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公司电力设施安全保护制度

电力公司电力设施安全保护制度

一、目的

为保护电力设施安全,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电力生产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电力公司管辖区域内电力设施的建设与保护活动。所称电力设施包括变电设施、电力线路设施以及电力调度设施、电力通信设施等有关辅助设施。

三、电力设施保护范围

以下电力设施保护范围和保护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确定。

1.10千伏电力架空线路保护区为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5米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

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为导线边线在最大计算风偏后的水平距离和风偏后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之和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各级电压导线边线在计算导线最大风偏情况下,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如下:

2. 电力架空线路设施的保护范围:杆塔、基础、拉线、接地装臵、导线、避雷线、金具、绝缘子、登杆的爬梯和脚钉,标志牌及其有关辅助设

施。

3. 变电站、开关站保护区为站围墙外延伸3米所形成的区域。

4. 变电设施的保护范围:变电站、开关站等站内的设施。

5. 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为电缆线路地面标桩两侧各0.75米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

6. 电力电缆线路设施的保护范围:地下电力电缆和电缆联结装臵,电缆管道、电缆隧道、电缆沟、电缆桥架,电缆井、盖板、人孔、标石、标志牌及其有关辅助设施。

7. 电力线路上的变压器、电容器、电抗器、断路器、隔离开关、避雷器、互感器、熔断器、计量仪表装臵、配电箱、箱式变电站及其有关辅助设施。

8. 电力调度设施:电力调度场所、电力调度通信设施、电网调度自动化设施、电网运行控制设施。

四、电力设施的保护措施

(一)公司应加强对电力设施保护的宣传,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各项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按照国家规范和技术标准对电力设施进行巡视、维护、检修,及时消除隐患。

(二)设立并维护电力设施安全警示标志:

1. 在必要的电力架空线路保护区的区界上,应设立标志,并标明保护区的宽度和保护规定。

2. 在架空电力线路导线跨越公路的区段,应设立标志,并标明导线距穿越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

3. 地下电缆铺设后,应设立永久性标志。

4. 应在电力线路的变压器平台上设立警示标志。

(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危害电力线路设施的行为:

1. 直接或者操作其他物体碰触电力线路设施,如向电力线路设施射击,向导线抛掷物体。

2. 擅自在杆塔上张贴广告标语、悬挂广告牌及架设其他缆线和标志物。

3. 在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两侧300米的区域内放风筝。

4. 擅自攀爬变压器台架、杆塔和拉线。

5. 拆卸损坏杆塔或拉线上的器材、擅自移动、损坏电力线路上的电气设备及永久性标志或标志牌。

6. 擅自占用电缆通道及其他管线敷设各类缆线。

7. 在杆塔、拉线上拴牲畜、悬挂物体、攀附农作物。

8. 在杆塔、拉线基础的规定范围内取土、打桩、钻探、开挖或倾倒酸、碱、盐及其他有害化学物品。

9. 其他危害电力线路设施的行为。

(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从事下列危害行为:

1. 种植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和供电安全的高杆植物。

2. 堆放谷物、草料、垃圾、矿渣、易燃物、易爆物及其他影响安全供电的物品。

3. 影响电力设施安全运行的作业或者活动。

4. 烧荒、燃放烟花爆竹。

5. 兴建建筑物、构筑物。

6. 其他危害行为。

(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电力电缆保护区从事下列危害行为:

1. 焚烧草料、木材、油料、垃圾等物品。

2. 取土、开挖、打桩、钻探或者倾倒腐蚀性化学物品等。

3. 在地下电缆保护区内堆放垃圾、矿渣、易燃物。

4. 兴建建筑物、构筑物或种植树木。

5. 其他危害行为。

(六)在变电站、开关站保护区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1. 堆放杂物、倾倒垃圾。

2. 修建建筑物、构筑物。

3. 开挖坑、渠。

4. 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5. 焚烧草料、木材、油料、垃圾等物品。

6. 其他危害行为。

(七)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外,进行可能危及架空电力线路杆塔、拉线基础安全的作业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 不得影响杆塔、拉线基础的稳定,可能导致基础不稳定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修筑符合技术标准或者安全要求的加固护坡。

2. 不得损坏电力设施接地装臵或者改变其埋设深度。

(八)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距电力设施周围五百米范围内(指水平距离)进行爆破作业。因工作需要必须进行爆破作业时,应当按国家颁发的有关爆破作业的法律法规,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电力设施安全,并征得电力公司的书面同意,报经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批准。

在规定范围外进行的爆破作业必须确保电力设施的安全。

(九)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冲击、扰乱电力公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不得移动、损害生产场所的生产设施及标志物。

(十)电力公司对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有权予以制止,要求恢复原状、排除妨害、赔偿损失,当事人应当予以配合。

(十一)危害行为严重影响电网安全时,公司应当责令当事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停止受理当事人的用电报装申请,或者按国家规定程序中止对当事人供电,直至危害行为消除。

(十二)凡违反本规定而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单位或个人,由公安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电力公司电力设施安全保护制度

一、目的

为保护电力设施安全,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电力生产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电力公司管辖区域内电力设施的建设与保护活动。所称电力设施包括变电设施、电力线路设施以及电力调度设施、电力通信设施等有关辅助设施。

三、电力设施保护范围

以下电力设施保护范围和保护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确定。

1.10千伏电力架空线路保护区为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5米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

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为导线边线在最大计算风偏后的水平距离和风偏后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之和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各级电压导线边线在计算导线最大风偏情况下,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如下:

2. 电力架空线路设施的保护范围:杆塔、基础、拉线、接地装臵、导线、避雷线、金具、绝缘子、登杆的爬梯和脚钉,标志牌及其有关辅助设

施。

3. 变电站、开关站保护区为站围墙外延伸3米所形成的区域。

4. 变电设施的保护范围:变电站、开关站等站内的设施。

5. 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为电缆线路地面标桩两侧各0.75米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

6. 电力电缆线路设施的保护范围:地下电力电缆和电缆联结装臵,电缆管道、电缆隧道、电缆沟、电缆桥架,电缆井、盖板、人孔、标石、标志牌及其有关辅助设施。

7. 电力线路上的变压器、电容器、电抗器、断路器、隔离开关、避雷器、互感器、熔断器、计量仪表装臵、配电箱、箱式变电站及其有关辅助设施。

8. 电力调度设施:电力调度场所、电力调度通信设施、电网调度自动化设施、电网运行控制设施。

四、电力设施的保护措施

(一)公司应加强对电力设施保护的宣传,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各项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按照国家规范和技术标准对电力设施进行巡视、维护、检修,及时消除隐患。

(二)设立并维护电力设施安全警示标志:

1. 在必要的电力架空线路保护区的区界上,应设立标志,并标明保护区的宽度和保护规定。

2. 在架空电力线路导线跨越公路的区段,应设立标志,并标明导线距穿越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

3. 地下电缆铺设后,应设立永久性标志。

4. 应在电力线路的变压器平台上设立警示标志。

(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危害电力线路设施的行为:

1. 直接或者操作其他物体碰触电力线路设施,如向电力线路设施射击,向导线抛掷物体。

2. 擅自在杆塔上张贴广告标语、悬挂广告牌及架设其他缆线和标志物。

3. 在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两侧300米的区域内放风筝。

4. 擅自攀爬变压器台架、杆塔和拉线。

5. 拆卸损坏杆塔或拉线上的器材、擅自移动、损坏电力线路上的电气设备及永久性标志或标志牌。

6. 擅自占用电缆通道及其他管线敷设各类缆线。

7. 在杆塔、拉线上拴牲畜、悬挂物体、攀附农作物。

8. 在杆塔、拉线基础的规定范围内取土、打桩、钻探、开挖或倾倒酸、碱、盐及其他有害化学物品。

9. 其他危害电力线路设施的行为。

(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从事下列危害行为:

1. 种植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和供电安全的高杆植物。

2. 堆放谷物、草料、垃圾、矿渣、易燃物、易爆物及其他影响安全供电的物品。

3. 影响电力设施安全运行的作业或者活动。

4. 烧荒、燃放烟花爆竹。

5. 兴建建筑物、构筑物。

6. 其他危害行为。

(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电力电缆保护区从事下列危害行为:

1. 焚烧草料、木材、油料、垃圾等物品。

2. 取土、开挖、打桩、钻探或者倾倒腐蚀性化学物品等。

3. 在地下电缆保护区内堆放垃圾、矿渣、易燃物。

4. 兴建建筑物、构筑物或种植树木。

5. 其他危害行为。

(六)在变电站、开关站保护区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1. 堆放杂物、倾倒垃圾。

2. 修建建筑物、构筑物。

3. 开挖坑、渠。

4. 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5. 焚烧草料、木材、油料、垃圾等物品。

6. 其他危害行为。

(七)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外,进行可能危及架空电力线路杆塔、拉线基础安全的作业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 不得影响杆塔、拉线基础的稳定,可能导致基础不稳定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修筑符合技术标准或者安全要求的加固护坡。

2. 不得损坏电力设施接地装臵或者改变其埋设深度。

(八)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距电力设施周围五百米范围内(指水平距离)进行爆破作业。因工作需要必须进行爆破作业时,应当按国家颁发的有关爆破作业的法律法规,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电力设施安全,并征得电力公司的书面同意,报经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批准。

在规定范围外进行的爆破作业必须确保电力设施的安全。

(九)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冲击、扰乱电力公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不得移动、损害生产场所的生产设施及标志物。

(十)电力公司对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有权予以制止,要求恢复原状、排除妨害、赔偿损失,当事人应当予以配合。

(十一)危害行为严重影响电网安全时,公司应当责令当事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停止受理当事人的用电报装申请,或者按国家规定程序中止对当事人供电,直至危害行为消除。

(十二)凡违反本规定而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单位或个人,由公安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内容

  • 输电线路通道管理办法
  • 楚雄市供电有限公司输电线路通道管理办法 一.编制目的 为全面掌握输电线路通道状况,及时发现和消除输电线路通道内以及输电线路通道外可能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各种危险源,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加强及规范输电线路通道管理和维护,依法办理线路清障手续,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实用范围 输电线路通道是指<电 ...

  • 供电公司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汇报标准格式
  • XX供电公司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一.2013年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情况 (一)强化组织,构建电力设备保护体系 为切实抓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我公司成立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小组,各供电所.安装公司分别成立电力设施保护队伍,负责本辖区内开展的各项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定期召开电力设施保护专题会议,集中研究解决存 ...

  • AE电网公司农村用电安全工作管理办法
  • 规章制度编号:国网(农/4)207-2014 国家电网公司农村用电安全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农村用电安全工作,根据<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供电营业规则>.<用电安全导则>.<用电检查管理办法> ...

  • 电力公司年终工作总结
  •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电力公司及市委市政府安全生产决策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安全生产年”活动,以“反违章、除隐患、控风险”为重点,扎实推进“安全风险管控年”活动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树典型、传经验”工作,认真开展电气化铁路安全检查、电力二次系统安全监督专 ...

  • 烘炉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及有关要求
  • 烘炉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及有关要求 1.安全管理 1.1 烘炉厂家必须执行北京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法规.条例和规定,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和手段强化施工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施工水平,确定严格的安全施工秩序以保证施工人员在施工中的安全与健康,并确保本工程按期达标投产. 1.2 烘炉厂家必须贯彻执行" ...

  • 电力公司两措管理办法
  • 电力公司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 和反事故措施管理办法 一.总则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依据<安全生产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电力行业规程标准和国家电网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与反事故措施(简称&quo ...

  • 电力工程施工合同
  • 工程名称:xx工程 发包单位:xx 承包单位:xx 施 工 安 全 协 议 甲 方:海南电网xx公司 乙 方:xx 工程项目名称:xx 工程项目地点:xx 计划工作时间: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 甲方作为管辖电网工程承包单位之一,由于部分工程的实施具体需要,与乙方建立劳务合同关系,为明 ...

  • 安全文明施工总体策划
  • 阳新县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1×30MW机组工程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总体策划 批 准: 审 核: 编 制: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阳新项目部 二○一三年二月 总 目 录 第一部分: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总体规划 第二部分: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细则 阳新县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1×30MW机 ...

  • 电力行业安全管理制度(最新版)
  • 目 录 一.安全施工责任制度 ................................................................................................................... 2 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