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全面提高聋校教学质量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聋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问题日益凸显。在研究听力障碍儿童普遍差异性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所存在的差异提出因材施教原则,切实从教师出发,改变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聋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聋校;听力障碍儿童;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学生的身心发展各有其特点,尤其在智力才能方面更有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擅长,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扬长避短,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上各种有用的和杰出的人才。每个教师有职责去发现人才和培养这些人才。因材施教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为国家更好地培养人才。

  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之中,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聋生相对于正常学生来说,存在的差异性更为显著。针对聋生所开展的教学工作,不仅要考虑普通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的差异,还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分类情况,如听力残疾状况的分类、语言程度发展的分类、智力发展水平上的分类情况等。这就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灵活地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

  我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遵循不同的教学原则,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培养,以提高聋教育的教学质量。

  一、传授知识与智力发展相统一的原则

  由于听力和语言障碍,听力障碍儿童的对外交流与信息获得受到了严重影响,从而制约和限制了他们智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训练出来的。

  听力障碍儿童的智力发展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主要表现在:(1)智力发展水平有高低;(2)智力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发展不平衡。这主要原因是致聋原因不同,家庭教育环境不同,智力开发的早迟不同,聋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不同。这些错综复杂的原因造成了聋生的不同智力差异。

  听力障碍儿童的智力差异制约着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的活动。在学校,教师一方面要着眼于全体聋生智力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另一方面,又要根据智力发展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加强个别化教学。总之,要创造一种环境是每一个听力障碍儿童都有参与智力活动和提高其智力的机会和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智力发展程度的不同,制订个别教育目标,耐心教导,不急不躁,逐步达到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传授知识与语言发展相统一的原则

  听力障碍儿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听力残疾,在入学前没有掌握或很少掌握有声语言,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在我国,听力障碍儿童个体之间残余听力的差异很大。轻度听力损失的儿童戴上助听器经过训练之后,完全可以适应口语教学,而中度听力损失的儿童则不能做到。因此聋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向听力障碍儿童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既要发展听力障碍儿童的口语,也要发展听力障碍儿童的书面语言,同时注意规范听力障碍儿童的手语,把知识传授和形成发展听力障碍儿童语言有机结合起来。

  有残余听力的听力障碍儿童虽然有一定的听觉,但是对语音的感知不全面、不精确。他们往往失去了学习语音的最佳时机,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在聋校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语言发展程度的不同来选择教学方法,制订教学目标。对于语言发展比较良好的学生,制订较高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使用有声语言。对于语言发展相对迟缓的学生,用手势语、手指语等辅助语言进行学习和交流。通过各种语言形式的恰当运用,使传授知识与学生的语言发展相统一,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原则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聋校教学方法是聋校师生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组织的教师工作方式和聋生学习活动的总和。由于听力障碍儿童具有听觉缺陷,普通教学方法在聋校中运用时,会有其特殊要求。

  针对残余听力较多以及知识掌握情况良好的学生,较多采用口语、手语结合运用的讲授法。听力障碍儿童由于生活环境、语言基础、听力残疾等原因,接受和理解知识能力较低。教学中运用演示可以使听力障碍儿童对感性材料加深印象,帮助其形成概念,同时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演示时,把直观形象与语言统一起来,有利于听力损失程度较高的儿童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观察是听力障碍儿童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将感性认识进行概括,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重要途径。除此,聋生教学过程中还运用到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法、练习法、情景教学法。

  孔子实行因材施教,培养出了一批有才干的人才。其中尤其杰出的有十人,朱熹注:弟子因孔子之言,记此十人,而并目其所长,分为四科。所谓四科,是因材施教的结果,培养了四方面的人才。而现代的教育尤其是聋校教育,更应该秉承这种科学的教学原则,使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特点,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从而提高聋生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顾定倩.特殊教育导论[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志毅.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3]朴永馨.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王效贤,王明译.聋校教育学[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4.

  编辑 韩 晓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聋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问题日益凸显。在研究听力障碍儿童普遍差异性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所存在的差异提出因材施教原则,切实从教师出发,改变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聋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聋校;听力障碍儿童;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学生的身心发展各有其特点,尤其在智力才能方面更有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擅长,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扬长避短,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上各种有用的和杰出的人才。每个教师有职责去发现人才和培养这些人才。因材施教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为国家更好地培养人才。

  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之中,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聋生相对于正常学生来说,存在的差异性更为显著。针对聋生所开展的教学工作,不仅要考虑普通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的差异,还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分类情况,如听力残疾状况的分类、语言程度发展的分类、智力发展水平上的分类情况等。这就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灵活地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

  我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遵循不同的教学原则,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培养,以提高聋教育的教学质量。

  一、传授知识与智力发展相统一的原则

  由于听力和语言障碍,听力障碍儿童的对外交流与信息获得受到了严重影响,从而制约和限制了他们智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训练出来的。

  听力障碍儿童的智力发展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主要表现在:(1)智力发展水平有高低;(2)智力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发展不平衡。这主要原因是致聋原因不同,家庭教育环境不同,智力开发的早迟不同,聋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不同。这些错综复杂的原因造成了聋生的不同智力差异。

  听力障碍儿童的智力差异制约着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的活动。在学校,教师一方面要着眼于全体聋生智力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另一方面,又要根据智力发展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加强个别化教学。总之,要创造一种环境是每一个听力障碍儿童都有参与智力活动和提高其智力的机会和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智力发展程度的不同,制订个别教育目标,耐心教导,不急不躁,逐步达到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传授知识与语言发展相统一的原则

  听力障碍儿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听力残疾,在入学前没有掌握或很少掌握有声语言,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在我国,听力障碍儿童个体之间残余听力的差异很大。轻度听力损失的儿童戴上助听器经过训练之后,完全可以适应口语教学,而中度听力损失的儿童则不能做到。因此聋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向听力障碍儿童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既要发展听力障碍儿童的口语,也要发展听力障碍儿童的书面语言,同时注意规范听力障碍儿童的手语,把知识传授和形成发展听力障碍儿童语言有机结合起来。

  有残余听力的听力障碍儿童虽然有一定的听觉,但是对语音的感知不全面、不精确。他们往往失去了学习语音的最佳时机,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在聋校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语言发展程度的不同来选择教学方法,制订教学目标。对于语言发展比较良好的学生,制订较高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使用有声语言。对于语言发展相对迟缓的学生,用手势语、手指语等辅助语言进行学习和交流。通过各种语言形式的恰当运用,使传授知识与学生的语言发展相统一,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原则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聋校教学方法是聋校师生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组织的教师工作方式和聋生学习活动的总和。由于听力障碍儿童具有听觉缺陷,普通教学方法在聋校中运用时,会有其特殊要求。

  针对残余听力较多以及知识掌握情况良好的学生,较多采用口语、手语结合运用的讲授法。听力障碍儿童由于生活环境、语言基础、听力残疾等原因,接受和理解知识能力较低。教学中运用演示可以使听力障碍儿童对感性材料加深印象,帮助其形成概念,同时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演示时,把直观形象与语言统一起来,有利于听力损失程度较高的儿童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观察是听力障碍儿童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将感性认识进行概括,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重要途径。除此,聋生教学过程中还运用到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法、练习法、情景教学法。

  孔子实行因材施教,培养出了一批有才干的人才。其中尤其杰出的有十人,朱熹注:弟子因孔子之言,记此十人,而并目其所长,分为四科。所谓四科,是因材施教的结果,培养了四方面的人才。而现代的教育尤其是聋校教育,更应该秉承这种科学的教学原则,使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特点,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从而提高聋生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顾定倩.特殊教育导论[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志毅.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3]朴永馨.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王效贤,王明译.聋校教育学[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4.

  编辑 韩 晓


相关内容

  •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思路100条
  •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思路100条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期编选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思路和成果,建议无论是教学第一线的老师,还是与教学有关的其他同志,都能仔细地读一读,并结合本学校本学科的实际,认真地思考和实践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期望在提高课堂教 ...

  • 2012教师考核学习材料1
  • 天津市和平区中小学幼业务水平考核通识部分 1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 ...

  • 第一章 教育学
  •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 近代教育特点: 1. 教育国家化 2. 初等教育义务化 3. 教育世俗化 4. 法制化 20世纪后期教改和发展特点: 1. 2. 全民化 3. 民主化 4. 多元化 5. 技术现代化 6. 全球化 7. 信息化 8. 现代教育特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 ...

  • 创书法特色学校的实施方案
  • 一.转变观念,形成共识 汉字和汉字文化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以其独特的形态,深刻的内涵,享誉世界语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教育学生继承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写好汉字,这既是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文化素质的 ...

  •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 茅竹镇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素质,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教学工作,实施全方位的目标管理,特制定《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教学常规与 ...

  • [高三语文分层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 邳州新城中学   吴绍嵩 一.研究背景 本人多年从事高三语文教学,深切地体会到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高三学生在语文素养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高三阶段又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每个学生都想通过一年的学习考入理想的学校.怎样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缩小差距,整体提高,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常用 ...

  • 教育学简答题
  • 60.教育科研具有哪些特点? 除了具有创造性和艰巨性等科学研究的共同特点之外,还有以下主要特点:(1)研究目的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服务性(2)研究参与者的广泛性.群众(3)研究成果的迟效性和长效性 61.教育科研的任务是什么?:教育科研的基本任务是探索.认识.发现教育规律,并教育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 ...

  • 兴隆乡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 兴隆乡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根据五大连池市2017年教育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坚持"以校为主.全员参与.区别对待.稳中求进"的工作原则,扎实.稳妥.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让课堂教学改革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

  • 中学教师岗位职责
  • 中学教师岗位职责 一.总则: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是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因此,每个教师要切实做到: 1.教书育人,因材施教,讲究实效. 2.狠抓"双基",培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3.努力学习业务理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二.细则: (一)制定学 ...