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性质》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作者姓名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学科领域 (在 思想品德 音乐 √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其他(请列出) :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的教学核心内容,隶属于课程标准中第二个“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主要内容之一。金属是现代生 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本主题单元完善和建构了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物质之 间的转化与应用,同时也为高中阶段从元素的视角学习金属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本主题单元将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知 识紧密联系,内容涉及材料、环境等社会问题,使学生利用身边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和参与社会的意识,认 识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本主题单元内容来源于鲁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课本第九单元。该主题单元共分为以下三个专题: 专题一:常见的金属材料。让学生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认识金属材料的重要用途。知道在金属中融合进一种或 多种其他金属或非金属, 能得到适合人类不同需要的合金。 在此认识基础上初步建立 “混合” 能改变物质性质的化学观念。 专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从实验探究入手,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究得出金属的 化学性质,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和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 问题 ,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题三:金属的锈蚀与防护。通过对金属锈蚀条件的探究,寻找减缓钢铁锈蚀的办法。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体会化 学科学在解释或解决生产、生活和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树立环保意识。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金属的性质 陈彩云 城阳第七中学 qdsfchencaiyun163.com
所属单位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城阳第七中学 [1**********] 266111
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九年级
课内共用 4 课时,每周 3 课时;课外共用 2 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认识金属材料的重要用途。 2. 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3. 了解金属锈蚀条件,寻找减缓钢铁锈蚀的办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进行金属物理性质的探究活动,体验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2.通过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 形成良好的学
习方法和习惯。同时进一步体会“分类研究物质”这一学科思想方法的意义。 3.通过揭示金属腐蚀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分析发生金属腐蚀的条件,探讨防止金属腐蚀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金属材料在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通过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使学生从西汉时期的湿法炼铜了解我国对化学科学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激起热爱 化学、探究科学的情感。 对应课标 1.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2.知道在金属中加入其它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 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知道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1.如何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 主题单元问题 设计 2.如何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3.金属锈蚀会造成哪些影响?如何防止金属的腐蚀? 专题一、常见的金属材料(1 课时) 专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2 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三、金属的锈蚀与防护 (1 课时) 其中,专题三 中金属锈蚀的条件探究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所需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 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区分生铁和钢,认识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常见的金属材料 1 课时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材料的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重点: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 1.怎样设计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特性? 专题问题设计 2.怎样判断一种物质是金属还是非金属?纯金属与合金的异同点有哪些? 3.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是怎样的?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其它 学习活动设计 教
师活动 【引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金属材料在 生产、 生活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资料。 学生活动 问题与思考: 日常生活中你所接触的金属制品有哪些?金属为什 么被广泛的应用? 引入课题, 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 设计意图 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 每小组需要: 金属制品: 铜钱、硬币、纪念章、铁丝、铜丝、铝丝、黄铜片、铜片、焊锡、锡、酒 精灯、石棉网、铁架台 有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实验室 记录用的笔、纸等
学生分别取出铁丝、铜丝、铝丝。①用细砂纸打磨 这些金属丝,用滤纸擦拭后,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 [探究实验一] 请学生利用实验台上的 泽;②用力试试它们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③分 仪器、材料,尽可能多地探究出金属的 别用小刀割一下;④分别用铁锤用力锤一下;⑤用 物理性质。 (教师可以预先设计一些试 手拿着金属丝的一端,在酒精灯上加热另一端,试 验步骤) 试它们能不能传热;⑥用电池、小灯泡试试它们能 不能导电。 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结 果,介绍实验探究方法, 同时进行师生评价。目的 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分 析能力,并通过评价,拓 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学生根据 55 页表中的数据, 并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看 到的其他现象,学生分析讨论后分别回答各类金属 的不同用途,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 问题讨论: 金属除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 性质外,还具有各自的特性,物质的不 同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是什么? 论: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 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是否美观,使用是否 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 种因素。从而使学生理解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 性质的辨证关系。 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会与 人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 观点, 使学生学会将生活 现象与学科学习有机结 合的科学方法。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 教师提出问题: 1、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金属是不是 纯金属? 2、什么是合金?常见的合金有哪些? 3、合金与纯金属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阅读课文第 56-57 页相互讨论。目的是培养学 生的自学能力。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带着 问题分组实验,观察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 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 会学习化学的价值。在愉 快的心境中学习合金的 定义、 合金与金属的区别 等知识。 最后指导学生阅 泽和颜色;将它们互相刻划、比较硬度,比较焊锡, 读课文, 了解钛和钛合金 锡、铝的熔化温度。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 韧性强、熔点低的特性。
等 21 世纪的重要金属材 料激发学生兴趣和学好 化学的决心,培养学生把 知识用于建设祖国、报效 祖国的责任感。 课堂练习 你能根据金属的物理特性区分金属和 判断:金刚石是金属吗?为什么? 非金属吗 学以致用 动口、动脑、动手 巩固提高
回顾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 1.实验探究评价 2.对内容的掌握程度 评价要点 评价方法:作业、测试 3.学生课堂的参与情况 专题二
将知识形成一个网络
„„
《金属的性质》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作者姓名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学科领域 (在 思想品德 音乐 √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其他(请列出) :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的教学核心内容,隶属于课程标准中第二个“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主要内容之一。金属是现代生 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本主题单元完善和建构了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物质之 间的转化与应用,同时也为高中阶段从元素的视角学习金属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本主题单元将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知 识紧密联系,内容涉及材料、环境等社会问题,使学生利用身边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和参与社会的意识,认 识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本主题单元内容来源于鲁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课本第九单元。该主题单元共分为以下三个专题: 专题一:常见的金属材料。让学生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认识金属材料的重要用途。知道在金属中融合进一种或 多种其他金属或非金属, 能得到适合人类不同需要的合金。 在此认识基础上初步建立 “混合” 能改变物质性质的化学观念。 专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从实验探究入手,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究得出金属的 化学性质,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和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 问题 ,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题三:金属的锈蚀与防护。通过对金属锈蚀条件的探究,寻找减缓钢铁锈蚀的办法。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体会化 学科学在解释或解决生产、生活和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树立环保意识。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金属的性质 陈彩云 城阳第七中学 qdsfchencaiyun163.com
所属单位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城阳第七中学 [1**********] 266111
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九年级
课内共用 4 课时,每周 3 课时;课外共用 2 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认识金属材料的重要用途。 2. 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3. 了解金属锈蚀条件,寻找减缓钢铁锈蚀的办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进行金属物理性质的探究活动,体验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2.通过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 形成良好的学
习方法和习惯。同时进一步体会“分类研究物质”这一学科思想方法的意义。 3.通过揭示金属腐蚀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分析发生金属腐蚀的条件,探讨防止金属腐蚀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金属材料在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通过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使学生从西汉时期的湿法炼铜了解我国对化学科学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激起热爱 化学、探究科学的情感。 对应课标 1.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2.知道在金属中加入其它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 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知道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1.如何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 主题单元问题 设计 2.如何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3.金属锈蚀会造成哪些影响?如何防止金属的腐蚀? 专题一、常见的金属材料(1 课时) 专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2 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三、金属的锈蚀与防护 (1 课时) 其中,专题三 中金属锈蚀的条件探究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所需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 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区分生铁和钢,认识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常见的金属材料 1 课时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材料的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重点: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 1.怎样设计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特性? 专题问题设计 2.怎样判断一种物质是金属还是非金属?纯金属与合金的异同点有哪些? 3.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是怎样的?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其它 学习活动设计 教
师活动 【引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金属材料在 生产、 生活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资料。 学生活动 问题与思考: 日常生活中你所接触的金属制品有哪些?金属为什 么被广泛的应用? 引入课题, 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 设计意图 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 每小组需要: 金属制品: 铜钱、硬币、纪念章、铁丝、铜丝、铝丝、黄铜片、铜片、焊锡、锡、酒 精灯、石棉网、铁架台 有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实验室 记录用的笔、纸等
学生分别取出铁丝、铜丝、铝丝。①用细砂纸打磨 这些金属丝,用滤纸擦拭后,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 [探究实验一] 请学生利用实验台上的 泽;②用力试试它们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③分 仪器、材料,尽可能多地探究出金属的 别用小刀割一下;④分别用铁锤用力锤一下;⑤用 物理性质。 (教师可以预先设计一些试 手拿着金属丝的一端,在酒精灯上加热另一端,试 验步骤) 试它们能不能传热;⑥用电池、小灯泡试试它们能 不能导电。 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结 果,介绍实验探究方法, 同时进行师生评价。目的 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分 析能力,并通过评价,拓 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学生根据 55 页表中的数据, 并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看 到的其他现象,学生分析讨论后分别回答各类金属 的不同用途,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 问题讨论: 金属除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 性质外,还具有各自的特性,物质的不 同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是什么? 论: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 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是否美观,使用是否 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 种因素。从而使学生理解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 性质的辨证关系。 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会与 人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 观点, 使学生学会将生活 现象与学科学习有机结 合的科学方法。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 教师提出问题: 1、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金属是不是 纯金属? 2、什么是合金?常见的合金有哪些? 3、合金与纯金属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阅读课文第 56-57 页相互讨论。目的是培养学 生的自学能力。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带着 问题分组实验,观察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 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 会学习化学的价值。在愉 快的心境中学习合金的 定义、 合金与金属的区别 等知识。 最后指导学生阅 泽和颜色;将它们互相刻划、比较硬度,比较焊锡, 读课文, 了解钛和钛合金 锡、铝的熔化温度。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 韧性强、熔点低的特性。
等 21 世纪的重要金属材 料激发学生兴趣和学好 化学的决心,培养学生把 知识用于建设祖国、报效 祖国的责任感。 课堂练习 你能根据金属的物理特性区分金属和 判断:金刚石是金属吗?为什么? 非金属吗 学以致用 动口、动脑、动手 巩固提高
回顾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 1.实验探究评价 2.对内容的掌握程度 评价要点 评价方法:作业、测试 3.学生课堂的参与情况 专题二
将知识形成一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