其后人便流落为江湖文士,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无论出自教育的官员,或出自文士,所说的可能是一回事,而冯友兰的“文士”说则更为合理些。

近代学者章太炎认为,儒者是指一种以宗教为生的职业,负责治丧、祭神等各种宗教仪式。他在《国故论衡》中说:“儒本求雨之师,故衍化为术士之称。”当代学者李泽厚也同意这个观点,认为儒家是巫师演化而来的。

许慎的《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故又有把儒者看作为江湖术士的。据郭沫若考证,“儒”本是鄙称,

儒家这一称号,也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应是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带有贬低其地位的意思。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宋微子的后裔。先祖本宋襄公的支脉,因避乱奔于鲁,改姓孔氏。至叔梁纥,以年过六旬老人娶颜氏少女徵在,野合而生丘。丘少有大志,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年七十三卒。临终前,叹道:“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孔子在鲁,应仕途而不顺;周游列国,虽大贤而不能用。故以毕生的经历从事教育事业,授徒三千,培育贤人七十七。《史记》说: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称“长人”。周的量度,每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而不是吴承洛先生在《中国度量衡史》中推算的19.91厘米),则孔子的身高是221厘米,确是“长人”。

关于儒家的主张和观点,《庄子·渔父》做了精辟的总

结:“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以上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庄子的评断是历来对儒家评价中最为中肯的。儒家本是一种政治学说,作为一种显学,儒家主张入世,上效忠其君,下教化百姓。故,儒家是为臣者的学问,是士大夫之学,与韩非子派法家的君主之学(或谓帝王术),或墨家的平民之学不同。简单地说,儒家是士大夫在君主制下如何经营、管理天下的学问。从儒家的历史发展来看,它的确为士大夫所尊崇,成为士人的精神支柱。历代帝王虽然推重孔夫子和他的儒家,但在政治统治上更倾向于韩非子,把他的“帝王术”视为枕中之秘术。所以,后代有人评价,自秦汉以来,君主所行者非夏、商、周三代的“王道”,而是“霸道”。王道者,即君主行礼乐教化,堂堂正正地统治其臣民,所行是儒家之道;霸道者,则运用智谋权术和恐怖威势来控制国家,算计人民,所行者是兵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的那一套。比如北宋王安石改革的时候,就劝宋神宗行三代之政,而不要效仿唐太宗,因为三代是王道,唐太宗是霸道。儒者的最高理想是推行王道,建设王道乐土,但因为君主不能行之,所以不得已而求其次,忠君爱民,守正恶邪,匡扶正义,并随时准备为这个事业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儒家虽然崇尚政治上的进取,但还有一套安身立命的哲学,即“有道则

仕,无道则隐”,由此避免昏暗的政治现实所带来的杀身之祸,以“苟全性命于乱世”。总之,儒家有宏大的政治理想,也可以迁就眼前的政治现实,万不得已的时候还可全身而退,有一套进退自如的政治哲学和政治技术。

儒家创始人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也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人。司马迁说:“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并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来形容孔子伟大的一生和卓越的人格。(《史记·孔子世家》)


相关内容

  • 儒道两家德育思想比较
  • 何瑞莉 (武汉纺织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开放性程度的不断加深,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道德观产生影响,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带来强烈冲击.因此,通过对儒道两家的道德思想的起源.观点.内容和方法进行挖掘.分析和对比,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校德育的理论体系,为我国高 ...

  • 先秦儒家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 先秦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中国优秀的文化开始逐渐融于世界华化的长河中,中文优秀的文化也日益被全世界人所接受,像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的"仁爱"."爱民"."忠恕".&q ...

  • 浅看[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
  • 未被发现的思想--浅看<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 2005-2-20 0:11:43 danbar 阅读868次 -------------------------------------------------------------------------------- 每次对历史的重新 ...

  • 墨家的法律思想
  • 墨家的法律思想 重点掌握: 墨家以"兼爱"为核心的法律观 一.学派简介 墨家是战国初期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一个学派,当时唯一一个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学派,也是先秦最早起来反对儒家的一个学派.创始人是墨翟. 墨家的著作,现仅存<墨子>一书,是研究墨家思想的直接材料. 二.墨 ...

  • 文明礼仪起源
  • 海南大学 国际接待礼仪期末作业 姓名:纾扬 学院:人文传播学院 年级:2009级 专业:广告学(网络传播方向) 学号:[1**********]034 浅谈礼仪的起源 摘要:中华民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作为中华民族 文化的基础,有着悠久的历史.礼仪究 ...

  • 历史必修3第1课至13课基础知识
  • 必修3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 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 ...

  • [儒学发展史]
  • ----传承中国文化    彰显民族精粹---- 中华国学精粹典藏 <儒学发展史> 儒家学说,亦称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和"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之一,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 ...

  • 儒家文化现代价值
  • 齐鲁文化的现代价值 --儒家文化的价值 谈到齐鲁文化,大家总会首先浮出一位伟大的圣人的名字--孔子,自然想到他所开创的学说--儒家文化.众所周知,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儒家文化则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对中国的文化品格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至今存在且已融 ...

  • 从传统节日看中英文化的差异
  • 第26卷第1 期 Vol126 No11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angchun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2007年1月Jan12007 从传统节日看中英文化的差异 杨纯丽,祝嫦鹤 (长春师范学院外语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